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宋以来,飘逸为人们追求的一种审美境界,飘逸描述外在,可形容衣服的线条及柔顺的秀发;飘逸在心灵上,又像雨后山顶的闲云,山上的仙鹤,身在尘世间,心同仙鹤般缥缈;飘逸在思想上,形容脱俗、意志力、坚守,不著于俗。本篇文章通过飘逸一词,再看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关键词:飘逸;线条;超脱;簪花仕女图
一、前言
《簪花仕女图》是周昉贵族人物画风格的代表,为绢本设色,高45.75厘米,长179.60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看到这幅真迹的第一感受——幽静。感觉整幅画卷用笔朴实,气韵古雅,闲适自得的气息扑面而来,又透露着雍容华贵。这幅画作的艺术价值极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性作品。以工笔重彩的方式依次描绘了五位贵族仕女和一位侍女的形象,仕女们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绘画技术的高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贵族妇女的细腻柔嫩的肌肤和丝织物的纹饰。画作全幅构图中一段一段地看去,似乎每位仕女形象从眼前一幕一幕地移动,这种构图的形式,看完整个场景,仿佛同画面人物一起游完了庭园,如同在春夏之际,她们在空旷的庭院中,游玩、聊天,过着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
二、通过“飘逸”看此画
画中可以看到贵妇们体态丰满,高鬓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精细于毫毛,根根可数,笔笔有飘逸之感。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她们穿着华丽服饰,着齐乳长裙,外披绣有不同花饰的纱衣,画中可见纱衣轻薄透明,贵妇婀娜的身姿和白皙的皮肤在纱衣下若隐若现,纱衣随贵妇走动的身躯呈现出飘逸的线条,仿佛流水般自然下垂,对仕女面部和手的绘制,笔触稳重准确,衣裙图案花纹的用笔,似规整但又非常流动飘逸,将对称刻板的印花图案描绘的精致,也体现出服饰的华贵和贵族顶级的布料材质,生怕吹口气,即吹破了她们薄如蝉翼的襦裙。仕女所穿着的服饰颜色各异却又巧妙搭配在画面中,显得十分和谐,令观者不由的感叹画家周昉的绘画技巧之高超。
在画面中下部出现了两只小犬与一只白鹤,其中白鹤的姿态灵动,欲飞欲舞,张开的双翼和抬起的足部,观看者充分感受到了画面的动感,白鹤的顶部与头部黑白红相间,描绘的极为精致,白鹤的线条流畅,羽翼飘逸柔顺而且光洁。两只灵动的小犬外形运笔稳健,毛发飘逸,十分的活泼。整幅画不做概景,仕女、白鹤、小犬几乎在等距中,又安排一位挥扇侍女在远景,比例协调,巧妙的遵循了“主大从小”的规则。
《二十四诗品》“冲淡”品中又有“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的描写,鹤是飘逸者的一个象征,清净、超越凡尘、不为世羁的情怀,如生命的定海神针,这本然的清净就是飘逸。“飘逸”品中有“落落欲往,矫矫不羣,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惠中,令色絪緼,御风蓬叶,泛彼无垠。”飘逸是一种境界,清新高雅,恬淡自然的一种感受。《簪花仕女图》中出现了白鹤,不仅体现贵族的生活可以在宫廷中饲养鹤尽显雍容华贵,又体现仕女们内心的高洁与飘逸,但舒适悠闲的生活也掩饰不住寥落的心情,在移步回眸之间仿佛又满怀心事,却只是散怀于廊下庭前,任时光匆匆流逝。
周昉塑造的仕女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审美特征,不久前,我去到云冈石窟看了北魏的石窟造像和彩绘壁画,壁画中呈现出许多线条飘逸、气韵生动、面部饱含笑意的人物形象,尤其引起我注意的是人物的坐姿千姿百态,有的盘腿而坐,有的单腿坐立,有的双腿交叉而坐等等,站姿与舞姿也各不相同,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石窟像的穿着有所考究,由此可见,艺术是一脉相承的,就像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们,表示的是一个时代的丰腴。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艺术同社会一样是非常繁荣的,当时主要以人物画为主,名家辈出,周昉是当时人物画驰名的画家。周昉虽然借鉴过张萱,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独创了“周家样”。周昉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了贵族仕女和宫廷生活的题材中。就像苏轼在《周昉画美人歌》中所寫“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戏”可见画中的人物看似安逸闲适,实际失落的生活状态。画中描绘白鹤也再次强调了一种精神寄托,深宫中她们的痛苦与悲哀无处发泄之时,她们选择了精神上的美好宿愿,希望自己可以长生不老、羽化升仙,表现心灵上渴望的飘逸之情与内心的悲哀纠结相互衬托,深宫女子虽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失去自由又渴望拥有情感寄托,反映出仕女们的无奈之情。
三、结语
历史长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殿中,艺术的表现手法数之不尽,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充分展示大唐王朝雍容华贵的缩影,在外在的飘逸与内在的飘逸结合后再看此画,有别样的风韵。中华文字同样博大精深,“飘逸”一词在传统文化与中国画艺术交融的过程中,碰撞出如此美妙的火花,不禁使人心情愉悦,惊叹不已。
参考文献
[1]朱良志.二十四诗品[M].北京:中华书局,2017.11(2018.6重印)
[2]张卉.浅析中国书画中的“鉴”与“赏”——以《簪花仕女图》为例[J].艺术评鉴,2018(17):33-34.
[3]闫淑敏.浅析《簪花仕女图》中鹤的意义[J].西部皮革,2018,40(16):133.
作者简介
赵羽心(1995.8—6),女,汉族,籍贯:河南洛阳,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 美术学专业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飘逸;线条;超脱;簪花仕女图
一、前言
《簪花仕女图》是周昉贵族人物画风格的代表,为绢本设色,高45.75厘米,长179.60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看到这幅真迹的第一感受——幽静。感觉整幅画卷用笔朴实,气韵古雅,闲适自得的气息扑面而来,又透露着雍容华贵。这幅画作的艺术价值极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性作品。以工笔重彩的方式依次描绘了五位贵族仕女和一位侍女的形象,仕女们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绘画技术的高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贵族妇女的细腻柔嫩的肌肤和丝织物的纹饰。画作全幅构图中一段一段地看去,似乎每位仕女形象从眼前一幕一幕地移动,这种构图的形式,看完整个场景,仿佛同画面人物一起游完了庭园,如同在春夏之际,她们在空旷的庭院中,游玩、聊天,过着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
二、通过“飘逸”看此画
画中可以看到贵妇们体态丰满,高鬓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精细于毫毛,根根可数,笔笔有飘逸之感。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她们穿着华丽服饰,着齐乳长裙,外披绣有不同花饰的纱衣,画中可见纱衣轻薄透明,贵妇婀娜的身姿和白皙的皮肤在纱衣下若隐若现,纱衣随贵妇走动的身躯呈现出飘逸的线条,仿佛流水般自然下垂,对仕女面部和手的绘制,笔触稳重准确,衣裙图案花纹的用笔,似规整但又非常流动飘逸,将对称刻板的印花图案描绘的精致,也体现出服饰的华贵和贵族顶级的布料材质,生怕吹口气,即吹破了她们薄如蝉翼的襦裙。仕女所穿着的服饰颜色各异却又巧妙搭配在画面中,显得十分和谐,令观者不由的感叹画家周昉的绘画技巧之高超。
在画面中下部出现了两只小犬与一只白鹤,其中白鹤的姿态灵动,欲飞欲舞,张开的双翼和抬起的足部,观看者充分感受到了画面的动感,白鹤的顶部与头部黑白红相间,描绘的极为精致,白鹤的线条流畅,羽翼飘逸柔顺而且光洁。两只灵动的小犬外形运笔稳健,毛发飘逸,十分的活泼。整幅画不做概景,仕女、白鹤、小犬几乎在等距中,又安排一位挥扇侍女在远景,比例协调,巧妙的遵循了“主大从小”的规则。
《二十四诗品》“冲淡”品中又有“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的描写,鹤是飘逸者的一个象征,清净、超越凡尘、不为世羁的情怀,如生命的定海神针,这本然的清净就是飘逸。“飘逸”品中有“落落欲往,矫矫不羣,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惠中,令色絪緼,御风蓬叶,泛彼无垠。”飘逸是一种境界,清新高雅,恬淡自然的一种感受。《簪花仕女图》中出现了白鹤,不仅体现贵族的生活可以在宫廷中饲养鹤尽显雍容华贵,又体现仕女们内心的高洁与飘逸,但舒适悠闲的生活也掩饰不住寥落的心情,在移步回眸之间仿佛又满怀心事,却只是散怀于廊下庭前,任时光匆匆流逝。
周昉塑造的仕女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审美特征,不久前,我去到云冈石窟看了北魏的石窟造像和彩绘壁画,壁画中呈现出许多线条飘逸、气韵生动、面部饱含笑意的人物形象,尤其引起我注意的是人物的坐姿千姿百态,有的盘腿而坐,有的单腿坐立,有的双腿交叉而坐等等,站姿与舞姿也各不相同,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石窟像的穿着有所考究,由此可见,艺术是一脉相承的,就像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们,表示的是一个时代的丰腴。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艺术同社会一样是非常繁荣的,当时主要以人物画为主,名家辈出,周昉是当时人物画驰名的画家。周昉虽然借鉴过张萱,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独创了“周家样”。周昉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了贵族仕女和宫廷生活的题材中。就像苏轼在《周昉画美人歌》中所寫“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戏”可见画中的人物看似安逸闲适,实际失落的生活状态。画中描绘白鹤也再次强调了一种精神寄托,深宫中她们的痛苦与悲哀无处发泄之时,她们选择了精神上的美好宿愿,希望自己可以长生不老、羽化升仙,表现心灵上渴望的飘逸之情与内心的悲哀纠结相互衬托,深宫女子虽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失去自由又渴望拥有情感寄托,反映出仕女们的无奈之情。
三、结语
历史长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殿中,艺术的表现手法数之不尽,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充分展示大唐王朝雍容华贵的缩影,在外在的飘逸与内在的飘逸结合后再看此画,有别样的风韵。中华文字同样博大精深,“飘逸”一词在传统文化与中国画艺术交融的过程中,碰撞出如此美妙的火花,不禁使人心情愉悦,惊叹不已。
参考文献
[1]朱良志.二十四诗品[M].北京:中华书局,2017.11(2018.6重印)
[2]张卉.浅析中国书画中的“鉴”与“赏”——以《簪花仕女图》为例[J].艺术评鉴,2018(17):33-34.
[3]闫淑敏.浅析《簪花仕女图》中鹤的意义[J].西部皮革,2018,40(16):133.
作者简介
赵羽心(1995.8—6),女,汉族,籍贯:河南洛阳,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 美术学专业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