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为它是语文水平和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学生作文水平低,作文教学效率低,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农村中学的特点,并结合作文教学的理论,简要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
在农村中学,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们这样的谈论:哎,又要写作文了,作文,作文,不吹不成;老师,要写什么呀?我成天关在学校里能写点什么东西呢?或者:每周都要写周记,烦人,我都不知道这周又要去编什么了;再看看,我们的语文老师每次批改作文:三下五除二,本是一周批阅的作文,常被他们两三天搞定,还常发感慨:这些作文非常差,简直是白痴所写,真想两下子给撕了!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写出来一篇文章却得到这样的评价,他还有信心继续写吗?要是碰到考试,语文老师就更是改作文的机器,一天下来全年级的作文就“盖棺定论”了,这样一来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长此以往,岂能不令我们认真反省,不令我们担忧。
二、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虽说农村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作风也在改变,但与相对发达的城市相比,还处于相对闭塞的状态。
农村学生,由于他们接触的事物少,社交能力较差,且可供阅读的书籍比较匮乏,所以他们的作文往往是内容虚假,立意不深,考试时常做“代言人”,即翻炒人家的作文。
面对这种种情况,可以说,农村中学教师的作用就很凸显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并不能实事求是,不愿意多练笔杆,写作理论较差。在上写作课时,常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对牛弹琴般的讲一大堆的写作理论、技巧、手法,使得学生无法对这些高标准的东西感兴趣;在写作课后,对学生的辅导不及时、到位,指导仅流于表面功夫,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越来越低,直至完全丧失,最后,学生面对作文,只能是“头疼”而无话可说。
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第三个原因就是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或者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低,所以对小孩的学习关心就少,根本不在乎孩子的成绩是多少,至于语文成绩怎样,写作水平怎样更是从不关注、询问;而留守儿童则更是无人关心他们的成绩、写作能力。这样一来父母的态度,留守儿童的无人关心也就无形中对写作兴趣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三、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大语文”背景下,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学会分析问题,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从而把他们叙述的内容想深,想透,想全面,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进一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1 写真事,发真情,体现农村特色
1.1坚持“只写熟悉的东西”的原则
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而道听途说的材料一进入文章就会出现破绽。因此,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然是朴素的,但只要对生活有心,同样能够发现区别于城市的闪光点,比如:农村孩子从小频繁接触大自然,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挚情感。郁郁青青的树林、汩汩流淌的小溪、落日炊烟——这一切都烙上农村的印记,又能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奠定他们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1.2集农村之言
“豆三,麦六,种子一宿”,讲的就是豆子发芽需三天,麦子需六天,而各种种子只需一天,这为我们观察种子是否有效提供了参考;“瑞雪兆丰年”讲的是今年冬天下大雪,预示明年将是丰收年。农村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
1.3用写日记来体验农村生活
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上树可摘果、下河可摸鱼、养鸡赶鹅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应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然后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带动下相互讨论,在劳动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进而达到拓展视野范围的目的,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真童趣的农事文章便产生了。
2 擁有素材后,力求具体、细致、生动
无论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的事例,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
比如有老师这样强调作文: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不精练的字不写。如果是写天气,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等。“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儿,行人身穿大棉衣,头戴大毡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这便是以情动人,但要真能“打动人心”绝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之情令人生厌,无病呻吟之情让人恶心,只有真情实感让人开怀。面对此,不觉掩卷深思,忽感: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也就没有了灵性。
3 教法也应创新
虽说农村学生作文水平非朝夕就能改变,但是经常在教法上探求新路却是我们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做到的,而且也应积极探索、开拓。我想,作为我们中学老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3.1教师应率先垂范
目前,语文教育界中出现了奇怪现象:许多语文老师会教学生作文而自己却不会作,虽现行的教材大都是名家妙文,但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他们不会去自主体会、欣赏,而老师的文章学生却是乐意学的。因此,老师可自己先作一篇来谈其中包含的生活体会、写作技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3.2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平时教学时,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比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文就极富想象力,李白的《蜀道难》、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无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好好利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而发挥想象。
3.3用批改作文的方式来激发写作兴趣
农村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是事实,但却是他们冥思苦想得来的结果,来之不易,理应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因此,老师在批改时首先做到的就是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
老师在批改时应快,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不足或进步。同时,作文的批改应解决具体问题,不仅是评改字、词、句,还应指出修辞、语法上的不足,更应在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问题上细致修改,精心点评,促进写作兴趣。
3.4厚积薄发,提高写作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广泛阅读课外书,吸取前人经验,周末可以不布置作文,但可以到图书室借一些报刊、杂志,让学生带回家阅读。班上学生也可以凑钱订一两份杂志——《青年博览》、《辽宁青年》、《意林》等广泛阅读。
其次,广泛收集农村素材。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和特点,记录好只言片语,在真正写作时引用进去。“腹中不空,成文便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兴趣有了,内容丰富了,农村特色也得到体现。
3.5让学生学会模仿,进而走向成功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章可守,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可以从仿句、仿文人手,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亦可以出于已口,这样或许能增强他们写作的兴趣。当然,模仿不能硬套,要力求创新。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前面有一片绚丽的景色,你去努力吧,学生就朝着这个定位方向去了。教师就是要点燃学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冲击力,让学生朝着他喜欢的方向一直走下去,这样下去也就肯定能走向成功。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绝非易事。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的老师能立足于农村这一现实,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探求新路,就一定能让广大的农村学生写出有新意,有特色的文章。
一、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
在农村中学,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们这样的谈论:哎,又要写作文了,作文,作文,不吹不成;老师,要写什么呀?我成天关在学校里能写点什么东西呢?或者:每周都要写周记,烦人,我都不知道这周又要去编什么了;再看看,我们的语文老师每次批改作文:三下五除二,本是一周批阅的作文,常被他们两三天搞定,还常发感慨:这些作文非常差,简直是白痴所写,真想两下子给撕了!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写出来一篇文章却得到这样的评价,他还有信心继续写吗?要是碰到考试,语文老师就更是改作文的机器,一天下来全年级的作文就“盖棺定论”了,这样一来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长此以往,岂能不令我们认真反省,不令我们担忧。
二、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虽说农村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作风也在改变,但与相对发达的城市相比,还处于相对闭塞的状态。
农村学生,由于他们接触的事物少,社交能力较差,且可供阅读的书籍比较匮乏,所以他们的作文往往是内容虚假,立意不深,考试时常做“代言人”,即翻炒人家的作文。
面对这种种情况,可以说,农村中学教师的作用就很凸显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并不能实事求是,不愿意多练笔杆,写作理论较差。在上写作课时,常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对牛弹琴般的讲一大堆的写作理论、技巧、手法,使得学生无法对这些高标准的东西感兴趣;在写作课后,对学生的辅导不及时、到位,指导仅流于表面功夫,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越来越低,直至完全丧失,最后,学生面对作文,只能是“头疼”而无话可说。
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第三个原因就是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或者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低,所以对小孩的学习关心就少,根本不在乎孩子的成绩是多少,至于语文成绩怎样,写作水平怎样更是从不关注、询问;而留守儿童则更是无人关心他们的成绩、写作能力。这样一来父母的态度,留守儿童的无人关心也就无形中对写作兴趣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三、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大语文”背景下,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学会分析问题,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从而把他们叙述的内容想深,想透,想全面,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进一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1 写真事,发真情,体现农村特色
1.1坚持“只写熟悉的东西”的原则
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而道听途说的材料一进入文章就会出现破绽。因此,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然是朴素的,但只要对生活有心,同样能够发现区别于城市的闪光点,比如:农村孩子从小频繁接触大自然,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挚情感。郁郁青青的树林、汩汩流淌的小溪、落日炊烟——这一切都烙上农村的印记,又能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奠定他们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1.2集农村之言
“豆三,麦六,种子一宿”,讲的就是豆子发芽需三天,麦子需六天,而各种种子只需一天,这为我们观察种子是否有效提供了参考;“瑞雪兆丰年”讲的是今年冬天下大雪,预示明年将是丰收年。农村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
1.3用写日记来体验农村生活
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上树可摘果、下河可摸鱼、养鸡赶鹅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应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然后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带动下相互讨论,在劳动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进而达到拓展视野范围的目的,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真童趣的农事文章便产生了。
2 擁有素材后,力求具体、细致、生动
无论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的事例,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
比如有老师这样强调作文: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不精练的字不写。如果是写天气,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等。“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儿,行人身穿大棉衣,头戴大毡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这便是以情动人,但要真能“打动人心”绝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之情令人生厌,无病呻吟之情让人恶心,只有真情实感让人开怀。面对此,不觉掩卷深思,忽感: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也就没有了灵性。
3 教法也应创新
虽说农村学生作文水平非朝夕就能改变,但是经常在教法上探求新路却是我们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做到的,而且也应积极探索、开拓。我想,作为我们中学老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3.1教师应率先垂范
目前,语文教育界中出现了奇怪现象:许多语文老师会教学生作文而自己却不会作,虽现行的教材大都是名家妙文,但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他们不会去自主体会、欣赏,而老师的文章学生却是乐意学的。因此,老师可自己先作一篇来谈其中包含的生活体会、写作技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3.2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平时教学时,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比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文就极富想象力,李白的《蜀道难》、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无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好好利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而发挥想象。
3.3用批改作文的方式来激发写作兴趣
农村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是事实,但却是他们冥思苦想得来的结果,来之不易,理应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因此,老师在批改时首先做到的就是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
老师在批改时应快,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不足或进步。同时,作文的批改应解决具体问题,不仅是评改字、词、句,还应指出修辞、语法上的不足,更应在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问题上细致修改,精心点评,促进写作兴趣。
3.4厚积薄发,提高写作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广泛阅读课外书,吸取前人经验,周末可以不布置作文,但可以到图书室借一些报刊、杂志,让学生带回家阅读。班上学生也可以凑钱订一两份杂志——《青年博览》、《辽宁青年》、《意林》等广泛阅读。
其次,广泛收集农村素材。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和特点,记录好只言片语,在真正写作时引用进去。“腹中不空,成文便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兴趣有了,内容丰富了,农村特色也得到体现。
3.5让学生学会模仿,进而走向成功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章可守,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可以从仿句、仿文人手,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亦可以出于已口,这样或许能增强他们写作的兴趣。当然,模仿不能硬套,要力求创新。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前面有一片绚丽的景色,你去努力吧,学生就朝着这个定位方向去了。教师就是要点燃学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冲击力,让学生朝着他喜欢的方向一直走下去,这样下去也就肯定能走向成功。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绝非易事。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的老师能立足于农村这一现实,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探求新路,就一定能让广大的农村学生写出有新意,有特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