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体育教师,任教班级多,要面对不同群体的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手段,它是“教与学”能否有效展开的保证。
关键词:师生关系;归因;有效教学
一、不良师生关系归因
1、教育机制不健全
如今提倡创新、高效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仍然“穿新鞋,走老路”,没有花时间去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升个人教学魅力,只重成绩,不重疏导,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教学上,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设计的教案被动地学、机械地练,学得消极。日复一日,学生则如同鸡肋、索然寡味,日益消磨完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初入学那种对学习极度的向往和热爱都如同暮年剑客身上的侠气,老朽文士心中的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学习”两字在他们心中已经激荡不起丝毫喜悦的涟漪。对于教师来说,往往是口干舌燥,收效甚微。
2、社会环境复杂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游戏室、网吧无人管理,经常白天留学生上网,甚至通宵达旦。上网、玩游戏、模仿港台枪战片中黑社会厮杀的场面远比坐在教室里学习刺激的多。而学生又没有较好的约束控制力,久而久之,失去了较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家庭教育错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道德观,价值观、受父母影响较大。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已普遍存在,学生的生活起居完全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的溺爱以及父母的失职使他养成了许多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成绩日趋下降,遭遇失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引导,自我认识偏差,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产生厌学心理,最终发展为旷课、逃课。他们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变得冲动.久而久之,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无前途者,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学习的追求和热情,产生抵抗学习,对抗教师的心理。
二、构建有效师生关系途径
1、尊重是有效师生关系目标的确立
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处理有度,改变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尊重全体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平等的主体
①《菜根谭》曰:“攻人恶毋太严,教人善毋过高,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我们批评学生要留有余地,不能把学生的错误与学生的人品人格混为一谈;不能因为学生犯了几次错误就据此对这个学生下结论、贴标签;不能从人格人品上否定学生,把学生至于绝望境地,否则就免不了出现学生的“拼死抵抗”。作为老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成长性”的不足或者“幼稚”,“不可理喻”,把它们看作是成长中的一个现象或者一个部分,只有我们接纳了学生,我们才可能了解学生想法、看法和困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抗争”的状态中走出来,以更加理性、积极和有效的方式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2020年3月1日至4月20日,九年级朱某同学居家上网课,自觉性差,条件限制,课程落下较多,身体素质直线下降。同年4月20至30日到校上课,厌学,作业完不成,怕跑步。4月30日上午7:40交作业延误早操时间,早操迟到,归队后不按要求跑操,本人提醒朱某同学认真跑操,可该生当场辱骂我和班主任,擅自离队。我立马跑到校门口劝堵,10分钟摸清情况,把朱某和同班好友顾某喊到体育室共同疏导。教育中我真心诚意的为朱某同学着想,站在朱某同学的角度上引导,该生端正心念,之后转变较快,从此体育课上不断努力,认真跑操,常常协助老师上好体育课。
②有些学生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是为了求得老师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老师武断地阻止学生申辩,学生会认为老师不相信自己。同时,对老师这种蛮横的做法,学生虽不敢言,但内心不服,以后学生即使被误解也不会再申辩了。从表面看,好像学生被征服了,老师的批评有了效果。其实,学生会由此形成一种敌对心理:表面上忍气吞声地对待老师的训斥,实际上把训斥当成耳边风,甚至在内心深处生出了更多的怨恨。而且,一旦种下逆反的种子,产生矛盾在所难免。
③在教育教学中,听话的学生常常讨老师的喜欢,爱“顶嘴”的学生却往往遭到老师的训斥。在出现问题尤其是发生冲突时,这些“经常被批评、训斥”的学生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被剥夺了解释的权利。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刺伤了学生的心,就会有两种恶果:一是使他们悲观失望,消沉下去,二是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于抱着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因此,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平等的主体,与学生教朋友,尊重他们。尊重是对学生的一种厚爱,一种要求,一种鞭策。尊重学生就是能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打基础。
2、榜样是有效师生关系发展的动力
“言教不如身教”,“正人先正已”。教师必须克服言行不一,甚至言行相反的坏习气,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说套话、只说不做,还不如别说。教师要以身作则,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例如:要求学生上体育课穿運动装、带好运动器材、不带首饰和把钥匙以及影响锻炼的物品放好,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学生“疫情”期间佩戴口罩,自己必须遵守,始终佩戴口罩,保持一定距离与学生交流;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自己一定准时到达。这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
3、机制是有效师生关系的保证
当老师与学生发生矛盾,切不可大发雷霆,而应该冷静思考,讲究方法技巧,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那些课堂上故意捣蛋的学生,如与教师的批评教育发生冲突,尽量不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处理师生矛盾。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强,自尊心较强,如果老师直接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很有可能导致矛盾进一步升级,老师和学生都下不了台。对那些课堂上故意捣蛋、找老师的碴子的学生,事后找他们了解原因,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要我们与学生真诚的沟通,我相信学生是能够认识到错误的,当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当全班道歉,警示其它学生,建立教师威信。如教师借助家长、同事、学校领导等解决矛盾,教育效果虽然明显,但必须慎用,滥用则适得其反。
2020年3月为了在防控疫情期间响应教育部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号召,我居家“停课不停教”,上体育网课,曾遇小插曲:“有同学网课上发出噪音,干扰课堂”。第一次我“冷处理”,及时强制全员静音,继续上课;课后,及时分析有可能捣乱的学生。再次网课,我将有可能捣乱的学生名字置顶,一旦发出噪音,火速看谁开话筒。果然,如我所料,随意开话筒的学生,立马现身,“捣蛋鬼”吓得当场离开会场,五个班一百五十多学生同时上体育网课,教师在没有影响课堂的情况下神速止住干扰,其它学生十分佩服。过后,捣蛋生主动发信息向我道歉!通过教育引导,没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接着,“钉钉”后台完善了发言功能。本案例,既没有恶化师生关系,还从中建立了教师的威信,之后的体育网课让我得心应手。
总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容易冲动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思想动态。出现师生关系紧张的情况,先控制住局面,妥善应对,发挥教育机智。过后,尽快找出原因,思考教育措施,创建教育时机,实施有效教育,及时消除师生矛盾,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洪应明.《菜根谭》万历三十年(1602年)前后.潜心著述.
[2]李晶.《有效教师》.辽宁师范教育出版社.2006(06).
[3]刘静.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教育探索.2003(07).
[4]戚玉觉、姚本先.师生交往中教师权威消解修正.当代教育科学.2004(14).
[5]李春艳.《如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J].吉林教育.2010(09)
[6]殷玉荣.《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略谈》.2014(01).
关键词:师生关系;归因;有效教学
一、不良师生关系归因
1、教育机制不健全
如今提倡创新、高效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仍然“穿新鞋,走老路”,没有花时间去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升个人教学魅力,只重成绩,不重疏导,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教学上,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设计的教案被动地学、机械地练,学得消极。日复一日,学生则如同鸡肋、索然寡味,日益消磨完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初入学那种对学习极度的向往和热爱都如同暮年剑客身上的侠气,老朽文士心中的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学习”两字在他们心中已经激荡不起丝毫喜悦的涟漪。对于教师来说,往往是口干舌燥,收效甚微。
2、社会环境复杂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游戏室、网吧无人管理,经常白天留学生上网,甚至通宵达旦。上网、玩游戏、模仿港台枪战片中黑社会厮杀的场面远比坐在教室里学习刺激的多。而学生又没有较好的约束控制力,久而久之,失去了较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家庭教育错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道德观,价值观、受父母影响较大。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已普遍存在,学生的生活起居完全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的溺爱以及父母的失职使他养成了许多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成绩日趋下降,遭遇失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引导,自我认识偏差,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产生厌学心理,最终发展为旷课、逃课。他们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变得冲动.久而久之,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无前途者,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学习的追求和热情,产生抵抗学习,对抗教师的心理。
二、构建有效师生关系途径
1、尊重是有效师生关系目标的确立
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处理有度,改变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尊重全体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平等的主体
①《菜根谭》曰:“攻人恶毋太严,教人善毋过高,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我们批评学生要留有余地,不能把学生的错误与学生的人品人格混为一谈;不能因为学生犯了几次错误就据此对这个学生下结论、贴标签;不能从人格人品上否定学生,把学生至于绝望境地,否则就免不了出现学生的“拼死抵抗”。作为老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成长性”的不足或者“幼稚”,“不可理喻”,把它们看作是成长中的一个现象或者一个部分,只有我们接纳了学生,我们才可能了解学生想法、看法和困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抗争”的状态中走出来,以更加理性、积极和有效的方式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2020年3月1日至4月20日,九年级朱某同学居家上网课,自觉性差,条件限制,课程落下较多,身体素质直线下降。同年4月20至30日到校上课,厌学,作业完不成,怕跑步。4月30日上午7:40交作业延误早操时间,早操迟到,归队后不按要求跑操,本人提醒朱某同学认真跑操,可该生当场辱骂我和班主任,擅自离队。我立马跑到校门口劝堵,10分钟摸清情况,把朱某和同班好友顾某喊到体育室共同疏导。教育中我真心诚意的为朱某同学着想,站在朱某同学的角度上引导,该生端正心念,之后转变较快,从此体育课上不断努力,认真跑操,常常协助老师上好体育课。
②有些学生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是为了求得老师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老师武断地阻止学生申辩,学生会认为老师不相信自己。同时,对老师这种蛮横的做法,学生虽不敢言,但内心不服,以后学生即使被误解也不会再申辩了。从表面看,好像学生被征服了,老师的批评有了效果。其实,学生会由此形成一种敌对心理:表面上忍气吞声地对待老师的训斥,实际上把训斥当成耳边风,甚至在内心深处生出了更多的怨恨。而且,一旦种下逆反的种子,产生矛盾在所难免。
③在教育教学中,听话的学生常常讨老师的喜欢,爱“顶嘴”的学生却往往遭到老师的训斥。在出现问题尤其是发生冲突时,这些“经常被批评、训斥”的学生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被剥夺了解释的权利。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刺伤了学生的心,就会有两种恶果:一是使他们悲观失望,消沉下去,二是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于抱着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因此,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平等的主体,与学生教朋友,尊重他们。尊重是对学生的一种厚爱,一种要求,一种鞭策。尊重学生就是能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打基础。
2、榜样是有效师生关系发展的动力
“言教不如身教”,“正人先正已”。教师必须克服言行不一,甚至言行相反的坏习气,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说套话、只说不做,还不如别说。教师要以身作则,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例如:要求学生上体育课穿運动装、带好运动器材、不带首饰和把钥匙以及影响锻炼的物品放好,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学生“疫情”期间佩戴口罩,自己必须遵守,始终佩戴口罩,保持一定距离与学生交流;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自己一定准时到达。这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
3、机制是有效师生关系的保证
当老师与学生发生矛盾,切不可大发雷霆,而应该冷静思考,讲究方法技巧,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那些课堂上故意捣蛋的学生,如与教师的批评教育发生冲突,尽量不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处理师生矛盾。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强,自尊心较强,如果老师直接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很有可能导致矛盾进一步升级,老师和学生都下不了台。对那些课堂上故意捣蛋、找老师的碴子的学生,事后找他们了解原因,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要我们与学生真诚的沟通,我相信学生是能够认识到错误的,当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当全班道歉,警示其它学生,建立教师威信。如教师借助家长、同事、学校领导等解决矛盾,教育效果虽然明显,但必须慎用,滥用则适得其反。
2020年3月为了在防控疫情期间响应教育部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号召,我居家“停课不停教”,上体育网课,曾遇小插曲:“有同学网课上发出噪音,干扰课堂”。第一次我“冷处理”,及时强制全员静音,继续上课;课后,及时分析有可能捣乱的学生。再次网课,我将有可能捣乱的学生名字置顶,一旦发出噪音,火速看谁开话筒。果然,如我所料,随意开话筒的学生,立马现身,“捣蛋鬼”吓得当场离开会场,五个班一百五十多学生同时上体育网课,教师在没有影响课堂的情况下神速止住干扰,其它学生十分佩服。过后,捣蛋生主动发信息向我道歉!通过教育引导,没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接着,“钉钉”后台完善了发言功能。本案例,既没有恶化师生关系,还从中建立了教师的威信,之后的体育网课让我得心应手。
总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容易冲动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思想动态。出现师生关系紧张的情况,先控制住局面,妥善应对,发挥教育机智。过后,尽快找出原因,思考教育措施,创建教育时机,实施有效教育,及时消除师生矛盾,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洪应明.《菜根谭》万历三十年(1602年)前后.潜心著述.
[2]李晶.《有效教师》.辽宁师范教育出版社.2006(06).
[3]刘静.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教育探索.2003(07).
[4]戚玉觉、姚本先.师生交往中教师权威消解修正.当代教育科学.2004(14).
[5]李春艳.《如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J].吉林教育.2010(09)
[6]殷玉荣.《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略谈》.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