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的趣味性教学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趣味性”,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有“滋”有“味”,具有浓厚的“游戏”色彩,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寓教于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乌申斯基又从另一角度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而语文活动课教学所创设的生动形象、民主参与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去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其
  做法主要有:
  
  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通过多年教学活动实践比较,最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莫过于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运用于语文活动课之中,因为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声色兼美、动静结合等优点,可把教学内容,由抽象到具体,由单一到复杂,由静态到动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加强对事物的理解,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活动,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增强活动的“游戏”色彩
  
  中学生好“动”好“奇”,喜欢热闹,厌恶平淡呆板课堂教学,语文活动课,以其“生动”“形象”的优势,最能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其中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表演动作),更能增强活动的“游戏”色彩,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从而又“快”又“乐”地学到语文知识。
  
  三、通过投放赏析影视片断,增强活动的“娱乐性”
  
  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爱看电视,忘其功课”,从家长的角度考虑,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中学生爱看电视,爱追“星族”,爱听流行歌曲,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也是可以理解的,如何把两者统一起来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语文活动课教学实践中,我们找到了一种较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影视的有关片断融进活动的内容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增强活动的“娱乐性”。平时学生处于紧张状态,需要一些“节目”来调节,也叫做“换换脑筋”,我们把语文活动课比作“多味瓜子”吧,那么每一种活动形式,都有它的特别“丰味”,因此,有目的地选择投放一些影视片断,能丰富活动内容,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提高对影视的赏析能力,达到设计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语文活动课确实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结构模式,属“大语文教育”的范畴之一,是常规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虽然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已初步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为了使语文活动课取得更明显的效果,我们认为,一定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做到具有“精巧性”“针对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民权县王庄寨乡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于信息技术是否能够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运用元分析方法,对近10年国内外正式发表的50篇关于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实验或准实验研究论文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结果发现信息技术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结果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创造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的调节变量(如技术设备类型、实验周期、课程领域)下,信息技术对幼儿学习与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音乐教学中,要使美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则需要春风化雨般的艺术性教学。如精辟生动的理论讲授,优美规范的表演,精湛艺术的课堂布局等。都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一、结构美     首先要讲究开头和结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如我在欣赏民族器乐曲《瑶族舞曲》一课中,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一下子就牢牢抓
[摘要]由于教师对课后练习题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和深层加工,课堂上只是就题讲题,简单化的教学导致学生没有明晰题意,结果解题时频频出错。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后练习题进行深入挖掘,合理设计教学,将“一题”设计成“一课”,引导学生深入寻找错因,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错题;错因;典型;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C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
[摘 要]班集体是培育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班主任的工作是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是一个光荣而伟大的岗位,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爱心、细心和童心,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这一方沃土中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爱心;细心;童心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88-0
[摘 要]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式子,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结合生活实例,从图形的缩放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比例的意义,经历比例性质的探究过程。  [关键词]图形;比例;意义;性质;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9003501  比例的教学内容包含“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放大和縮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抓住契机,培养其兴趣。而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写作兴趣的重要基础,丰富想象能力是培养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是激发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能力;契机;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40020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写作存在着
[摘 要]教育,不能忽视细节。关注细节,方能震撼心灵。实践证明,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并非由抽象的知识转化而来,而是来自每天经历的充满细节的生活。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细节的力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品德课堂;情感细节;课程资源;教育契机;沟通平台;实践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我们“当务之急”,“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我把“如何使学生展开想象,标新立异”融入实际工作中。    一、激发兴趣,发散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惊弓之鸟”时,为了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于是,学生提出了:(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写了哪些人物?(3)课文中鸟
[摘 要] 焦虑是学前儿童群体中常见的一组情绪障碍。学前期的焦虑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干预,很可能会扩散到儿童期甚至成年期。为了解4~5岁儿童焦虑的类型及其社会适应特征,为识别和缓解儿童焦虑问题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上海市2所幼儿园296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究学前儿童焦虑问题的异质性,并进一步比较不同类别儿童在社会适应特征上的差异。结果显示潜在剖面分析得到三种焦虑类型,分别为
[摘要]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的核心是区分了符号的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由此出发,罗兰·巴特把玩具视为一种符号,从儿童玩具性质的转变、儿童玩具功用的丧失、儿童玩具材料的去生命化三个方面对儿童玩具进行了分析,揭示出直接意指层面的儿童玩具已经消逝这一事实。  [关键词]符号;直接意指;含蓄意指;玩具    如果有人说“儿童玩具消逝了”,想必人们听到后很是惊讶。商场、超市的专柜上不是摆满了形状各异、质料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