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解决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以积极的态度,自行探究,综合运用己具有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来自学习过程中或实际生活中的新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结合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训练和发展的。然而,问题解决理论运用于教学中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各方面发展还不够完善,这样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时,不可避免的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设计化学课教学过程中,还是要注意教学实践中己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的提出
  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是来源于化学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在要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部分问题要依据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创造性的设计和提出的。而且只有以问题为素材,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才能展开,教学思想才有依托,教学目标才能落实。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民主的学习氛围,要尽量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真正是学生在自己学习的生长点上提出的,与自己的内在认知结构产生一定碰撞、冲突和矛盾的问题,这类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热情,真正投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在此过程中得以发展。
  二、注意所设计问题的真实性和教学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的真实性程度与教学的有效性是有关系的。问题越真,就越复杂、越棘手,不确定程度越高,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要求也就高,所需要的教学时间和心智投入就越多。这虽然有利于学生体验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是不利于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和“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要考虑通过一定程度和比例真实性问题设计教学,而不能一味追求问题的绝对真实。我们可以在教学的有效性和问题的真实程度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创造出一些问题解决的教学变式。例如,学习某一知识点时,在一节或几节课中,采用一个具有一定程度真实性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来建构和应用知识。
  三、问题解决教学要以科学的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托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设计科学,其本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那么,对学科教学设计而言,要以解决教学问题为指针,要依教学需要而定,而不是依理论的重要性或流行度而定。化学“问题解决”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学生的新型的学习方式,要想在中学教学改革中取得成功,以要以面向学生的学科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托不失为一个最佳的选择。“面向学习者”是现代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以人为本”“基于学习与知识创新”的新型设计理念。特别是作为面向学习者学科教学设计,其设计框架具有适应性,不是一般性的流程,所导致的教学方法及各种决策对教学情景是敏感的,能被化学教师设计者较好地纳入教学目标与教学情境的框架中,而且它是面向学习者的,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学”。环境中的各项安排都用于学习者交流学习任务,学习者可以利用学习资源来探究和掌握学习任务,这对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各种能力是有利的。
  四、处理好发展“双基”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精神之间的关系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是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的两个主要任务:教学中既要传授识,又要培养学生能力;知识和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力是学习知识的条件,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通过信息加工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的表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得到提高,而且也使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则能取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两者兼收的教学目标,学的层次将得到总体提升,“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五、化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要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
  中学化学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以化学实验为基础,与生产科研和现实生活联系的比较紧密,很适合进行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化学问题决的教学设计中,问题作为学习的最初动机和挑战,它主要是从社会生活、学生活动或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这些问题一般结构不明确,没有简单、固定的答案,它要能激起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并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理解问题的现实意义。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遵守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观来设计教学,可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而且知识覆盖面广,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六、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注重贯穿将评价贯穿于全过程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的最后一环是评价。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需要评价的合理参与,要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评价方式,以推动问题解决教学实践向前健康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
其他文献
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实施,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一、构建直观形象、促人奋进的评价体系  人往往有惰性——“身在秦地心在汉、什么都没有想”等思想状态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有高效率。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取得。因此,我十分注重用各种评价手段作为激励机制,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课堂评价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和谐,捕捉奋斗的目标,获得
期刊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这是《声律启蒙》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这是民国课堂中幼龄学童的启蒙读物,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伴随着晨读暮诵印刻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成为了他们人生精神丰碑的基石!  朗读历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遗憾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特别重要。许多一线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里,巧用了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笔者也是一线教师,多
期刊
我是一个特别容易感动的人。当想到“感恩”二字,一股热流会冲击大脑迅速流遍全身。当听老一辈讲起他们年轻时的经历,我会敬仰他们在艰苦平凡生活中的积极乐观精神,为他们对现代幸福生活的感恩溢于言表而感动!我会为大自然给小草强劲的生命力而感动,会为漫山遍野怒放的野花感动、会为严寒中的不屈的松柏感动、会为傲雪怒放的腊梅感动。从事教育事业这么多年,我经常为学生而感动:学生演讲时那铿锵有力的话语、艺术节舞台上那出
期刊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察植物细胞》,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确立、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后感悟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认真研读和分析教材之后,我将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来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玻片标本的类型,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
期刊
班级的分化,生源的减少,小班化教学应运而生,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教育改革话题之一,各个学校已如火如荼地开展小班化教育。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小班”的“科学”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了小班化教学的精妙与乐趣,小班教学使教师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一对一地交流,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和谐了师生间的关系,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体验成功。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小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出台,面临着课程的全面整合。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要与其它学科全面整合,怎样应对信息技术教育,本人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 克服“纯技术化”倾向, 淡化“学科本位”  信息技术可以分两个意义独立的本体。什么是本体?它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认为是两个部分的复合物,一个是大众文化取向的部分,一个是技术取向的部分,信息技术分化为两个具有
期刊
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构成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语文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是否正确,还要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否得当,那么应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呢?  一、教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办事,教会学生健体,教会学生审美,教会学生创造,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期刊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社会上的一些道德失范给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教育也面临着强烈的冲击。但教师工作的特点是讲求奉献,讲求为民族千秋大业作贡献,为培育接班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而勤奋工作。当然,教师也要提高必要的待遇,但在国家还不富余的前提下,教师必须坚守职业信念,学习母鸡精神,坚守教师的几个“心”。  一、教师的耐心与母鸡具
期刊
湖北省嘉鱼县实验中学 李智鑫全国小语会理事长、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在一次报告中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师太能说了,说得学生没时间说了,也不需要说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想说了,没有了说的欲望,更没有思考的习惯。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常常,我们在课堂上全线铺开,挖遍课文的边边角角,唯恐有一处遗漏。讲得是全面透彻,讲得是口干舌燥。可看看学生能回应的就那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