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联系对于学习历史的帮助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阶段,对于学好历史,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就是这个人的历史基础怎么样。那么一个人要具备什么样的历史基础才能帮助他学好歷史呢。个人觉得这个历史基础包括了他的语文基础、地理基础,这就涉及到了语文学科和地理学科的学习。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传统内容,经典古文美读、文言比较赏析等也是常见的语文学习活动,但这一形式,已经不单纯存在于语文教学,随着新课改改革,文言文常常见诸历史学科各处,尤其是综合题中的资料分析。要读懂这些文言资料,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犹如鸡同鸭讲,尽管有些资料已经显示得很详细了,可没文言功底的学生依然找不到信息点,一头雾水。
  上述问题在研究中国古代史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断句知识,就可以给历史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官职的学习上,文言文的断句,一旦断错了,句子就很难点开,理解出来的史料跟历史上事实就千差万别了。
  中学学历史,很多时候要捕捉文学情感和历史背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在点。鲁迅先生也曾经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评价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因为这部史书很好的把史实性和文学性结合起来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延伸到现实教学,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设计,把文学、情感和历史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课程里,可以通过分析李白和杜甫诗歌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历史的思路。李白豪迈的文学情感和盛唐的繁荣历史相结合;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和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相结合,实现在文学中了解历史的变迁,进而从历史变迁里更深刻地了解文学所表达出来的历史情感态度和爱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历史时代特征的学习和一个时代的思想、学术、文化、风俗、习惯也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道学的传播,就影响了妇女守寡的问题。在宋代,对于寡妇改嫁事情上,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开明的,他们不认为这是影响多大、多坏的一件事;明代以后才强调“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同时,这样的观念又和实际情况有差别,底层老百姓所受教育和上层社会受到教育不同,地位不同,对于守寡又有不同的看法,郭松义先生就此就有过研究。
  再者,对于佛教不同的态度,跟不同时代的思想文化也有很大的联系。隋唐时期很尊崇佛教,从韩愈的《谏佛骨疏》可以出平民信奉、士大夫也信奉。到了明清,花和尚的故事,以及僧人等被看做是三姑六婆的同类人,佛教文化的世俗化,都反应了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历史当中对于鲁智深、韩愈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结合这些文学作品来研究时代的背景和特征。
  历史事件的发生,从来都离不开一定的活动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地理。地理环境的不同对于历史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农耕文明古国,历史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地域广阔、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农民离不开土地,这样就有利于统一集权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古希腊,海洋文明国家,源于多山,少地,三面环海的地理环境里,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古希腊就形成了奴隶民主政治制度。学好地理,那么在学习历史,在理解历史的背景和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就也能水到渠成,无须死记硬背。现在新形势下的高考,考的就是学生学科串联和材料的理解能力。
  中国古代和现代很多地名的变化,也是学习历史的时候存在的一个难点问题。在历史记录里面出现的地名往往是古地名。特别是明清文人特别喜欢用古地名,放着当时的地名不用,在研究那些历史的时候,就需要去研究他所用的那个地名,到底是哪个时期的地名,地名搞不清楚,就难以确定这个材料所说明的地理位置究竟在何处,这样他所记录的整个历史事件就失去了一定的史料价值了。在研究这些史料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借助地理学科的特点,从气候、温度、土壤特点,来推测研究最终判断,这个史料属于哪个地区,哪个时代?这个史料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简而言之,地理给了一个历史空间,地理在人口分布、交通分布、自然环境等问题上,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一个立体的认识。
  新课改以来,学科的相互交叉、互相渗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历史是时间,地理是空间,语文是意识。中学阶段历史的教学,就需要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来适应新课改形式下重视考查学生能力,重视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能力。
其他文献
一、前言  西方心理学中一般认为工作绩效是“与组织目的有关的、可观测的行为”,是一个多维的、动态的变量,而且在研究领域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领域。绩效评定逐渐由对结果的关注转移到对工作行为的关注。在西方的“大五”人格模型出现以前,研究者曾经使用多种人格概念对人格特质和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包括16PF,MBTI等。自从“大五”人格理论提出以后,大量研究围绕人格和绩效关系相继展开。  另一方面,组织
期刊
摘 要: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调动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  关键词:激发;思维;问题  一、激发学生提问的信心  学生发现了问题,但不愿提出来的现象很普遍。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有过向教师提问的意向,但只有32
期刊
摘 要: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的监管力度的提高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有所获。学习平台存在形式单一、过程记录无连续性、最终反饋不及时等问题,并且大学生群体使用平台的兴趣不高,仅出于完成学校学分的要求,刷课现象严重。因此,增加学习平台的监管措施,能够使得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效地发挥其学习辅助的效用,真正成为学习的另一种补充形式。  关键词:监管措施;网络学习平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属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项课程,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阶段许多学校的教学目标,以此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思维、智力都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比较抽象、复杂,所以,教师就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思维能力
期刊
摘 要:安托瓦纳·贝尔曼是法国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提倡保留原文中“异”的成分,反对为达到自然流畅的翻译而采取变形或改写策略。贝尔曼提出了翻译中经常会出现的12种变形倾向并作详细阐释,可以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规避这12种变形倾向。  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是一篇针砭社会陋习的讽刺小品。此文至今读来,尤感有极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贝尔曼的12种变形倾向理论为依据,以张培基《差不多先生传》英译文为研究
期刊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离不开农村群众文化的支持,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一方面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落地生根,一方面关系到“文化自信”层面的重要意义。因此,探究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供给方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针。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特色文化培育、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对农村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实施美丽
期刊
摘 要:读罢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我认识到这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有极大意义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科学研究  何为“人”·汉字的“人”起源于优秀的古文化——象形字,看上去其就像是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其基本释义想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能够制造并使用劳动工具的高等动物。除此之外,人类与其他生物相比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流交际,其他的动物通过叫声或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方式的改进,教育模式的更新,大学物理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也取得了一些进步,高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越来越注重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培养应用型的物理人才是当下高校对物理学科的基本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物理应用型人才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我国物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包办”到指导。特殊教育主要是针对身心发展有缺陷的儿童实施的教育,本文所指的特殊教育是针对聋哑儿童实施的教育。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一点是有爱心,让儿童在这种被关爱的环境之下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才。近年来,特殊教育备受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人士都比较重视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由传统的借贷上升到通过互联网融资的转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存在风险。本文分析传统小微企业融资的方式及其困境,并与互联网背景下融资方式的转变带来的便利与风险相对比。  关键词: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  一、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与传统融资的区别  (一)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模式分析  传统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