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教[2010]5号
(2010年6月13日)
各州、市教育局:
为加快推进全省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提手险省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省教育厅制定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全省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全省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指导意见(试行)
为加大全省基础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教育需求,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具有国际化、现代化特征的基础教育,结合云南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进一步树立教育国际化意识。改革是教育发展的生命所在,开放是改革的源泉所依。顺应当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全省基础教育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人才培养的全球化观念,确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势在必行。必须充分发挥云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发挥云南教育在中国面向西南开放中的窗口作用、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中的平台作用、国际人才培养与合作中的枢纽作用,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国际化视野,本土化行动。实现基础教育国际性、民族性与地方性较好地结合,利用国际化的视野,本土化行动,将云南建成“一家园”即:国际教育的家园,搭建“三平台”即:国际教育基础平台、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国际人才培养平台。
二、目标任务
(三)分层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工作积极性较高的地区和学校开始实施,逐步扩大到其他地区和学校,以普通高中国际化作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突破口,逐步扩大到初中、小学、幼儿园。
(四)搭建平台。用3年时间,与100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为有留学愿望的普通高中学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入学和选择的机会;到2012年,分别与国外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各100所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
(五)扩大规模。到2012年,依托全省优质教育资源,创建50所国际学校,在校学生达10 000人,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教育的需求。鼓励和支持全省普通中小学校接收外国学生。
(六)提升水平。通过努力,到2012年,使全省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处于西部地区领先水平。
三、申办与管理
(七)申办审批。国际学校由州市教育部门向省教育厅申报,申办学校须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八)收费管理。国际学校经省教育厅审批后,学校根据办学成本向当地物价部门申请收费许可证。州市教育部门要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学校管理、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学校支持。
(九)招生管理。国际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招生计划由州市教育部门单列,招生简章需经当地教育部门审定。招生条件自行确定,学校须事先对外公布招生计划和招生条件。
(十)招收外国学生。外国学生申请就读幼儿园、初中、高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由招生学校进行资格审查,组织入学考试和决定是否录取,结果报省教育厅、省外办备案。
(十一)学籍管理。国际学校招收的学生学籍管理,纳入当地普通中小学生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十二)课程管理。国际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设置和省安排的课时外,可增加外语和外国文化课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外语4(平和国际适应能力。普通高中课程管理,除国家和省的规定,可采取合作方式引进国外课程,引进的课程达到要求的,学校可按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认定学分。
(十三)毕业证书发放。学校按照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课程管理要求,普通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合格可发初中毕业证。普通高中学生修习的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合格,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含考查课合格),学校可向其颁发云南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四、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国冢学校坚持以质量为先、管理为重、群众满意为前提,在举办过程中既要解决好学生人口问题,更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准备进入国外升学和在国内升学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十五)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有关政策,认真研究国外先进的、有益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经验,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种成熟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体系。
(十六)有针对性地实施校本课程。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与地方课程建设和构建多元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一套可供学生选择的、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
(十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国际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培养和培训一批具有国际教育理念、富于创新、视野开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师资队伍。
(十八)聘请外籍教师。各级各类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向省教育厅提出聘请外籍教师的申请。省教育厅将会同省外办、省公安厅对各级各类学校聘请外籍教师进行资格备案,审批外籍教师的签证申请。
(十九)加强外语教学。要创造条件,开设多种语言的课程,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泰语、越语、韩语等,既可将这些语言作为第一外语教学,也可开设第二外语或作為选修课,构建双语或多语的教学环境,增加学生自学机会,加强国际沟通能力。
(二十)加大对外合作与交流。改变单一的“教师交流”模式,进行学生、教材、教学计划等“多元交流”。使学校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十一)鼓励中外合作办学。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外合作举办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给予举办者政策支持和必要的奖励。
(二十二)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宣传力度,为具备一定条件准备赴国外读大学的学生打开第二条升学通道,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成才之路。
责任编辑 张惟祎
(2010年6月13日)
各州、市教育局:
为加快推进全省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提手险省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省教育厅制定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全省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全省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指导意见(试行)
为加大全省基础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教育需求,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具有国际化、现代化特征的基础教育,结合云南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进一步树立教育国际化意识。改革是教育发展的生命所在,开放是改革的源泉所依。顺应当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全省基础教育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人才培养的全球化观念,确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势在必行。必须充分发挥云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发挥云南教育在中国面向西南开放中的窗口作用、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中的平台作用、国际人才培养与合作中的枢纽作用,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国际化视野,本土化行动。实现基础教育国际性、民族性与地方性较好地结合,利用国际化的视野,本土化行动,将云南建成“一家园”即:国际教育的家园,搭建“三平台”即:国际教育基础平台、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国际人才培养平台。
二、目标任务
(三)分层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工作积极性较高的地区和学校开始实施,逐步扩大到其他地区和学校,以普通高中国际化作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突破口,逐步扩大到初中、小学、幼儿园。
(四)搭建平台。用3年时间,与100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为有留学愿望的普通高中学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入学和选择的机会;到2012年,分别与国外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各100所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
(五)扩大规模。到2012年,依托全省优质教育资源,创建50所国际学校,在校学生达10 000人,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教育的需求。鼓励和支持全省普通中小学校接收外国学生。
(六)提升水平。通过努力,到2012年,使全省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处于西部地区领先水平。
三、申办与管理
(七)申办审批。国际学校由州市教育部门向省教育厅申报,申办学校须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八)收费管理。国际学校经省教育厅审批后,学校根据办学成本向当地物价部门申请收费许可证。州市教育部门要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学校管理、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学校支持。
(九)招生管理。国际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招生计划由州市教育部门单列,招生简章需经当地教育部门审定。招生条件自行确定,学校须事先对外公布招生计划和招生条件。
(十)招收外国学生。外国学生申请就读幼儿园、初中、高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由招生学校进行资格审查,组织入学考试和决定是否录取,结果报省教育厅、省外办备案。
(十一)学籍管理。国际学校招收的学生学籍管理,纳入当地普通中小学生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十二)课程管理。国际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设置和省安排的课时外,可增加外语和外国文化课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外语4(平和国际适应能力。普通高中课程管理,除国家和省的规定,可采取合作方式引进国外课程,引进的课程达到要求的,学校可按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认定学分。
(十三)毕业证书发放。学校按照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课程管理要求,普通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合格可发初中毕业证。普通高中学生修习的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合格,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含考查课合格),学校可向其颁发云南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四、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国冢学校坚持以质量为先、管理为重、群众满意为前提,在举办过程中既要解决好学生人口问题,更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准备进入国外升学和在国内升学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十五)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有关政策,认真研究国外先进的、有益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经验,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种成熟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体系。
(十六)有针对性地实施校本课程。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与地方课程建设和构建多元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一套可供学生选择的、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
(十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国际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培养和培训一批具有国际教育理念、富于创新、视野开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师资队伍。
(十八)聘请外籍教师。各级各类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向省教育厅提出聘请外籍教师的申请。省教育厅将会同省外办、省公安厅对各级各类学校聘请外籍教师进行资格备案,审批外籍教师的签证申请。
(十九)加强外语教学。要创造条件,开设多种语言的课程,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泰语、越语、韩语等,既可将这些语言作为第一外语教学,也可开设第二外语或作為选修课,构建双语或多语的教学环境,增加学生自学机会,加强国际沟通能力。
(二十)加大对外合作与交流。改变单一的“教师交流”模式,进行学生、教材、教学计划等“多元交流”。使学校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十一)鼓励中外合作办学。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外合作举办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给予举办者政策支持和必要的奖励。
(二十二)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宣传力度,为具备一定条件准备赴国外读大学的学生打开第二条升学通道,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成才之路。
责任编辑 张惟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