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创造教育,创设、营造创造性的教育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究竟如何营造良好的创造教育环境呢,则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个性 营造 创造教育 教学 环境
创造教育的环境首先是课堂教学。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亦相当重要,通常是开展创造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刚出生时的差别是不大的,但几经沧桑他们的能力见识、观念个性、成就命运却有天壤之别。其中差别也有赖于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可见,实施创造教育,创设、营造创造性的教育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创造教育环境呢?就是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民主、自由、平等、和谐,要求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学术自由、教学相长。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教师指导质量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收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教师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做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回答时,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地回答则用“好的”、“是吗”等词语表明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于不能做出回答或回答有错误的,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请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能面向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总爱刨根究底问个不停,进入课堂,教师就要把孩子的这份好奇心留住,让他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价值,并引导学生加以观察和思考。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途径很多:可以是观察课文的一幅插图,可以是观察一种水果,一个动物,也可以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如带领小朋友去找春天,找秋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二、营造有利于创造教育的外部环境
1、校园环境建设
为了使校园成为创造的沃土,使儿童一走进校园就置身于创造的氛围中,学校应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对环境进行整体设计规划,突出创造教育的特色。
一是建设生命校园。对校园建筑墙体进行统一规划,在校园建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廊”、“科技文化长廊”、“学生书画作品宣传栏”、“名人励志墙”等宣传阵地,力求使每一个角落会说话,每一面墙壁都育人。
二是建设绿色校园。学校重视植树种花,美化绿化环境,学习它们的风骨与精神。使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
三是建设风采校园。学校组织“阳光体育活动”、“校园小歌手大赛”、“小星星艺术节”、“书香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浓烈的文化氛围,为学生搭建起自我展示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2、班级环境建设
(1)搞好图书角建设。
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图书角建设,不断丰富图书资源。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发挥图书角的应有作用。如开设“荐书栏”、“图书角漂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培植阅读兴趣。
(2)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主张:“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利用教室内墙壁资源,适度开发,及时更换,从而对学生产生持久的耳濡目染的影响,使学生自觉投入到主动的学习中来。
如设立 “才艺展示”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展现个人的才华,可以是优秀的文章、精美的画作,也可以是创意发明制作等等。学生的闪光点得到放大,会逐渐生成一种自信、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还可以开辟“名人驿站”专栏,张贴古今名人的励志名言、成长故事等。
(3)办好黑板报。黑板报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 “一方宝地”。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资源,编设多个板块,内容要丰富彰显班级特色。无论文字编辑、版面设计 ,师生应共同参与创作,为学生的创造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创造舞台。
3、家庭环境建设
努力建立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庭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型家庭中,家长带头学习,成为学习型家庭的主体;家长通过学习,实现自身观念的现代化,家长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在家长带动下,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家庭成员不再把学习看作是义务式责任,而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不是出于生存的压力,而是一种享受愉悦。
4、社会环境建设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到人格教育的效果。构成教育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
社会舆论、人才标准等方面。为了使社会环境有利于教育,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创造教育,使各界人士理解和认同这种教育,并且能为孩子们着想,为孩子们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鼓励学生了解社会,从社会中汲取创造的营养。
参考文献:
[1]赵丽敏,罗玲玲.创造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J].1994
[2]张景焕,陈泽河.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2001
[3]罗峻才.怎样发挥你的创造力[M].2006,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个性 营造 创造教育 教学 环境
创造教育的环境首先是课堂教学。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亦相当重要,通常是开展创造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刚出生时的差别是不大的,但几经沧桑他们的能力见识、观念个性、成就命运却有天壤之别。其中差别也有赖于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可见,实施创造教育,创设、营造创造性的教育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创造教育环境呢?就是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民主、自由、平等、和谐,要求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学术自由、教学相长。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教师指导质量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收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教师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做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回答时,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地回答则用“好的”、“是吗”等词语表明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于不能做出回答或回答有错误的,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请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能面向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总爱刨根究底问个不停,进入课堂,教师就要把孩子的这份好奇心留住,让他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价值,并引导学生加以观察和思考。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途径很多:可以是观察课文的一幅插图,可以是观察一种水果,一个动物,也可以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如带领小朋友去找春天,找秋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二、营造有利于创造教育的外部环境
1、校园环境建设
为了使校园成为创造的沃土,使儿童一走进校园就置身于创造的氛围中,学校应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对环境进行整体设计规划,突出创造教育的特色。
一是建设生命校园。对校园建筑墙体进行统一规划,在校园建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廊”、“科技文化长廊”、“学生书画作品宣传栏”、“名人励志墙”等宣传阵地,力求使每一个角落会说话,每一面墙壁都育人。
二是建设绿色校园。学校重视植树种花,美化绿化环境,学习它们的风骨与精神。使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
三是建设风采校园。学校组织“阳光体育活动”、“校园小歌手大赛”、“小星星艺术节”、“书香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浓烈的文化氛围,为学生搭建起自我展示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2、班级环境建设
(1)搞好图书角建设。
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图书角建设,不断丰富图书资源。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发挥图书角的应有作用。如开设“荐书栏”、“图书角漂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培植阅读兴趣。
(2)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主张:“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利用教室内墙壁资源,适度开发,及时更换,从而对学生产生持久的耳濡目染的影响,使学生自觉投入到主动的学习中来。
如设立 “才艺展示”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展现个人的才华,可以是优秀的文章、精美的画作,也可以是创意发明制作等等。学生的闪光点得到放大,会逐渐生成一种自信、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还可以开辟“名人驿站”专栏,张贴古今名人的励志名言、成长故事等。
(3)办好黑板报。黑板报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 “一方宝地”。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资源,编设多个板块,内容要丰富彰显班级特色。无论文字编辑、版面设计 ,师生应共同参与创作,为学生的创造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创造舞台。
3、家庭环境建设
努力建立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庭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型家庭中,家长带头学习,成为学习型家庭的主体;家长通过学习,实现自身观念的现代化,家长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在家长带动下,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家庭成员不再把学习看作是义务式责任,而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不是出于生存的压力,而是一种享受愉悦。
4、社会环境建设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到人格教育的效果。构成教育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
社会舆论、人才标准等方面。为了使社会环境有利于教育,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创造教育,使各界人士理解和认同这种教育,并且能为孩子们着想,为孩子们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鼓励学生了解社会,从社会中汲取创造的营养。
参考文献:
[1]赵丽敏,罗玲玲.创造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J].1994
[2]张景焕,陈泽河.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2001
[3]罗峻才.怎样发挥你的创造力[M].2006,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