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贵州省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团中央服务青年成长的各项决策部署,通过思想政治引领、优化发展环境、搭建学习平台,培育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扎实、技术精湛的青年技能人才队伍。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教育青年技能人才听党话跟党走。一是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广泛开展“重温三线文化、传承三线精神”“忆峥嵘岁月、做三线传人”,学思践悟“三线精神”等活动。二是组织广大职业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精神、团十八大精神,收看国庆典礼、两会盛况,引领青年技能人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定期开展老“三线人”讲建设故事、老号长讲服务故事、老师傅讲钻研故事等活动,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青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完善培育政策体系,优化青年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环境。一是按照团中央部署,2019年4月出台贵州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全省市县两级实现青年联席会议制度全覆盖,优化了青年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二是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党委领导支持,充分发挥国资委团工委作用,通过加强企业团组织建设,确保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三是聚焦贵州“十大千亿级”产业,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就规划明确的青年发展重点领域研究细化实施方案,为青年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丰富培育工作载体,搭建青年技能人才学习提高平台。一是举办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省累计20万余名青工参与到各类大赛中,涉及钳工、维修电工等六大类22个工种,1320名选手获得省级比赛表彰,推荐147名选手参加全国“振兴杯”比赛,多次获得团中央、人社部表彰。二是开展青年岗位能手评比。全省1人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表彰,73人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表彰,40名青年获省级“青年岗位能手标兵”表彰,633名青年获省级“青年岗位能手”表彰,大部分青年技能人才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三是组织青年岗位练兵活动。广泛开展青年“五小”创新活动,建立青年技能人才工作室,为青年技工提供拜师学艺、切磋技艺、相互学习的平台。四是开展“号、手”联动。在培植青年文明号集体职业文明的同时,以青年读书小组、岗位技能学习、技术练兵等各类活动为载体,突出“手”在“号”创建活动中的示范带动和培养选拔作用。五是实现产学研无缝衔接。大力實施“励业工程”,加强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60余个,在学校建立培训基地30余个,努力打通青年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
一是培育青年“技能就业、岗位成才”还缺乏持续性,特别是在围绕优化创新环境方面,需制定更加科学的青年技能人才激励办法。二是青年技能人才的培育方式相对传统单一,针对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结合青年技工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由“粗放型、人员多”向“专业化、人才多”转变等方面不够深入。三是产、学、研融合一体发展的动能还不够充分,在为青年技能人才畅通市场、培训、项目、科研等专业服务渠道及资源倾斜上尚未形成闭环。
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导职业青年自觉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二是加强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工作,广泛发动私营企业职业青年参加评选,加强与人社部门对接,落实相关评级政策,提高工作品牌在青年中的影响力。三是加强青年岗位能手宣传,以身边典型影响带动职业青年,营造学习先进、刻苦钻研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青年人才数据库、点对点进行跟踪培养,不断完善对优秀青年人才的长期跟踪培育机制。
主要做法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教育青年技能人才听党话跟党走。一是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广泛开展“重温三线文化、传承三线精神”“忆峥嵘岁月、做三线传人”,学思践悟“三线精神”等活动。二是组织广大职业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精神、团十八大精神,收看国庆典礼、两会盛况,引领青年技能人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定期开展老“三线人”讲建设故事、老号长讲服务故事、老师傅讲钻研故事等活动,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青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完善培育政策体系,优化青年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环境。一是按照团中央部署,2019年4月出台贵州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全省市县两级实现青年联席会议制度全覆盖,优化了青年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二是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党委领导支持,充分发挥国资委团工委作用,通过加强企业团组织建设,确保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三是聚焦贵州“十大千亿级”产业,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就规划明确的青年发展重点领域研究细化实施方案,为青年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丰富培育工作载体,搭建青年技能人才学习提高平台。一是举办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省累计20万余名青工参与到各类大赛中,涉及钳工、维修电工等六大类22个工种,1320名选手获得省级比赛表彰,推荐147名选手参加全国“振兴杯”比赛,多次获得团中央、人社部表彰。二是开展青年岗位能手评比。全省1人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表彰,73人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表彰,40名青年获省级“青年岗位能手标兵”表彰,633名青年获省级“青年岗位能手”表彰,大部分青年技能人才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三是组织青年岗位练兵活动。广泛开展青年“五小”创新活动,建立青年技能人才工作室,为青年技工提供拜师学艺、切磋技艺、相互学习的平台。四是开展“号、手”联动。在培植青年文明号集体职业文明的同时,以青年读书小组、岗位技能学习、技术练兵等各类活动为载体,突出“手”在“号”创建活动中的示范带动和培养选拔作用。五是实现产学研无缝衔接。大力實施“励业工程”,加强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60余个,在学校建立培训基地30余个,努力打通青年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
难点分析
一是培育青年“技能就业、岗位成才”还缺乏持续性,特别是在围绕优化创新环境方面,需制定更加科学的青年技能人才激励办法。二是青年技能人才的培育方式相对传统单一,针对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结合青年技工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由“粗放型、人员多”向“专业化、人才多”转变等方面不够深入。三是产、学、研融合一体发展的动能还不够充分,在为青年技能人才畅通市场、培训、项目、科研等专业服务渠道及资源倾斜上尚未形成闭环。
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导职业青年自觉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二是加强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工作,广泛发动私营企业职业青年参加评选,加强与人社部门对接,落实相关评级政策,提高工作品牌在青年中的影响力。三是加强青年岗位能手宣传,以身边典型影响带动职业青年,营造学习先进、刻苦钻研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青年人才数据库、点对点进行跟踪培养,不断完善对优秀青年人才的长期跟踪培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