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世瞩目的京沪铁路是中国铁路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历经四年多时间,总投资2200多个亿,全长1318公里,其中桥梁1060公里,是迄今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沿线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是中国快速客运网的主要干线。它展示了中国现代铁路先进成熟的现代化科技水平,将对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性发展发挥至关重要作用。中央领导曾多次倡导要全面反映与弘扬中国高铁的成就与精神,李长春同志特别强调要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中国高铁伟大建设成就和高铁的时代精神风貌。
民族的责任感与时代的使命感呼唤着北京凤凰岭美术馆这个惯以“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时代精神”为宗旨的“国粹主义”践行者。
2010年8月至11月间,由中国铁道部宣传部倡导发起,由国务院京沪公司、中国铁道文联、京沪高铁有限责任公司配合与支持,由北京凤凰岭美术馆与深圳远望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袂参与并策划、组织、协调、荟聚了中国画坛有影响、有实力、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名家龙瑞、程大利、卢禹舜、曾来德、范扬、施江城、王金石、张培武、岳黔山、韩国栋、张民生等画家,组成了“中国京沪高铁中国画百米长卷”创作组,并由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美术理论家刘曦林、张桐瑀为学术主持,深入高铁沿线写生采风,几易草稿和小稿,终于完成了这幅旷世之作。作品全长近100米,高2米,以全景式、俯瞰式、多角度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中国最新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从北京南站出发,穿越两大山脉、三大平原、四大水系,沿途经历了河北、天津、山东、安徽、江苏、上海四省三市,抵达上海虹桥车站的全过程,真实而艺术地再现当代铁路人的丰功伟绩和时代风貌,再现了祖国万里河山的壮阔景象,创造出了中国气派,诠释了民族文化精神,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中国新山水画的探索精神,它因创造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三个第一”,而具有了卓越的艺术性、文献性、史料性珍贵价值。
中国绘画史上的长卷并不鲜见,著名的有宋代《清明上河图》,清代《康熙皇帝南巡图》等。当代,中国画长卷更是层出不穷,不乏百米乃至上千米巨作,有再现万里长城的,有反映现代都市的,也有表现黄河、长江三峡的,但都局限于某一山脉、某一水系的描绘,能把现代建设成就与中国画传统表现手法如此完美结合在一起却仅此一幅!这就是——《京沪高铁览胜图》,而且它创造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三个第一。
一、 第一幅由北向南纵向贯穿由左向右画的巨幅山水画
我们知道,中国的地理走向西高东低,反映壮丽山河的山水画长卷如黄河、长江,无论由西向东还是由东向西,都是顺着自然山水的走势画,这样就不难表现出画面的气势。像《康熙南巡图》,尽管画的是康熙皇帝由北向南巡,但主要是表现人物,不是独立的山水画,山水作为衬景无足轻重。《清明上河图》则是沿着街景而画,由南向北、由北向南都无关紧要。所以,如何南北贯通画出京沪高铁长卷的画面气势,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难度。尤其是北方的雄浑苍凉和南方的柔美轻灵,是中国美学中两个相互观照甚至对立的意象群。况且南北走向地理环境多变、地域文化迥异,很难找到一脉相承的主线串连起来,它需要穿越几个气候、风物完全不同的山脉水系,画笔的过渡与连接,很难实现平缓而且毫无痕迹。长卷创作对画家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经过实地写生和反复讨论、几易小稿之后,最后以京沪高铁和大运河两个主脉,就像银线串珠一样,把北方“古道西风瘦马”的雄浑与“杏花春雨江南”的温润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通过一年四季表现出祖国山河的壮丽美景和现代高铁建设的伟大成就,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理论中阳刚与阴柔的交合与升华。长卷还打破了传统中从右往左的习惯,按今人的阅读习惯破天荒地从左往右画起,最后通过在右端题款落的方式又完整地把左右统一起来。这不能不说也是一个大胆的创造。
画面气势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但如何全景式的关照又是一个难点。
二、第一幅全景式空间俯瞰与中国画散点透视完美结合的山水长卷
既然是要表现高铁成就,就应该让观者一目了然地看到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条一千多公里最高速度的铁路是如何跨越高山大河。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俯瞰,但是,中国画的构图是散点透视,绘画史上并没有这样俯瞰的山水画长卷可供参照,大部分是平远式的构图。俯瞰式的表现手法是西画的特长,中国画的散点法面对这种视觉上的变化几乎无能为力。李可染等老一代画家曾就这一难题进行过艰难的探索,但也仅仅通过引入西画的光影透视解决了单幅山水的焦点问题,至于长卷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如何解决呢?经过几次草稿试验之后,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这就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三远法”与西画的焦点透视相结合,通过局部的视觉焦点与“平远、高远、深远”等三远交合,从北京的燕山山脉开始,逐渐向南推移,直到黄埔之畔走向海外,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一种全新的表现手法。
三、第一幅现代建筑与传统山水相融会的百米巨制
单纯画建筑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如何与传统山水结合还是遇到了难点,一方面需要突出高铁的建设成就,尤其是车站、桥梁、列车这些高铁的基本标志,但又不能因为凸现这些建筑而失去比例关系从而导致降低山水画的艺术性。怎么办?其实,中国画的基本特性也是最大特点就是阴阳、虚实,虚者可以实之,那么实者也就可以虚之。通过云雾的虚实处理,画家们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点,把中国中东部的沿途胜景、美丽河山、四季景色艺术地融入到了画卷之中,冬雪燕山、金秋北京、盛夏江淮、春雨江南尽收眼底,燕山、长城尽显古都风貌,渤海、津门、滨海工业区彰显工业文明景象,还有泰山的高大雄浑、三孔圣地的庄严、江南园林的秀美、太湖烟波的浩淼……实现了对中国风土人情的游历和对中国文化精髓的浪漫梳理与艺术升华,不但让人一眼就能感受高铁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可以细细品味中国山水的笔墨文化,它熔造出了中国气派,诠释了民族精神,提升了铁路形象,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豪迈引领。
这三个独创,恰恰是传统中国画向现代转化中所面临的三个巨大课题,但它在长卷创作组笔下一一被克服并且完美地解决了。所以,我们说它具有艺术性、文献性、史料性和巨大的价值名副其实。《京沪高铁览胜图》的诞生是中国画现代创作中的一个成功范例,它将会因这三个创新开启新时代中国画的三大特色、具有强烈时代特征和中国新山水画的探索精神而成为一个里程碑!并且,它解决的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画自身如何创作、创新这样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中国文化乃是观念上如何融会西方艺术观念与文化,而更简便地走向西方,在与西方接轨中让西方人更容易理解、接受中国的艺术与文化的问题。如果哪一天,《京沪高铁览胜图》走向世界,它所呈献给世界人民的,不仅仅是中国巨大的富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建设成就,还有它包容世界文化的博大胸怀,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吸收域外西方文化中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巨大的广阔性。由此我们也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在吸收、容纳、融会西方先进文化中注入新的生命活力,而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因为历史上中国文化由于自成独立的体系,往往很难与西方文化融合,要么在融会中失去个性,比如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要么不得不完全西化如现代科技,要么无所适从比如像中国中医,要么没有任何关联如中国书法。《京沪高铁览胜图》为最古老的绘画艺术上找到了一个可以融会西方艺术从而创造出既坚持中国民族特色,又能为世界人民接受的古意而崭新中国山水画式样的艺术创作途径。
所以,当“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巨幅长卷展出的时候,它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代表的极大震撼,同时也得到铁道部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与赞扬。正如中国铁道部的领导同志所深情感慨:“《京沪高铁揽胜图》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厚重的历史与尖端技术完美的结合,人文景致与自然风光完美的融合,中国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与多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完美再现,让世界领略与见证中华民族宏约深美的文化品质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每个时代都有赋予这个时代的伟大艺术作品,《京沪高铁览胜图》就像《清明上河图》一样,也是这个时代的伟大巨作。凤凰岭美术馆也将因为这幅巨制而一同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史册!
(理论研究部 文图)
民族的责任感与时代的使命感呼唤着北京凤凰岭美术馆这个惯以“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时代精神”为宗旨的“国粹主义”践行者。
2010年8月至11月间,由中国铁道部宣传部倡导发起,由国务院京沪公司、中国铁道文联、京沪高铁有限责任公司配合与支持,由北京凤凰岭美术馆与深圳远望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袂参与并策划、组织、协调、荟聚了中国画坛有影响、有实力、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名家龙瑞、程大利、卢禹舜、曾来德、范扬、施江城、王金石、张培武、岳黔山、韩国栋、张民生等画家,组成了“中国京沪高铁中国画百米长卷”创作组,并由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美术理论家刘曦林、张桐瑀为学术主持,深入高铁沿线写生采风,几易草稿和小稿,终于完成了这幅旷世之作。作品全长近100米,高2米,以全景式、俯瞰式、多角度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中国最新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从北京南站出发,穿越两大山脉、三大平原、四大水系,沿途经历了河北、天津、山东、安徽、江苏、上海四省三市,抵达上海虹桥车站的全过程,真实而艺术地再现当代铁路人的丰功伟绩和时代风貌,再现了祖国万里河山的壮阔景象,创造出了中国气派,诠释了民族文化精神,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中国新山水画的探索精神,它因创造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三个第一”,而具有了卓越的艺术性、文献性、史料性珍贵价值。
中国绘画史上的长卷并不鲜见,著名的有宋代《清明上河图》,清代《康熙皇帝南巡图》等。当代,中国画长卷更是层出不穷,不乏百米乃至上千米巨作,有再现万里长城的,有反映现代都市的,也有表现黄河、长江三峡的,但都局限于某一山脉、某一水系的描绘,能把现代建设成就与中国画传统表现手法如此完美结合在一起却仅此一幅!这就是——《京沪高铁览胜图》,而且它创造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三个第一。
一、 第一幅由北向南纵向贯穿由左向右画的巨幅山水画
我们知道,中国的地理走向西高东低,反映壮丽山河的山水画长卷如黄河、长江,无论由西向东还是由东向西,都是顺着自然山水的走势画,这样就不难表现出画面的气势。像《康熙南巡图》,尽管画的是康熙皇帝由北向南巡,但主要是表现人物,不是独立的山水画,山水作为衬景无足轻重。《清明上河图》则是沿着街景而画,由南向北、由北向南都无关紧要。所以,如何南北贯通画出京沪高铁长卷的画面气势,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难度。尤其是北方的雄浑苍凉和南方的柔美轻灵,是中国美学中两个相互观照甚至对立的意象群。况且南北走向地理环境多变、地域文化迥异,很难找到一脉相承的主线串连起来,它需要穿越几个气候、风物完全不同的山脉水系,画笔的过渡与连接,很难实现平缓而且毫无痕迹。长卷创作对画家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经过实地写生和反复讨论、几易小稿之后,最后以京沪高铁和大运河两个主脉,就像银线串珠一样,把北方“古道西风瘦马”的雄浑与“杏花春雨江南”的温润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通过一年四季表现出祖国山河的壮丽美景和现代高铁建设的伟大成就,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理论中阳刚与阴柔的交合与升华。长卷还打破了传统中从右往左的习惯,按今人的阅读习惯破天荒地从左往右画起,最后通过在右端题款落的方式又完整地把左右统一起来。这不能不说也是一个大胆的创造。
画面气势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但如何全景式的关照又是一个难点。
二、第一幅全景式空间俯瞰与中国画散点透视完美结合的山水长卷
既然是要表现高铁成就,就应该让观者一目了然地看到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条一千多公里最高速度的铁路是如何跨越高山大河。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俯瞰,但是,中国画的构图是散点透视,绘画史上并没有这样俯瞰的山水画长卷可供参照,大部分是平远式的构图。俯瞰式的表现手法是西画的特长,中国画的散点法面对这种视觉上的变化几乎无能为力。李可染等老一代画家曾就这一难题进行过艰难的探索,但也仅仅通过引入西画的光影透视解决了单幅山水的焦点问题,至于长卷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如何解决呢?经过几次草稿试验之后,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这就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三远法”与西画的焦点透视相结合,通过局部的视觉焦点与“平远、高远、深远”等三远交合,从北京的燕山山脉开始,逐渐向南推移,直到黄埔之畔走向海外,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一种全新的表现手法。
三、第一幅现代建筑与传统山水相融会的百米巨制
单纯画建筑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如何与传统山水结合还是遇到了难点,一方面需要突出高铁的建设成就,尤其是车站、桥梁、列车这些高铁的基本标志,但又不能因为凸现这些建筑而失去比例关系从而导致降低山水画的艺术性。怎么办?其实,中国画的基本特性也是最大特点就是阴阳、虚实,虚者可以实之,那么实者也就可以虚之。通过云雾的虚实处理,画家们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点,把中国中东部的沿途胜景、美丽河山、四季景色艺术地融入到了画卷之中,冬雪燕山、金秋北京、盛夏江淮、春雨江南尽收眼底,燕山、长城尽显古都风貌,渤海、津门、滨海工业区彰显工业文明景象,还有泰山的高大雄浑、三孔圣地的庄严、江南园林的秀美、太湖烟波的浩淼……实现了对中国风土人情的游历和对中国文化精髓的浪漫梳理与艺术升华,不但让人一眼就能感受高铁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可以细细品味中国山水的笔墨文化,它熔造出了中国气派,诠释了民族精神,提升了铁路形象,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豪迈引领。
这三个独创,恰恰是传统中国画向现代转化中所面临的三个巨大课题,但它在长卷创作组笔下一一被克服并且完美地解决了。所以,我们说它具有艺术性、文献性、史料性和巨大的价值名副其实。《京沪高铁览胜图》的诞生是中国画现代创作中的一个成功范例,它将会因这三个创新开启新时代中国画的三大特色、具有强烈时代特征和中国新山水画的探索精神而成为一个里程碑!并且,它解决的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画自身如何创作、创新这样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中国文化乃是观念上如何融会西方艺术观念与文化,而更简便地走向西方,在与西方接轨中让西方人更容易理解、接受中国的艺术与文化的问题。如果哪一天,《京沪高铁览胜图》走向世界,它所呈献给世界人民的,不仅仅是中国巨大的富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建设成就,还有它包容世界文化的博大胸怀,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吸收域外西方文化中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巨大的广阔性。由此我们也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在吸收、容纳、融会西方先进文化中注入新的生命活力,而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因为历史上中国文化由于自成独立的体系,往往很难与西方文化融合,要么在融会中失去个性,比如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要么不得不完全西化如现代科技,要么无所适从比如像中国中医,要么没有任何关联如中国书法。《京沪高铁览胜图》为最古老的绘画艺术上找到了一个可以融会西方艺术从而创造出既坚持中国民族特色,又能为世界人民接受的古意而崭新中国山水画式样的艺术创作途径。
所以,当“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巨幅长卷展出的时候,它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代表的极大震撼,同时也得到铁道部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与赞扬。正如中国铁道部的领导同志所深情感慨:“《京沪高铁揽胜图》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厚重的历史与尖端技术完美的结合,人文景致与自然风光完美的融合,中国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与多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完美再现,让世界领略与见证中华民族宏约深美的文化品质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每个时代都有赋予这个时代的伟大艺术作品,《京沪高铁览胜图》就像《清明上河图》一样,也是这个时代的伟大巨作。凤凰岭美术馆也将因为这幅巨制而一同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史册!
(理论研究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