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本德育课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65759289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德育课程规划、建设、实施是个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学校德育课程及针对性较弱、实效性不强。因此,规划、建设、实施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提高德育实效性尤为必要。校本德育课程应以学生为本,德育目标应当以国家的育人目标为核心,结合学校德育具体实际,注重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道德素养的融合。实施校本德育,要着眼于规划、建设整体学校大德育课程并加以实施,应当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教学素质,整合全部德育途径,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建立和完善德育保障和激励机制,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构建 校本德育课程 实施途径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0
  校本德育课程是依据国家课程改革和学校德育工作实践的需要,开发和构建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我校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展示学校的育人宗旨和教育特色。以校本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途径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一、构建校本德育课程的思路
  
  教育改革纲要涉及的道德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德育课程逐步多样化。因此,构建校本德育教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重视德育课程的建设,扩大德育课程范围,并对学校、社区、家庭德育资源进行充分优化整合,规划、建设、实施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教育课程,使学校德育工作整体化、序列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构建校本德育课程的目标
  依据《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以我校“和谐 发展”办学理念为核心,形成我校德育课程体系框架;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在教育目标上,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道德活动和实践能力。
  三、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途径
  (一)以学校德育课程为重点实施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课堂教学是育德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把握国家和地方教材及大纲要求,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备课工作,了解当前社会的道德问题,找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结合点,使德育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育更有实效性。另外,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们自主开发了以学生道德习惯培养为内容的校本课程《五个好习惯培养》手册,加强对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文明习惯、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了国家、地方、校本德育课程整体推进的课程教育模式。
  (二) 以各学科渗透方式实施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德育工作学科渗透,是把学校各学科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通过各科的学科教育与教学中的“潜在德育课 程”或“隐性德育课程”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学校教育的相互渗透,达到互为促进。
  (三) 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实施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的环境建设体现以“和谐、健康、发展”为办学理念,“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学校道德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以开展实践性活动课程实施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学校除德育的认识性课程之外,还有通过由学生主体参与的各种校内外“活动性德育课程”。另外,创建社团活动,极大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另外还有各种仪式和活动,真正将学生自发地融入其中,成为主导者,是一种真正的自我教育活动,是真正的活动性德育课程,因此,具有较高的实效性。
  (五)以教育资源多元互动实施德育,促进德育实效
  我们在探索德育教育的实践中努力开发德育资源,形成教育资源的多元互动,创设德育教育更加广阔的空间。达到各种教学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环境营造等多种德育途径、方式的整合,形成德育教育合力,构建学校大德育课程的基础环境。
  (六)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来提高大德育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当代是网络信息社会。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学生需要具备灵敏的信息接受能力、广阔的视野和创新思维。对此,德育要与时俱进。鉴于现代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作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网络信息的收集,与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征相符合,并服务于校本德育教育课程的构建。 规划、建设、实施校本等大德育课程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充分利用学校网站,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四、实施德育课程的原则:
  1、实时性原则校本德育课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育工作要及时,课程实施要在具体的时限内进行,这样才具有实际效果。
  2、实效性原则校本德育课程追求的是实效,要摒弃以往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诟病,使工作具有针对性。
  3、适切性原则 道德教育课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个体谈话、各类活动实践等生动活泼、简单实用即接近学生生活的形式 让每个学生通过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结语】德育工作的成败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学校是国家实现人才培育的场所,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纲要的出台及实施,新德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整体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学校校本大德育课程的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张心萌《有效沟通的力量》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3
  刘文顺《沟通》聚福缘文化出版社 2011.06.22
  
  徐欧 “班主任家校沟通能力”2010.10.10.
  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2008.1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关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问题日益成为我国高校改革的重点。部分高校推行书院制管理模式,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供了更为肥沃的“土壤”。丽水学院2012年开始推行书院制,取得了学校内部管理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双重效益。结合丽水学院管理实践,分析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实证研
期刊
【摘要】 小学中高年级正处于英语语言学习过渡的关键期,利用语境带动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将教材中零散的单词、词组、句型等内容进行整合,并根据学生实际的语言水平,把主题单元作适当的整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的追求。本文想从语境和主题单元整合的课堂实践中说一说自己肤浅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境带动;内容整合;语用体验  中国分类号:G623.31  上海市英语教研专家朱浦老师曾说
期刊
摘要:生本理念主要是指以学生为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本理念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一方面,要以生为本,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要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本教育就像一缕春风,唤醒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本文主要从《语文课程标准》出发,着重探讨了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期刊
[摘要]针对幼儿文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提出了幼儿文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模型建立及有效应用数字资源的教学流程,旨在为当前的幼儿文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效果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幼儿文学;数字资源;开发;利用;效益  中国分类号:I058  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程所配备的资源,进行灵活的组织实施,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充分
期刊
摘要:元认知是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习能力有重大指导意义。故本文以其为核心,从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以及加强元认知操作和指导三方面展开研究,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从一定程度上,学生凸显个性化学习,拓宽自主学习时空,增强多元化的理解以及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元认知;探究能力;教育教学  中国分类号:G4  随着“
期刊
摘要:把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当中,分析其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弊端与指导意义,以便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行为主义的语言习得理论最初是研究儿童母语习得的心理过程。由于母语的习得和外语学习都属于自然语言的掌握,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试图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行为主义学习理
期刊
【摘要】本文以作者的亲身体验为基础,旨在以现象学框架来揭示迪庆藏族自治州寺庙旅游热潮对当地藏医藏药的推广现象及其深层次意义。通过阅读《迪庆藏族自治州志》及近几年内诸位学者的论文,作者总结得出三个研究思路:第一、噶丹﹒德钦林寺旅游文化内涵;第二、迪庆藏族自治州寺院旅游与藏族医药推广的双赢;第三、针对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与弘扬民族医药学所进行的反思。基于以上三个方向,作者将对迪庆藏区寺庙旅游文化对藏族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在了解并尊重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有效教学。本文笔者以“20内进位加法”为例,从①学生对20 以内进位加法的掌握程度;②会用哪些方法来计算;③学生有哪些习得方法的途径?等方面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与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基于学情,在过程中寻求教学着力点的策略。  【关键词】 尊重学情 教学着力点  中国分类号:G623.5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主要教授专业知识与相关操作技能,为国家培育出许多的优秀技能人才,并拥有非常高的就业率。德育主要培养教育对象的道德情操,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德育内容较为空洞,学生理解苦难,并无教学成效。中职教学利用情景教学可实现理论性的德育内容现实化、具体化,真正做到教育“走心”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情景教学;“走心”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素质教育是当前国内
期刊
摘要:通识教育自1945年由哈佛大学倡导提出后,我国在1998年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国大学在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具体实践中仍普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针对凸显出来的问题,本文结合在我校开设的比较成功的通识课程《化学与社会》的教学经验,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作些探讨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革的基本策略,以期对我国的通识教育课程逐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