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事物产生反感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必须找出原因,寻求对策。反思逆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逆反原因
1.1重智轻体的思想根深蒂固
重智轻体是多年遗留下来的思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并没有带动人们对生活质量认识的改变,许多人没有把自觉锻炼当作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特别在农村家长认为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就好,用不着花时间去锻炼身体。学习成绩好,什么都好,认识上的偏听偏信,行动上的误导和影响,使学生对体育认识淡薄。此外,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学校有大小科之分,对体育老师漠视。
1.2家长的溺爱
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长外出务工较多,他们中的部分就成为“留守少儿”。这些孩子多数由隔代抚养、寄宿在亲戚家或学校,致使爷爷、奶奶或亲戚认为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就对他们疼爱有加,溺爱放纵;缺乏管护,养成我行我素的性格。除此以外,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对他们溺爱和娇惯,同样会产生逆反。
1.3自身身心成长的原因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的变化,促使心理上也发生显著变化,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控力还差;喜欢争论,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表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表现在对体育课堂常规的厌烦,觉得伤害自尊,这样就会产生逆反,萌发对立情绪。
1.4体育教学本身
学生会把文化课上的厌学现象带到体育课上,据调查95%以上的学生喜欢体育课,但是只有部分学生想上体育课。体育课中的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个班级跟着一个班级学,有厌学就会有逆反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当,不能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教学手段陈旧、落后不能吸引学生;教师本身水平有限。
2.相应的对策
2.1针对重智轻体的思想采取一些相应的策略
国家及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一系列有关体育法律、法规、意见、通知等,旨在提高体育在学校的地位。例如:1990年国务院教育部制定和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1年国家教委关于颁发《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1995年8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9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2005年《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等,都在努力转变重智轻体的思想,在学校增加体育课的每周课时数,加大对体育器材的投入。
2.2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
对于家长方面的溺爱,学校应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特别是“留守少儿”的家长更应该多进行电话联系。要求家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他们不仅要做父母,还要做老师。
2.3促使学生加强锻炼
自身身心方面,注意身体健康:防止脑力过度疲劳,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加强身体锻炼。学校应多开展青春期教育的讲座,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4体育教学本身
2.4.1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对每节课的内容安排上要注意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科学性就是针对体育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从教材中选择适当的课题,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然后提供一些器材,由体育骨干带领学生自我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后,由体育骨干带领分组进行小型的尝试性篮球比赛,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趣味性: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对逆反的学生有积极作用,即将一些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娱乐性和竞争性,容易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例如:学习完短跑中的蹲踞式起跑后,可以通过追逐跑来提高跑速。在跑的过程中,同学们都不愿意被追到。既有游戏性,又含竞争性。他们跑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实用性:尽量安排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例如:进行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篮球等,贴近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这些走上社会都适用,可以作为锻炼身体的一门技术。
2.4.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教法每节课都一样,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容易产生厌学逆反的心理,所以教师教法要新颖、多变以适应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由于学生年龄、爱好、心理素质有差别,在体育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让他们都学有所成,充分體验到学习中的乐趣。例如:在课中根据爱好分为乒乓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在不同组又按技术分为特长组、提高组、普通组。对于特长组,通过比赛,通过竞争来激发他们练习的积极性;对于提高组,通过相互对练来提高技术;对于普通组,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练习,慢慢提高技术。特长组的学生赢得比赛才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能相互对练几个来回,会感觉有所进步;而对于普通组的学生来说,能接好、发好球就会高兴。这样就易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兴趣高涨。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用表扬性语言来激励学生。
2.4.3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教学手段多样化。
场地器材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完成教学任务的物质保证。例如:球类课要有球及场地。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看清分解动作,掌握完整技术,会欣赏高水平的体育竞技,从中领略到美。例如:通过看NBA篮球比赛、体操比赛等,使他们从中体会到体育的美感和竞技体育的竞争。
2.4.4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
学生的逆反不仅是对体育这门学科,有时也由于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水平、运动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引起的,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各项综合素质。在现代体育教学中需要复合型教师,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是被学生模仿的对象。当你的品德、修养、优美的示范动作及人格魅力让学生崇拜时,他们对你既尊敬又信任,也一定非常喜欢上体育课,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改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观,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指导思想、教材、教法、教学内容等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要明确目的,创设情境,引趣、增趣、激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练习,这样在教学中的逆反现象一定会有所改变。
1.逆反原因
1.1重智轻体的思想根深蒂固
重智轻体是多年遗留下来的思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并没有带动人们对生活质量认识的改变,许多人没有把自觉锻炼当作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特别在农村家长认为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就好,用不着花时间去锻炼身体。学习成绩好,什么都好,认识上的偏听偏信,行动上的误导和影响,使学生对体育认识淡薄。此外,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学校有大小科之分,对体育老师漠视。
1.2家长的溺爱
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长外出务工较多,他们中的部分就成为“留守少儿”。这些孩子多数由隔代抚养、寄宿在亲戚家或学校,致使爷爷、奶奶或亲戚认为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就对他们疼爱有加,溺爱放纵;缺乏管护,养成我行我素的性格。除此以外,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对他们溺爱和娇惯,同样会产生逆反。
1.3自身身心成长的原因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的变化,促使心理上也发生显著变化,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控力还差;喜欢争论,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表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表现在对体育课堂常规的厌烦,觉得伤害自尊,这样就会产生逆反,萌发对立情绪。
1.4体育教学本身
学生会把文化课上的厌学现象带到体育课上,据调查95%以上的学生喜欢体育课,但是只有部分学生想上体育课。体育课中的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个班级跟着一个班级学,有厌学就会有逆反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当,不能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教学手段陈旧、落后不能吸引学生;教师本身水平有限。
2.相应的对策
2.1针对重智轻体的思想采取一些相应的策略
国家及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一系列有关体育法律、法规、意见、通知等,旨在提高体育在学校的地位。例如:1990年国务院教育部制定和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1年国家教委关于颁发《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1995年8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9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2005年《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等,都在努力转变重智轻体的思想,在学校增加体育课的每周课时数,加大对体育器材的投入。
2.2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
对于家长方面的溺爱,学校应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特别是“留守少儿”的家长更应该多进行电话联系。要求家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他们不仅要做父母,还要做老师。
2.3促使学生加强锻炼
自身身心方面,注意身体健康:防止脑力过度疲劳,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加强身体锻炼。学校应多开展青春期教育的讲座,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4体育教学本身
2.4.1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对每节课的内容安排上要注意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科学性就是针对体育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从教材中选择适当的课题,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然后提供一些器材,由体育骨干带领学生自我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后,由体育骨干带领分组进行小型的尝试性篮球比赛,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趣味性: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对逆反的学生有积极作用,即将一些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娱乐性和竞争性,容易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例如:学习完短跑中的蹲踞式起跑后,可以通过追逐跑来提高跑速。在跑的过程中,同学们都不愿意被追到。既有游戏性,又含竞争性。他们跑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实用性:尽量安排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例如:进行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篮球等,贴近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这些走上社会都适用,可以作为锻炼身体的一门技术。
2.4.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教法每节课都一样,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容易产生厌学逆反的心理,所以教师教法要新颖、多变以适应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由于学生年龄、爱好、心理素质有差别,在体育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让他们都学有所成,充分體验到学习中的乐趣。例如:在课中根据爱好分为乒乓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在不同组又按技术分为特长组、提高组、普通组。对于特长组,通过比赛,通过竞争来激发他们练习的积极性;对于提高组,通过相互对练来提高技术;对于普通组,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练习,慢慢提高技术。特长组的学生赢得比赛才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能相互对练几个来回,会感觉有所进步;而对于普通组的学生来说,能接好、发好球就会高兴。这样就易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兴趣高涨。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用表扬性语言来激励学生。
2.4.3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教学手段多样化。
场地器材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完成教学任务的物质保证。例如:球类课要有球及场地。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看清分解动作,掌握完整技术,会欣赏高水平的体育竞技,从中领略到美。例如:通过看NBA篮球比赛、体操比赛等,使他们从中体会到体育的美感和竞技体育的竞争。
2.4.4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
学生的逆反不仅是对体育这门学科,有时也由于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水平、运动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引起的,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各项综合素质。在现代体育教学中需要复合型教师,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是被学生模仿的对象。当你的品德、修养、优美的示范动作及人格魅力让学生崇拜时,他们对你既尊敬又信任,也一定非常喜欢上体育课,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改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观,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指导思想、教材、教法、教学内容等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要明确目的,创设情境,引趣、增趣、激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练习,这样在教学中的逆反现象一定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