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串起珍珠的“线”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agska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鼠小弟的小背心》是一则优秀的绘本故事,主要情节是鼠小弟很喜欢妈妈织的小背心,鸭子、猴子、海狮、狮子、马、大象等动物依次向它借小背心穿,结果小背心越撑越大,最后变成了细细长长的带子。在大班集体阅读活动中,当教师提问时。幼儿给出了在教师看来不切题的回答,出现了所谓的“集体溜号”现象。面对这种情形,教师到底是否应该回应。又应该怎样回应呢?
  一
  需要了解的是,案例中的“溜号”现象是怎样发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让我们将教师和幼儿的对话作一简单分析:
  教师:“小鸭想穿小背心。你们猜鼠小弟会借给它穿吗?”(强调“是否出借”)
  幼儿:“小鸭穿得下吗?”(强调“穿不下”)
  教师:“你是想说,穿得下就借,穿不下就不借,是吗?”(强调“是否出借”)
  幼儿:“穿不下。”(强调“穿不下”)
  教师:“你的意思我懂了,就是不借。”(强调“不借”)
  从对话内容可以看出,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穿不下”的判断显示其经验的局限性——不了解针织衫有一定的弹性。当出现“海狮穿背心”的画面时,幼儿没能关注连续画面所表达的“小背心越来越大”的含义,却质疑“海狮不能到岸上来”,说明幼儿准确感知画面主题的能力有待发展。
  幼儿的阅读受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需要教师加以适当引导。那么,教师有无给予幼儿足够的支持呢?对话中教师始终关注“借不借”,而幼儿始终关注“是否穿得下”,师幼之间出现了语义交错。可以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对话。教师对幼儿的语义有所曲解,对幼儿的阅读反应缺少足够的预期。由此我们认为,这一“集体溜号”现象固然是幼儿不能准确理解教师的问题、阅读能力弱等因素造成的,但也与教师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案例中的幼儿“溜号”现象看似源于教师的教学技巧问题。但要考察其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的根本途径,则涉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要求,涉及绘本阅读教育活动的特殊规律,需要从根本上澄清对幼儿园阅读教育目标的认识。澄清对阅读活动教学策略的认识,澄清对阅读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认识。
  二
  面对幼儿看似漫无边际的问题,教师是否要回应呢?
  首先,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要求来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从阅读活动的价值来说,阅读活动能为幼儿提供学习语言的具体语境,提供语言发展的契机。教师如果漠视幼儿的发言,无疑会挫伤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其次,回答“是否应该回应”,还应结合相关阅读教育理论来深入分析。罗姆哈特(Rumelhart,1977)等人提出了交互式阅读模式。强调阅读是一个交互过程,倡导通过讨论引发阅读者的阅读动机,激活其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拓展和提升其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这一理论对幼儿阅读活动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交互式幼儿阅读理论注重阅读过程中的高质量互动,强调幼儿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获取信息,建构对作品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根据上述观点,教师在阅读活动中要积极建立和维持与幼儿的互动,那么对幼儿的问题无疑应予以充分的回应与反馈。
  交互式幼儿阅读理论对阅读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作了新的阐释。传统阅读活动中,教师处于高控制地位,幼儿被动地接受信息;交互式幼儿阅读理论则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负责提供材料和组织学习活动,在过程中不断给出建议和帮助,为幼儿的阅读提供支持性环境。教师通过重复、评价、解释、总结、追问和纠正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反馈,鼓励其独立思考,逐渐拓展和丰富其经验,促使其深入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过程是幼儿经验重构的过程,幼儿通过讨论建构起对阅读文本的个人化认识。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应尊重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尽量调动幼儿的经验。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正是调动原有经验的过程。教师的回应能够帮助幼儿将已有经验与阅读文本相结合。因此,可以说在任何情况下,“回应”都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更是教师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主要方式。
  三
  那么,针对案例中的具体情形,教师应该如何回应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阅读理解目标作了明确的说明:中班幼儿就应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而大班幼儿则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绘本是以一页页静态画面共同讲述一个动态的故事的,不同画面之间有变化的线索。以研究绘本著称的郝广才先生说:“一本绘本就像一串珍珠项链,要有一根线把珠子串起来。”在绘本《鼠小弟的小背心》中,情节主线是“小背心由小变大”,画家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动物们想穿小背心的急切心情,描绘了小背心随着动物体形的变大而慢慢变形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画面,思考如下问题:动物们穿小背心的心情怎样?小背心发生了什么变化?鼠小弟看到小背心最后的样子时心情如何?鼠小弟最后怎样了?怎么变高兴的?教师以提问促进幼儿感知连续画面所表达的主要信息,推测情节发展并理解故事的主题。
  案例中教师提问:“小鸭想穿小背心,你们猜鼠小弟会借给它穿吗?”幼儿的回答是:“小鸭穿得下吗?”幼儿强调了“穿不下”,隐含的意思是鼠小弟的背心小。而小鸭体形太大,所以穿不下。这一回答反映出幼儿注意到了“大与小的矛盾”。这与小背心变化的原因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思考,并解释针织背心有一定的弹性,但弹性又是有限的,所以会慢慢变大、变形,在故事中最后变得细细长长。教师还可以现场展示针织物品的这一特点,调动幼儿相关经验,解决幼儿的困惑,使其能够顺畅理解后面的情节发展。但案例中教师却一直纠结于“借不借”的问题,显然曲解了幼儿要表达的意思,也偏离了故事主题。可以说,幼儿并没有“溜号”,跑题的是教师。
  教师对幼儿的回应。需要巧妙地紧扣故事主线。幼儿质疑“海狮不能跑到岸上来”,同样反映出他在调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故事,教师可以解释“海狮也是可以到陆地上的”;至于幼儿问“猴子跑到地上来干吗”,教师可以回答“小背心太漂亮了,连小猴子都从树上下来穿了,他也喜欢小背心。”这样就轻松回到讨论的主题上来了。
  案例中的对话显示了幼儿对画面的理解能力尚待提高。阅读绘本有特殊的技巧,比如,找到画面中的焦点区域是理解故事的关键所在。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佩里·诺德曼博士提出,画面中各物件对象之间的关系创造出不同的“视觉分量”(visual weight),比较“重”的物件对象会较多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鼠小弟的小背心》中,红色的背心无疑是阅读者注视的中心。通过连续画面的相互对照,阅读者发现视觉焦点“小背心”在逐渐发生变化。从而准确把握故事的主题。教师应引导幼儿逐步提高阅读绘本的技巧,尤其是关注画面中重点描绘的人与物的能力,以及捕捉连续画面中所蕴含的情节发展的能力。
  四
  幼儿在活动中“溜号”甚至“集体溜号”,是幼儿园教学中的常见现象,这与幼儿的阅读水平有关,也反映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此,建议如下:
  第一。幼儿的反应无所谓对与不对,教师必须进行适宜的反馈。主张不要回应的教师是坚持教师中心论,未能充分重视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性。幼儿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讨论是阅读活动的重要策略,教师的作用是与幼儿进行高质量的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促使其深入理解阅读文本。
  第二,教师在活动前需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工作:第一是增进自身对于作品的理解,加强对绘本及绘本教育的认识,解读绘本世界的奥秘;第二是准确判断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水平和审美反应,分析幼儿阅读中的兴奋点和可能有的困惑。其中后者的难度更大。
  第三,绘本阅读有独特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渐习得如何寻找画面关键信息、如何准确把握连续画面之间的主线等阅读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溜号”问题。
  早期阅读发生在家庭、幼儿园及图书馆等社会环境中,其中幼儿园的集体阅读活动具有特殊价值,最有计划性、可操作性,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幼儿与绘本之间架起桥梁,帮助他们进入到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中,为未来成为成熟的阅读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凹凸”是英文out 的谐音,落伍了的意思。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目是:跟爸爸妈妈说悄悄话。就是要求我们利用微博,跟老爸老妈交流,把平时放在心上很想跟父母说但又没有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然后让老爸老妈点评互动。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领了任务,可我却觉得头痛。我这老爸老妈,不仅不懂什么微博QQ的,连字都不会打。让他们学吧,他们又很不耐烦,说电脑都是专家玩的,他们会看电视就好了,连用手机发短信也是在我强烈
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科学育儿  科学育儿是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成果。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不只是要关注数量和规模的发展,也要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科学育儿。科学育儿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重要责任。科学的学前教育从儿童发展理论诞生以后才真正产生。只有真正把握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科学的幼儿教育。儿童发展理论能指导人们真正了解儿童。所谓
问题设计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在常态教学中,教师简明、准确的提问,能引领课堂方向,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将课堂推向高潮。尤其对于法律知识的教学,准确、及时的小小设问,能巧妙化解教学难点,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以下,笔者试选取几个精彩的教学案例片段,努力探寻问题设计的有效因子。  一、明确学习重点,有的放矢地问  初中生的生活空间正在逐步扩展,思维能力也逐渐增强,只有开放式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适应这一状
地缘文化学告诉我们,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地缘性特征。因此,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地方文化的影响。而学校从地方文化中汲取营养,不仅是对地方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能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冠华小学地处中国皮革皮具之都——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皮革皮具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学校尝试整合办学理念与狮岭文化内涵,走出了一条基于地方文化的学校发展之路。  一、课题研究,梳理地方文化  为了系统深入地研究
【摘要】优化英语教学过程,让英语课堂教学更精彩,应是每一位中职英语教师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大中职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要正视教学现状,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手段,才能够打破英语课堂教学原有的陈旧模式,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英语课堂变得更精彩、更生动、更有效。本文将从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其原因、探析其对策,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在适应于现代的教学,需要进行创新改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被应用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指的就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和探讨,并深入贯彻“优带差”的教学思想,从而提升班级后进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后进生;英语成绩  引言  在初中阶段,英语是一门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教育部在《通知》中表示,中小学教材使用应保持稳定,各地如需更换教材版本,应严格按照中小学教材选用有关规定进行,并为教材印制、
由山东省教育厅一纸删书令引发的回响至今仍余音未绝,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市教委的不作删节,全盘奉送。删与不删,各成其理,但透过这一争拗,我们看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国学经典正走下高阁,来到莘莘学子的书桌。经典诵读这一兴于民问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成为当下教育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但是,这一国学热所折射出的教育缺失却不容忽视,删书令所凸现出的权力错位亦触目惊心。  对普通民众而言,从教育中找到安
【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它提倡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已经发生了转变以及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大多数教师开始关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这一目的,许多学者及教师采用了很多方式来改进课堂教学。然而,英语作业领域的研究较为匮乏,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甚至长期被忽视。本文将着重阐述目前
【摘要】本文从留白的角度来阐述活化英语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意义,突出话题导思是丰富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的重要切入 点。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差异,从换位思考、学案导学、情境预设和挑战互动等角度来设置留白,引领学生在主动思考中获得深层次认知感悟。围绕学生认知发展需要,创设多元化、趣味化和差异性话题,引领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大胆尝试和深入切磋,让话题具有鲜明指向性和深度,为建构高效英语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