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绚烂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198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然而精神生活质量却没有获得同步的发展。受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的教育也过多的侧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的知识逐日增长,但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受到忽视,情感日益冷漠、麻木。学生没有健康理性的生命观,也不懂得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的学生把成绩当成了自己唯一的生命需求;有的学生没有人生追求,终日游戏人生;有的学生因看不到生命的意义而彷徨苦恼;有的学生因禁不起偶尔的挫折、打击而轻生……种种表现折射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其实,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文。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这一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去思考生命、感悟生命,培养学生健康的生命观,使学生能认识生命之可贵,欣赏生命之美好,磨练生命之意志,懂得生命之价值。下面,我就结合课文谈一谈高中语文教材中渗透的生命意识。
  一、生命来之不易,应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我的呼吁》这篇课文是史怀哲在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词。他在开篇写道:“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他认为生命都是平等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都值得尊重和敬畏。
  每每看到这里我都会想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在那个荒芜的院子里,那些生命虽然微小,却活得有滋有味,体现着自身的存在价值,显示着生命的高贵,那样的生命真让人敬畏。
  同样,人的生命也来之不易,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也高贵的不容亵渎。现代作家毕淑敏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只要计算一下我们一生吃进去多少谷物,饮下了多少清水,才凝聚成一具美轮美奂的躯体,我们一定会为那数字的庞大而惊讶。平日里,我们尚要珍惜一粒米、一叶菜,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出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是啊,生命是宝贵的,它汇聚日月之精华,交织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就连一代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也感慨快乐年华的易逝,也不禁高呼“死生亦大矣”。在他眼中 ,“一死生”“齐彭殇”不过是愚人的谎言,生命只有一次,失去就不再重来。因此,我们对自己的生命也应该心存敬畏之心。
  二、人生难免坎坷,应让学生具有坚韧的生命意志
  青少年处在人生的花季,也处在人生的雨季。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坎坷和挫折,也难免会有烦恼和迷惘,甚至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失去生活的勇气。这其中凸现的是学生缺乏坚韧的生命意志。
  《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史铁生在生命最灿烂的季节,双腿残疾。这样一种残酷的现实,恐怕再坚强的人也难以承受吧。在最开始的日子里,史铁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他难以面对这个事实,心里面满是烦躁与不安、迷惘与绝望。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年,几年里他每天摇着轮椅去一个破败的古园,一呆就是一整天,风雨无阻。在那里,他终日想着“活,还是不活”这个对于他来说最为首要的问题,他慢慢冷静下来,尝试着接受现实。幸运的是,他后来彻悟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从此他为自己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他开始用坚强的心去面对未知的未来。
  在历史中,也不乏这样的人。《勾践灭吴》的主人公勾践,他遭遇了人生的大不幸——亡国,一夜之间,他从一国之君沦为了阶下囚。这种人生角色转换之快,平常人如何承受得了?但勾践是一位具有坚韧生命意志的人。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年磨剑,终于反败为胜,成就了生命新的辉煌。
  《赤壁赋》的作者苏轼,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京官遭贬,年华老去,岂不让人伤感、困苦?但苏轼就是苏轼,他并没有一蹶不起,而是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他告诉我们不要因为沧海的阔大而自卑,也不要因天地的永恒而伤感,他固守着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豁达、超脱的享受着“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苏轼旷达的胸怀,坚韧的生命意志,至今仍为后人所仰慕。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勾践、苏轼那样拥有坚韧的生命意志,有的人在不能承受生命之重时选择了一死了之。例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海子,那位天才诗人,他留给我们一首温暖的诗,自己却躺在了冰冷的铁轨上。《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作者茨威格,他终其一生不断地讴歌爱情、人生、正义等。但二战的残酷,却摧毁了他对人类的信念。最终,他和妻子双双自杀。在死之前,他写了一封遗书,表达了对世界的绝望之情:“我们是没有耐心的人,只好先走了。” 他死去没有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以正义战胜邪恶而告终。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遗憾和惋惜。
  实际上,生命本就十分脆弱,如一片叶子从树梢悄然而下。作为生命拥有者的我们,珍惜还唯恐不及又怎能去扼杀它?人的一生如航船行驶在大海上,起起伏伏,本是难免。所以,坚韧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理智地、负责任地看待自己的生命,是我们每一个人必上的一门功课。
  三、生命不可虚度,应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义也。”所以司马迁在遭遇了人生的大不幸后,并没有见辱则死。他带着父亲的遗志,忍辱苟活,发愤著书,终于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史记》。他虽遭遇了厄运,但他并未让自己的生命虚度,他用一部震古烁今的著作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和司马迁一样,那个在最狂妄年龄上残废了双腿的年轻人也拿起了笔。他用他的散文和小说感动和鼓励了无数读者。甚至许多想自杀的人看了他的文章,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走向了坚强。那个曾无数次叩问自己生命的意义的史铁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即便现在患有严重的尿毒症,每周必须作三次肾透析,他也依然坚强的活着。
  孔子曾说过:“不知生,焉知死?”意思是,我们连生命都无法掌握,怎么可能去探究死亡呢?是的,人生在世,如果连活着的意义与目的都不知道,不是活得太糊涂了吗?世界文化名人罗素在他的思想随笔《我为什么而活着》中对“生命的意义”这个人类永恒的命题作出了自己响亮的回答: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是一位伟人的答案,作为中学生,我们也应该冷静地想想活着的价值和意义,让自己的生命如夏花般灿烂。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说明古人对生命是极为珍视的。前一时期,北京市新修订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见义勇为”删掉了,以保护还处于弱势群体的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这体现出现代人对生命的尊重。身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肩负起构建学生生命意识的重任,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生命价值观,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运用语言的鲜活源泉,我们应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每一堂课都应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教学中,不失为一条好的经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口语交际训练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现代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具有
期刊
哥本哈根的喧嚣刚刚散去,北半球又经历了几十年一遇的极端暴雪,在强大的风暴给欧州沿海国家造成巨大创伤的同时,海地和智利先后遭到地震的袭击。电影《2012》仿佛就要成为现实。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口号。这样一个决策,应该是一个及时,也是非常果断的决定。作为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师,也要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利用自己的前沿阵地对学生进行能源教
期刊
身为人师五载的我,有幸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给处于迷茫中的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原来优秀的教师是用自己生命的全部去爱并教育学生的。要想自己的教学在学生面前魅力永存,你就得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者。说来惭愧,初次听到《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以为必定是沽名钓誉之辈的仿冒读本罢了。后来不经意知道《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的作者郑杰竟然是敢跟教育泰斗苏老“叫板
期刊
摘要:番禺南村镇具有深厚的地方历史底蕴,区域性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特色文化凸现,文化名人辈出,人文资源极为丰富。丰富多样的区域性文化资源,为我镇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应该根据本课程和本地的特点,挖掘课程文化资源的潜力,广开课程资源的基地,让更多的文化课程资源更好的为课程教学服务。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 区域文化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一个地区文化
期刊
摘要: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颗夺目的明珠,它甚至影响着中国的历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古典诗歌如今已蒙上了岁月的尘埃,正逐渐被许多时尚元素所取代。面对这种令人心痛的局面,语文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课堂上亮出古典诗歌的招牌,引领学生走向诗歌的殿堂。  关键词:古典诗歌 鉴赏教育 实施方略    一、古典诗歌现状:门前冷落车马稀    (一)社会背景  如今的学生,生活在充斥着各种时尚元素
期刊
摘要: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有两句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作者认为诵读乃文言文学习之活水。本文从诵读是学生感知文字,形成文言语感的坚实桥梁;诵读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的最佳途径;诵读是理解文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前提条件,诵读是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思想情操的有效方式等四方面说明诵读对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诵读 文言文 活水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学习的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动力所在。因为《矛盾论》提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所以,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在历
期刊
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对中学生语文素质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构建一个符合中学语文教育发展及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现代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语文综合素质”包括语文读写听说能力、语文学习方法与习惯、合作交流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创新能力几项内容。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就是对中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全面、客观、综合、动态的分析评价。“发展性评价”不是一时一次的评价,而是一个多
期刊
摘要:中学英语教师应把审美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英语教材和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中的审美因素,切实加强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升华,从而把他们的心灵和行为导向美的领域。  关键词:审美教育 英语教学 语言美 韵律美 结构美 自然美 社会美    高中英语新教材的取材内容富于时代气息,贴近现代生活,涉及旅游、艺术、文
期刊
教育是人类文明血脉生生不息的保障。   教育是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体现。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然而,现今的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已被打破,新的模式还在探索之中,尚未确立。所以,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从总体而言还处在盲目的自发阶段,远未达到有序的自觉阶段。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些普遍现象:众多的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是“有养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