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诸子学说到小说文体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04325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诸子小说;小说文体;刘勰;桓谭
  摘要:先秦至西汉时期,“说”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内涵复杂的概念,它的愉悦义与言说义两个义项影响了人们对《汉志》“小说家”的理解。《汉志》“诸子略”中的诸子十家作品,唯有小说作品多以“说”命名。《汉志》以“小说家”来概括这部分作品,采用的主要是“说”的“学说义”。对书籍文体特征的认识,使《汉志》中“小说家”的“说”义成为了文体概念,小说也逐渐从诸子小说向小说文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1207.4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2-0064-05
  
  研究中国古代小说者,历来将《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诸子略”中的“小说家”作为研究起点,但研究者又不得不遗憾地承认,《汉志》“小说家”中的作品并非是现代小说文体,二者虽同为“小说”概念,却有着极大的差别。“小说家”是诸子学派,现代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汉志》“小说家”所载书为“街谈巷语者”所造,是传达小道的“丛残小语”,现代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差异虽然存在,但分析《汉志》“诸子略”之诸子十家,仅“小说家”发展为蔚为壮观的文学体裁,可见,“小说家”之“说”,当时虽理解为诸子学说,但另一方面,先秦至西汉时期,以“说”为书名的篇章、典籍大量出现,使“说”字逐渐成为一个有文体特征的概念,亦促使《汉志》中诸子小说向小说文体发展。
  
  一
  
  对于《汉志》“小说家”与后世的小说文体来说,“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此,了解“说”的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家”与小说文体之间的流变。
  先秦至西汉时期,“说”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内涵复杂的概念。从语源学来看,“说”字出现较晚,现存甲骨文卜辞中没有发现“说”字,仅有“兑”字,但兑与“说”有联系。许慎《说文解字》释云:“兑,说也,从儿,公声。”段玉裁注云:“说者,今之悦字,其义见《易》。”《易经》有“兑”卦:“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可见,“兑”是“说”的本字,但此处“说”实际上是今天的“悦”,为愉悦义。此外,“说”还有另一个义项,即言说义。例如,《周易·说卦》有“兑为口”之说,孔颖达疏:“兑,西方之卦,主言语,故为口也。”许慎释“说”云:“说,释也,从言,兑声。一日谈说。”总之,“说”来源于甲骨文卜辞中的“兑”字,分别有愉悦义与言说义两个义项。
  “说”的愉悦义与言说义两个义项使用率都较高,如《尚书·君爽》“召公不说,周公作《君爽》。”《诗经·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的“说”均为“愉悦义”。《尚书·尧典》:“帝日:‘龙,朕墼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墨子·修身》:“务言而繁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庄子·天道》:“骤而语形名,不知其本也,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其中的“说”均为“言说义”。但总的来说,在先秦文献中,“说”的“言说义”多于“愉悦义”。而且随着诸子争鸣时代的到来,礼崩乐坏,学术下移。诸子们或为推行学说,或为干禄,“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言说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言说义”就更为诸子所重视。
  战国末期,“说”在单纯的“言说义”上有所发展。一方面,由于诸子在游说中发展壮大,形成儒、墨、法、阴阳等学说流派,“说”亦由“言说”向“学说”靠拢。例如:“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偏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此处是指惠施的学说。“今子宋子严然而好说,聚人徒,立师学,成文曲,然而说不免于以至治为至乱也,岂不过甚矣哉!”此处是指宋钎的学说。
  另一方面,“说”也开始作为书名使用,从而表现出一种文体特征。例如:以“说”命名的篇章有《周易》的《说卦》;《墨子》中的《经说》;《韩非子》中的《说难》、《说林》、《内储说》、《外储说》、《说疑》、《八说》;《商君书》中的《说民》;《吕氏春秋》中的《顺说》;《庄子》中的《说剑》;《列子》中的《说苻》;《商君书》中的《说民》等等。以“说”为书名的书籍有《汉志·六艺略》中《易》之《略说》,《书》之《欧阳说义》,《诗经》之《鲁说》、《韩说》,《礼》之《(中庸)说》、《(明堂阴阳)说》,《论语》之《齐说》、《鲁夏侯说》、《鲁安昌侯说》、《鲁王骏说》、《燕传说》,《孝经》之《长孙氏说》、《江氏说》、《翼氏说》、《后氏说》、《安昌侯说》、《(弟子职)说》等书;“诸子略”中“儒家类”的《虞丘说》、《说苑》、《世说》;“道家类”的《老子傅氏经说》、《老子徐经说》、《刘向(说老子)》,“小说家类”的《虞初周说》、《封禅方说》、《黄帝说》、《鬻子说》、《伊尹说》等书。这些书名中的“说”字多为“解说”之意,或解经,或是解说诸子主张,与“说”的言说本义关系密切。
  
  三
  
  “说”字的两种含义,影响了人们对《汉志》“小说家”的理解。因为当人们使用“说”字的某一义项时,其他的义项就会影响、暗示甚至误导人们对其的理解,这是因为“语言本身所携带的意义太多、太复杂,显得不够单纯、透明,遮蔽甚至歪曲了‘意’的表达”。
  《汉志》“小说家”的命名,主要是采用“说”的“学说义”。“诸子略”的图书就是按学说流派的标准划分的。《汉志》“诸子略”叙云:“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以此驰说”之“说”,即指学说。然而,《汉志》虽然是借用“学说义”,但《汉志》的归类对象毕竟是图书典籍,书籍文本上的特征会影响整理者的感性认识。如果我们列举“诸子略”类书籍的书名,就会明白,“小说家”之说,并非仅指学说派别。
  《汉志》“诸子略”中的诸子十家作品,唯有小说作品多以“说”命名,如《虞初周说》、《封禅方说》、《黄帝说》、《鬻子说》、《伊尹说》等。“小说家”共有作品1380篇,以说命名的作品就占“小说家”作品总数的75%以上。在其他诸子九家中,以说命名的作品并不多。儒家有《虞丘说》、《说苑》、《世说》,道家有《老子傅氏经说》、《老子徐经说》、《刘向(说老子)》,它们分别只占儒家、道家作品的极少数。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根本没有以说命名的作品。因此,“小说家”之“说”,亦暗示着小说家的书名特点。
  当然,以“说”为书名的图书出现,并不代表汉人有了说体文概念。但由于古人对“立言”的重视, 汉代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图书典籍,这些图书风格各异、文体有别。如《诗经》的四言句式及复沓重叠的结构,《尚书》、《国语》的叙言,《春秋》、《左传》的叙事,《论语》的语录体,《庄子》、《墨子》、《孟子》等诸子说理文。文体专著《文心雕龙》虽产生在汉以后,但书中提及的三十多种文体,其文体渊源多可以推至夏商时期。到战国末期,更是“文章之著述事专……后世文体备”。例如颂体,始自《诗经》,用于“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因此,《诗经》中有“周颂、商颂、鲁颂”,战国时代有三闾大夫屈原的《橘颂》,汉代有扬雄的《赵充国颂》,班固的《北征颂》,马融的《广成颂》、《上林颂》,可见,颂体文“沿时并作,相继于时。”至于赞体,在虞舜祭祀时,就有乐正献赞词,但其“发源虽远,而致用盖寡”。单篇的赞体文很少,倒是历代正史,将赞辞放在文后,作为总论。论体有孔子《论语》、庄子《齐物论》及后汉班彪的《王命论》、严尤的《三将军论》。书体有上古的《尚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扬雄的《答刘歆书》等,此外,还有祝盟、铭箴、赋、诔碑、诏策等多种文体的具体作品。可以说,对不同文体作品的认识与创作,使汉人已经有了模糊的文体意识。
  
  三
  
  由于汉人的文体意识仅处于感性阶段,“小说家”就不是被当作小说文体,而是被看作诸子学派。《汉志》“小说家序”云:“小说家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此序就仅指出“小说家”的源流及价值,并没有论述其文体特征。
  真正全面论述说体文的是梁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其文为:
  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过悦必伪,故舜惊谗说。说之善者:伊尹以论味隆殷,太公以辨钓兴周,及烛武行而纾郑,端木出而存鲁:亦其美也。暨战国争雄,辨士云涌;从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辨,重于丸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至汉定秦楚,辨士弭节。郦君既毙于齐镬,蒯子几入乎汉鼎;虽复陆贾籍甚,张释傅会,杜钦文辨,楼护唇舌,颉颃万乘之阶,抵嘘公卿之席,并顺风以托势,莫能逆波而溯洄矣。夫说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范雎之言事,李斯之止逐客,并烦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至于邹阳之说吴梁,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矣;敬通之说鲍邓,事缓而文繁,所以历骋而罕遇也。
  从上面的论述看,说体文的内容专指西汉以前诸子辩说的说辞。例如,伊尹、姜太公是殷周之谋臣,烛武、端木赐乃春秋之策士,还有战国时的张仪、苏秦,秦汉的郦食其、蒯通、陆贾等,他们无不以口舌取胜。除此以外,刘勰也强调了范雎、李斯的上书为“说”,但他们的上书也是说辞的文本化,其言语特征非常鲜明。可见,刘勰认为说体文的内容是殷周至汉谋臣诸子们精彩说辞的记录。
  其实,刘勰将诸子说辞当作“说”的内容,这一观点源渊有自。西汉学者刘向在《说苑·善说》中分别引用荀子、鬼谷子对诸子说辞的论述,引苟子云:“谈说之术,齐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满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行矣。”引鬼谷子日:“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荀子、鬼谷子为战国时期的诸子。可见,诸子说辞在诸子百家争鸣之时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并影响着刘向的思想。
  应该说,刘勰等人的认识非常深刻,正是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说”才得以广泛使用。为了能推行自己的学说,辩说成为诸子们最主要的活动。善说者凭借其口才可以获取厚禄高爵,因此,诸子著作中普遍表现了其对辩说的重视。《墨子·修身》云:“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苟子·正名》云:“实不喻然后命,命不喻然后期,期不喻然后说,说不喻然后辨。故期、命、辨、说也者,用之大文也,而王业之始也。”《韩非子·显学》云:“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世主必从而礼之。”因此,诸子说辞是说体文产生的根源。
  
  四
  
  既然从荀子、鬼谷子到刘向、刘勰等人都认为诸子说辞是“说”的主要内容,其体现出来的文体特征必然会影响“小说家”作品。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给一个对象或一个活动一个名字,也就是把它纳入某一类概念之下。”根据二者之间的联系,有必要分析诸子说辞的文体特征。从刘勰的论述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解说性。《墨子·经上》云:“说,所以明也。”孙诒让释云:“谓谈说所以明其意义。”毕沅释为“解说”,“明其意义”实与“解说”同义。因此,解说是“说体文”的重要特征。荀子的“分别以明之”与鬼谷子的“辩之、明之”以及刘勰的“喻巧而理至”,都指诸子说辞的解说性。
  第二,譬喻性。章学诚云:“古人很少离事而言理。”因此,诸子言理述志之作,往往与叙事杂糅,特别是“以说标目的文章,无不具有譬喻性的特点”。例如《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列子·说符》等作品都由一些神话、寓言与历史故事组成。荀子的“譬称以喻之”、刘勰的“邹阳之说吴梁,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矣”都提及譬喻方法。所谓譬喻性,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打比方,但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些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或是运用神话、寓言、历史传说故事等来说明要说的道理”。譬喻性也就是“故事性”。
  第三,愉悦性。刘勰开始便指出“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即说辞一定要使听者高兴。荀子的“欢欣愤满以送之”,鬼谷子的“中其人之所善”,指的都是论述辩说的愉悦性。
  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我们来分析一下“小说家”作品的文体特征。从解说性看,《虞初周说》便是虞初以“周书为本”所进行的解说,《封禅方说》是方士对封禅一事的解说,《黄帝说》、《鬻子说》、《伊尹说》是分别对黄帝、鬻子、伊尹的解说。从譬喻性看,《虞初周说》“以周书为本”,《周考》“考周事也”,《臣寿周纪》“大抵亦纪周代琐事”,它们讲述的是周代的故事。“《封禅方说》者,则方士所言封禅之说,包括封禅之故事、传说、意旨、仪礼、器物、方法等等。”《青史子》为“古史官纪事也”,《务成子》为“天乙谓汤,其言殷时者”,所记亦为古事。至于《黄帝说》、《鬻子说》、《伊尹说》三部书,黄帝、鬻子、伊尹是远古时带有神话传说色彩的人物,其事迹口耳相传,本已具有奇异的光环,小说家附会其人与事,就更注意奇闻轶事的收集,以博他人一览。从愉悦性看,王瑶先生在《小说与方术》中明确指出小说家的作者多为方士。《虞初周说》的作者虞初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方士,《封禅方说》亦为方士作品,《待诏臣安成未央术》则是求长生的方术书。方士小说非为言道、述志的义理作品,而是为满足统治者迷恋神仙、追求长生的嗜好而产生,如《后汉书·方士传》云:“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义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因此,为了引起统治者的兴趣,方士小说多为奇文之文,显示出一种娱乐倾向。
  总之,随着“说”字由文字逐渐变成文体概念,以说为名的说体文便表现出某种文体倾向。东汉学者桓谭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其中“丛残小语”、“譬喻”、“短书”就是一种文体评价。跟“小说家序”仅注重根据学说内容与价值进行判断不同,桓谭的视角开始转向小说文体。但是,诸子小说的定位毕竟是官方正统观念,它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小说观念,并使诸子小说只能隐蔽、曲折地向小说文体发展。
  
  (责任编辑 武丽霞)
其他文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二元经济;西部地区  摘要: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发现,影响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诸多变量中,教育变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倾向和非农就业地点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而且可以削弱其他因素的影响力,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区位、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作用越低。因此,要提高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质
期刊
宁维卫教授不久前赠我一本他的新作《震后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全书共5章16节,包括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心理教育与心理重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处理、不同人群灾后心理反应与应对、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原则与技术、救援者心理压力的调适等内容。原以为该书是一本侧重医学专业知识的心理精神卫生类著作,但读完以后发现并非如此。它没有医学著作特有的艰涩难懂的内容,而是用老百姓所喜
期刊
关键词:外国诗译介;“新诗”因素;张德彝;中国诗歌  摘要:外国诗歌的译介对中国新诗的产生起到了助推器和催化剂的作用。鲜为人知的中国近代第一批外交使臣“张德彝”们所做的前期诗歌译介工作,对后世中国新诗的萌发提供了可贵的探索借鉴经验。借助英诗汉译,早期诗歌的译者们对相应诗式诗形的寻求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汉语诗歌传统中可用的资源;其译诗本身也成为一种准创作,在不少方面成为新诗创作的萌芽和先声。 
期刊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莎拉;罗塞蒂;男性中心意识;自由;两性关系  摘要: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双重结尾之一是莎拉遇到了代表自由的但丁·罗塞蒂,这似乎意味着莎拉超越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获得了最终的自由。然而她和罗塞蒂相遇的必然性则表明,这个看似走在时代之前、具有鲜明女性独立意识、傲立于世的新女性即使在遇到罗塞蒂后,在罗塞蒂这个强大的父权主义者的身影后,仍未摆脱
期刊
关键词:苏青散文;忠实自我;深刻的意蕴;行胜于言  摘要:苏青走红于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沦陷区文坛,写小说使她成名,但数量众多、不太为人关注的散文则更能表现苏青的思想。苏青散文极具条理,论说过程中不乏逻辑严谨处,她认真地探究日常生活的内里。向着深刻努力,向着改善现实生存状态努力,其散文取材和内容都具有忠实于日常生活的特点。小说的虚构和散文的忠实自我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文人苏青,她也因而成为中国现代文
期刊
又是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西南交通大学即将迎来113周年华诞。在这个春天里,我们的心情与以往相比有些不同,因为马上也要到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了。  去年5月12日的大地震,天地为之变色,它不仅震动了半个亚洲,也震惊了整个世界。灾难面前,大爱无疆,宁静的校园不再宁静了。在抗震自救的同时,西南交大人没有忘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学校党政领导在震后第一时间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指挥
期刊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工作动机;心理需求;社会情景;组织行为;组织绩效  摘要:自我决定理论将动机按自我决定的高低程度视作一个连续体,指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支持自主、胜任、关系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保证人的健康发展。这一理论在教育、保健、体育领域内已广受关注。国外的学者开始将该理论引入到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之中,研究发现:自主支持比受控的工作环境和领导方式更能促进组织公民行为,提高
期刊
关键词: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路径依赖;制度创新;村民自治制度  摘要: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农民政治参与受历史背景、初始制度选择、思想观念、既得利益集团的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在参政权利、参政范围、参政渠道、参政制度等方面皆存在路径依赖,其发展明显滞后。推动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举措是突破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即要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环境建设,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期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学生正在教室朗朗读书,工人正在岗位争分夺秒,农民正在田野辛勤耕耘,一场空前的灾难不期而至。房倒屋毁,桥断路绝,许多人刹那间生命停止了延续,伤者更是不计其数……草木皆悲,天地共愁,举国同殇。  这次大地震的震级之高,破坏之大,波及之广,营救之难,在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面对灾难,中华儿女共同选择了坚强、团结、真情与博爱。一年来,旷世罕见的生命大营救,风雨兼程的千里大
期刊
关键词:体裁分析;学术论文英文摘要;体裁结构;常见句式  摘要:近年来体裁分析被大量地应用于学术论文研究,而对论文摘要的研究却一直被忽视。利用体裁分析理论对国内外多种知名语言期刊随机选取的40篇英文摘要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国际期刊论文摘要的宏观体裁结构比国内期刊论文摘要的宏观体裁结构更复杂,表现为引言一方法一结果一讨论(IMRD)的完整结构,各语步具有鲜明的常见句式;国内期刊的摘要语篇则倾向省略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