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方法是所有从事教育乃至相关职业人员共同关心的话题。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学方法的要求逐步提高。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运用适当的方法,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身理解讨论教学方法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关系,研究如何创造以科学性为基础、艺术性为依托的良好教学方法。
关键词: 教学方法 艺术性 科学性
一、背景知识简介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通俗地说就是教师想办法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点。
(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就是指任何教学方法的确定和选择都不是随意的,都是有其科学依据的,要根据教学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遵循教学规律,确定和使用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就是指教学方法的确定和选择要有科学依据,不是任意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不是像机械劳动一样,按照一个固定的程序进行运转,而是根据条件和需要,善于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灵活地、艺术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二、文献回顾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一直都是教育学领域中比较热门的话题,因此,许多专家、学者及优秀教师针对这一话题发表了著作、论文。
江苏的陈焕廷老师在语文教育论坛上曾发表题目为“试论语文课堂中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结合”的文章,在该篇文章里,陈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并借鉴经典教育学名著《杜威教育论著选》,系统地向读者阐述了在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从而使读者认识到这一方法在语文这一科目上的具体应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下文我将分两个部分讨论这个话题。第一部分是我对该理论的基本认识与理解,第二部分是结合我所学的英语专业谈谈如何使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
三、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教学方法既要以科学性为基础,又要以艺术性为依托,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教师自身应该具有过硬的知识储备。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保持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保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是错误的或落伍的,而是正确的,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要保证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教师就要在传授正确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艺术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传授知识。教学方法的艺术性首先体现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上。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交流工具,教师掌握好这一工具,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教育学生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学方法的艺术性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硬件设备的使用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的艺术性的教学设备越来越多,如PPT、语音机、多媒体放映设备、同传设备,等等。利用这些设备辅助教学不仅省时省力,在相同时间传授更多的知识,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单来说,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就是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关系的体现。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教学都要掌握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能总用一个固定不移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不能公式化、模式化,要善于艺术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方法的科学要求,又要灵活地处理好教学。
四、感悟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谈谈对于这一话题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理解。在对前人论文的研究中,我发现,教学方法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是一项普遍规律,适用几乎所有科目的教学,当然也包括英语教学。但是在实际教课过程中,我发现,对于没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在教学方法的艺术性与科学性这一问题上往往顾此失彼,好一点的虽然能二者兼顾,但往往很难平衡。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认真备课,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小活动,穿插一些趣味小故事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但是等到真正上课时,我发现要想讲完要讲的内容,小故事就不能讲,因为时间不够。要是讲小故事,虽然能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但是应该讲授的知识却讲不完。所以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一话题说来轻巧,但真正应用起来确实是很难的,特别是对于没有经验的教师。后来查了一些资料,认为一些前辈在英语教学中对于这一问题的解析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湖北黄冈的一位叫陈华的老师在一篇题为“浅析英语教学方法的艺术性”的论文中指出,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利用形象化和情节化教学来增强教学活动的艺术性。在教师活动这一方面,首先要注意教态的美感,这样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其次要注意语言,要生动幽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再次,在板书方面,也要注意字体的美感,以及板书的分布排列。陈老师的这些建议对我来说有了很大的启发。我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仅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比例关系有所区别,而且教学活动中艺术性方面的体现也有所区别。比如,对于小孩子来说,教学活动中的艺术性方面就要增强,这样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们学习。对于中高考的学生来说,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就尤为重要,知识的准确度是教师最先考虑的内容,但鉴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缺乏自制能力,所以教学活动的艺术性也不能忽略,要双管齐下。对已有自制力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教学活动的艺术性完全与对于小孩子的艺术性不同,教师不能再用唱歌或者跳舞甚至画图片来增强课堂的艺术性。
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考虑到对象的年龄层调整平衡教学活动中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比例关系。
五、结语
教学方法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要求教师对待教学方法既遵循教学规律,掌握教学原则,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挥创造性,不拘一格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一般来说,运用巧妙、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都能正确掌握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点,善于处理“教有法”与“无定法”的矛盾。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对绘画问题曾有这样一句名言:“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对待教学方法也是这样。对教学方法的确定和运用,既要遵循教学规律,按照教学原理、教学原则选用特定的教学方法,但在课堂上,又不能照搬书本上,还要从实际出发,将书体知识进行艺术性的再加工、再创造,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际之中。
参考文献:
[1]陈华.浅析英语教学方法的艺术性.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2]陈焕廷.试论语文课堂中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结合.语文教学论坛,1995.
[3]程红兵.试论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4]任秀琴.物理教学也要艺术性与科学性.任秀琴博客,2008.
关键词: 教学方法 艺术性 科学性
一、背景知识简介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通俗地说就是教师想办法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点。
(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就是指任何教学方法的确定和选择都不是随意的,都是有其科学依据的,要根据教学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遵循教学规律,确定和使用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就是指教学方法的确定和选择要有科学依据,不是任意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不是像机械劳动一样,按照一个固定的程序进行运转,而是根据条件和需要,善于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灵活地、艺术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二、文献回顾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一直都是教育学领域中比较热门的话题,因此,许多专家、学者及优秀教师针对这一话题发表了著作、论文。
江苏的陈焕廷老师在语文教育论坛上曾发表题目为“试论语文课堂中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结合”的文章,在该篇文章里,陈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并借鉴经典教育学名著《杜威教育论著选》,系统地向读者阐述了在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从而使读者认识到这一方法在语文这一科目上的具体应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下文我将分两个部分讨论这个话题。第一部分是我对该理论的基本认识与理解,第二部分是结合我所学的英语专业谈谈如何使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
三、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教学方法既要以科学性为基础,又要以艺术性为依托,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教师自身应该具有过硬的知识储备。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保持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保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是错误的或落伍的,而是正确的,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要保证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教师就要在传授正确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艺术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传授知识。教学方法的艺术性首先体现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上。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交流工具,教师掌握好这一工具,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教育学生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学方法的艺术性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硬件设备的使用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的艺术性的教学设备越来越多,如PPT、语音机、多媒体放映设备、同传设备,等等。利用这些设备辅助教学不仅省时省力,在相同时间传授更多的知识,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单来说,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就是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关系的体现。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教学都要掌握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能总用一个固定不移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不能公式化、模式化,要善于艺术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方法的科学要求,又要灵活地处理好教学。
四、感悟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谈谈对于这一话题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理解。在对前人论文的研究中,我发现,教学方法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是一项普遍规律,适用几乎所有科目的教学,当然也包括英语教学。但是在实际教课过程中,我发现,对于没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在教学方法的艺术性与科学性这一问题上往往顾此失彼,好一点的虽然能二者兼顾,但往往很难平衡。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认真备课,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小活动,穿插一些趣味小故事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但是等到真正上课时,我发现要想讲完要讲的内容,小故事就不能讲,因为时间不够。要是讲小故事,虽然能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但是应该讲授的知识却讲不完。所以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一话题说来轻巧,但真正应用起来确实是很难的,特别是对于没有经验的教师。后来查了一些资料,认为一些前辈在英语教学中对于这一问题的解析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湖北黄冈的一位叫陈华的老师在一篇题为“浅析英语教学方法的艺术性”的论文中指出,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利用形象化和情节化教学来增强教学活动的艺术性。在教师活动这一方面,首先要注意教态的美感,这样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其次要注意语言,要生动幽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再次,在板书方面,也要注意字体的美感,以及板书的分布排列。陈老师的这些建议对我来说有了很大的启发。我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仅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比例关系有所区别,而且教学活动中艺术性方面的体现也有所区别。比如,对于小孩子来说,教学活动中的艺术性方面就要增强,这样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们学习。对于中高考的学生来说,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就尤为重要,知识的准确度是教师最先考虑的内容,但鉴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缺乏自制能力,所以教学活动的艺术性也不能忽略,要双管齐下。对已有自制力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教学活动的艺术性完全与对于小孩子的艺术性不同,教师不能再用唱歌或者跳舞甚至画图片来增强课堂的艺术性。
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考虑到对象的年龄层调整平衡教学活动中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比例关系。
五、结语
教学方法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要求教师对待教学方法既遵循教学规律,掌握教学原则,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挥创造性,不拘一格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一般来说,运用巧妙、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都能正确掌握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点,善于处理“教有法”与“无定法”的矛盾。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对绘画问题曾有这样一句名言:“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对待教学方法也是这样。对教学方法的确定和运用,既要遵循教学规律,按照教学原理、教学原则选用特定的教学方法,但在课堂上,又不能照搬书本上,还要从实际出发,将书体知识进行艺术性的再加工、再创造,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际之中。
参考文献:
[1]陈华.浅析英语教学方法的艺术性.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2]陈焕廷.试论语文课堂中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结合.语文教学论坛,1995.
[3]程红兵.试论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4]任秀琴.物理教学也要艺术性与科学性.任秀琴博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