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打造“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意识形态建设,努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关键词:思想引领;主渠道;主阵地;“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既关乎每个青年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一、突出政治意识,强化思想引領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也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阵地。浙江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放在高校工作的首位,主要领导一任接一任亲自抓,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2005年起,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浙江省委就建立了省领导联系高校和定期为高校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12年来,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入高校开展调查研究,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250多场次。省委明确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浙江省还出台了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党委委员兼任制度,实现了省属高校全覆盖。各高校党委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014年,浙江省就将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列入年度22项重点突破改革项目之一,制定了《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了以改进课堂教学、推进实践育人等为重点的“双十”举措,组织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论》等辅助教材。各高校打破以往“一个教师、一本教材、一个班级、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采取翻转课堂、上台辩论、沙龙互动……通过转变课堂形式,大学生们成为思想政治课的主角。从深挖时代感强的鲜活内容开始,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活理论、活生生的人和事去,帮助大学生在现实世界里辨明方向,找到真知、自信前行,打好内容求实创新的基本功;从改变灌输说教的方法做起,探索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构建“师生共同体”,让教师与学生相伴“从游”,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幅提高。数据显示,大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的满意度逐年提升,从2013年的68.77%,上升至2016年的82.6%。
三、充分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方面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一是主要阵地要积极地配合主要渠道,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浙江省一是抓文明寝室建设。2012年,浙江省委主要领导提出要从抓好学生公寓文明环境做起,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工作。2012年9月,以“我的寝室我的家”为主题的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在浙江省近100所高校启动,全省100万名青年学生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四年间,全省高校投入公寓建设资金10多亿元,改造公寓800多幢、寝室8.8万多间,一大批学生寝室焕然一新。四年间,全省高校累计投入10多亿元改善学生公寓环境;2300多名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4.6万多名干部教师联系学生寝室。二是抓实践育人。为了让实践育人接地气,浙江省大力打造第二课堂。实施“百校联百镇”工程,遴选100个乡镇(街道、社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定点实践基地,推进“双百双进”工程,百所高校结对各县(市、区),广大大学生走进基层、深入群众。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高校3万多支实践团队、40余万名大学生奔走于之江大地,足迹遍布1118个乡镇(街道),服务群众157万人次,他们用脚步丈量青春,以行动践行当代青年之责。三是抓校园文化建设。各高校通过各种政策支持大力培育校园文化品牌,先后培育高校校、院(系)两级文化品牌超过1000项,形成了“一校多品、一院一品”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实践表明,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关键。如果单纯依靠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忽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很容易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出现偏差和突发事件,进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
四、努力打造“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如何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富有时代活力、更好地立德树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在尊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工作内容、教育载体和互动机制,真正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近年来,浙江省按照“突出红色引领,打造绿色平台,抢占网络制高点”的要求,切实加强高校互联网建设与管理,努力把校园网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使“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载体。目前,全省高校比较有影响的主题网站达 800 多个,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近 100 个。浙江大学“求是潮” 网站每天的点击量达 3 万人次,被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评为 “十大学生门户网站”之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中国红色网站联盟” ,至今加盟的全国网站已达 774 家。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浙江省同步推进“网络”阵地建设,构建起以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教师为主导,通过微博、微信,构建融生活化服务、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于一体的网络工作交流平台。如浙江工商大学经官方认证并运营良好的微信微博平台有48个,还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建立的新媒体平台190多个。“商大微理论”专题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这里既可以进行理论学习,也可进行时政竞赛、师生互动,通过思想政治漫画、图解评论以及有声读物等形式,针对大学生关心和困惑的思想理论问题,讲清楚、说明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只要找准与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利益的交汇点,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就能有效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自觉、外化为行动自觉。
参考文献:
[1]姜继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2]勒 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求是,2004(9).
关键词:思想引领;主渠道;主阵地;“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既关乎每个青年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一、突出政治意识,强化思想引領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也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阵地。浙江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放在高校工作的首位,主要领导一任接一任亲自抓,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2005年起,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浙江省委就建立了省领导联系高校和定期为高校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12年来,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入高校开展调查研究,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250多场次。省委明确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浙江省还出台了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党委委员兼任制度,实现了省属高校全覆盖。各高校党委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014年,浙江省就将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列入年度22项重点突破改革项目之一,制定了《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了以改进课堂教学、推进实践育人等为重点的“双十”举措,组织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论》等辅助教材。各高校打破以往“一个教师、一本教材、一个班级、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采取翻转课堂、上台辩论、沙龙互动……通过转变课堂形式,大学生们成为思想政治课的主角。从深挖时代感强的鲜活内容开始,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活理论、活生生的人和事去,帮助大学生在现实世界里辨明方向,找到真知、自信前行,打好内容求实创新的基本功;从改变灌输说教的方法做起,探索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构建“师生共同体”,让教师与学生相伴“从游”,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幅提高。数据显示,大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的满意度逐年提升,从2013年的68.77%,上升至2016年的82.6%。
三、充分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方面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一是主要阵地要积极地配合主要渠道,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浙江省一是抓文明寝室建设。2012年,浙江省委主要领导提出要从抓好学生公寓文明环境做起,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工作。2012年9月,以“我的寝室我的家”为主题的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在浙江省近100所高校启动,全省100万名青年学生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四年间,全省高校投入公寓建设资金10多亿元,改造公寓800多幢、寝室8.8万多间,一大批学生寝室焕然一新。四年间,全省高校累计投入10多亿元改善学生公寓环境;2300多名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4.6万多名干部教师联系学生寝室。二是抓实践育人。为了让实践育人接地气,浙江省大力打造第二课堂。实施“百校联百镇”工程,遴选100个乡镇(街道、社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定点实践基地,推进“双百双进”工程,百所高校结对各县(市、区),广大大学生走进基层、深入群众。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高校3万多支实践团队、40余万名大学生奔走于之江大地,足迹遍布1118个乡镇(街道),服务群众157万人次,他们用脚步丈量青春,以行动践行当代青年之责。三是抓校园文化建设。各高校通过各种政策支持大力培育校园文化品牌,先后培育高校校、院(系)两级文化品牌超过1000项,形成了“一校多品、一院一品”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实践表明,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关键。如果单纯依靠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忽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很容易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出现偏差和突发事件,进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
四、努力打造“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如何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富有时代活力、更好地立德树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在尊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工作内容、教育载体和互动机制,真正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近年来,浙江省按照“突出红色引领,打造绿色平台,抢占网络制高点”的要求,切实加强高校互联网建设与管理,努力把校园网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使“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载体。目前,全省高校比较有影响的主题网站达 800 多个,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近 100 个。浙江大学“求是潮” 网站每天的点击量达 3 万人次,被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评为 “十大学生门户网站”之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中国红色网站联盟” ,至今加盟的全国网站已达 774 家。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浙江省同步推进“网络”阵地建设,构建起以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教师为主导,通过微博、微信,构建融生活化服务、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于一体的网络工作交流平台。如浙江工商大学经官方认证并运营良好的微信微博平台有48个,还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建立的新媒体平台190多个。“商大微理论”专题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这里既可以进行理论学习,也可进行时政竞赛、师生互动,通过思想政治漫画、图解评论以及有声读物等形式,针对大学生关心和困惑的思想理论问题,讲清楚、说明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只要找准与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利益的交汇点,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就能有效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自觉、外化为行动自觉。
参考文献:
[1]姜继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2]勒 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求是,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