试论灾难性新闻的采访技巧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f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社会中,新闻传播活动已经是处于社会和时代文化的最前沿,而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主题就是灾难性新闻,需要报道者细致的感情采访提供更直接的资讯给受众,但是由于灾难性新闻本身的特殊,灾难性新闻的采访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梳理了灾难新闻报道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灾难性新闻采访的相关内涵,并结合“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采访为例分析了当下灾难性新闻的采访中不注意技巧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技巧。
  【关键词】灾难性新闻;采访;技巧
  一、灾难性新闻的概念内涵
  (一)灾难性新闻的概念
  灾难性新闻并不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术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各种的干旱、地震、风沙、冰冻等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有人为因素造成的人祸。灾难是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在这些灾祸面前,由于预测技术的限制或环境的突变,对突然来袭的灾难防不胜防。
  灾难性新闻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负面传播功能。灾难性新闻传播带来的坏消息往往败坏人的情绪,瓦解人的心理防线,尤其是一些重大问题上更容易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这也是国家长期以来对灾难新闻持有谨慎保守的态度的原因。二是,灾难新闻报道同样有其积极的意义,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传递灾害信息,比如唐山大地震爆发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知晓天下事,还能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策。同样的非典,不断的报道中也增强了人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传染的方法的了解。还有很多情况下灾难新闻传播可以帮助恢复、重建被灾害破坏的精神世界,这些积极意义不可忽视。
  二、灾难性新闻采访现状——以“马航MH370失联事件”采访为例
  (一)忽视被采访者的情感接受
  大部分的时候一些灾难性新闻的发生都是非常突然的,“新闻中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组成要素,报道的及时、准确、公正和平衡需要采访当事人方可。但是灾难性新闻中很多被采访人都不愿意发声,或者根本没有心情去接受采访。如何保持当事人尊严并提问适度是很多采访者需要做的。“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记者为了获得新闻,强行对当事人的家属进行采访,丽都酒店的众多失联乘客家属本来情绪就不稳定,一些记者在他们外出酒店的过程中、外出买饭的过程中都进行跟踪,要求采访当事人,试图用无限逼近、粗暴抢拍获取当事人的一言一行,对被采访人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和伤害。其实搜集可靠信息是记者的天职,如果因担心伤害家属感情而放弃采访事件的受害者一方,失去了突发事件方的重要信源,但是重点在于什么时候采访,用什么方式采访,正如许多记者所指出的,对遇难者家属的采访不是问题,如何适度采访才是问题。
  (二)过多的介入采访者隐私
  “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直到事件降温后,受害者家属逐渐接受媒体的采访,逐渐有表达自身诉求的愿望,有的记者获得了采访家属的机会后,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拼命的询问“失联的人是您的什么人?”“失联前,你们有没有联系,都谈了一些什么样的内容?”很多问题都让被采访者觉得难以回答,本来记者可能觉得这是拉近与被采访者关系的问题,事实上,很可能有些当事人不愿意回答,也容易造成采访的破裂。而优秀的采访者能够把握尺度,比如腾讯新闻纪实频道栏《记忆中的7天》,采访失联客机乘客家属冯先生,却从一开始没有问问题,不断地安慰当事人,替他们搜集信息,慢慢的当事人愿意接受采访,记者将采访当做了当事人许愿祈福的平台,从而使得当事人在采访中把对马航公司的不满以及悲痛的情绪宣泄了出来。
  (三)存在过度煽情的现象
  最近我国几次比较大的灾难事件中,媒体表现得可圈可点,比如对前线的一些事件采访中获得了认可,这也让国内媒体有一种自认是国际媒体的幻象。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马航事件”不同,空难属于进行式事件,需要硬技术解决问题,不是软处理抚慰心灵,媒体如果做的是观察、反思、情怀等软处理只会陷入老套。很多马航事件的采访中基本上都是在打感情牌,无论是对中国救援船队的正面歌颂采访,还是对首都机场的人性化服务,以及充满温情的追忆与缅怀采访,大量情感性采访显得空洞,没有控制好“感性”与“煽情”之间的界限甚至让人乏味。
  三、灾难性新闻采访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大众消费时代和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来临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介开始发达起来,特别是网上灾难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便捷的交流方式开始出现,作为新的媒介产物,它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新的互联网具有虚拟匿名性、信息海量性、中心扩散性以及即时互动性等众多的优点而迅速吸引着广大的使用者。各种对灾难新闻的讨论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中的各种小报、杂志、宣传册随处可见,网络中各种的博客、贴吧、社区处处开张,这些共同将时代的灾难信息筛选和吸收推向了复杂化的境地,形成了一个个具有争议性的焦点新闻,并有越演越烈之势。
  (二)商业利益的驱使
  很多灾难新闻报道往往都是靠着商业利益在驱动的,完全是忽视个人的价值和基本的关怀的。一些焦点灾难性事件中,新闻报道往往可以有着巨大的卖点,就开始拼命炒作而煽动起来。一些灾难性新闻节目专门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炒作满足大家的猎奇心理,追逐经济利益,不顾伦理道德,在传播中,随着参与者的增多,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开始加入进来,这样那些感官的无禁忌低俗的需求开始出现。
  (三)新闻工作者人文素养缺乏
  美国9.11恐怖事件后,美国四大媒体连续两天24小时周而复始地播放世贸中心被袭击场面。9月14日,美国国务院发出指令,禁止美国电子传媒和报刊刊登世贸大厦、五角大楼遭袭击的场面,美国新闻媒体上再难见到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遭袭击时的状况及其带来的混乱状态。但是在一些国内的媒体上却频频出现,能够看到市民到市场抢购粮食、防毒面具以及医院里精神恍惚的就诊人群,新闻媒体工作者也频频讲解这些灾难。受其影响,在网络贴吧上一些主题讨论中甚至将视频中大楼的倒塌做成了娱乐漫画,将其比作了美国霸权衰落的象征。这种将国家的利益之争和灾难混合娱乐的行为无疑是值得批判的。既然新闻作为干预社会的良器,必须秉持人文精神,尤其是在灾难新闻中。而一旦过分娱乐化了,对于新闻自身的伤害也是非常重大的。   四、灾难性新闻采访的技巧与策略
  (一)把握环节设置确定报道方案
  记者在灾难新闻采访过程中的提问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面对复杂的灾难事件需要记者动脑思考,做好功课,充分了解背景,列出采访提纲,把设计到的问题一一甄选,做到心中有数,做到该问的不放过,不该问的不唐突。预知事件的采访报道,可以预约采访对象,提前与采访对象拟定采访内容使现场采访更从容到位。充分了解采访对象,提前收集相关资料并确立采访提问方案。面对突发灾难事件的采访报道,就需要运用日常的信息储备能力。记者面对突发的直播现场是无暇做案头工作,只要平时留心储备信息即可在第一时间判断并解读新闻,向观众展现自身的文化底蕴突出个人魅力。
  (二)控制现场态度平稳对待被访者
  学者认为,记者资深情感把握能力的欠缺往往使采访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沉迷于现场气氛,忘记了自己是新闻现场和受众之间的纽带,另一个极端是置身事外、情感冷漠。”记者应在现场采访时将自己适度的融入新闻现场,针对不同的现场气氛做出适宜的态度。
  (三)注意倾听掌控局面发掘细节
  倾听是记者在一些灾难事件采访提问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巧,采访中要具有倾听意识。记者在采访提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你问的问题刚好是受访者难以启齿或者刻意隐瞒的,或者灾难事件的影响太大,而这些刚好是你所需的新闻信息来源,记者所要做的是通过真诚的倾听拉近与受访者的距离,让其没有戒备或者敌意自愿与你做心灵上的沟通。让受访者感受到你愿意听他的故事,增强受访者对记者的信任感,从而引导受访者说出与采访内容有关的信息。
  (四)加强报道者的素质
  老百姓对于不道德的事情总是充满着愤慨,但也有人常常区分不清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所以就会导致将自己的道德观念强加于人,不尊重他人的隐私。而新闻工作者就要抵制这种方式,一定要站在中立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注重对受众情感上的关怀和理解。
  五、结论
  总之,记者作为一个较新兴的传媒岗位,需要更成熟的理论知识和培养机制。不置可否,我国的记者在一些灾难事件的采访中仍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对未来的记者采访要求要有扎实的记者功底,还需要接受全面的专业培训,同时要加强人文素养方面的培训。目前国内学者对灾难新闻采访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于记者的培养应该更多的投入,进行有目的的针对性培养。
  参考文献:
  [1]杨保军.负面新闻价值实现特征及其启示[J].新闻前哨,1999:8.
  [2]孙丽萍.人文精神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和意义[J].新闻大学,2001.
  [3]高文学主编.中国自然灾害史[M].地震出版社,1997.
  [4]向才志.人文关怀:当代大众传播的时代使命[J].当代传播,1999.
  [5]邓林奕.灾难新闻的心理学思考[J].新闻爱好者,2000(5).
  [6]张威.中西比较: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J].国际新闻界,1999(1):32.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学习是在母语思维和二语思维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认知理论认为母语思维对二语学习的影响具有多面性。绝大多数研究只是从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进行论证的:如阅读、写作等方面;关于母语思维和英语口语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寥寥无几。目前,我国学生口语水平较低,针对非自然输入下母语思维对英语口语影响的研究很有必要。  【关键词】母语思维;口语输出;英语  一、二语习得与母语思维  语言是
期刊
【摘 要】上世纪末,发达国家的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大多数国家将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标志。  【关键词】高校;教学设备;管理  上世纪末,发达国家的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大多数国家将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标志。我国高等院校设备的管理历程经历了纸质化管理、计算机单机管理以及网络化
期刊
【摘 要】情商教育是影响大学生学习专业、发展自身和积极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近些年我国有关大学生情绪智力研究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总结和回顾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情绪智力研究现状,从而进一步为以后的研究明确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智力  一、研究的现状  (一)有关发表时间  情绪智力理论在中国国内的传播始于1995年,但是根据所收集的相关文献来看,我国学者发表相关学术文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期刊
【摘 要】课堂上阅读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学生通过读前活动激活旧知,就文本所涉及的语言、结构、体裁、话题和情感等进行初步认知,便于在读中读后活动中更好地融入本文、解读文本,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课;文本解读;读前活动设计  阅读活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学生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提高阅读理解可靠的方法是提供阅读前指导,以达到刺激已有的背景知识并建立新的背
期刊
【摘 要】湖南传统建筑是湖湘文化的“大容器”,其建筑木雕是建筑最常见的装饰艺术形式,丰富而多姿。本文对对湖南建筑的主要木质构件、木雕工艺及其艺术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弘扬湖湘文化,为现代设计提供支持。  【关键词】建筑木雕;构件;艺术   湖南建筑由于以木料作基本建材,并且强调构架的组合方式,使得每一个最细微的建筑部件都可作独立的装饰对象。建筑木雕是建筑装饰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在建筑的装饰上,一
期刊
【摘 要】客家人主要聚居于赣南、闽西和粤东三角地带,一般认为,客家作为一个民系形成于宋代,而赣南则是孕育这个民系的摇篮地。赣南客家婚庆文化包含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而相关的产品设计则体现出客家人的心理需求以及审美体验。本文围绕赣南客家婚庆文化展开论述,深入探讨了客家婚庆产品的类型以及其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赣南客家;婚庆文化;产品设计   为了顺应民族化设计
期刊
【摘 要】对于英语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学习准确的语音语调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可以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但在当前,部分英语专业的师范生忽略了英语语音语调的学习,大多数英语专业师范生没有较强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本文分析了英语专业师范生语音语调学习方法的新尝试,以期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  【关键词】英语专业;师范生;语音  一、引言  英语语音语调是英语口
期刊
【摘 要】动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有五个基本要素:即开放的教学内容、动态的教学过程、多样化的教学指导方式、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开放的学习任务布置。学校在构建动态的英语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合理的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了解这五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还应该根据学校的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和英语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合理运用动态教学法来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期刊
【摘 要】儿童从出生之日起大多接受的语言是四川方言,而在入读幼儿园之后,需要接受的语言一般为普通话。在这一个时期,在教师采用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的大的语言背景下,四川方言势必对儿童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认真分析方言对入园儿童的学习、生活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帮助方言使用者儿童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习得;影响  方言是在特定区域内大家共同使用的一种语言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但市场经济运行还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和市场间界限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平衡、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缺失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政府的定位和作用发挥尤为重要。政府应把握自身定位,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市场经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