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观念的一种深刻变革是:师生共学,教学相长,变讲堂为学堂,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发挥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组织教育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与学生学习的成就,乃至人生的成就,都有密切的关系。也许有人会问,让学生回到主体地位,高度发挥主动性,积极自学,这还需要教师吗?当然需要,这时的教不再是什么耳提面命,发号施令之类,而应该是启发和善诱了。面对新课程改革,课堂的中心发言人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应当好引路人,致力于“导”。例如,教学《庄周买水》,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第一步,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讲述“濠梁观鱼”和“涸辙之鲋”两个故事,其余学生点评,以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第二步,学生分小组共同讨论研究文章寓意,要求人人发言。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最后由小组长在全班交流。课堂讨论,允许学生各抒己见,独抒己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勇气表达自己虽不独到但独立的观点,虽不成熟但诚恳的见解。第三步,学生自由质疑,在学生好问、好学的心理基础上,大胆地让学生发问,教师要做好耐心的答问,然后把问题随机展开,引导到简单的讨论上来。在循循善诱、充满活力的教学中,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思考状态,学得轻松活泼又有收获。学生主体意识的回归,使自己成为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使教育不再从教出发而是从学出发。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好,越学越好学。
二、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客观与主观的关系看,教师教学,不能自己要怎样教便怎样教,自己要教什么就教什么,那是教师凭自己的主观、片面之见来支配学生的学,从而流于注入的教,压制的管,霸道的罚,就相当于“上施”“下效”的教,以教为学的教,甚至是有教无学的教。一般人才的成功,大都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基本上他们都好学,好自学。自学成才,实在是正常的人生规律。孔子绝不是“生而知之”,也不是“教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孔子自己重学,教人也都以学为主,不以教为主。重教,只能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量急剧增加,面对浩瀚的知識海洋,教师教不了,也教不完,只能靠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人类已进入到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要让学生养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主动地开发自己的智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夏丐尊先生认为“我们的知识,不是由‘注入’而得来的,而是由‘自学’而得来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注意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并且逐渐学会自我调节。高一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面对的是篇幅长、内容深奥的课文,教师要从高一开始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教学现代文,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通读全文把握文义,圈点重要字词,概括层意,理清行文思路,提炼文章主旨等必要的阅读环节。整体阅读时要求结合个人认知水平,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解决,可全班共同研讨,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这样,学生由读懂到读透文章,融合了个人感受、独立领悟、独到见解的过程。坚持一学期阅读指导和实践,学生逐步由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上升为阅读能力。得法于课内,收获于自学,随着阅读面的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逐渐达到“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的理想境地。学生掌握了学法并能运用自如,不仅得益一时,而且受用终生。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百分之九十是好老师。”此话不无道理。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学生亲近教师。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善诱善喻,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学习兴趣浓厚。教师不再是讲堂之上的经师,而是走下讲堂的人师;学生不再是课堂的奴隶,而是学堂的主人。师生之间互尊互爱,有了共同的情感,共同的语言,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为共同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总之,教师与学生理应进行角色转变,师生共同配合,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地把讲堂变为学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若学生在学习上充分发挥主动性,逐步形成个人自觉,自动的惯性式的行为,养成认真读书、钻研的好习惯,那就可以独立学习了,我们倡导的“教会学生学习”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四川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
一、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发挥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组织教育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与学生学习的成就,乃至人生的成就,都有密切的关系。也许有人会问,让学生回到主体地位,高度发挥主动性,积极自学,这还需要教师吗?当然需要,这时的教不再是什么耳提面命,发号施令之类,而应该是启发和善诱了。面对新课程改革,课堂的中心发言人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应当好引路人,致力于“导”。例如,教学《庄周买水》,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第一步,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讲述“濠梁观鱼”和“涸辙之鲋”两个故事,其余学生点评,以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第二步,学生分小组共同讨论研究文章寓意,要求人人发言。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最后由小组长在全班交流。课堂讨论,允许学生各抒己见,独抒己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勇气表达自己虽不独到但独立的观点,虽不成熟但诚恳的见解。第三步,学生自由质疑,在学生好问、好学的心理基础上,大胆地让学生发问,教师要做好耐心的答问,然后把问题随机展开,引导到简单的讨论上来。在循循善诱、充满活力的教学中,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思考状态,学得轻松活泼又有收获。学生主体意识的回归,使自己成为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使教育不再从教出发而是从学出发。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好,越学越好学。
二、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客观与主观的关系看,教师教学,不能自己要怎样教便怎样教,自己要教什么就教什么,那是教师凭自己的主观、片面之见来支配学生的学,从而流于注入的教,压制的管,霸道的罚,就相当于“上施”“下效”的教,以教为学的教,甚至是有教无学的教。一般人才的成功,大都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基本上他们都好学,好自学。自学成才,实在是正常的人生规律。孔子绝不是“生而知之”,也不是“教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孔子自己重学,教人也都以学为主,不以教为主。重教,只能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量急剧增加,面对浩瀚的知識海洋,教师教不了,也教不完,只能靠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人类已进入到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要让学生养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主动地开发自己的智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夏丐尊先生认为“我们的知识,不是由‘注入’而得来的,而是由‘自学’而得来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注意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并且逐渐学会自我调节。高一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面对的是篇幅长、内容深奥的课文,教师要从高一开始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教学现代文,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通读全文把握文义,圈点重要字词,概括层意,理清行文思路,提炼文章主旨等必要的阅读环节。整体阅读时要求结合个人认知水平,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解决,可全班共同研讨,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这样,学生由读懂到读透文章,融合了个人感受、独立领悟、独到见解的过程。坚持一学期阅读指导和实践,学生逐步由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上升为阅读能力。得法于课内,收获于自学,随着阅读面的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逐渐达到“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的理想境地。学生掌握了学法并能运用自如,不仅得益一时,而且受用终生。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百分之九十是好老师。”此话不无道理。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学生亲近教师。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善诱善喻,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学习兴趣浓厚。教师不再是讲堂之上的经师,而是走下讲堂的人师;学生不再是课堂的奴隶,而是学堂的主人。师生之间互尊互爱,有了共同的情感,共同的语言,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为共同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总之,教师与学生理应进行角色转变,师生共同配合,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地把讲堂变为学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若学生在学习上充分发挥主动性,逐步形成个人自觉,自动的惯性式的行为,养成认真读书、钻研的好习惯,那就可以独立学习了,我们倡导的“教会学生学习”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四川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