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re2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为孩子们学习科学、探究科学提供了很好的信息资源和研究对象。可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让孩子们探究科学;利用废旧物品和地方物产资源为原料让孩子们制作学具,走进科学;利用身边的物品让孩子们学习科学,培养科学兴趣。
  关键词:农村 资源优势 科学探究
  一、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让孩子们探究科学
  例如在教材设计的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观察小动物”、“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我们的食物安全吗”、“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等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农村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动植物等,作为我们的学习资源,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课堂、校园、大自然中体验科学生活,使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体验科学生活的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道理,并学会用各种方式交流、描述、解释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从赞美家乡自然景观、发现家乡丰富的物产和灿烂的人文习俗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学生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的内容我们可以因地制宜,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改变教科书中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如:将《豌豆荚里的豌豆》选择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家里的菜地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浸泡、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增进学生对果实的认识。又如我们在教学《动物怎样生活》一课时,预先布置学生们亲自喂养家禽家畜和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仔细观察它们吃东西的样子及食物类别、生活习性等,这些要求,对于身处农村的学生来说,可谓易如反掌。教学时,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启迪,相互补充,不仅加深了对动物生活的全面了解,进而获得了动物的食性分类知识。
  二、利用废旧物品和地方物产资源为原料让孩子们制作学具走进科学
  实验是科学探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实验器材缺乏是目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难点。我们在立足于用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变废为宝,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发动并指导学生制作学具,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既弥补了实验器材的不足,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何乐而不为?
  在制作活动中,老师要当好孩子们的参谋,选用的材料要符合孩子们的制作条件,从做一些简易的学具开始。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作为科学实验的资源。制作中老师是孩子们的师傅又是助手,要教会他们制作方法,简化制作过程及难度,坚定他们完成制作的信心。学具做好后,给孩子们提供实验、演示、交流、展示、修改的机会,对孩子们好的作品、制作记录、实验报告、研究成果、调查报告等,要给他们积累起来,作为他们的科学课学习成长资料。从中还能选送一批好的材料和作品,参加各级组织的小学生科技成果展示和评比,让他们以各种方式体会制作和实验成功的乐趣。
  再如《岩石的组成》、《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等,让学生到沙堆中捡鹅卵石、到石场中去捡象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和其它的岩石,也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更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这些带“土”气的教、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这样的教学,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来感知事物、参与教学,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获取的知识也比较生动、形象、深刻。通过这样生动、贴近生活的课堂,不但充实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三、利用身边的物品让孩子们学习科学
  小学科学课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如:在“它们是什么做的”的教学中,利用教室里的各种物品、孩子们自己的书包、学习用品、穿的衣服等作观察对象,进行比较性分析,通过认识材料特征,给一些物品按材料特征和材料来源进行分类,使孩子们在亲历探究过程中认识了常见的材料,了解了生产生活用品所用的材料有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再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用书包里的各种学习用品,自己亲手制造声音,以物体运动方式为实验研究对象,发现提出问题并经过科学探究,在交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又如:在“微小的世界”里,让学生去观察研究盐、糖、味精等一些熟悉而又易找的调味品,在家里就可以兴趣盎然地既了解这些物品的晶体结构又认识放大镜,在不经意间就亲历了科学的学习,收获了意外的发现。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力寻找,就一定能找到适合教学内容、学生喜欢的课程资源。要挖掘农村地方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为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开辟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课要体现新课标理念,优化口语交际教学应从话题导入、创设交际情境、指导方法、引导自行评价四方面加以训练。  关键词:浅谈 口语 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口语交际是人们在听话、说话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体系博大精深,内容庞杂繁多,不仅要重视智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情操、美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要想学生语文素养好、语文能力强,我认为必须有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肚子名篇、一笔好文章、一颗具有丰富想像力的脑袋。而其中一张铁嘴,即能言善辩、出口成章、侃侃而谈、风趣幽默,这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强的重要标志。  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在每一堂语文课上先拿出三至五分钟让学
期刊
语文课堂不仅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还正是引导学生发现美、向往美、追求美、热爱美、创造美的载体。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审美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赏析文本中的景物描写,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和祖国山河之美。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到来。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人才来自教育,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基于此,现代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在其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往的理论研究和教改经验表明,只要我们遵循创造力培养规律,大面积提高学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演示实验为探索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单一实验方法为多种实验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变学校实验为社会实验,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视野;变教师“单向教学”实验为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变复杂实验为计算机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物理实验 创新能力 思维习惯 关于质疑  物理
期刊
什么是作文的个性?简单说,就是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是真实的,思考与感受是独特的,语言是鲜活的。有“个性”的文章要在“真”的基础上闪耀出智慧之光,在“新”的感受中品味出生活之逻辑。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个性是文章的灵魂。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让学生的作文凭借个性而神采飞扬、充满魅力呢?  一、减少束缚,不断激发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在低年
期刊
摘 要: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上,还体现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合作意识、质疑品质、求新精神等方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 培养  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上,还体现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合作意识、质疑品质、求新精神等多个方面。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就小学语文教学应关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简要论述。  一、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
期刊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保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作自己的文。一要让学生自己去积累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二要让学生自己构思作文,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立意,也就是根据所需材料确定一个主题;其次让学生学会选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己去积累材料、构思内容、修改作文,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均得到了
期刊
摘 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是美的东西,人人都会喜欢,都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喜悦,产生美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愉快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从心底产生兴趣。  关键词:美术 兴趣 培养  当前,素质教育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某件事有兴趣,就会自主地去关注、去学习、去探索,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所有的时间,去达
期刊
摘 要:迈克尔·曼认为社会权力的四种来源是意识形态、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查尔斯·蒂利认为国家统治的关键在于强制和资本。文章将武力、战争、资本和中国政治相继套入社会权力的四种来源、强制和资本两种体系中,主要以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清时期为例,描述了武力、战争、资本这三种因素对中国政治以及两两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企图在强制、资本与中国政治之间寻求一种特殊的关系。  关键词:武力 战争 资本 中国政治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