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教研作为新课改的一个核心的内容,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正确理解校本教研的内涵和及它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及在校本教研中的角色定位乃至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课改 校本教研 教师 角色
校本教研作为新课改的一个核心的内容和主要的实施方法,可见它的重要性。正确理解校本教研的内涵及它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等在校本教研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校本教研,有很多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么两种:
1.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2.有关专家认为,所谓校本教研,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无论怎么说,校本教研的根本宗旨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通过教师的积极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学的全面发展。那么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呢?
一、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授者,要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优先应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包括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将是我们教师所要完成的、所要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和任务。如果抛开这个主题,离开这个任务,教师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无效的,无价值的,是不务正业。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交给学生知识,对学生做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学生在他人生道路上能够应对更多的人生挑战,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学生的发展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很多方面,知识的增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的知识学习提高学生更多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方式虽能完成学生学业的任务,但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大的推动作用,反而阻碍、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行革新,这是时代的要求,是顺應社会发展的必须。完成这样的任务,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行的,因此教师走上研究之路也是必然的。
二、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力,而对于教育来说,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技术,也将是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巨大推力。技术不是白来的,技术的产生也不是想象出来的,真正对教育教学能起到推动作用的教学技术必须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必须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而完成这一任务最合适的人选就是一线教师,我们已经有了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课题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我们有具体的研究策略和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激发我们的激情和智慧,发挥我们的聪明和才智,留心、细心、用心对待我们身边所发生的每一件教育教学中的事件。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出发。
那么教师需要什么呢?吴亚萍教授在他的讲课中提到思想——对教育、课程的理解;知识——对知识与信息的重新建构;能力——整合课程与设计教学;创造精神——否定过去和质疑权威;研究态度——研究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教师是需要用心从事的职业,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老师的内心与情感。温总理对“仰望星空”作了简单解释,即“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一个“学”字,也道出了教师的光荣职责,那就是“教”。虽然“学”的途径不少,但最重要的无疑是广大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广大教师来讲,仰望星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这是学生发展的的需要,教师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必然趋势。
三、教师可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研究,是为了解决学校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研究,校本课程作为这一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的特点与校本教研的探究规律应是一致的。我们为了更好地推进校本教研,推进学校的发展,教师进行可行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甚至于编写,也是推进校本教研,也是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华东师大的王斌华教授在他的讲课中对校本课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述。
对校本课程理解的几个误区:
误解一:校本课程是选修课或活动课,国家课程是必修课。
误解二:校本课程开发增加了课程总负担。
误解三:校本课程开发由本校独自完成。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应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互相融合,而不是对立矛盾的,因为它是为了解决学校中的具体问题,由学校中的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发和编写,所以说校本课程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王教授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意义,即它的艰巨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产物,也是课程改革的必须,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不但能有效地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发展学生成全自己,何乐而不为?
走上研究之路,给自己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能更远地看到教育的前程;走上研究之路,给自己一双搏击的翅膀,飞上云霄,将教育的天地变小。走上研究之路,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能力,发展了自己,成全了学生,我们要双赢。
关键词:课改 校本教研 教师 角色
校本教研作为新课改的一个核心的内容和主要的实施方法,可见它的重要性。正确理解校本教研的内涵及它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等在校本教研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校本教研,有很多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么两种:
1.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2.有关专家认为,所谓校本教研,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无论怎么说,校本教研的根本宗旨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通过教师的积极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学的全面发展。那么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呢?
一、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授者,要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优先应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包括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将是我们教师所要完成的、所要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和任务。如果抛开这个主题,离开这个任务,教师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无效的,无价值的,是不务正业。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交给学生知识,对学生做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学生在他人生道路上能够应对更多的人生挑战,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学生的发展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很多方面,知识的增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的知识学习提高学生更多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方式虽能完成学生学业的任务,但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大的推动作用,反而阻碍、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行革新,这是时代的要求,是顺應社会发展的必须。完成这样的任务,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行的,因此教师走上研究之路也是必然的。
二、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力,而对于教育来说,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技术,也将是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巨大推力。技术不是白来的,技术的产生也不是想象出来的,真正对教育教学能起到推动作用的教学技术必须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必须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而完成这一任务最合适的人选就是一线教师,我们已经有了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课题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我们有具体的研究策略和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激发我们的激情和智慧,发挥我们的聪明和才智,留心、细心、用心对待我们身边所发生的每一件教育教学中的事件。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出发。
那么教师需要什么呢?吴亚萍教授在他的讲课中提到思想——对教育、课程的理解;知识——对知识与信息的重新建构;能力——整合课程与设计教学;创造精神——否定过去和质疑权威;研究态度——研究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教师是需要用心从事的职业,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老师的内心与情感。温总理对“仰望星空”作了简单解释,即“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一个“学”字,也道出了教师的光荣职责,那就是“教”。虽然“学”的途径不少,但最重要的无疑是广大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广大教师来讲,仰望星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这是学生发展的的需要,教师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必然趋势。
三、教师可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研究,是为了解决学校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研究,校本课程作为这一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的特点与校本教研的探究规律应是一致的。我们为了更好地推进校本教研,推进学校的发展,教师进行可行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甚至于编写,也是推进校本教研,也是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华东师大的王斌华教授在他的讲课中对校本课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述。
对校本课程理解的几个误区:
误解一:校本课程是选修课或活动课,国家课程是必修课。
误解二:校本课程开发增加了课程总负担。
误解三:校本课程开发由本校独自完成。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应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互相融合,而不是对立矛盾的,因为它是为了解决学校中的具体问题,由学校中的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发和编写,所以说校本课程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王教授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意义,即它的艰巨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产物,也是课程改革的必须,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不但能有效地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发展学生成全自己,何乐而不为?
走上研究之路,给自己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能更远地看到教育的前程;走上研究之路,给自己一双搏击的翅膀,飞上云霄,将教育的天地变小。走上研究之路,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能力,发展了自己,成全了学生,我们要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