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广泛性,决定了其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教育不可能脱离课堂教学而独立存在,课堂教学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中蕴含的各种审美因素,否则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要把乡村艺术教育纳入正轨,必须澄清三个问题:
一、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
艺术教育既然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就应该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服务。现在许多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即为艺术而进行艺术教育。这种片面认识,使人们只看到面临的困难,无所作为。这种认识使乡村一些艺术教育条件薄弱学校陷入艺术教育的误区。轻视教师在艺术教育中的能动作用,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语、数学科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其中艺术因素的挖掘。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缺少艺术性。
二、乡村中学开展艺术教育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
乡村中学存在点多面广、缺少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美术教师、设备匮乏、学生早期艺术素质开发迟、现有艺教教师业务素质偏低等不利因素。但是与过去相比,乡村中学开展艺术教育也有相对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学有电视、音响等设备;学生模仿力、理解力比较强等。
三、乡村中学艺教的有效机制
乡村中学要立足现有艺术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以课堂教学为主,多学科进行艺术渗透。
实质上,中学艺术教育内容和途径是非常广泛的。各门学科都具有丰富的艺术教育内容。一个有责任心、有热情、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不管是否明确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本质,在教育教学中寓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就能自觉地实践艺术教育的宗旨。尤其是语文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教材中的美学内容结合起来,把艺术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力、表现力的发展,提高审美修养无疑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艺术教育的培养。
1、在朗读的示范和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美感的欣赏能力。朗读指导是培养学生艺术教育表现力的主要方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里那些鲜明形象之美、各具特色的结构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宏伟壮阔的气势美无一不是由情感化的语言建构起来的,无不体现出语言之美的魅力。教师通过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朗读示范,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语言的音乐美。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音乐一样的节奏美和旋律美,也可以通过对作者谋篇布局的分析,向学生展示建筑美。
教师讲解的艺术性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富有情感地读课文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即兴表演。比如教学《爱莲说》时,通过对学生在表情、语气、语速方面的指导,加深对作者性格的把握,理解课文的教育意义。
2、用音乐制造背景气氛,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提高中学生的艺术理解力。许多课文都有社会美的因素,教师应从这些课文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美内容,并深刻把握这些内容。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在教师的朗读示范和学生齐读时,可以播放哀乐来渲染人民群众对敬爱的周总理的哀思。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黄河颂》等课文时,可播放《百鸟朝凤》、《平湖秋月》等民歌乐曲,营造适合课文内容的意境,引起学生对美好景物的想象。
3、用绘画来表现课文内容,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的通觉。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大自然壮丽山河、美丽风光的文章,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欣赏和阅读,可以产生一种对大自然的亲切之情,宛如看到多彩多姿的美丽画卷。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辅以简笔勾勒,寥寥数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形象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总之,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与艺术教育关系密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和把握其中的各种语言文字美的陶冶,营造艺术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创造的意境,受到艺术陶冶,提高艺术素质,形成健全人格。
要把乡村艺术教育纳入正轨,必须澄清三个问题:
一、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
艺术教育既然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就应该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服务。现在许多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即为艺术而进行艺术教育。这种片面认识,使人们只看到面临的困难,无所作为。这种认识使乡村一些艺术教育条件薄弱学校陷入艺术教育的误区。轻视教师在艺术教育中的能动作用,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语、数学科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其中艺术因素的挖掘。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缺少艺术性。
二、乡村中学开展艺术教育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
乡村中学存在点多面广、缺少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美术教师、设备匮乏、学生早期艺术素质开发迟、现有艺教教师业务素质偏低等不利因素。但是与过去相比,乡村中学开展艺术教育也有相对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学有电视、音响等设备;学生模仿力、理解力比较强等。
三、乡村中学艺教的有效机制
乡村中学要立足现有艺术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以课堂教学为主,多学科进行艺术渗透。
实质上,中学艺术教育内容和途径是非常广泛的。各门学科都具有丰富的艺术教育内容。一个有责任心、有热情、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不管是否明确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本质,在教育教学中寓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就能自觉地实践艺术教育的宗旨。尤其是语文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教材中的美学内容结合起来,把艺术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力、表现力的发展,提高审美修养无疑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艺术教育的培养。
1、在朗读的示范和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美感的欣赏能力。朗读指导是培养学生艺术教育表现力的主要方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里那些鲜明形象之美、各具特色的结构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宏伟壮阔的气势美无一不是由情感化的语言建构起来的,无不体现出语言之美的魅力。教师通过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朗读示范,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语言的音乐美。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音乐一样的节奏美和旋律美,也可以通过对作者谋篇布局的分析,向学生展示建筑美。
教师讲解的艺术性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富有情感地读课文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即兴表演。比如教学《爱莲说》时,通过对学生在表情、语气、语速方面的指导,加深对作者性格的把握,理解课文的教育意义。
2、用音乐制造背景气氛,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提高中学生的艺术理解力。许多课文都有社会美的因素,教师应从这些课文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美内容,并深刻把握这些内容。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在教师的朗读示范和学生齐读时,可以播放哀乐来渲染人民群众对敬爱的周总理的哀思。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黄河颂》等课文时,可播放《百鸟朝凤》、《平湖秋月》等民歌乐曲,营造适合课文内容的意境,引起学生对美好景物的想象。
3、用绘画来表现课文内容,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的通觉。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大自然壮丽山河、美丽风光的文章,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欣赏和阅读,可以产生一种对大自然的亲切之情,宛如看到多彩多姿的美丽画卷。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辅以简笔勾勒,寥寥数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形象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总之,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与艺术教育关系密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和把握其中的各种语言文字美的陶冶,营造艺术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创造的意境,受到艺术陶冶,提高艺术素质,形成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