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广泛的课程资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比较淡薄,不知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其实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善于发现、挖掘并运用这些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的生机,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资源错误
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这次课改所制定的课程标准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交互、对话的过程。在这次课改中提得最多的,提法较新的一个名词就是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课堂教学目标的范围和水平,决取于教师拥有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贴切性。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课程设计上的封闭性,教师缺少课程资源的决策权力,造成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十分狭隘,他们的课程资源意识还比较淡薄,不知上哪去找课程资源,甚至一些老师眼中的课程资源只有单调的教科书和教辅材料而已。其实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我个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捕捉学生的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错误资源,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 利用错误, 提供探究素材
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地根据以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在这当中肯定会出会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经常出现的“意外”,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和认识,可以把学生的它们作为研究的素材,组织学生去探究、解决。如在学习氢氧化亚铁时,在认识到它是一种白色难常溶于水的物质后,可让学生设计并动手制取Fe(OH)2,当学生将NaOH溶液滴入FeCl2溶液中时,出乎意料,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而是立即出现灰绿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结果与设想矛盾。一系列研究性的小课题应运而生:红棕色的沉淀是什么?它是如何生成的?如何才能制得Fe(OH)2沉淀?这时教师不要立即给出结论,而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材料、去实验、去观察、去讨论,进行思维加工,纠正错误,得出结论。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学生会对氢氧化亚铁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和更深刻的印象。
二、巧用错误, 激发探究兴趣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一个探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不是一下子就掌握了真理,而是从犯错误的深刻教训中,获得许许多多比知识本身更多也更精彩的体验。学习中的错误是具有特殊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中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如在学习硝酸的性质时,学生都知道硝酸是一种强酸,它具有酸的通性,在教学中让学生举例酸的通性的表现,这时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不难归纳酸性的表现,如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等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补充实验:锌粒投入硝酸中,实验中产生了红棕色的气体,很明显这种气体不是氢气。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思维特别活跃。
三、善用错误, 培养反思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需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发这种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如对于这一个问题“在硝酸钡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硫,会不会产生白色沉淀?为什么?”学生往往认为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他们之所以这样推测,是因为他们明确地知道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产生CaCO3沉淀,这时可以补充此实验,结果产生了白色沉淀, 借此启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学生不难发现是酸性条件下NO3-的强氧化性的必然结果,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
只要有认知就会有错误,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可以这样说,学生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好课堂。我们应把课堂看作是师生逐步认识错误,进而促进认知、情感、价值观的提升,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这样课堂中的“错误”就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吕炳君.教育新理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魏建方.构建军动态的教学课堂捕捉生成性课程资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7)26~28
[关键词]课程资源错误
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这次课改所制定的课程标准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交互、对话的过程。在这次课改中提得最多的,提法较新的一个名词就是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课堂教学目标的范围和水平,决取于教师拥有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贴切性。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课程设计上的封闭性,教师缺少课程资源的决策权力,造成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十分狭隘,他们的课程资源意识还比较淡薄,不知上哪去找课程资源,甚至一些老师眼中的课程资源只有单调的教科书和教辅材料而已。其实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我个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捕捉学生的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错误资源,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 利用错误, 提供探究素材
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地根据以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在这当中肯定会出会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经常出现的“意外”,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和认识,可以把学生的它们作为研究的素材,组织学生去探究、解决。如在学习氢氧化亚铁时,在认识到它是一种白色难常溶于水的物质后,可让学生设计并动手制取Fe(OH)2,当学生将NaOH溶液滴入FeCl2溶液中时,出乎意料,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而是立即出现灰绿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结果与设想矛盾。一系列研究性的小课题应运而生:红棕色的沉淀是什么?它是如何生成的?如何才能制得Fe(OH)2沉淀?这时教师不要立即给出结论,而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材料、去实验、去观察、去讨论,进行思维加工,纠正错误,得出结论。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学生会对氢氧化亚铁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和更深刻的印象。
二、巧用错误, 激发探究兴趣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一个探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不是一下子就掌握了真理,而是从犯错误的深刻教训中,获得许许多多比知识本身更多也更精彩的体验。学习中的错误是具有特殊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中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如在学习硝酸的性质时,学生都知道硝酸是一种强酸,它具有酸的通性,在教学中让学生举例酸的通性的表现,这时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不难归纳酸性的表现,如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等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补充实验:锌粒投入硝酸中,实验中产生了红棕色的气体,很明显这种气体不是氢气。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思维特别活跃。
三、善用错误, 培养反思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需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发这种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如对于这一个问题“在硝酸钡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硫,会不会产生白色沉淀?为什么?”学生往往认为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他们之所以这样推测,是因为他们明确地知道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产生CaCO3沉淀,这时可以补充此实验,结果产生了白色沉淀, 借此启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学生不难发现是酸性条件下NO3-的强氧化性的必然结果,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
只要有认知就会有错误,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可以这样说,学生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好课堂。我们应把课堂看作是师生逐步认识错误,进而促进认知、情感、价值观的提升,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这样课堂中的“错误”就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吕炳君.教育新理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魏建方.构建军动态的教学课堂捕捉生成性课程资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7)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