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郭熙《早春图》中的“意境”美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uto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画以意境为最高境地,讲究情景结合,象外之景,景外之意。在《早春图》中,郭熙通过对早春的特有的景物描画,表现出早春美妙的意境。画中远处的山,近处的石,山上形态各异的树,山间流淌的泉水,山脚上的烟雾,岩石脚下的湖水构成了画面中的意境美和无限的空间美。画家用苍劲有力的线条画出了山和树的质感,画出早春万物刚刚苏醒的状态。借此来表现自然的奇妙和山水的逸趣。同时,也表现出郭熙借助早春的景象抒发自己性情和对自然之景的喜爱之情。
  关键词:郭熙;早春图;意境
  1 郭熙简介
  郭熙,北宋画家,河南温县人。字淳夫,善山水,师李成画法。熙宁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山石画用状如卷云的皴笔,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劲,水墨明洁。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转为雄壮,常于巨幛高壁,作长松乔木、回溪断崖、峰峦秀拔、云烟变幻之景。与李成并称“李郭”。撰有《林泉高致集》。現存作品有《关山春雪》、《幽谷》等。
  一、意境的词义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构成艺术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诗格》,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意境说,并把它作为衡量诗歌的唯一标准。
  中国古代画论谈“意境”要比诗歌晚。直到北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才明确使用了“境界”一词。“境界”有时便是“意境”的同义词,清代布颜图解释说“情景者,境界也”。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髓的集中体现,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即借景抒情,经过艺术的加工,达到情景交融的美的境界、诗的境界,这就叫意境。中国画家的意境论,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但又要求寓“表现”于描述中,使“意造境生”,令“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通过“摄情”和“写貌物情”,达到物与我同在,凭借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在虚实中,诱发联想和想象,使鉴赏者在感情化的“不尽之境”中,感受到“景外意”以至“意外妙”,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审美作用。
  意境在构成上,涉及了“意”与“境”或“情”与“景”两个方面。在“意”与“情”方面,要求“情真”、“意新”。“意远”和“意深”,一图一意,情因景发。不仅是画家的自我表现,是抒情写趣具体而微的体现。在“境”与“景”方面,主张“景真”、“境真”、“境实”和“境深”,布景以简为贵,含蓄不尽,却又“林间如可步入”,“山下宛似经过”,强调画境“得乾坤之理”,具体山水形象形神兼备。
  2 《早春图》的画面内容
  《早春图》是北宋画家郭熙的绘画作品,描绘的是早春的景象。画面主体景物呈现“S”形。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的构图,表现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郭熙用苍劲的笔力画出远山的威严耸立和山谷间烟雾弥漫。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有泉水流淌。山上的树木虬枝招展,吐出新芽。山下湖水在春风中荡漾,一位游人撑着小舟,在山间穿梭。图的右上角的题跋写到:“树才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藉柳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3 《早春图》中“意境”的表现
  凡是画山水,最重要的是得山水性情。山水性情四季不同,郭熙的《林泉高致》提到:“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治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画山水注重借景抒情,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创造出意境。意境美体现在画面的空间布局上,画家在有限的画面,表现无限的空间和意境。意境美也是画家对事物本质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中国画意境讲究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气韵生动。以郭熙的《早春图》为例。此画以墨色为主调,利用空白与墨色的黑形成对比,墨是实,白是虚,近实远虚,虚实形成对比,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表现,产生意境,赋予作品无限的生命力,造成无穷的空间,给人一种无限的美感。清代画家笪重光《画筌》中说到:“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郭熙用留白的方式,表现出画面中的背景和烟雾缭绕,以及湖水荡漾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清代画家方士庶的《天慵庵随笔》中说到:“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景也;画家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在笔墨有无间。” 艺术创造境界取之于造化自然,画面的虚实取决于笔墨。笔不到处意到,则是虚中有实。《早春图》中远处的虚境和近处的实景的对比,给人营造出一种景色无边的错觉。,使画面的空间无限扩大。
  画面中的山间泉水直流而下和游人撑着小舟,使静止的画面产生了动感。山上树木错落有序,吐出新芽,使画面充满生机和节奏感。清代画家恽南田《瓯香馆集》中说到:“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绝俗故远,天游故树木静。”画面中的每一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色。从而达到郭熙所说的“力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就如同进入画中,体会但山的静美,树和水的动美,让人心领神会。画中人的刻画,目的是给画面中添加一点烟火气息,使画面中的景色更真实。树的刻画使画面充满生命力。画中山、石、树、水、人、舟通过郭熙的经营位置,创造出了一幅意境美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月份牌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风靡上海的广告绘画的印刷品形式。它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内容丰富、人物造型优美,广受欢迎,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月份牌画家人才辈出,因为年代不同,他们的绘画风格也在发展变化。不同阶段的月份牌画家之间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师承关系。年轻一辈向老一辈学习,同时也进行创新和变革,使月份牌异彩纷呈,具有灿烂持久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月份牌;周慕桥;郑曼陀;擦笔画;徐泳青;杭
期刊
摘要:发达国家在国际动画市场的成功获得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动画也曾获得辉煌成就,但伴随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动画同国际动画发达国家形成了差距。国际优秀动画片在传承经典文化基础上,在思想内涵、表达形式等方面多元化发展。本文对中国动画多元化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多元化发展中遭遇困境的原由,寻求国际动画多元化对中国动画创作的借鉴途径。  关键词:多元化;动画创作;借鉴途径  1 动画创作中的多元化
期刊
摘要:以胖东来为代表的民营超商企业快速成长,在服务创新、扩大投资、创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巨大成就,对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支撑。本研究以超强竞争环境为切入点,分析了民营超商企业在应对环境中发展战略弹性的必要性,结合竞争互动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战略弹性的基本构成情况,为今后的战略弹性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基础。  关键词:超强竞争;战略弹性;民营企业  经济全球化的步
期刊
摘要:陈洪绶的人物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他的人物画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宗法老莲的画家更是数不胜数,如海派画家、任熊、任薰、任伯年等。”本文从陈洪绶的生平、代表作品、师承关系等方面入手,对陈洪绶的人物画进行论述。由于目前对于陈洪绶的研究的工作已经有很多著名学者在做,且有很大的成果,因此本文一定还有不足之处,望学界同仁给予指正。  关键词:陈洪绶;人物画  1 陈洪绶生平  陈洪绶,浙江诸暨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陶瓷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陶瓷的造型十分丰富,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变迁。本文将从陶瓷造型的演变导入,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下,分析其当代特色。  关键词:陶瓷造型;历史演变;人类发展  1 原始彩陶  陶器的出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其造型经历了由粗拙到精致的漫长发展过程。在造型上,原始彩陶的造型基本为圆形,多为小口、鼓腹、尖底。从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生活
期刊
摘要:在当今西化的美术教育制度下,青年学生在艺术学习启蒙时期,就缺少作为中国画艺术基础书法的学习。以至于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趣味产生一定偏离,在具体的创作中过度使用西洋画技法以及用笔的缺失。书学原本作为传统中国画入门的基础,而却得不到重视,线条在创作中没有体现出在作品当中的重要性。在这样创作的过程中似乎已经丢失了,中国画自身优秀传统的精神与审美趣味。笔者尝试通过这一现象阐述在当今时代下中国画变革创新
期刊
摘要:提梁壶乃壶式之一,始于北宋,流行于明清。小口,细流,鼓腹,平底,有盖。提梁壶以提梁为把,它是一种比端把壶年代更早的壶式,为了提拿方便,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宜兴紫砂自宋代发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本文同绕紫砂壶的提梁造型,从历史探源、當代探析进行论证。  关键词:提梁;紫砂壶;造型  1 引言  提梁壶是一种比端把壶年代更早的壶式,因为古人饮茶,是将茶壶放在茶炉上烹煮,用提梁壶较为方便
期刊
摘要:手绘表现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常用手法,手绘表现方式有较强的感染力与独特性,设计人员可以把自己的艺术理解融入到手绘表现当中,从而使环境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得到充分提升。在环境设计中使用手绘技术可以提高整体设计水平,本文对手绘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环境设计;手绘表现;应用价值  本文要手绘表现的艺术特色入手,分析手绘表现在艺术设备中的应用价值,基于现代环境技术设计划的需要阐述手绘表现的应
期刊
摘要:翦伯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学术研究及创作非常丰富,很多研究涉及到对廉洁政治的构建,对贪污腐化的鞭挞,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清廉史观。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以及翦伯赞的人生经历,探讨其清廉史观的形成过程以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翦伯赞;清廉史观;廉洁政治  1 翦伯赞的人生经历对廉史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翦伯赞,湖南桃源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
期刊
摘要:汉武帝时,张骞两次通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朝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张骞;历史意义  张骞是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其所处汉王朝已建立六十余年,历经汉初奉行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进入了繁荣时代,国力已相当充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