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德育工作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让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小学生的美好灵魂。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在中华民族的德育教育系列中找到合理的定位,德育要落实在细节之中。
  【关键词】德育现状 合理的定位 细节
  
  道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德育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搞好德育预示着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可是,经过调查发现,现如今的学校德育依旧停留在一个口头话的表面阶段。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母亲;快去扫地了!儿子:不想去!母亲;你在学校都扫!为什么在家不扫呢!儿子:就是不想扫。学校不一样。母亲:下次开家长会我告诉你班主任!这么懒!儿子:扫就扫。这是一名上小学4年级的学生与母亲的对话。由此看来,我们的德育有所偏离,德育需要一个真正的教育途径,需要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
  
  一、小学德育现状分析
  
  学校德育工作滞后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在学校内部,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在社会大舞台,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放弃道德教育的功能。
  1.学生思想状况令人忧虑。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导致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
  2.教师思想认识不容乐观。教师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灵魂的铸造者和传播者,教师应模范地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但从调查和平时的了解中发现,部分教师不能严格要求自身,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
  3.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期学生的需要脱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并未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展现,大多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照本宣科。
  4.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分离。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予成龙”心切,拔苗助长,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
  
  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1)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在中华民族的德育教育系列中找到合理的定位。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民族,传统美德蕴含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笔者认为目前主要是向学生输送一些传统的美德理念。如在原有《三字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编出新的《三字经》,或者是顺口溜、儿歌等。通过德育工作中的教、唱、背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起小学生做人的起码的道德底线。话不在多,而在于有拓展性,让德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各校的实际加以延伸。
  首先,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教师只有认识清楚,才能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的指南。在加强德育,努力使“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中,教师普遍存在两种想法:其一,德育是软任务,难见成效,往往说时重要,忙时不要。其二,由于现实社会的影响,德育的力度和效果及德育水平不如过去。因此,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必须在实施德育的内容上具有广度。一方面,在德育常规中学校应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在德育框架上,学校要努力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到人,明确以遵纪守法、诚实关心他人、热爱等为学校基础道德内容。一方面,学校要注意抓住契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德育教育寓于活动之中,另一方面,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最后,必须加大力度,以促使和保证人人都能努力成为德育工作者。学校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学知识、学理论、学技能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规范的,教师首先要规范,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化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检查和考核的力度,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努力把握德育施教对象的特点和思想轨迹,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困惑和发展规律,探索德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2)德育要落实在细节之中
  细节之一:严格要求,抓好第一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曾举过一个例子:新生入学,个个是活蹦乱跳的,不懂何为守纪律。到操场上集会时,要求学生一定要遵守纪律。可第一次带学生排队出场时,没有事先做好具体指导和训练,就带出场了,结果可想而知,心里还想着:下一回再教育。却没想到,这样一来,最宝贵的教育时机就失去了。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出去旅游、第一次学游泳等等,这些事情会在人的脑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一生也挥之不去。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由这关键的第一次开头,头开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小学生太小,又处于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只有严格强化这关键的第一次,学生的心里才会形成一种约束力,以后每到这种时候,都会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这正是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细节之二:小学生德育坡度要“小”。要求要“近”。小学生由于年龄所限,对其实施德育不能盲目拔高要求,要注意坡度,贴近现实。坡度要“小”,就是指对学生的教育不能过于盲目。例如,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懂礼貌,讲文明教育时,没有讲一大通道理,而是首先训练学生“轻声”说话,并设计了“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如何轻声说等内容。这种坡度小的要求和训练,表面看来是说话声音大小或高低的问题,但其本质能培养学生懂礼貌、讲文明、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品质。要求“近”就是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经过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不断教育和训练,逐步在孩子的思想上树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的初步观念。
  细节之三:德育要细抓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细在抓“点滴感谢”。感谢是感恩的基础,而感恩是感谢的升华,感恩是感谢之情日积月累的集聚。人如果想有一颗感恩之心,就首先要知道感激。感恩教育就是要从小抓起,这个“小”不仅是指小孩还有小事。因此,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把感激作为起点,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让他们及时发现值得感激的事又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性。如看到打扫卫生的阿姨要说辛苦了:用餐时想想多少人为了这些食物而付出劳动,所以应珍惜粮食作为对他们的感激等等。
  21世纪是人的生命凸显的时代,学校道德教育必须植根于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从细节做起,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生活要素,通过人际互动、主动参与、体验感悟等方式促进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其他文献
化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思考交流与归纳总结。我在教
一、写作背景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和个性与发展等七个方面,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虽然成绩不那么优秀,但是,他们心理成熟、善于与同学相处,有较强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在以考试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过去,这样的学生往往被老师忽视,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教育激励,所以
胡友志  【摘要】教师,“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砣砣、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  【关键词】乐学 激励 实效 寓教于乐    “教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而教学则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这话颇有见地,别的姑且不谈,光“乐学”技术就很讲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对一切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而教育心理学实验结果也表明:无厌倦之感,技欢哄之兴,是取得每项事业成功的必备竞技状态。因为兴趣导致欢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引领与点拨。我们的数学课堂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让学生的思维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得以启迪,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能够激活,在老师有效思考方法的指导中不断提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见数学具有极高的思维价值。  思维的惰性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因此,培养思维的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上海西南工程学校倪晓伦校长的办学思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典型教学模式研究,是我校与华师大职成教所的三年项目合作计划之一。课题实施以来,实验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随着实验工作的不断推进,不仅引起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深层次变化,而且带来了师生精神面貌、乃至学校整体面貌的提高,寻求中职美术设计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学生被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语文课堂不得不考虑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期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信息技术手段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语文课堂。甚至评课也将课件的运用看作一个必要的条件。电子课件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吸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加强视觉审美效果。从课堂内容的表现形式看,课堂“花哨”了许多。但我们要明白课件也只是语文课堂的一种载体而已,是表面的东西,其实质依然是课
[摘要]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除了要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联想能力把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和方法联系起来,进而解决数学问题。在此,就如何对数学问题进行联想,寻找解决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联想;联想能力    一、联想的概念    所谓联想,是由一种事物而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思维方法。联想方法是数学形象思维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这些联系,人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是考查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  有言道“言为心声”,作者通过文章倾吐心声、表达情感,这常常被我们理解为就是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的表现。事实上,文章中反映出来作者的“观点态度”并不完全等同于“文章主旨”或“全文中心思想”。因为我们有时所分析的内容只是作
幼儿的认知水平处于由自我中心向自我客观转化的时期,既表现出“自说自话”,又喜欢关注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因此,从结伴探索过渡到分组探索时就会产生游离、不关心组内同伴、小组成员之间没有互相联系等现象。我们认为幼儿教师要适当的把握时机,催发幼儿积极向上、愿意学习的欲望,并注意“启蒙”的特点。同时还要防止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而无限拔高。但如何在幼教改革的今天,更好、更有效地解决幼儿在活动中游离的现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滾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在2009年,在我上了几堂美术课后,对于美术新课程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今年春天,县里组织了一次美术优质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