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信息技术课改新教材的感悟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体系、新的教材都让教师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必须迅速转变教学观念,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充分研究、开发教材,才能高效率地指导课堂。下面是笔者使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新教材的若干体会和感悟。
  一、领会新课标,把握教材结构
  初次浏览新教材,第一感觉是整套教材不再像以往一样“以知识为中心”,每一章节显得知识点庞杂,面面俱到而又令人无从下手,似乎重点不突出。带着迷茫,深入研读,发现教材实则处处体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新教材以信息加工处理为主线来编排教学内容,始终把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注重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材是课标体现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地钻研到教材中,去感悟和品味教材内容。每本教材都有自已的特点,教师需要研究编者意图,理解教材的总体结构和主线,以及各章节之间的关系。沪教版信息技术(必修)就是以信息处理加工为主线,从信息搜集、信息加工到信息的集成与交流来编排教学内容。教材一改过去生硬的知识讲授面孔,取而代之的是设计若干栏目,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如每章开篇展示一段相关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活动”穿插于导学之中,每个单元结束,设计有“综合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巩固知识,与其它学生展开合作交流等等,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每一个单元设计比较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题来开展,以不断推进的活动将要进一步学习的信息技术内容进行巧妙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着学生不断地探究和掌握新知识。教材着力体现以计算机作为处理信息的工具,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感受信息文化,而并非把教材作为软件说明书。作为教师,只有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从总体了解教材特点,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结构,才能抓住主线,做到心中有数。
  二、更新观念,开发创生教材
  依据新课标开发的教材更加开放,充满灵动,同时也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再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实现探究学习。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与课堂教学之中,不能做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是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在理解编者意图之后,又能跳出来,围绕学生,创造性的开发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却非教学活动的唯一载体。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研读教材的目的在于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总体结构的基础上,要学会“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应该在保证教材模块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围绕每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组织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大胆取舍、加工、补充,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地组织教学。对教材的二次加工和使用,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开发教学资源。教材为教学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情景、探究活动,但根据教学实际及教学对象的不同,需要我们教师灵活、有效的组织教材内容。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制作教学网页,对教材内容的合理组织和利用,它包括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任务,并提供教学资源,以网页的形式实现导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专题网站的深入学习和延伸扩展,还可以使不同起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加工取舍的时候,应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如问题的导入能否激发学生兴趣;任务的设置是否适合学生合作探究等。只有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选取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丰富教材,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
  3.在信息技术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大胆调整教材章节。设计教材的都是专家,但未必尽善尽美。如在第二章“信息获取”中,对于从网上下载的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文件夹中,涉及到“资源管理器”的使用,而这些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却在第四章中讲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把第四章的知识调整到前面讲,这样在讲“信息获取”一章中就显得知识衔接自然,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学过程显得更加流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教材实践中的困惑
  1.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处处着力体现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但在实际操作中,感觉涉及的知识面广度有了,深度却不够,泛泛而谈,在一个课时中涉及了大量知识点,教师难以处理,加大教师备课难度。
  2.新教材对软、硬件环境要求较高,如声音的处理与加工、视频的处理与加工、作品的集成与发布等内容,需要相应的硬件环境配合。现实情况是,许多学校的机房硬件设施达不到新教材教学内容的要求,这一矛盾使得部分教学无法展开。
  3.大部分新教材,如高中信息技术沪教版都附带有多媒体光盘,然而光盘内容大多是教材的电子版而已。教学光盘若能提供拓展知识、丰富的素材,趣味的游戏将会大大丰富教材,方便师生学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必须牢牢把握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卓有成效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教学合理;熟练而有效地驾驭教材,真正将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在教学活动中。
其他文献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理论为辅、操作为主的课程,是一门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技能、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课程。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则是检验教学效果、考查学生水平的一种手段。如何搞好信息技术复习,特别是在复习的过程中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做好上机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测试过关率,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现在,我把我们学校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在上机实践
期刊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把握切入多媒体的最佳时机呢?  一、在教学的难点处切入多媒体,有利于教师突破教材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科学中生物体的宏观结构、细胞的微观结构、生物体内部变化等都是抽象的事物,这些知识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常用直观教学法,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教学,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从授粉直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乐、音效等数字资源通过编程方法整合在一起的技术。它能够利用多种交互手段,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成互动的双向信息交流。它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在物理教学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下面就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略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探索研究的科学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深奥的自然科学,是一门比
期刊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西师版》教材。在这几年中,我不断地学习新大纲、新理念、新教材,并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使用这套教材后,我感触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新”,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内容情境化,贴近孩子的生活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的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西师版数学教材,大都遵循了这一原则。如第一册中的准备课,以
期刊
内容摘要:诗歌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诗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敢于质疑、怀疑的精神,丰富学生感情,培养健康向上的感情。  在当前的诗歌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错误做法:一种是把诗歌当作文言文来教,这种做法仅在字句的解释和翻译上做文章,却忽视了诗歌意境的体味,情趣和韵味的鉴赏;另一种做法是只重理性分析,忽视感性体验和自我领悟。除了教学参考书上所提供的时代背景、
期刊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最需要和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厚积的文化、精美的语言、蓬勃的激情、专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等。  一、厚积的文化  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么文化从哪里来?那就是从阅读中来。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全书。虽然小学语文比较简单,可是基础的东西还是很广泛的,尤其是新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意味着教师文化的再生产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茄德纳博士曾说:老师的使命基本上是为自然出现的那些生长提供支持,对来自儿童的积极性作出赞同和怜悯的应声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情况里,学生才敢于自由想象、别开生面和大胆创新,使天性得到生长。要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创新学习的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统教学思想转变是教学创新的前提  改变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小餐桌》时,先引导学
期刊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并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
期刊
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
期刊
读过郁达夫写的《故都的秋》,印象中的秋色、秋形、秋声、秋味、秋实都给人一种悲凉。只是,总觉不能体味这悲凉空间的真情实感,更想象不出这悲凉情绪的源头和归宿。  近日,听了一堂语文公开课,课题正是《故都的秋》。那课的初始,并没有授课教师的身影,只有音箱里流淌出的淡淡的音乐。伴着音乐,以金碧辉煌的故宫为背景,大屏幕上缓缓移动五幅画面:院中牵牛、槐树落蕊、秋蝉残声、秋雨闲人、秋果奇景。一种清静、悲凉的氛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