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错位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y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王安忆的《小城之恋》和《荒山之恋》冲破了父权意识的禁锢,摈弃了男权话语的束缚,真诚地张扬女性的能力。在大胆塑造叛女的同时,弱化了她笔下的男性形象,形成了作品中“女强男弱”的性别倒错,透露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男权话语 性别倒错 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是一个父权社会,强烈的男权文化意识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文学领域。虽然自古至今有许多文学作品以女性的活动、遭遇、命运为主题,但女性“都是男性想象力的产品,是为了被男人享用而被创造出来的物体”。女性充其量只是一个被弱化了的符号。
  传统文化对女性无情的禁锢,把女性囿于被动的地位,长久以来使得女性自己潜意识也认同了这一陈规。然而王安忆这一风格多变的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挑起了反叛传统的大旗,创作了“三恋”系列小说。它们冲破了父权意识的樊笼,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大胆地展示了女性本真的生命图景,呈现出女性意识的亮丽色彩。本文就《小城之恋》和《荒山之恋》来分析这两部作品透露出的女性意识。
  
  一 舞动的悲剧
  
  《小城之恋》中男女主人公都是从小在剧团里长大的舞蹈演员。
  他,敏感,心智成熟,性格沉默,想象自由而大胆,充满了那么多无耻的欲念。她,单纯,头脑简单,长成了大人却依然是孩子的脾性,生命对于她而言就是吃饭,练功,睡觉。就是这么一个单纯的孩子,却在他的蛮力淫威下,过早告别了她如花的岁月。
  如果他是真正的男子汉,他应该负起责任,但他没有,他从来都没想让她跟他光明正大走到一起。在剧团里大谈恋爱的时候,他们本可以走到一起的,但是他的懦弱,使得大好的机会擦着他的肩膀过去了,于是他只能继续他痛苦的生活。
  他与她的小生命不期而至。正如王绯所说:如果那是一颗罪恶的种子,男人所承受的一切仅仅是伦理式、法律意义上的,女人却必须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用整个身体独自承受那“罪孽”,被损害的始终是女人。孩子般童稚的她,身体里却有着一种坚忍,有一种像男人一样的沉静。这种性格里的特质最终成为了她的指引,成为了她的救赎。
  小说女主人公最后在他们最初相识的练功房中以一种平和慈悲的心态逗弄孩子,在孩子一迭声的“妈妈”的呼唤声中,唤起了她作为母亲博大而神圣的责任感,女人作为母亲一面的觉醒使得那个心里的“他”,也逐渐成为回忆而远去,回归自我成为最真实的存在。
  新的生命是一场轮回,她完成了自己的救赎。尽管她的姿态仍然是小心翼翼地自卑,却有了一种母亲温和质朴坚忍的美丽。她像是出淤泥的荷花,娉婷摇曳中自有一股坚韧的力量。
  而他呢,却被不期而至的小生命吓坏了,隔着皮肉无法直接得到生命的教育,无法强烈感受到生命给予人的爱与责任,他只能从越长越像他的血缘的圈套里逃遁。
  “他”在小说中的意义更多地是表达男性主体意识的缺失,没有爱人的责任更没有父亲的责任,即便是结婚也不能排除内心的迷惘。在这篇带有传统男子抛弃女子题材的小说中,最后的悲剧是由男人来承担了。在某种意义上,“他”是最后的悲剧主人公。
  
  二 脱轨的爱情
  
  对于《荒山之恋》,有人说,对于拉大提琴的他和生长在金谷巷中的她,命运使他与她应该碰见的时候没有碰见,却使他们在不应该碰见的时候走到一起,结果导致殉情的悲剧。可是实际上这一切皆来源于他那并不符合作为男性的性格。
  他过于纤弱与卑微,他对强大有着一种天生的依赖感,从小有着强烈需要保护的欲望。他没有力量,从来都是孤独地和看不见地障碍作战,寂寞地在无名的苦闷中挣扎,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折磨。他是可怜的,当他处于最孤独、最寂寞的时刻,需要借助婚姻的爱才得以安慰。而他又是不幸的,他不会适可而止,他在婚姻的柔波里继续地把他对母亲的依恋扩大到一个男人对女人的依恋。可以说他的幸与不幸均来自他的毫无主见,他的懦弱,以及他的不成熟。
  而金谷巷女孩与他恰恰相反,她的幸与不幸偏偏在于她的成熟,她的异于其他女性的强大。她“鄙薄文化习俗,在两性关系的各种周旋中玩乐人生,聪明地驾驭男人”。高大壮实的丈夫证实不了她的价值,填满不了她心灵的欲望,她渴求再遭遇一个值得自己爱的男人,看自己究竟能爱到什么程度。她与大提琴手逢场作戏,结果弄假成真。
  她太有主张,太懂得如何支配别人。在别人和自己的生命中,她都扮演着一个精力与智力都过剩的角色。可以说,欲望之火的点燃乃至毁灭全是由她一手操纵而成。而他尽管在开始时是她的合谋者,但是到了关键时候,尤其是“殉情”一幕中,他的被动、犹豫、退缩使他事实上成了一个在场的缺席者。殉情前他是毫无准备的,就像一棵没有根的枯草,自己也没了意志,随风而去。
  
  三 殊途同归
  
  纵观“二恋”,恋的主题都不过是一场对于“爱”的角逐。王安忆把笔下的女子们都武装起来,却给了男人一条下地狱去的道路。女人永远是情节的主角,而男人,除了死,就只能堕落。在王安忆的世界里,女性的意识正一点点地苏醒,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女性走出男权话语的阴影,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最终也是为了我们人类文化的美好图景——营造一个两性和谐的世界。我们应该以大海的胸怀来接纳来自女性的声音,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能趋向于两性和谐。
  
   参考文献:
   [1] 陈娇华、樊臻纯:《欲望的升腾与困囿评王安忆的三恋及岗上的世纪中女性意识的“双声同构”现象》,《铁道学院学报》,1998年第6期。
   [2] 王绯:《女人:在神秘巨大的性爱力面前——王安忆“三恋”的女性分析》,《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3期。
   [3] 贾平凹:《平凹文论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作者简介:刘乙秀,女,1981—,山东省日照市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山东日照广播电视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 二战以后的欧洲电影格局开始了多元化的电影思潮,开其先声的便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来自意大利的电影创作者高举欧洲现实主义的鲜明旗帜,给世界影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而此时的中国电影也开始一段历史性的跨越。本文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30年代的中国电影,从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电影语境角度、新现实主义的美学角度以及视听语言角度去比较分析,通过两个具体的个案《偷自行车的人》和《马路天使》来论证30年代的中
期刊
摘要 在笔者眼中,战争就是由暴力、血腥及杀戮等因子构织而成。遗忘的和被遗忘的正是人性、伦理与道德,一切同情、爱怜瞬时变得毫无影踪。战争的反思也正是对于人性价值本身的重估。社会暴力、纷乱的主要因素之一,源于直接的战争。而从另一个层面看,人性在战争中的荒芜一旦延伸到了社会,生活本身失序也正是源于此因。因此,战争背后应是反思,而反思的背后应是剥离人性的弥合企图。  关键词:战争 人性 影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第五代电影体现的安逸现实的认识以及对商业性批判的同时,新兴起的所谓第六代的年轻导演们,使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可能性。在数次国际电影节上,他们都获得了大奖。张元、贾樟柯、王小帅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他们用电影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某些现实情况,用现实的手法表现对边缘人的关心同情。但是他们的电影,距离一般观众都能理解的标准还是存在一定界限的。那么,第六代导演的困
期刊
摘要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兼收并蓄的设计理念,随着日本国人的长期探索,已日趋成熟。本文针对这种现代与传统设计,双轨并行发展的特色进行研究,旨在引发我们对设计的深层次思考,关注本土文化与设计的密切关系,对探索和发展本国设计文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兼收并蓄 双轨并行发展 双重性格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日本在历史上无论是民族传统、文化根源、传统设计思想,都与西方国家历史文化传
期刊
摘要 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只有通过表演者的展示,才能把作品真正传递给欣赏者,实现它的审美价值。本文选取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为出发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他的艺术见解及其作品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拉威尔 钢琴作品 艺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莫里斯·拉威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长期以来,他的音乐风格一直较受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印象主义或泛印象主义;有
期刊
摘要 敦煌艺术浩瀚无边,光辉灿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敦煌飞天。对于敦煌飞天的美感研究是了解敦煌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具体的装饰美和线条美的研究,体会敦煌飞天是以歌舞伎为蓝本,大胆吸收外来艺术营养,以促进传统艺术的改变,创造出表达中国思想意识、风土人情和审美特征的吉祥美好的化身。  关键词:敦煌飞天 装饰美 线条美  中图分类号:J519 文献标识码:A    敦煌壁画中的典型艺术形象是飞天。飞天
期刊
摘要 本文对赵派坠子《汨罗悲歌》中浓郁的悲情意象,从创作风格、曲体结构、人物主题音调、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其多元悲情色彩所累积的那种强势的抒愤之势、抒悲之情,进而形成的正气凛然、挚情悲怆的楚骚意象。  关键词:悲情音调 曲体结构 色彩层次 楚骚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1990年,赵铮选择了青年曲艺作家李广宇撰写的剧诗《汨罗悲歌》,作为坠子演唱的文本。诗
期刊
摘要 近年来王海 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婚姻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她笔下所刻画的女性形象,都是按照男性视野和男性的心理期待、性别恐惧来展开想象的。王海 作品中的女性,间接地满足了男性的欲望期待以及对男性文化秩序的重构。  关键词:王海 女性形象 男性视野 解析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被称作是“中国婚恋第一写手”的王海 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尽管王海 以女性的身份在进行写
期刊
2008年,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和奥运火炬风波之后,中国网民所表现出的空前的爱国热情使得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大众媒体都比以往更加重视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所传达出来的民意,而与此同时,2009年1月5日,中央七部委在全国部署了为期一个月的净化网络专项行动。可见,网络这种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了一把双刃剑,而对网络的研究因而也就成了一种显学。本期热点正是从网络的匿名性、时尚性等几个方面来检视这种不断强大的网络力量。
期刊
摘要 李碧华以写情闻名。她笔下的“情”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与她超人的想象力密不可分。有别于现实情感的功利与浮躁,她笔下的女主人公身上都充满了自然母性的光辉。但是,现实的环境并没有为这种自然母性提供适合的土壤,她们陷入母性的泥淖里,无一不以悲剧命运收场。李碧华小说对女性命运的描写,没有局限在个体的层面上,她同时在思考女性整体和永恒的命运。她们常常在轮回里上演着同样的悲剧。我们在李碧华的小说里找不到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