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后,国内外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的日益提高,对住的问题更是注重,引发建筑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社会对建筑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同时对行业人才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对建筑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与能力也随之提高。首先,建筑人才需要较强且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要求建筑人才具备较高的责任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思维。最后,要求建筑学专业人才对历史、地理、人文风情、风俗习惯等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建筑 教学 专业知识
社会的发展对建筑专业人才有这样的要求,作为高职高专建筑专业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上培养未来的建筑行业人才?我认为课堂上培养建筑人才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用严谨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做事态度。
建筑专业毕业生以后可以从事的工作很多:设计、管理、造价、施工等等。不管以后从事的是哪种工种,都需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通过自身的品质影响着学生。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在教学中所体现的为人处事态度及优秀的品质能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内心,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教学过程中,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将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做事态度。
首先,课堂上所讲内容注重其逻辑思维性、科学性。建筑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也是极具科学性的一门学科。遵循课程的科学性,方能使学生科学认识并掌握建筑行业基础知识。以《预应力混泥土工程》这一章节为例,首先学生要弄清预应力这一概念,明白预应力混泥土的特性,才能掌握它的适用范围。对于各种混泥土的使用,如果不当,则会引起楼面墙面开裂等严重后果,因此,教学中严谨的讲授及态度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课程涉及到了建筑施工的各个领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师应当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做中学,学中做”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也能使学生在现有知识与以后的工作建立起纽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动手使学生领悟建筑行业的科学严谨性。画图、设计、画中分析、设计论证这些方式方法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以身作则是教师的教育原则,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人态度,甚至影响着学生一生的思维逻辑习惯。
二、重视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建筑专业极具实践性,但在建筑专业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照本宣科、教学方式过于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没有实效等。高职高专教师应从改变教学观念开始,重组教育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需要学生充满生机的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良好的教态、严谨的逻辑、科学的谈吐,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有了兴趣,学生则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在理论知识与实践中构建桥梁,带着学生观摩施工现场,了解各个工序的施工方法,使他们对工程有一个综合性的认识,降低理论知识理解的梯度,使学生對学习更具信心。
课前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学过程高效的保障。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教师应把整个学科知识弄通透。精心组织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收获知识。课前可多途径创设情境:语言导入、多媒体展现情境、设置问题等方式均可。在导入《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这一课时,我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你们家的房子在建起时,对地基进行了怎样的处理?又是使用了哪种基础加工法?在学习《钢结构工程》内容时,我带来了多种钢材,让学生辨认,并记下各种钢材的异同;在学习《防水工程》内容时,我带着学生在校园内行走,查看漏水处,分析当初所使用的防水材料以及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避免漏水问题该选择何种材料、该如何施工。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也应该是具有可操作性且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的,而非只在课本里找答案。学习了《装饰工程》后,我把几套商品房平面图纸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套房内部进行设计,并做好工程预算。这样的作业具有实际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具有多样性,单纯地对课本进行分析无法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有一桶水”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大适合现代的教育。教师的工作已经由单纯的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优化组合知识及学习过程。教师要对教材熟悉,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情况下重组教材,例如学习了《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性混泥土工程》后,给学生一些建筑工程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并设计各个施工环节。
三、课堂上互动,努力构建“三有课堂”。
“三有课堂”指有趣、有用、有效,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手、真正动脑。课堂巧设疑,引导学生思考,达到有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在学习《预应力混泥土工程》中的先张法、后张法前提出问题:按字面理解,什么叫先张法,什么叫后张法?接着学生学习课本材料。在学生学习教材后,我引导学生列表分析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优势与劣势。最后给出一个工程及顾客要求,让学生选择使用使用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动脑,既理解了课程内容,又有独立思考的成分,使课堂有效,使所学内容有用。
在学习了脚手架工程内容后,我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一、绘图法,通过绘图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二、采用小组合作加模拟法,学生借助模具动手搭建脚手架,并对搭建作品进行分析。三、评比活动法,学生根据作品及各小组的作品分析进行评比,对评出结果给予奖励。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学习教师传授知识的平台,只要教师发挥才智,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就能造就有思想、有独立见解、有创新性的建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双蓓, 汪灏, 韦玉姣.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v.15(S2):162-164.
【2】郑军兴, 张海龙, 刘小华, et al.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4):175-176.
【3】郭诗惠.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0(3):116-118.
关键词:建筑 教学 专业知识
社会的发展对建筑专业人才有这样的要求,作为高职高专建筑专业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上培养未来的建筑行业人才?我认为课堂上培养建筑人才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用严谨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做事态度。
建筑专业毕业生以后可以从事的工作很多:设计、管理、造价、施工等等。不管以后从事的是哪种工种,都需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通过自身的品质影响着学生。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在教学中所体现的为人处事态度及优秀的品质能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内心,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教学过程中,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将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做事态度。
首先,课堂上所讲内容注重其逻辑思维性、科学性。建筑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也是极具科学性的一门学科。遵循课程的科学性,方能使学生科学认识并掌握建筑行业基础知识。以《预应力混泥土工程》这一章节为例,首先学生要弄清预应力这一概念,明白预应力混泥土的特性,才能掌握它的适用范围。对于各种混泥土的使用,如果不当,则会引起楼面墙面开裂等严重后果,因此,教学中严谨的讲授及态度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课程涉及到了建筑施工的各个领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师应当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做中学,学中做”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也能使学生在现有知识与以后的工作建立起纽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动手使学生领悟建筑行业的科学严谨性。画图、设计、画中分析、设计论证这些方式方法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以身作则是教师的教育原则,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人态度,甚至影响着学生一生的思维逻辑习惯。
二、重视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建筑专业极具实践性,但在建筑专业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照本宣科、教学方式过于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没有实效等。高职高专教师应从改变教学观念开始,重组教育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需要学生充满生机的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良好的教态、严谨的逻辑、科学的谈吐,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有了兴趣,学生则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在理论知识与实践中构建桥梁,带着学生观摩施工现场,了解各个工序的施工方法,使他们对工程有一个综合性的认识,降低理论知识理解的梯度,使学生對学习更具信心。
课前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学过程高效的保障。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教师应把整个学科知识弄通透。精心组织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收获知识。课前可多途径创设情境:语言导入、多媒体展现情境、设置问题等方式均可。在导入《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这一课时,我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你们家的房子在建起时,对地基进行了怎样的处理?又是使用了哪种基础加工法?在学习《钢结构工程》内容时,我带来了多种钢材,让学生辨认,并记下各种钢材的异同;在学习《防水工程》内容时,我带着学生在校园内行走,查看漏水处,分析当初所使用的防水材料以及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避免漏水问题该选择何种材料、该如何施工。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也应该是具有可操作性且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的,而非只在课本里找答案。学习了《装饰工程》后,我把几套商品房平面图纸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套房内部进行设计,并做好工程预算。这样的作业具有实际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具有多样性,单纯地对课本进行分析无法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有一桶水”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大适合现代的教育。教师的工作已经由单纯的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优化组合知识及学习过程。教师要对教材熟悉,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情况下重组教材,例如学习了《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性混泥土工程》后,给学生一些建筑工程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并设计各个施工环节。
三、课堂上互动,努力构建“三有课堂”。
“三有课堂”指有趣、有用、有效,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手、真正动脑。课堂巧设疑,引导学生思考,达到有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在学习《预应力混泥土工程》中的先张法、后张法前提出问题:按字面理解,什么叫先张法,什么叫后张法?接着学生学习课本材料。在学生学习教材后,我引导学生列表分析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优势与劣势。最后给出一个工程及顾客要求,让学生选择使用使用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动脑,既理解了课程内容,又有独立思考的成分,使课堂有效,使所学内容有用。
在学习了脚手架工程内容后,我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一、绘图法,通过绘图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二、采用小组合作加模拟法,学生借助模具动手搭建脚手架,并对搭建作品进行分析。三、评比活动法,学生根据作品及各小组的作品分析进行评比,对评出结果给予奖励。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学习教师传授知识的平台,只要教师发挥才智,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就能造就有思想、有独立见解、有创新性的建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双蓓, 汪灏, 韦玉姣.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v.15(S2):162-164.
【2】郑军兴, 张海龙, 刘小华, et al.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4):175-176.
【3】郭诗惠.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0(3):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