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2011年5月5日
地点:北京凤凰岭书院
访谈人物:韩国栋
本刊记者:褚哲轮 钟亚楠
问:长期以来,在中国社会上或美术界,很多人对手指画似乎是雾里看花,说不真切,请韩老师谈一下手指画的来龙去脉及发展历程?
韩:手指画又称指头画、指掌画、指墨画或称指艺、指墨艺术、指头生活等,是以指与掌蘸墨或色在纸或绢上作画而得名。手指画从本质上讲就是中国画,从工具上讲它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手指或手掌所画出的笔墨效果正是毛笔想追求但又不容易企及的效果,所谓“屋漏痕”、“锥画沙”、“虫蛀木”、“折钗股”等笔墨效果趣味,亦正是手指表现的“拿手好戏”与长处,这也正是手指画长期以来吸引众多优秀艺术家染指作画的因缘所在。
手指画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据考证红山文化时期有很多陶器图案,就是我们的先民用手蘸着矿物质颜料直接画上去的,因为当时没有毛笔,人类第一次尝试用的工具就是自己的手指,或许这是手指画最早之滥觞。还有很多古老的岩画都是用手指完成的,在欧洲、非洲等地区也发现了人类在远古时期用手指或手掌涂绘的一些图案遗存。后来,在中国出现了毛笔,或接近毛笔的工具,手指作为绘画工具就淡出了。直到后来一些文人画家追求一种高古、简约、率真、自然,以及原生态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偶尔用手指和手掌,甚至用头发等作为绘画工具,挥洒性情,有人称之谓文人“墨戏”,据说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就曾用自己的头发和庶渣写书法或作画。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张璪“手摸素绢”,这是关于以指作画的最早记载。张璪尤善用手指或秃笔画松石,闻名于时,当画友毕庶子问其因何所授?张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千古妙理就是张璪在作指画时的心得妙悟。在明代,据说江夏派代表画家吴伟在一次应召为皇帝作画时,不小心将墨汁碰洒在画绢上,众官皆惊,而吴伟从容运掌挥指,竟画成一幅《松鹰图》。皇帝叹为观止,遂赐“画状元”,被画坛传为佳话。历史上关于以手指或手掌写字、作画的记载与传说很多,但真正把手指画开宗名派并开辟为一个画种的是清康熙时代的铁岭人氏高其佩,高氏把手指画作为一个画种来研究与推广,其题材涉猎广泛,山水、画鸟、人物、草虫、走兽无所不能,且有大量作品传世。在清代200余年间,涌现出指画名家就达100多人,手指画从此渐成气候,影响深远。
高其佩之后,真正推动手指画向前发展且卓有影响的是二十世纪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从某种意义上讲,指墨艺术成就了潘天寿,而潘天寿亦提升了手指画的学术地位,并极大地推动了手指画的弘扬与发展。
问:指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怎样的地位?人们为什么对指墨画还存在一些误解?我们应怎样正确理解与认识指墨画?
韩:在清以前,指墨画没有像毛笔画那样传承有序,并且时断时续,它作为中国文人的一种遣兴情愫,通常称之为文人“墨戏”。在高其佩和潘天寿以前没有登上绘画大道,也没有统一的理论与绘画体系,但还是认可它是中国绘画的一个画法。
长期以来,人们对手指画的认识与理解是不够的。换言之,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高妙之处。有学者称指墨艺术为中国画领域的高端绘画,应该说不无道理。因为它以指为笔的难度,就要求你的修识要全面,驾驭笔墨的能力要强,画出来的效果要高于毛笔画出来的效果,如果不高就没有意义了,只有高才有存在的价值(前面已论述)。
由于以指为笔的难度性,很多画家对它也是望而却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指墨画作品是不经看的,有的甚至是一些低劣作品,是一些不懂绘画或修为不高的一些画家所为。这样给指墨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手指画就渐遭世人的误解。这是手指画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
问:前面您谈到指墨画有很高的难度,不易把握,能否谈一下指墨画的笔墨内涵及价值?
韩:手指画与中国画是一样的,虽然工具改变了,但是神韵却没变。黄宾虹说:“屡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气源骨力,全关笔墨。”手指画与毛笔画在本质上、理念上、境界上没有任何两样,尽管工具变了,但对笔的审美追求却是一致的。而指墨画那浑然天成的卓姿妙趣恰恰是毛笔不容易达到而手指却能轻易达到的效果,这就是指墨画存在的价值所在。
问:请您谈谈指墨画的当代性?
韩:人类各时期的文化形成与发展,都与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做为当代人从客观上讲,我们拥有的信息量既广又多,似乎有些高瞻远瞩的意思。其实,我们缺失的正是古人那种宏约深美的文化修识与气度,现代人计功利看谁走得快,而古人计功夫看谁走得远。我们这个时代因节奏太快,容易让人浮躁,所以难以安静下来,也就难以做到深、远。指墨画与所有学问一样都在这里出现了症结,因此,我们应从文化的高度上着眼放手下功夫,潜下心来,向深里做,往高里走,或许我们能走得更远。我们只有站在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这个大利益出发点上,不遗余力地投身指墨艺术研究与实践,指墨画才能在这个繁荣的时代里得以弘扬与发展。或许这就是当代指墨艺术家与文化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民族责任与时代使命!
地点:北京凤凰岭书院
访谈人物:韩国栋
本刊记者:褚哲轮 钟亚楠
问:长期以来,在中国社会上或美术界,很多人对手指画似乎是雾里看花,说不真切,请韩老师谈一下手指画的来龙去脉及发展历程?
韩:手指画又称指头画、指掌画、指墨画或称指艺、指墨艺术、指头生活等,是以指与掌蘸墨或色在纸或绢上作画而得名。手指画从本质上讲就是中国画,从工具上讲它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手指或手掌所画出的笔墨效果正是毛笔想追求但又不容易企及的效果,所谓“屋漏痕”、“锥画沙”、“虫蛀木”、“折钗股”等笔墨效果趣味,亦正是手指表现的“拿手好戏”与长处,这也正是手指画长期以来吸引众多优秀艺术家染指作画的因缘所在。
手指画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据考证红山文化时期有很多陶器图案,就是我们的先民用手蘸着矿物质颜料直接画上去的,因为当时没有毛笔,人类第一次尝试用的工具就是自己的手指,或许这是手指画最早之滥觞。还有很多古老的岩画都是用手指完成的,在欧洲、非洲等地区也发现了人类在远古时期用手指或手掌涂绘的一些图案遗存。后来,在中国出现了毛笔,或接近毛笔的工具,手指作为绘画工具就淡出了。直到后来一些文人画家追求一种高古、简约、率真、自然,以及原生态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偶尔用手指和手掌,甚至用头发等作为绘画工具,挥洒性情,有人称之谓文人“墨戏”,据说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就曾用自己的头发和庶渣写书法或作画。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张璪“手摸素绢”,这是关于以指作画的最早记载。张璪尤善用手指或秃笔画松石,闻名于时,当画友毕庶子问其因何所授?张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千古妙理就是张璪在作指画时的心得妙悟。在明代,据说江夏派代表画家吴伟在一次应召为皇帝作画时,不小心将墨汁碰洒在画绢上,众官皆惊,而吴伟从容运掌挥指,竟画成一幅《松鹰图》。皇帝叹为观止,遂赐“画状元”,被画坛传为佳话。历史上关于以手指或手掌写字、作画的记载与传说很多,但真正把手指画开宗名派并开辟为一个画种的是清康熙时代的铁岭人氏高其佩,高氏把手指画作为一个画种来研究与推广,其题材涉猎广泛,山水、画鸟、人物、草虫、走兽无所不能,且有大量作品传世。在清代200余年间,涌现出指画名家就达100多人,手指画从此渐成气候,影响深远。
高其佩之后,真正推动手指画向前发展且卓有影响的是二十世纪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从某种意义上讲,指墨艺术成就了潘天寿,而潘天寿亦提升了手指画的学术地位,并极大地推动了手指画的弘扬与发展。
问:指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怎样的地位?人们为什么对指墨画还存在一些误解?我们应怎样正确理解与认识指墨画?
韩:在清以前,指墨画没有像毛笔画那样传承有序,并且时断时续,它作为中国文人的一种遣兴情愫,通常称之为文人“墨戏”。在高其佩和潘天寿以前没有登上绘画大道,也没有统一的理论与绘画体系,但还是认可它是中国绘画的一个画法。
长期以来,人们对手指画的认识与理解是不够的。换言之,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高妙之处。有学者称指墨艺术为中国画领域的高端绘画,应该说不无道理。因为它以指为笔的难度,就要求你的修识要全面,驾驭笔墨的能力要强,画出来的效果要高于毛笔画出来的效果,如果不高就没有意义了,只有高才有存在的价值(前面已论述)。
由于以指为笔的难度性,很多画家对它也是望而却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指墨画作品是不经看的,有的甚至是一些低劣作品,是一些不懂绘画或修为不高的一些画家所为。这样给指墨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手指画就渐遭世人的误解。这是手指画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
问:前面您谈到指墨画有很高的难度,不易把握,能否谈一下指墨画的笔墨内涵及价值?
韩:手指画与中国画是一样的,虽然工具改变了,但是神韵却没变。黄宾虹说:“屡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气源骨力,全关笔墨。”手指画与毛笔画在本质上、理念上、境界上没有任何两样,尽管工具变了,但对笔的审美追求却是一致的。而指墨画那浑然天成的卓姿妙趣恰恰是毛笔不容易达到而手指却能轻易达到的效果,这就是指墨画存在的价值所在。
问:请您谈谈指墨画的当代性?
韩:人类各时期的文化形成与发展,都与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做为当代人从客观上讲,我们拥有的信息量既广又多,似乎有些高瞻远瞩的意思。其实,我们缺失的正是古人那种宏约深美的文化修识与气度,现代人计功利看谁走得快,而古人计功夫看谁走得远。我们这个时代因节奏太快,容易让人浮躁,所以难以安静下来,也就难以做到深、远。指墨画与所有学问一样都在这里出现了症结,因此,我们应从文化的高度上着眼放手下功夫,潜下心来,向深里做,往高里走,或许我们能走得更远。我们只有站在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这个大利益出发点上,不遗余力地投身指墨艺术研究与实践,指墨画才能在这个繁荣的时代里得以弘扬与发展。或许这就是当代指墨艺术家与文化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民族责任与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