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虽简单,却意蕴深长;诗意灵动,激发人的想象力。所以,诗的美要用心去品;诗意撩拨着人的心弦,给大脑插上隐形的翅膀,让思维在思想的天空翱翔……
诗意语文是近年来语文教师提到最多的词,可是,同事在一起谈论低年级的字、词、句教学时,总会说:“如此简单的东西,何来诗意?”学生也不能感受其中的美,有的只是机械的重复模仿。就因为它的简单,我们几乎不重视它,同事的公开课,字词教学总是蜻蜓点水般点到为止;就因为它貌似简单,我们就让语文所有的诗意美尘封了,我们原本天真可爱活泼的孩子感受到的只有语文的单调与枯燥;就是因为它表面的简单,我们就对它漫不经心,致使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了无生趣,尤其是字词句的教学。我感受到了,低年级语文课堂想要有诗意,必须放下功利心,放手学生。
一、丰富表象,放飞学生的眼睛
低年级学生擅长形象思维,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学习语言离开直觉体验,直观感受,很难激发他们的表达意愿。
我在教学《雨点儿》这篇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雨点儿从空中飘落下来”里的“飘落”一词。让学生欣赏课件“烟雨迷蒙的春雨图”和“夏天的暴风骤雨”。引导他们比较春风细雨的轻柔和夏天暴风骤雨的力量。学生说:“春雨细细的从空中飘落下来。”另一个学生说:“夏天的雨点大打在脸上有些疼。”我拿起课前准备好的一片树叶,扔向空中,学生的眼睛跟着树叶动,我问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说:“我看见粉红的花瓣从树上飘落下来,好像在河中哭泣。”有的说:“我看见一片金黄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落到树底下,就像铺了一地金子。”有的说:“冬天来了,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就像白色精灵在翩翩起舞。”“我看见一只蝴蝶飘落到花丛中,也变成了一朵花”“我也想和它们一起跳舞。”……
在这节课中,他们的眼睛闪动着晶莹的光亮,那是一种愉悦,是一种欣喜,更是一种自信和自豪。
二、激发想象,放飞学生的思维
低年级的孩子是天才想象家,因为他们的思维独特,没有约定俗成的束缚,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情境诱发学生去想象。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时,我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春雨落到什么上,又会是什么颜色呢?”几分钟过后,有小手纷纷举起:“春雨是粉红色的。因为春雨落在我的粉色的小伞上,雨伞颜色更艳了。”“春雨是蓝色的,因为春雨落在大海,大海更蓝了。”“春雨是透明的,因为春雨落在小河里就不见了。”“春雨是白色的,因为春雨落在梨花上,梨花更雪白了。”
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根敏感的琴弦,我们拨动了那根琴弦的时候,他们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他的创造力、想象力就会变成无限。
三、相机点拨,调动学生的舌头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是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常常由于认知水平、词汇语感的限制,他们往往羞于表达或不知如何表达而冷场。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还没有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以至于学生无从说起,即使说了也思路不开阔。其实,只要教师启迪有方,低年级的孩子也可以出口成章,妙笔生花。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时,要用“已经”说话,我在黑板上画了小草,我刚画完,下面的同学就急不可耐地说了起来:“春天来了,小草已经渐渐发芽了。”“春天来了,小草已经绿了。”“春天来了,小草已经从土里钻出来了。”我接着说:“那秋天到了呢?”学生马上说:“秋天到了,小草已经枯萎了。”我又在小草旁边画了一棵小树。这回孩子们可聪明了:“小树已经长高了。”“树叶已经绿了。”“秋天到了,树叶已经黄了。”“秋天到了,树叶已经落下来了。”
若不是亲临现场,我真的不敢相信那么小的孩子,会有那么多的奇言妙语。
四、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心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由于缺少直接感性的经验,对一些生活现象当然不理解,谈不上感悟生活。如果教师只是干巴巴地讲述生活本身,学生肯定要掉进迷阵中,用眼睛瞪着你不知所云,所以教师依据文本给学生营造一个情境,将相关的素材与文本巧妙结合,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他们自然有话要说出来。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精彩的表现,汲取更多的语文知识,体验更多的学习快乐,还要解放学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教学不能没有生活,语文教学更离不了生活。孩子并非白纸一张,现代教学理论也把孩子看作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有了生活这个大舞台,学生思想的阀门就会被打开,学生的潜能就会像永不止息的泉水一样,汩汩而出。(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诗意语文是近年来语文教师提到最多的词,可是,同事在一起谈论低年级的字、词、句教学时,总会说:“如此简单的东西,何来诗意?”学生也不能感受其中的美,有的只是机械的重复模仿。就因为它的简单,我们几乎不重视它,同事的公开课,字词教学总是蜻蜓点水般点到为止;就因为它貌似简单,我们就让语文所有的诗意美尘封了,我们原本天真可爱活泼的孩子感受到的只有语文的单调与枯燥;就是因为它表面的简单,我们就对它漫不经心,致使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了无生趣,尤其是字词句的教学。我感受到了,低年级语文课堂想要有诗意,必须放下功利心,放手学生。
一、丰富表象,放飞学生的眼睛
低年级学生擅长形象思维,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学习语言离开直觉体验,直观感受,很难激发他们的表达意愿。
我在教学《雨点儿》这篇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雨点儿从空中飘落下来”里的“飘落”一词。让学生欣赏课件“烟雨迷蒙的春雨图”和“夏天的暴风骤雨”。引导他们比较春风细雨的轻柔和夏天暴风骤雨的力量。学生说:“春雨细细的从空中飘落下来。”另一个学生说:“夏天的雨点大打在脸上有些疼。”我拿起课前准备好的一片树叶,扔向空中,学生的眼睛跟着树叶动,我问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说:“我看见粉红的花瓣从树上飘落下来,好像在河中哭泣。”有的说:“我看见一片金黄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落到树底下,就像铺了一地金子。”有的说:“冬天来了,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就像白色精灵在翩翩起舞。”“我看见一只蝴蝶飘落到花丛中,也变成了一朵花”“我也想和它们一起跳舞。”……
在这节课中,他们的眼睛闪动着晶莹的光亮,那是一种愉悦,是一种欣喜,更是一种自信和自豪。
二、激发想象,放飞学生的思维
低年级的孩子是天才想象家,因为他们的思维独特,没有约定俗成的束缚,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情境诱发学生去想象。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时,我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春雨落到什么上,又会是什么颜色呢?”几分钟过后,有小手纷纷举起:“春雨是粉红色的。因为春雨落在我的粉色的小伞上,雨伞颜色更艳了。”“春雨是蓝色的,因为春雨落在大海,大海更蓝了。”“春雨是透明的,因为春雨落在小河里就不见了。”“春雨是白色的,因为春雨落在梨花上,梨花更雪白了。”
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根敏感的琴弦,我们拨动了那根琴弦的时候,他们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他的创造力、想象力就会变成无限。
三、相机点拨,调动学生的舌头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是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常常由于认知水平、词汇语感的限制,他们往往羞于表达或不知如何表达而冷场。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还没有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以至于学生无从说起,即使说了也思路不开阔。其实,只要教师启迪有方,低年级的孩子也可以出口成章,妙笔生花。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时,要用“已经”说话,我在黑板上画了小草,我刚画完,下面的同学就急不可耐地说了起来:“春天来了,小草已经渐渐发芽了。”“春天来了,小草已经绿了。”“春天来了,小草已经从土里钻出来了。”我接着说:“那秋天到了呢?”学生马上说:“秋天到了,小草已经枯萎了。”我又在小草旁边画了一棵小树。这回孩子们可聪明了:“小树已经长高了。”“树叶已经绿了。”“秋天到了,树叶已经黄了。”“秋天到了,树叶已经落下来了。”
若不是亲临现场,我真的不敢相信那么小的孩子,会有那么多的奇言妙语。
四、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心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由于缺少直接感性的经验,对一些生活现象当然不理解,谈不上感悟生活。如果教师只是干巴巴地讲述生活本身,学生肯定要掉进迷阵中,用眼睛瞪着你不知所云,所以教师依据文本给学生营造一个情境,将相关的素材与文本巧妙结合,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他们自然有话要说出来。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精彩的表现,汲取更多的语文知识,体验更多的学习快乐,还要解放学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教学不能没有生活,语文教学更离不了生活。孩子并非白纸一张,现代教学理论也把孩子看作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有了生活这个大舞台,学生思想的阀门就会被打开,学生的潜能就会像永不止息的泉水一样,汩汩而出。(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