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语文的基础地位是众所公认的。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素养与文化品质的培养,这也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理念、策略和模式只有及时作出改变,才能满足核心素养教学要求。文章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就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做出了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当前各学科教学中关注的高频热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素养与文化品质。高中阶段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那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该如何有效教学,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呢?
一、创设语用情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指在语言积累、整合的基础上,对语言文字特点、规律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此之上形成的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需要在长期的语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在语言运用和实践的过程中养成。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语用情境,运用丰富的语言材料、有趣的话题,让学生去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使学生在语用情境中理解、分析和掌握语言知识。如在学习《陈情表》时,结合本节课的主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全国道德模范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孝义文化,使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有所认识。然后,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讨论作者“所陈何情”,作者陈情的艺术方式,所陈之情有何感人之处。这样开展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语用情境中去了解语言,进行语言知识转换,可以完善学生的语言建构,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进行问答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养成的思维方式和品质。问题是思考的开端。问题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借助问题,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学生进行有效对话,还可以深化學生的认识,使学生对语言和文学形象有直觉体验。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些有趣的点去提问,打造问题链,开展问答训练,以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品味语言,了解说话艺术的重要性”,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先让大家阅读课文,然后,结合内容提出几个问题:郑伯请求烛之武去见秦君时,烛之武为何要推辞?秦晋郑三国之间究竟有何纠葛?烛之武去见秦君,是如何取得其信任的?烛之武提到了秦晋两国的过节,他是如何提出的?晋文公退军,说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随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直至学生形成有价值的观点,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去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发现语言现象和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开展鉴赏活动,让学生鉴赏和创造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对美的欣赏、评价和创造能力。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不仅具有智育作用,还就有美育价值。在语文教学、语言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成熟经验和一贯做法。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但是在审美领悟、创造方面,高中生还存在些许不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去体验、品位和欣赏美,形成审美自觉性和能力,为学生审美创造打好基础。如在学习《雨霖铃》(柳永)这首词时,教师要少讲精讲,留出一定的时间开展诗词鉴赏活动。在诗词鉴赏活动中,教师可以词的意境、语言、意象为主,让学生熟读成诵,了解词中的离别之情,了解婉约词的特点,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并让学生分析、想象这首词一共刻画了几幅画面,每一幅画面的内容和主题,想象词的留白和悠远的意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词的情感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独特美,使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渗透文化教学,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课堂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的文化碰撞日益频繁,外来文化入侵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守护好民族文化之根,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义务。在此情境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渗透文化元素,开展文化教学,在文化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觉意识。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鉴于文中蕴含有丰富的文化素材,出现了许多文化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文研读的基础上,发掘文中的文化素材,分析文中出现的文化现象,全方位进行文化渗透和教育。如文中出现了茶文化、礼仪文化、府第文化、称谓文化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分析这些文化现象在情节推进、氛围营造、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分析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生活、政治背景,让学生对源远流长、博大精神的饮食文化有所认识和了解,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自信心,为传统文化传承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策略上积极创新。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积极创新教学策略,使语文教学在深度和高度方面有新的突破,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凸显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剑涵.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新通信,2018,20(16):171.
[2]郭绿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33-34.
[3]谭丽娅.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64.
[4]荣晓燕.基于语文学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1):74-76.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当前各学科教学中关注的高频热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素养与文化品质。高中阶段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那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该如何有效教学,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呢?
一、创设语用情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指在语言积累、整合的基础上,对语言文字特点、规律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此之上形成的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需要在长期的语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在语言运用和实践的过程中养成。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语用情境,运用丰富的语言材料、有趣的话题,让学生去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使学生在语用情境中理解、分析和掌握语言知识。如在学习《陈情表》时,结合本节课的主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全国道德模范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孝义文化,使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有所认识。然后,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讨论作者“所陈何情”,作者陈情的艺术方式,所陈之情有何感人之处。这样开展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语用情境中去了解语言,进行语言知识转换,可以完善学生的语言建构,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进行问答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养成的思维方式和品质。问题是思考的开端。问题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借助问题,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学生进行有效对话,还可以深化學生的认识,使学生对语言和文学形象有直觉体验。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些有趣的点去提问,打造问题链,开展问答训练,以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品味语言,了解说话艺术的重要性”,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先让大家阅读课文,然后,结合内容提出几个问题:郑伯请求烛之武去见秦君时,烛之武为何要推辞?秦晋郑三国之间究竟有何纠葛?烛之武去见秦君,是如何取得其信任的?烛之武提到了秦晋两国的过节,他是如何提出的?晋文公退军,说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随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直至学生形成有价值的观点,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去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发现语言现象和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开展鉴赏活动,让学生鉴赏和创造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对美的欣赏、评价和创造能力。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不仅具有智育作用,还就有美育价值。在语文教学、语言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成熟经验和一贯做法。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但是在审美领悟、创造方面,高中生还存在些许不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去体验、品位和欣赏美,形成审美自觉性和能力,为学生审美创造打好基础。如在学习《雨霖铃》(柳永)这首词时,教师要少讲精讲,留出一定的时间开展诗词鉴赏活动。在诗词鉴赏活动中,教师可以词的意境、语言、意象为主,让学生熟读成诵,了解词中的离别之情,了解婉约词的特点,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并让学生分析、想象这首词一共刻画了几幅画面,每一幅画面的内容和主题,想象词的留白和悠远的意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词的情感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独特美,使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渗透文化教学,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课堂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的文化碰撞日益频繁,外来文化入侵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守护好民族文化之根,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义务。在此情境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渗透文化元素,开展文化教学,在文化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觉意识。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鉴于文中蕴含有丰富的文化素材,出现了许多文化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文研读的基础上,发掘文中的文化素材,分析文中出现的文化现象,全方位进行文化渗透和教育。如文中出现了茶文化、礼仪文化、府第文化、称谓文化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分析这些文化现象在情节推进、氛围营造、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分析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生活、政治背景,让学生对源远流长、博大精神的饮食文化有所认识和了解,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自信心,为传统文化传承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策略上积极创新。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积极创新教学策略,使语文教学在深度和高度方面有新的突破,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凸显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剑涵.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新通信,2018,20(16):171.
[2]郭绿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33-34.
[3]谭丽娅.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64.
[4]荣晓燕.基于语文学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