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广泛性,决定了其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教育不可能脱离课堂教学而独立存在,课堂教学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中蕴含的各种审美因素,否则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要把乡村艺术教育纳入正轨,必须澄清三个问题:
  
  一、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
  艺术教育既然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就应该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服务。现在许多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即为艺术而进行艺术教育。这种片面认识,使人们只看到面临的困难,无所作为。这种认识使乡村一些艺术教育条件薄弱学校陷入艺术教育的误区。轻视教师在艺术教育中的能动作用,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语、数学科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其中艺术因素的挖掘。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缺少艺术性。
  
  二、乡村中学开展艺术教育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
  乡村中学存在点多面广、缺少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美术教师、设备匮乏、学生早期艺术素质开发迟、现有艺教教师业务素质偏低等不利因素。但是与过去相比,乡村中学开展艺术教育也有相对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学有电视、音响等设备;学生模仿力、理解力比较强等。
  
  三、乡村中学艺教的有效机制
  乡村中学要立足现有艺术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以课堂教学为主,多学科进行艺术渗透。
  实质上,中学艺术教育内容和途径是非常广泛的。各门学科都具有丰富的艺术教育内容。一个有责任心、有热情、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不管是否明确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本质,在教育教学中寓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就能自觉地实践艺术教育的宗旨。尤其是语文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教材中的美学内容结合起来,把艺术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力、表现力的发展,提高审美修养无疑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艺术教育的培养。
  1、在朗读的示范和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美感的欣赏能力。朗读指导是培养学生艺术教育表现力的主要方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里那些鲜明形象之美、各具特色的结构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宏伟壮阔的气势美无一不是由情感化的语言建构起来的,无不体现出语言之美的魅力。教师通过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朗读示范,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语言的音乐美。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音乐一样的节奏美和旋律美,也可以通过对作者谋篇布局的分析,向学生展示建筑美。
  教师讲解的艺术性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富有情感地读课文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即兴表演。比如教学《爱莲说》时,通过对学生在表情、语气、语速方面的指导,加深对作者性格的把握,理解课文的教育意义。
  2、用音乐制造背景气氛,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提高中学生的艺术理解力。许多课文都有社会美的因素,教师应从这些课文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美内容,并深刻把握这些内容。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在教师的朗读示范和学生齐读时,可以播放哀乐来渲染人民群众对敬爱的周总理的哀思。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黄河颂》等课文时,可播放《百鸟朝凤》、《平湖秋月》等民歌乐曲,营造适合课文内容的意境,引起学生对美好景物的想象。
  3、用绘画来表现课文内容,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的通觉。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大自然壮丽山河、美丽风光的文章,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欣赏和阅读,可以产生一种对大自然的亲切之情,宛如看到多彩多姿的美丽画卷。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辅以简笔勾勒,寥寥数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形象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总之,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与艺术教育关系密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和把握其中的各种语言文字美的陶冶,营造艺术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创造的意境,受到艺术陶冶,提高艺术素质,形成健全人格。
其他文献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学是主,教为学。教师如果否定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会压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会限制学生才能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该把学生放到活泼发展的位置上。这就是说,要使教学卓有成效,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的情况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四点。    一、破除陈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期刊
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知识型激趣法    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其主体地位的发挥,不仅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是素质教育能否得到落实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一、以情导行,激发学生的行为情感  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又是青少年的天性,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好奇心,深挖教材内涵,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教
期刊
14周星期四下午,五年级教室里“哈哈哈”响起了一阵欢笑声,片刻“啪啪啪”又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怎么这样热闹?原来是同学们在搞活动呢!看,黑板上写着“快乐的艺术活动”七个醒目大字,讲台前几个同学正在跳舞;对面坐满了班里的同学。有的挺着腰;有的倾着身,他们都把目光盯在舞台上,脸上露出笑容。瞧,在靠两窗旁并排着二三十张课桌上摆着书画与小制作,真是琳琅满目。书法栏:大字小字张张耀眼,个个字刚劲有力,令人
期刊
【摘要】学校办学只有得到社会的好评,才会兴旺发达,教师的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穿着仪表以及职业道德等等方面的社会评价都影响学校办学,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随时注意自己的道德。  【关键词】道德 办学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学校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地方,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劳动者是教师,教师的优劣体现出学
期刊
一、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才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进行语文教学。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
期刊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它要求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它和应试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应试教育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盛行注入式教学,大搞题海战术,频繁考试,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把教学过程看作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素质教育则把教学过程当作独立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期刊
鲁迅说:“要改变一个国家,首要是改变国民的精神。”同样,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给予影响。  中学阶段,正处于人生观、是非观的逐步形成期。识别判断能力缺乏,好奇模仿性强,情绪浮躁,做事易冲动。这些若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资源进行利导,将得到明显转变。  语文世界,美而丰富,尤其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这些文学作品,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熏陶、感染力强。如果抓住其思想、情感深入解读,使教师
期刊
最好的教育来源于生活,对于城镇中学学生来说,尤其是在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背景下。菜场是向学生陈列自然、展示自然的一个好窗口。我充分利用综合实验课,组织学生逛菜场,较好地实现了寓教于生活。  其一,有计划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综合实验课初次组织学生买菜,要求不要太高,从最初浅的观察、认识性观察入手。如这叫什么菜,它长得什么样子,是什么颜色,让孩子记住菜名,观看它的外观形象与色彩。一个阶段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课堂,而是要优化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要在传授知识中,启迪思维;在启迪思维中开发智力;通过开发智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而稳定的思维品质,是思维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产生较为明显的智力效应。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就必须从思想品质的培养入手。    一、思维的敏捷性培养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