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要发展就需要学习。学习力是个人终身学习的核心能力,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学习力的重要时期。关注大班幼儿的学习力发展,有效利用班级美工坊活动提升大班幼儿的学习力,成为幼小衔接的重要举措。作者基于对学习力的认识,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在班级美工坊活动中提升大班幼儿学习力的有效策略。希望通过此研究提升大班幼儿的学习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其终身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大班幼儿;学习力;班级美工坊
一、创设温馨的美工坊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美工坊整体环境温馨、美观
教师根据班级不同的结构,创设多维度的空间环境带给幼儿丰富的视觉感受,从色彩搭配、物品摆放、材料选择、空间调试等方面着手,如利用墙柱粘贴班级幼儿游戏时的活动照片,利用柱体展示架呈现幼儿稚嫩且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将废旧材料变形制作,悬吊成为美工坊的一部分,色调协调,主题突出,赋予艺术性、美观性于一体。
2.区域设置合理,物品摆放规整
我们可根据幼儿的需要将美工坊设置为欣赏区、材料区、工作区、展示区等区域。区域划分清晰,同时物品、材料的摆放按照6S物品管理要求,整洁有序,按照物品类别进行归类摆放并设置明显的标识,幼儿便于找寻与取放。
在欣赏区里,我们可提供大量供幼儿欣赏的作品,有平面的、立体的,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有对材料本身的欣赏,也有作品欣赏等;材料区摆放着多种材料,有废旧材料、工具以及其他辅材。如可用于涂、画、印、剪的纸张和各种笔或制作的纸张边角料、糨糊、剪刀等;工作区有幼儿们进行操作的台面,台面上放有一些经常使用的材料、工具以及提示幼儿操作的流程图等;展示区中设有展示台、展示架以及主题展示角,展示的是幼儿们自己的成品,经过师生的商议,确定展示的方式和展示地点。
3.材料低结构化,品种多样
在美术工作坊中提供低结构的材料让幼儿摆弄,投放纸盒类、布衣类、线绳类、自然物、瓶罐类、其他类等废旧材料,材料简单、种类多样,可变性大,可操作性强,有一定的层次性,满足幼儿多种玩法的需要,幼儿乐于操作。特别是幼儿对各种中型、小型的纸盒、瓶罐的组合和组装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和同伴共同组装的过程中表现出愉悦的心情。
4.轻松的、舒适的心理环境创设
在美工坊活动中,教师可播放一些优美的轻音乐,犹如学习科学中“友善用脑”中的健脑音乐,幼儿们听着幽静的音乐,感受到舒适、放松,愉快地参与美工创作,有益于促进专注力、创造力的发展。
二、开展探究性美工坊的主题系列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毅力
1.创设问题情境,产生游戏主题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创作的思考,让其成为游戏主题探究的伙伴。如教师提出:“各种瓶子的饮料喝完,瓶子还可以做什么?”幼儿说:“在咖啡厅看到各种瓶插花。”“那瓶插花是怎么做的呢?”“可以用绳子绕,还可以用即时贴纸贴”等,在讨论中自然产生了“瓶插花”主题游戏。幼儿们用各种材料装饰瓶子,有塑料瓶插花、玻璃瓶插花等,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能够开展较长时间的瓶罐创美活动。每学期一个主题,每个主题中设置相关联的游戏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工作坊中的游戏内容。
2.与教学主题相结合,学习得以延续
与教学主题相结合,将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融入美工坊活动中,幼儿在这里进行个别化学习,通过美工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游戏主题“我们爱运动”,幼儿们将自己用鞋垫创作的“七彩鞋垫”作品与同伴合作拼成运动中的小人,教师将他们的作品张贴在美工坊中,引发更多幼儿的参与。
3.作品与美化生活相结合,幼儿感受实际用途
“毛线笔筒”“我来织围巾”“飞舞的蝴蝶”“美丽的相框”“串串风铃”等多个游戏的创作活动让幼儿感悟到自己的作品能成为美化活动的装饰品,幼儿的自信心增强,愿意并能持久的坚持制作,直至完成。
4.作品成为生活的玩伴,幼儿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会动的人偶”“小帽子”“葫芦娃”“我的礼物”等游戏主题的创作作品成为幼儿们再次游戏的玩具,或送到玩具角,或摆放在其他区域中,自己的作品成为班级学习、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玩具,让大班幼儿们不断感受着坚持、持之以恒的收获,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们开始研究什么样的制作方式制作出来的玩具更牢固或更有趣。
5.善于观察、适时指导,教师给予支持性的教育行为
大班幼儿在美工坊活动时,我们要注重对幼儿的细致观察,从观察角度、频率了解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了解幼儿与同伴互动的情况,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从材料使用、专注时长、兴趣程度、活动愉悦度、解决问题、按计划实施、创造力、作品完成情况等进行观察,观察频率较多,每周三次定点观察,了解幼儿学习的方式、学习的需求等。基于对幼儿的观察,教师采取相应的支持性教育行为,促进幼儿能够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制作任务。
三、制订计划,分享交流,提高大班幼儿的学习能力
1.制订制作计划是首要
明确自己学习的任务需要制订相应的计划,幼儿将自己当日决定制作的任务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在固定的计划展板上,可一人完成,也可和同伴商议完成。如一组三个幼儿商量制作“我爱我家”主题中的“我家的相框”“我家的橱柜”和“我的拖鞋”,三人分别完成其中一个,做完后放在“娃娃家”中,分工合作,提升幼儿学习能力。
2.学看制作提示是关键
有明确的目的,在创作过程中,幼儿出现技术上的困难,教师可采用流程图或重点提示的方式帮助幼儿解决步骤不清或有难度的问题,最终自己独立完成制作任务,流程图采取图片的方式,简单易懂,幼儿只需细致观察便能看懂。
3.交流分享必不可少
活动中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交流,幼儿与教师之间有交流,教师需要适时分享交流幼儿好的想法、创意的想法,拓宽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能力。活动后分享交流必不可少,教师或请个别幼儿讲解制作的感受或将幼儿制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或创意的作品用照片的方式拍摄下来,引发幼儿的分享交流,拓宽幼儿的思维。教师尤其需要分享交流具有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力的幼儿学习方法,如自己解决问题,能够和同伴互动合作,有持久的专注力,有创新作品等。
4.多种展示,适时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班级美工坊活动中,及时展示大班幼儿的作品,是对幼儿的一种认可,既增强其对美工创作活动的兴趣,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力。①照片的展示墙。班级中设有展示幼儿学习过程及创意作品的照片。②作品的展示柜。每人一个展示柜,尊重每一个幼儿。③作品展示桌。班级设置三个展览点,展览的作品是班级中幼儿推荐的作品,通常被挑选到展览点作品的幼儿充满自信心,在生活过渡环节幼儿就会主动邀请同伴观看自己的作品,讲解自己的作品。另外教师将班级中具有创意的作品放在全园公共展示区进行年级组展示,各种展示促进了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朱丽丹,利用学习型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版),2016(12).
[2]赵晓元.巧美工坊 促进幼兒发展[J].少儿美术,2013(11):16-1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
关键词:大班幼儿;学习力;班级美工坊
一、创设温馨的美工坊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美工坊整体环境温馨、美观
教师根据班级不同的结构,创设多维度的空间环境带给幼儿丰富的视觉感受,从色彩搭配、物品摆放、材料选择、空间调试等方面着手,如利用墙柱粘贴班级幼儿游戏时的活动照片,利用柱体展示架呈现幼儿稚嫩且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将废旧材料变形制作,悬吊成为美工坊的一部分,色调协调,主题突出,赋予艺术性、美观性于一体。
2.区域设置合理,物品摆放规整
我们可根据幼儿的需要将美工坊设置为欣赏区、材料区、工作区、展示区等区域。区域划分清晰,同时物品、材料的摆放按照6S物品管理要求,整洁有序,按照物品类别进行归类摆放并设置明显的标识,幼儿便于找寻与取放。
在欣赏区里,我们可提供大量供幼儿欣赏的作品,有平面的、立体的,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有对材料本身的欣赏,也有作品欣赏等;材料区摆放着多种材料,有废旧材料、工具以及其他辅材。如可用于涂、画、印、剪的纸张和各种笔或制作的纸张边角料、糨糊、剪刀等;工作区有幼儿们进行操作的台面,台面上放有一些经常使用的材料、工具以及提示幼儿操作的流程图等;展示区中设有展示台、展示架以及主题展示角,展示的是幼儿们自己的成品,经过师生的商议,确定展示的方式和展示地点。
3.材料低结构化,品种多样
在美术工作坊中提供低结构的材料让幼儿摆弄,投放纸盒类、布衣类、线绳类、自然物、瓶罐类、其他类等废旧材料,材料简单、种类多样,可变性大,可操作性强,有一定的层次性,满足幼儿多种玩法的需要,幼儿乐于操作。特别是幼儿对各种中型、小型的纸盒、瓶罐的组合和组装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和同伴共同组装的过程中表现出愉悦的心情。
4.轻松的、舒适的心理环境创设
在美工坊活动中,教师可播放一些优美的轻音乐,犹如学习科学中“友善用脑”中的健脑音乐,幼儿们听着幽静的音乐,感受到舒适、放松,愉快地参与美工创作,有益于促进专注力、创造力的发展。
二、开展探究性美工坊的主题系列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毅力
1.创设问题情境,产生游戏主题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创作的思考,让其成为游戏主题探究的伙伴。如教师提出:“各种瓶子的饮料喝完,瓶子还可以做什么?”幼儿说:“在咖啡厅看到各种瓶插花。”“那瓶插花是怎么做的呢?”“可以用绳子绕,还可以用即时贴纸贴”等,在讨论中自然产生了“瓶插花”主题游戏。幼儿们用各种材料装饰瓶子,有塑料瓶插花、玻璃瓶插花等,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能够开展较长时间的瓶罐创美活动。每学期一个主题,每个主题中设置相关联的游戏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工作坊中的游戏内容。
2.与教学主题相结合,学习得以延续
与教学主题相结合,将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融入美工坊活动中,幼儿在这里进行个别化学习,通过美工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游戏主题“我们爱运动”,幼儿们将自己用鞋垫创作的“七彩鞋垫”作品与同伴合作拼成运动中的小人,教师将他们的作品张贴在美工坊中,引发更多幼儿的参与。
3.作品与美化生活相结合,幼儿感受实际用途
“毛线笔筒”“我来织围巾”“飞舞的蝴蝶”“美丽的相框”“串串风铃”等多个游戏的创作活动让幼儿感悟到自己的作品能成为美化活动的装饰品,幼儿的自信心增强,愿意并能持久的坚持制作,直至完成。
4.作品成为生活的玩伴,幼儿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会动的人偶”“小帽子”“葫芦娃”“我的礼物”等游戏主题的创作作品成为幼儿们再次游戏的玩具,或送到玩具角,或摆放在其他区域中,自己的作品成为班级学习、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玩具,让大班幼儿们不断感受着坚持、持之以恒的收获,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们开始研究什么样的制作方式制作出来的玩具更牢固或更有趣。
5.善于观察、适时指导,教师给予支持性的教育行为
大班幼儿在美工坊活动时,我们要注重对幼儿的细致观察,从观察角度、频率了解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了解幼儿与同伴互动的情况,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从材料使用、专注时长、兴趣程度、活动愉悦度、解决问题、按计划实施、创造力、作品完成情况等进行观察,观察频率较多,每周三次定点观察,了解幼儿学习的方式、学习的需求等。基于对幼儿的观察,教师采取相应的支持性教育行为,促进幼儿能够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制作任务。
三、制订计划,分享交流,提高大班幼儿的学习能力
1.制订制作计划是首要
明确自己学习的任务需要制订相应的计划,幼儿将自己当日决定制作的任务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在固定的计划展板上,可一人完成,也可和同伴商议完成。如一组三个幼儿商量制作“我爱我家”主题中的“我家的相框”“我家的橱柜”和“我的拖鞋”,三人分别完成其中一个,做完后放在“娃娃家”中,分工合作,提升幼儿学习能力。
2.学看制作提示是关键
有明确的目的,在创作过程中,幼儿出现技术上的困难,教师可采用流程图或重点提示的方式帮助幼儿解决步骤不清或有难度的问题,最终自己独立完成制作任务,流程图采取图片的方式,简单易懂,幼儿只需细致观察便能看懂。
3.交流分享必不可少
活动中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交流,幼儿与教师之间有交流,教师需要适时分享交流幼儿好的想法、创意的想法,拓宽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能力。活动后分享交流必不可少,教师或请个别幼儿讲解制作的感受或将幼儿制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或创意的作品用照片的方式拍摄下来,引发幼儿的分享交流,拓宽幼儿的思维。教师尤其需要分享交流具有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力的幼儿学习方法,如自己解决问题,能够和同伴互动合作,有持久的专注力,有创新作品等。
4.多种展示,适时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班级美工坊活动中,及时展示大班幼儿的作品,是对幼儿的一种认可,既增强其对美工创作活动的兴趣,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力。①照片的展示墙。班级中设有展示幼儿学习过程及创意作品的照片。②作品的展示柜。每人一个展示柜,尊重每一个幼儿。③作品展示桌。班级设置三个展览点,展览的作品是班级中幼儿推荐的作品,通常被挑选到展览点作品的幼儿充满自信心,在生活过渡环节幼儿就会主动邀请同伴观看自己的作品,讲解自己的作品。另外教师将班级中具有创意的作品放在全园公共展示区进行年级组展示,各种展示促进了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朱丽丹,利用学习型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版),2016(12).
[2]赵晓元.巧美工坊 促进幼兒发展[J].少儿美术,2013(11):16-1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