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格局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hi9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因白茶热在全国茶区改制白茶的浪潮,我们采访了福建省天湖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有希和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克平,请他们从福鼎白茶龙头企业的角度出发,谈谈对这个现象的看法。
  林有希
  以“格局”包容,用“品质”取胜
  八月下旬的一个午后,福州依然炎热异常,我在鼓屏路的绿雪芽门店见到了风尘仆仆的林有希。他刚从上海归来,出差对他似乎已是常态,稍稍喝了杯老白茶,他就针对采访问题跟我聊起了近日的见闻。
  原来就在前两日,他在跟几个福鼎当地的茶商闲聊时,就有人跟他反应今年收购的白茶量大不如2017年,“有的去年能收购几千担,今年甚至不足一担。”林有希说道,“目前全国茶区改制白茶的现象对福鼎还是有一定影响,但主要是中小茶企,特别是有些不重视品质的企业。因为改制的白茶在价格上有很大优势,如果消费者对这些茶企的产品没有形成一定认可和依赖度,就没有‘忠诚度’可言了。”
  而这样的情况对福鼎几家龙头企业却影响很小,甚至很多消费者在尝试过其它产区的白茶后,反而更加认可大品牌的白茶。林有希对全国的改制风表示了理解,并强调了当下福鼎企业要更重视品质的重要性。 “其实站在全国的格局来说,白茶火了,其它茶区纷纷效法生产的趋势不可避免也无可厚非,毕竟有热度就代表着有经济价值。但就跟长白山的人参、西藏的虫草一样,区域优势是难以超越的,福鼎作为原产区,这里的环境和土壤、还有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这样的品种都是最适制白茶的,做出来的茶叶独具‘毫香蜜韵’的特点,别说其它产区其它品种做的白茶,就是把福鼎大白茶移植到其它产区都没有这种韵味。白茶工艺虽然简单,但要出高品质的白茶却不容易,福鼎企业应该抓住优势,保证品质,这样就不怕顾客流失。”
  而另一方面,白茶的收藏价值也是白茶最大的卖点之一,对此林有希说道: “其它茶区虽可产新茶,但因为没有产白茶的历史,就不可能有老白茶,老白茶的外形、汤色可以造假,但口感和功效是无法复制的。”
  对于如何有效避免恶性竞争,维护白茶市场的健康稳定,林有希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对内,一方面,福鼎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对福鼎茶企起到有效的约束和引导作用,维护福鼎白茶企业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福鼎茶企要自觉形成合力,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模式,横向融合,共同做大白茶产业。对外,福鼎应该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对待其他茶区的白茶,可以考虑在福鼎当地建立福鼎白茶都,在保证质量安全、品质过关的前提下,全国各地的白茶都能在此销售,吸引各地消费者汇集于此,形成良性竞争,这样更有利于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采访的过程中,林有希多次强调了做大市场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中国的茶叶市场空间无限,与其相互排挤不如协手共进,共同维护“中国茶”的市场健康,将中国茶产业的“蛋糕”往全世界的范围去做大做强。
  邵克平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第一次见到邵克平是在福建农林大学举办的大学生茶艺技能赛上,两年前,品品香赞助了这个活动,邵克平作为企业代表,在开幕式上对来自全国各地、热爱茶叶的大学生进行了鼓励,欢迎他们到福鼎的茶厂参观学习,并希望他们将来能投身茶行业,为中国茶业的复兴做出贡献。现场不少学生向他提出了白茶的相关问题,他都耐心地予以解答。而那次的茶艺赛上也不乏以白茶为主题的茶艺表演,白茶在当时已是茶界的“当红炸子鸡”。
  时别两年,面对越加火热的白茶市场和其它茶区掀起的改制风,邵克平依然保持着从容的态度,他说道:“全国兴起的改制白茶热,这对我们来说,既有好处也有影响,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他看来,白茶带动了一波热点,不仅为福鼎,还能为福建其它产区,甚至外省产区增产增收,这是好事;但这两年其它茶区制作的部分低端白茶,打着福鼎白茶的名号,在品质与安全方面都出现了不少问题,很多不辨真伪的消费者将不满对准了原产地白茶,直接影响了福鼎政府、企业多年努力树立的口碑,这便是不好一面。
  “白茶从21世纪后开始出口转内销,国内的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目前虽热但在茶类市场中的占比也只有1.2%左右,未来的市场空间依然广大,这是机遇;但伴随火热,市场出现了很多不可控的风险,不法商家以次充好,将农残不过关、原料不正宗、工艺不过关的白茶投入市场,如何有效控制这些违规行为的持续发展,降低风险,这对整个白茶市场都是极大的挑战。”邵克平进一步解释道。
  对于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邵克平从企业的角度给出了解答:“作为我们福鼎的茶叶企业,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加强源头管控,保证茶叶安全,不能为了低价使用外区原料,提高工艺水平,保持品质稳定,让福鼎白茶市场更加规范。长此以往,消费者自然更加相信和认可我们,福鼎白茶将更加具备抗风险能力。”
  落实到企业的具体操作,邵克平也进行了细节分享。“这些潜在的风险,其实‘品品香’早些年就开始防范了。当时白茶才刚火不久,我们企业就推出了相关措施,按照国外红酒生产商的经验,制定可追溯的生产标准,推进白茶产品信息的透明化,在出厂时就将产品的产地、品类、生产时间都详细注明,并可查证。甚至还可以将之后的流通环节也予以登记,这样消费者就能清楚地了解到手的每一件白茶产品的‘身份信息’,从而放心大胆的消费。这些措施我们在系列产品上进行了相关落实,收效显著。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类似的尝试,带领白茶市场走得更稳、更远、更高些。”
  一直以来,作为福鼎第一批带头走出去的企业,品品香茶业在白茶功效的研究、文化的推广、品牌的推动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未来,希望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白茶企业能更加团结自律,带动白茶市场朝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让白茶热度更加稳定持久。
其他文献
许多人知道日本有茶道,殊不知中国亦有荼道——潮州工夫茶,它是中国茶道的核心代表,是中国茶道的“活化石”。在潮州“待客茶为先”一直沿袭至今。工夫茶讲究“品”,茶过三巡,慢慢酌出凤凰单丛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花茶的芬芳,还有红茶蜜韵之滋味,通过潮州工夫茶艺“刮沫淋盖”“滚杯烫杯”等动作,冲泡沏茶沁出潮州文化的独特韵味。  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主
期刊
最是人间四月天。我们决定孩子们带进今年四月的“紫藤花会”。这个主意始于长沙“大宾第”主人欧阳元胜。人与自然,人与人文,人与传承,欧阳元胜希望能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留下点东西,这一次他决定在花树下向孩子们开放他的诗意玩古生活。  一期一会,再约紫藤花下  这是拜访欧阳家的第三年。  第一年因为突降暴雨,紫藤花被袭落,错过了。第二年因为四月里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无奈再次错过。  今年我们抵达的午后,长沙
期刊
左图是一幅渐层式的立体色彩图。所谓渐层式是色彩的变化是逐渐改变,从绿到黄绿,丛黄绿到金黄,从金黄到橘红,从橘红到红,都是慢慢改变的。如果是茶叶,这是因为茶叶发酵程度的轻重造成的,发酵的程度不是格式的跳跃,而是渐次改变的,所以从不发酵的“绿”到全发酵的“红”,逐渐形成渐层式的色彩变化。  我们说不发酵的绿茶其茶汤是绿的,轻发酵茶的包种茶(如岩茶、铁观音、单丛等)是金黄色的,重发酵的白毫乌龙是橘红色,
期刊
工夫茶,强调泡饮茶的功夫,即对泡茶与品茶的讲究,从器具、茶品到泡茶的细节,以及泡茶与品茶在人们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闽南的工夫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底蕴。  时光倒流到1987年,当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套鎏金银质茶具以及只见于传说的“秘色瓷”茶碗,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茶文化的面貌真實不虚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同年在福建南部的漳浦县盘陀镇庙铺村,一座明代万历年间户部侍郎卢维
期刊
眼下,许多茶区都相继进入了繁忙的开采季。这是一场和时间展开的激烈赛跑。因为越早上市,就意味着有人愿意为这份新鲜支付更多的费用。更何况,只要稍迟一步,茶就会从“宝”沦为“草”。在金贵的狮峰龙井产区,甚至还动用了无人机来运茶青,开启现代与传统的较量。  尝新赏奇,近乎人的本能,无论古今中外,不分尊卑贵贱。  古时,刚刚采制的还裹挟着南方春色的新茶,经层层封缄后,日夜兼程,千里迢迢地送往九重宫阙,供帝王
期刊
在国内茶圈,以营销热点为风向标的案例总是層出不穷。前些年流行“绿改红”,近些年流行古树老茶概念。如今白茶忽然大热,市面上掀起白茶风潮,人人喝茶必聊白茶,必点白茶,一时间成了茶圈的香饽饽,蹭热点的频次和地位之高几乎要超越当年火遍全国的安化黑茶热。  早几年的“绿改红”是指本来用于制作绿茶和乌龙茶的茶青改用红茶工艺制作。近十年前,因为金骏眉的走红,国内茶界掀起了一股红茶热,在茶叶批发交易市场和各大茶馆
期刊
喝茶是口鼻之工作,闻香品味都需靠嗅觉与味觉俩感官去分辨,这香味是否清纯或浑浊?是否浓稠或寡淡?需喝懂了滋味才懂这茶叶如何制、如何泡,如何买卖、如何在茶的名义之下发展茶道,如此人才会精进。  感官不灵则无法知道茶的好坏,便也说不上享受茶或审评茶品质了,要论茶道更枉然。这训练感官熟悉五味原属喝茶必做功课,理应要做好,不过与此同时大家不要忽略了除了味道以外,身体在喝到茶后所产生的体感与反应。当把茶喝进身
期刊
提到白茶,首先想到的是福建福鼎、政和这两个传统产区。近几年的白茶热,让福鼎附近的福安、寿宁、柘荣、霞浦等闽东茶区及周边的浙江泰顺、苍南等地,纷纷对茶类结构进行调整,加大白茶种植和生产。而今,云南、贵州、广西、陕西、四川、台湾等地都有生产白茶,天下大『白』的背后是白茶价格的持续走高。  2014年4月本刊推出的《白茶新主张》专题时指出『随着白茶鲜明个性逐渐深入人心,销量与价格逐年攀升,白茶正成为中国
期刊
云南也有自己的“白茶”  云南除了用适制普洱茶的乔木大叶种原料来制作日晒白茶、或以室内萎凋方法制作“月光白”外,亦有真正满披毛毫的“云南大白茶”。这种云南大白茶,可以称为福建白茶的“放大版”,其发源地就在普洱市景谷县民乐镇大村秧塔社。  唐望先生在景谷制茶一晃已经十年多了。当年他来民乐镇的时候,本来是为了挖矿。如同宿命般,挖矿的事业失败,然后改行种茶。经历挣扎、长久守候、曙光初现,最后安家在这片秧
期刊
宜红茶,又称宜红工夫茶,是中国工夫红茶的典型代表和传统出口商品。1 892年由广东香山籍实业家卢次伦在湖南省石门县的宜市建“泰和合红茶號”,收购石门、鹤峰、五峰、长阳四县的毛红茶精制加工创制成黝黑的米茶,正式定名为“宜红茶”。  清末民初,祁红、宜红、宁红并称中国三大出口红茶。民国初年,随着泰和合红茶号1 91 7年停业,宜红茶加工、集散中心北移至五峰县渔洋关,并于1 920年后达到最盛期,后因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