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课题的提出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 我国中小学生的耐力素质指标持续下滑趋势已经得到遏制:与2005年相比,7-12岁小学城乡男生50米×8往返跑成绩基本持平;城市女生、乡村女生50米×8往返跑成绩分别平均提高0.05、0.20秒;与2005年相比,13-15岁初中城市男生、城市女生耐力跑成绩分别平均提高3.03、3.58秒;乡村男女生耐力跑成绩与2005年基本持平[1],近五年我国少年儿童的耐力素质虽然出现改善,但是还是不理想。 2005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等十五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定向、无线电测向、业余通信、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等科技体育活动的通知》[团宣联字〔2005〕第1号]。通知要求“各级团委与体育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青少年的特点,充分利用寒暑节假日,每年定期组织开展青少年定向、无线电测向、业余通信、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等丰富多彩的竞赛和形式多样的夏(冬)令营活动……”。[2]
2011年12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2011版)》,提出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方法。[3]把无线电测向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融入无线电测向教学中,构建《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架构》,制定评价方案,完善其教学内容、拓展其素质教育的功能,使其在内容、形式上更富有时代的气息和多样性。并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一套适合在小学各年级分阶段进行递进的校本课程体系,丰富其教学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发展其耐力素质),为无线测向的普及与推广,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2 研究目标及内容
2.1 研究目标
2.1.1 掌握必要的野外生存的基本地理常识及自我保护常识。
2.1.2 掌握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的基本技术技能。
2.1.3 开发适合在小学普及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的教学体系。
2.1.4 开发普及开展无线电测向的校本课程及评价方案。
2.2 研究内容
2.2.1 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框架及进度安排。规范学习小组和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内容及目标。以此来体现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理想诉求。
2.2.2 小学无线电测向评价方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引领。
2.2.3 小学无线电测向校本教材。最终开发出适合小学使用的无线电测向校本教材,为这项运动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主要创新点
3.1 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拓展无线电测向运动这一传统科技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无线电测向教学中电子知识和测向技能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在了解无线电的发射和接收原理基础上,掌握电子制作和测向的基本技能。
3.2 以构建评价方案为基础,把课外训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施教学:按照评价方案的目标和要求,把课堂教学和户外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包括电子和无线电测向知识讲解,电子科技基本技能的实践操作;户外训练包括校园和公园的测向训练以及市内外的测向竞赛活动等。
3.3 以校本教材的形式,把无线电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分为水平二、水平三共二个阶段编写并实验。最终编写出两套适合在小学推广使用的无线电测向校本教材。
4 拟突破的重点、难点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无线电测向的专业训练进行校本化开发的有效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融入无线测向运动的学习中。
5 研究对象和方法
5.1 研究对象:广州市天河区柯木塱小学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共334人。
5.2 研究方法
5.2.1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一种融教育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其实践性、合作性、开放性、及时性和兼容性特点决定了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实际,它把教学中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学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行动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计划:针对研究问题,制定计划。包括:学期、科组教研和集备的主题。计划内容有无线电测向课程框架、无线电测向教学内容架构、无线电测向评价方案、无线电测向单元教学计划。
行动:按目标和计划行动(目标和计划分为长期、中期、短期、课时)。具体是:集中研讨与分散研讨相结合,教师执行与实践;实验教师按照单元计划,校本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并结合需要组织相应的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
观察:在实施过程中,运用评价方案对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竞赛水平进行评估,并邀请专业指导评估,科组教师间互相研讨评价等,适时把学生学习过程的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教师和无线电测向专家、同行研究工作者一起,对行动过程和行动后的效果进行考察:
(1)教师参与教研的行动记录。(2)课堂行动观察。(3)问卷调查。(4)任课教师以教学日志方式写下体会。
反思:整理和描述、评价与解释校本教材、评价方案、教学内容架构的合理性,并在查找文献资料,专家会诊后,提出修改方案。形成行动研究报告。
5.2.2 个案研究法:以某节课或(一个独立竞赛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把静态的分析诊断与动态的追踪考察相结合,关注这些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多层面的研究。
6 研究思路与步骤
6.1 研究思路 6.1.1 把理论引入课堂,为课题开展奠定基础:根据无线电测向特点,把行动研究方法,团体动力学、组织行为学理论,引入课堂教学及课外训练。根据理论的意义进行课堂教学框架、评价方案、校本教材等的设计。
6.1.2 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发展:在学校层面对无线电测向进行规划设计,把无线电测向的远期目标定为传统项目学校建设。把无线电测向的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体质发展与无线电测向技能发展相结合。制定水平二、水平三共二个水平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制定课外训练计划及评价方案,编写校本教材(试验稿),以便规范课题开展研究。
6.1.3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引领项目持续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无线电测运动的原理,掌握基本技能。建立无线电团队文化组织,使同学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优先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
6.1.4 专家引领,抓好课题研究的源头:课题组已经邀请广东省及广州市的两位专家加入课题组,他们对国内外无线电测向的发展熟悉,掌握着国内外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即时动态,具体丰富的技术、人文资源,为课题开展研究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本课题研究思路的架构图如下:
图1 小学无线电测向课程校本化
开发的实验研究架构图6.2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方向。课题组对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学习相关理论,并制定《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内容框架》、《小学无线测向评价方案》。
(2)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实验要素,分析实验对象,构建实验架构,申报课题立项。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
(1)按照课题实验方案进一步完善研究细则,撰写研究论文-《无线电测向运动在小学普及教学的策略》,完善《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框架》和《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评价方案》。
(2)继续学习教育教学、无线研究方面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继续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会议,并把课题研究的内容落实到课堂中分步实施。
6.3 综合应用实践反思、经验总结,完善评价方案和校本教材。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2014年至2014年12月)
(1)对前期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中期报告-《小学无线电测向课程的校本化开发的实验研究》,对照实验方案的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进行诊断,调整研究策略。
(2)整理案例,归纳总结资料,分析提升规律。
第四阶段:课题结题鉴定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
(1)完善课题研究所有档案材料,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的汇编工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小学无线电测向课程的校本化开发的实验研究报告》,申报结题并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3)申报出版校本教材——《无线电测向教学》(小学)。
7 研究的初步成果
课题筹备和实施过程中,已经完成无线电测向队伍的组建,并参加了2013年的广东省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的比赛,取得了80米波段和2米波段共33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和8个三等奖;80米波段男丙团体三等奖、女丙团体一等奖、男丁团体五等奖、女丁团体四等奖;2米波段男丁三等奖的好成绩;已经制定完成《小学无线测向评价方案》及《小学无线电测向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等.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1月
[2]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等.《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定向、无线电测向、业余通信、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等科技体育活动的通知》团宣联字〔2005〕第1号. 2005年3月28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1月第一版
[4] 扶健华主编. 无线电测向运动教学与训练.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5] 陈华,程磊.合作学习策略引入高校无线电测向选项课的实验研究.浙江体育科学.第32卷第2期.2010年3月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 我国中小学生的耐力素质指标持续下滑趋势已经得到遏制:与2005年相比,7-12岁小学城乡男生50米×8往返跑成绩基本持平;城市女生、乡村女生50米×8往返跑成绩分别平均提高0.05、0.20秒;与2005年相比,13-15岁初中城市男生、城市女生耐力跑成绩分别平均提高3.03、3.58秒;乡村男女生耐力跑成绩与2005年基本持平[1],近五年我国少年儿童的耐力素质虽然出现改善,但是还是不理想。 2005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等十五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定向、无线电测向、业余通信、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等科技体育活动的通知》[团宣联字〔2005〕第1号]。通知要求“各级团委与体育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青少年的特点,充分利用寒暑节假日,每年定期组织开展青少年定向、无线电测向、业余通信、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等丰富多彩的竞赛和形式多样的夏(冬)令营活动……”。[2]
2011年12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2011版)》,提出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方法。[3]把无线电测向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融入无线电测向教学中,构建《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架构》,制定评价方案,完善其教学内容、拓展其素质教育的功能,使其在内容、形式上更富有时代的气息和多样性。并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一套适合在小学各年级分阶段进行递进的校本课程体系,丰富其教学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发展其耐力素质),为无线测向的普及与推广,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2 研究目标及内容
2.1 研究目标
2.1.1 掌握必要的野外生存的基本地理常识及自我保护常识。
2.1.2 掌握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的基本技术技能。
2.1.3 开发适合在小学普及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的教学体系。
2.1.4 开发普及开展无线电测向的校本课程及评价方案。
2.2 研究内容
2.2.1 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框架及进度安排。规范学习小组和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内容及目标。以此来体现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理想诉求。
2.2.2 小学无线电测向评价方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引领。
2.2.3 小学无线电测向校本教材。最终开发出适合小学使用的无线电测向校本教材,为这项运动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主要创新点
3.1 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拓展无线电测向运动这一传统科技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无线电测向教学中电子知识和测向技能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在了解无线电的发射和接收原理基础上,掌握电子制作和测向的基本技能。
3.2 以构建评价方案为基础,把课外训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施教学:按照评价方案的目标和要求,把课堂教学和户外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包括电子和无线电测向知识讲解,电子科技基本技能的实践操作;户外训练包括校园和公园的测向训练以及市内外的测向竞赛活动等。
3.3 以校本教材的形式,把无线电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分为水平二、水平三共二个阶段编写并实验。最终编写出两套适合在小学推广使用的无线电测向校本教材。
4 拟突破的重点、难点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无线电测向的专业训练进行校本化开发的有效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融入无线测向运动的学习中。
5 研究对象和方法
5.1 研究对象:广州市天河区柯木塱小学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共334人。
5.2 研究方法
5.2.1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一种融教育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其实践性、合作性、开放性、及时性和兼容性特点决定了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实际,它把教学中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学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行动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计划:针对研究问题,制定计划。包括:学期、科组教研和集备的主题。计划内容有无线电测向课程框架、无线电测向教学内容架构、无线电测向评价方案、无线电测向单元教学计划。
行动:按目标和计划行动(目标和计划分为长期、中期、短期、课时)。具体是:集中研讨与分散研讨相结合,教师执行与实践;实验教师按照单元计划,校本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并结合需要组织相应的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
观察:在实施过程中,运用评价方案对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竞赛水平进行评估,并邀请专业指导评估,科组教师间互相研讨评价等,适时把学生学习过程的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教师和无线电测向专家、同行研究工作者一起,对行动过程和行动后的效果进行考察:
(1)教师参与教研的行动记录。(2)课堂行动观察。(3)问卷调查。(4)任课教师以教学日志方式写下体会。
反思:整理和描述、评价与解释校本教材、评价方案、教学内容架构的合理性,并在查找文献资料,专家会诊后,提出修改方案。形成行动研究报告。
5.2.2 个案研究法:以某节课或(一个独立竞赛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把静态的分析诊断与动态的追踪考察相结合,关注这些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多层面的研究。
6 研究思路与步骤
6.1 研究思路 6.1.1 把理论引入课堂,为课题开展奠定基础:根据无线电测向特点,把行动研究方法,团体动力学、组织行为学理论,引入课堂教学及课外训练。根据理论的意义进行课堂教学框架、评价方案、校本教材等的设计。
6.1.2 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发展:在学校层面对无线电测向进行规划设计,把无线电测向的远期目标定为传统项目学校建设。把无线电测向的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体质发展与无线电测向技能发展相结合。制定水平二、水平三共二个水平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制定课外训练计划及评价方案,编写校本教材(试验稿),以便规范课题开展研究。
6.1.3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引领项目持续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无线电测运动的原理,掌握基本技能。建立无线电团队文化组织,使同学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优先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
6.1.4 专家引领,抓好课题研究的源头:课题组已经邀请广东省及广州市的两位专家加入课题组,他们对国内外无线电测向的发展熟悉,掌握着国内外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即时动态,具体丰富的技术、人文资源,为课题开展研究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本课题研究思路的架构图如下:
图1 小学无线电测向课程校本化
开发的实验研究架构图6.2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方向。课题组对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学习相关理论,并制定《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内容框架》、《小学无线测向评价方案》。
(2)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实验要素,分析实验对象,构建实验架构,申报课题立项。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
(1)按照课题实验方案进一步完善研究细则,撰写研究论文-《无线电测向运动在小学普及教学的策略》,完善《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框架》和《小学无线电测向教学评价方案》。
(2)继续学习教育教学、无线研究方面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继续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会议,并把课题研究的内容落实到课堂中分步实施。
6.3 综合应用实践反思、经验总结,完善评价方案和校本教材。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2014年至2014年12月)
(1)对前期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中期报告-《小学无线电测向课程的校本化开发的实验研究》,对照实验方案的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进行诊断,调整研究策略。
(2)整理案例,归纳总结资料,分析提升规律。
第四阶段:课题结题鉴定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
(1)完善课题研究所有档案材料,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的汇编工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小学无线电测向课程的校本化开发的实验研究报告》,申报结题并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3)申报出版校本教材——《无线电测向教学》(小学)。
7 研究的初步成果
课题筹备和实施过程中,已经完成无线电测向队伍的组建,并参加了2013年的广东省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的比赛,取得了80米波段和2米波段共33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和8个三等奖;80米波段男丙团体三等奖、女丙团体一等奖、男丁团体五等奖、女丁团体四等奖;2米波段男丁三等奖的好成绩;已经制定完成《小学无线测向评价方案》及《小学无线电测向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等.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1月
[2]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等.《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定向、无线电测向、业余通信、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等科技体育活动的通知》团宣联字〔2005〕第1号. 2005年3月28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1月第一版
[4] 扶健华主编. 无线电测向运动教学与训练.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5] 陈华,程磊.合作学习策略引入高校无线电测向选项课的实验研究.浙江体育科学.第32卷第2期.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