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讲座 秦皇汉帝:霸道王道之兴衰(七)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武帝治国理念与父祖辈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积极进取,而不是萧规曹随、黄老因循。这种进取精神,在处理匈奴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先秦以来,匈奴就是中原华夏政权的北边威胁。战国时期燕国有长城防御匈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了对付匈奴,秦始皇修长城,蒙恬戍边塞,也都是为了抵御匈奴人的铁骑南下。刘邦即位初年,曾经试图用武力对抗匈奴,结果被匈奴人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附近),险些被擒。其后他采纳了娄敬(即刘敬)的和亲之策。刘邦死后第二年,匈奴冒顿单于曾经挑衅说,要娶寡居的吕太后为妻。吕太后忍气吞声,亲自修书一封,说单于过听,哀家其实老丑不堪,我给你准备了美貌的汉家公主。文景时期,也都是息事宁人,休养生息,继续与匈奴和
  亲修好。
  汉武帝即位后,依仗立国六十年以来的积累,经过充分准备,启用卫青、霍去病等杰出将领,抗击匈奴。张骞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使大月氏(ròu zhī)的。
  敦煌莫高窟初唐323窟有一幅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图》,说是汉武帝打匈奴,获得匈奴祭天金人,供奉于甘泉宫,又派张骞去大夏国,请问金人名号。这幅壁画的母题来自于《魏书·释老志》,并非事实。但是,汉武帝命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是汉唐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则由这幅壁画,得到更加清楚的展现。
  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大月氏,本来是一次军事外交行为。大月氏游牧于河西走廊、天山一带。匈奴人与大月氏互有征伐,汉文帝时期,大月氏战败,国王被匈奴所杀,其头颅被匈奴人制为饮器,月氏人被迫西遁。这样的信息被汉朝人知晓,乃派张骞西行联络,期待与大月氏采取联合行动,“断匈奴右臂”。
  张骞冲过匈奴的拦截,西行越过葱岭,经过千辛万苦抵达大宛(今中亚之费尔干纳盆地)。在大宛王派出的卫队护送下,张骞经康居(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到达大月氏。由于大月氏西迁后,侵占了故大夏国领土(即巴克特里亚,阿富汗北部地区),已然安居业农,张骞交涉一年多,仍不得要领,只得返回。为了避免再次被匈奴拦截,张骞改走塔里木盆地南缘进入柴达木盆地,绕道青海归国,不幸又被匈奴捕获。一年后,匈奴新老单于交替发生内乱(伊稚斜单于驱逐其兄军臣单于之子、合法王位继承人於单),张骞脱身归国,于13年后(前126)回到长安。不久,张骞随卫青出击匈奴,由于他了解匈奴地区的山川地理与水草所在,为汉军的胜利立了大功,被封博望侯。
  张骞第一次西域之行虽未与大月氏结盟,却意外地把所发现的西域诸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风俗等信息报告给汉武帝,从而激起了汉武帝经营西域的兴趣。
  大月氏与匈奴之间不仅有战争,更有贸易关系。王国维认为,月氏,即《逸周书》中的提到的“禺氏”,或者《穆天子传》中的“禺知”。在先秦以来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月氏人不仅把畜产品与周边民族贸易,还把于阗的玉石贩运给相邻的匈奴人,匈奴人再货卖给中原。玉石之路的一个链条就是这么链接着的。而中国内地换取玉石或皮货的商品,最主要的就是丝绸。公元前121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之时,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外交行为,而是包含了更实在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内容。官方主导的丝路贸易,从此形成,先秦以来就存在的民间丝路贸易由此得到进一步的开拓。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同时,西汉王朝也对匈奴展开一系列打击,其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公元前127、121、119年分别进行的三次战斗。公元前127年,卫青大败匈奴,控制了河南之地(今河套以南地区);公元前121年,匈奴在霍去病的打击下发生分化,浑邪王降汉,河西走廊完全为汉朝控制;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又分道出击匈奴,匈奴单于大败远遁,从而将匈奴进一步驱逐至漠北。经过这三次大规模的反击,西汉王朝在对匈奴的斗争中已经掌握了主动,前往西域的道路也基本畅通,这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此后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以及西域诸国同西汉王朝的友好往来,创造了必要条件。
  然而西汉王朝的反击战只是肃清了匈奴在漠南及河西走廊的势力,西域各国仍为匈奴控制,依然威胁着西汉王朝的西北边境安全。为了彻底铲除匈奴势力,也为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雄心大略,汉武帝在对匈奴展开第三次打击的同年,再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设法联络乌孙等西域各国,牵制匈奴。这一次出使队伍浩大,随员三百,牛羊万头,并携钱币、绢帛“数千巨万”。但这次张骞仍然没能达到预期目的,当他们到达乌孙(伊犁河、楚河流域)时,正值乌孙因王位之争而政局不稳,国内贵族又惧怕匈奴,故西汉王朝欲同乌孙结盟攻打匈奴的政治目的再次落空。
  但在乌孙期间,张骞分别派遣副使到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各国,广加联络。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乌孙遣导译相送,并派使者到长安,目睹汉朝人众富厚景象,回去报告后,汉朝的威望在西域大大提高。不久,张骞所派副使也纷纷回国,并带回许多所到国的使者。从此,中西之间的交通正式开启,西汉政府与西域及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的政治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西行使者相望于途,西汉王朝多则一年之中会派遣十几个使团,少则五六个,使团规模大则数百人,小则百余人,所访之地遥远,出访一次所需时间从数年到八九年。东来的商胡贩客也是“日款于塞下”。此后,中西之间的陆路交通继续向西延伸,一直到奄蔡(咸海与里海之间)、条支(当在伊拉克两河流域之间)等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来是为了联合西北各民族共同抗击匈奴,客观上却起到了开拓长期被匈奴阻塞的东西陆路交通的作用,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与文化往来,也建立起中原与西北边疆各地区的友好联系,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直接交流的新纪元,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使张骞出使在史上被誉为“凿空”。19世纪的一位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把张骞开辟的这条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通道,叫作“丝绸
  之路”。
  张骞的两次出使,虽然对开通丝绸之路有重大意义,但因这时期匈奴的势力并未完全退出西域,西域与中原之间的交通依然长期受阻。丝绸之路真正得以繁荣和畅通,应归功于西汉政府对匈奴的打击和设立西域都护。
  西汉王朝乘着对匈奴战争的一系列胜利而于公元前121和前111年先后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俗称河西四郡,割断匈奴与羌族之间的联系,保证丝绸之路咽喉地带的畅通。此后匈奴势力只好向西发展,又开始了同西汉王朝争夺西域的长期斗争,最终西汉王朝取得重大胜利。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汉朝军队击败匈奴的耳目楼兰(汉楼兰古城位于今罗布泊西北)、车师(今吐鲁番);太初四年(前101),李广利讨伐大宛获胜。在汉武帝崩驾之前二年,即征和四年(前89),汉军联合楼兰等西域六国军队,再次击败匈奴所支持的车师国,车师国王投降,大大动摇匈奴在西域的统治。
  继位的汉昭帝(前87—前74在位),加强边防,匈奴无法在汉地占便宜,乃重点攻打乌孙国,乌孙公主向汉帝求援。汉宣帝(前74—前49在位)本始二年(前72),汉朝调动十五万大军与乌孙夹击匈奴,大获全胜。匈奴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很长时间再无力同西汉在西域争雄。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发生内讧。呼韩邪单于在动乱中即位(前58—前31在位)。呼韩邪单于多次朝觐汉朝。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正月,呼韩邪第三次入觐,自请为汉婿。元帝赐宫女王嫱为其妻(后为阏氏),此即所谓“昭君和番”。同样是“和亲”或者“和番”,但这一次,不仅汉匈国势异位,而且对于大汉来说,不再是被迫的和屈辱的行为,而是怀柔异邦的仁爱之举了。直至王莽篡位之前,汉匈之间四十年无战事。汉武帝经营边疆到此画了一个阶段性句号。
  回顾秦皇汉帝经营西北边疆的这段历史,我们发现:
  为了抵御匈奴铁蹄蹂躏,燕赵诸国和大秦皇朝修筑了长城。
  为了生灵免遭涂炭,汉初君臣委屈求和,送去了汉家公主。
  为了保护国家的尊严,汉武帝派出大汉雄师扫荡虏庭,“匈奴不灭,何以家为”,“不教胡马渡阴山”,尤其体现了大汉将士的英雄气概,并因之打通了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最后,在匈奴彻底退出西域,服膺汉朝的威力之后,汉武帝的儿孙们,还是用和番的温和办法,解决了汉匈睦邻友好问题。
  这样一番刚柔交替的轮回,展现了古人处理边疆民族冲突问题的智慧,也留给了我们有益的历史借鉴和启示!
其他文献
旻天疾威a,敷于下土。谋犹回遹b,何日斯沮?谋臧不从c,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d。  潝潝訿訿e,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f。  我龟既厌g,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h,匪大犹是经i。维迩言是听j,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k,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l。民虽
期刊
光武中兴:刘秀柔道治国  《资治通鉴》讲座  ◎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前256—前195)、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前6—57)、蜀汉开国皇帝刘备(161—223),号称“三刘”。他们各自成就了一番功业,年寿也大体相当—— 都在虚岁63岁左右。刘邦、刘备可谓家喻户晓,而了解刘秀事迹的人似乎不多。  刘邦打天下,有西楚霸王项羽衬托,显得波澜壮阔;刘备的事业,有对手曹操,有军师诸葛亮,猛将关羽、张飞、赵云,
期刊
中国文化的精神包括很多内容,但是最根本、最源头、最具特色的是《周易》中所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演讲,特别强调了这种精神。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清华大学定为校训。而最早论及民族精神问题的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则对其进行多次强调,指出它“在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一贯的文化精神”,是“中国文
期刊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利用当代的语言观念,对《论语》的原文及精神做了申述、评论和阐释,并结合中西方哲学、文化、思想上的比较与分析,写成《论语今读》一书。中华书局版《论语今读》堪称目前所出各版中的佼佼者,主要體现在:对《论语》多章进行新译,力求更符合孔子原意;重新校订、统改了以前各版多处引文中的文字错误;增录《孔子再评价》一文;将《论语索引》作为附录;对书中比较重要的观点或解读采用黑体字。
期刊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不仅是袁绍与曹操的对决,也是三国局面开始明朗、逐渐成型的第一仗。  这场对决,以袁绍的失败而告终。然而,许多人的预测,包括曹营人士的预测,袁绍取胜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否则,许下都城,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写信给袁绍,为自己谋划后路了。  《资治通鉴》和《后汉书》《三国志》所有诸家评论,都肯定袁绍具有政治优势。  袁绍是标准的官N代。高祖袁安以下,四世皆为三公,门生故吏众多,“势
期刊
秦皇求仙入海处是秦皇岛市的一处名胜风景区。据说秦始皇曾在此拜海,派方士入海为自己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后人据此修建了秦皇求仙入海处景区。  “战国风情”是景区内的一个重要景观,取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在政治、军事、农业、商业、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精华而建。代表燕国的是一座高高的阁楼,代表楚国的则是人人皆知的屈原像。燕国的这座阁楼可不是一般的阁楼,虽然从外形上看,它就是一個普通的阁楼,可
期刊
本书根据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作“探秘清代帝陵”系列讲座的讲稿整理润色而成。全书分14个部分,详细解读了清代12位皇帝及部分后妃陵寝的选址、修建、历史风雨变化以及相关的逸闻趣事。作者现为清东陵博物馆副馆长,为清帝陵及相關领域研究专家。本书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有关清代帝后陵及相关历史逸闻趣事的普及类  图书。
期刊
“经济学”这一概念,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很多经济学原理,也都是现代人总结出来的,古人不会运用这些概念性的东西来表述问题,但这不意味着古人不懂经济学。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逃荒。当时,江浙地区的行政长官是范仲淹。按理说,他应该多方筹集钱粮、加大救济力度才对,可是,范仲淹在大灾当前之际,竟然组织起了各种形式的划船比赛。在他的组织、提倡下,划船比赛搞得热火朝天。  很多
期刊
1945年7月,黄炎培等5名国民政府参议员应邀访问延安。访问结束后,毛泽东询问黄炎培之感想,黄炎培回答:“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地了解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跳
期刊
萧思话一溃①,而刘宋日削;吴明彻一奔②,而陈氏族亡;契丹之送死于女直,女直之舆尸于蒙古③,皆是也。宋之不亡,其能几乎?人言和而我言战,义足以相胜,名足以相压。而强敌窥见其无成谋,则气益振;异己者坐待其无成绩,而互相摇;天下亦共望其有成功,而终不可得。史浩曰④:“一失之后,恐陛下不得复望中原。”未必非深识之言也。孝宗在位二十七年,德远虽没⑤,未尝不可有嗣以图功者,惜哉其一仆而终不能兴矣。情愈迫者,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