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王安忆的《小城之恋》和《荒山之恋》冲破了父权意识的禁锢,摈弃了男权话语的束缚,真诚地张扬女性的能力。在大胆塑造叛女的同时,弱化了她笔下的男性形象,形成了作品中“女强男弱”的性别倒错,透露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男权话语 性别倒错 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是一个父权社会,强烈的男权文化意识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文学领域。虽然自古至今有许多文学作品以女性的活动、遭遇、命运为主题,但女性“都是男性想象力的产品,是为了被男人享用而被创造出来的物体”。女性充其量只是一个被弱化了的符号。
传统文化对女性无情的禁锢,把女性囿于被动的地位,长久以来使得女性自己潜意识也认同了这一陈规。然而王安忆这一风格多变的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挑起了反叛传统的大旗,创作了“三恋”系列小说。它们冲破了父权意识的樊笼,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大胆地展示了女性本真的生命图景,呈现出女性意识的亮丽色彩。本文就《小城之恋》和《荒山之恋》来分析这两部作品透露出的女性意识。
一 舞动的悲剧
《小城之恋》中男女主人公都是从小在剧团里长大的舞蹈演员。
他,敏感,心智成熟,性格沉默,想象自由而大胆,充满了那么多无耻的欲念。她,单纯,头脑简单,长成了大人却依然是孩子的脾性,生命对于她而言就是吃饭,练功,睡觉。就是这么一个单纯的孩子,却在他的蛮力淫威下,过早告别了她如花的岁月。
如果他是真正的男子汉,他应该负起责任,但他没有,他从来都没想让她跟他光明正大走到一起。在剧团里大谈恋爱的时候,他们本可以走到一起的,但是他的懦弱,使得大好的机会擦着他的肩膀过去了,于是他只能继续他痛苦的生活。
他与她的小生命不期而至。正如王绯所说:如果那是一颗罪恶的种子,男人所承受的一切仅仅是伦理式、法律意义上的,女人却必须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用整个身体独自承受那“罪孽”,被损害的始终是女人。孩子般童稚的她,身体里却有着一种坚忍,有一种像男人一样的沉静。这种性格里的特质最终成为了她的指引,成为了她的救赎。
小说女主人公最后在他们最初相识的练功房中以一种平和慈悲的心态逗弄孩子,在孩子一迭声的“妈妈”的呼唤声中,唤起了她作为母亲博大而神圣的责任感,女人作为母亲一面的觉醒使得那个心里的“他”,也逐渐成为回忆而远去,回归自我成为最真实的存在。
新的生命是一场轮回,她完成了自己的救赎。尽管她的姿态仍然是小心翼翼地自卑,却有了一种母亲温和质朴坚忍的美丽。她像是出淤泥的荷花,娉婷摇曳中自有一股坚韧的力量。
而他呢,却被不期而至的小生命吓坏了,隔着皮肉无法直接得到生命的教育,无法强烈感受到生命给予人的爱与责任,他只能从越长越像他的血缘的圈套里逃遁。
“他”在小说中的意义更多地是表达男性主体意识的缺失,没有爱人的责任更没有父亲的责任,即便是结婚也不能排除内心的迷惘。在这篇带有传统男子抛弃女子题材的小说中,最后的悲剧是由男人来承担了。在某种意义上,“他”是最后的悲剧主人公。
二 脱轨的爱情
对于《荒山之恋》,有人说,对于拉大提琴的他和生长在金谷巷中的她,命运使他与她应该碰见的时候没有碰见,却使他们在不应该碰见的时候走到一起,结果导致殉情的悲剧。可是实际上这一切皆来源于他那并不符合作为男性的性格。
他过于纤弱与卑微,他对强大有着一种天生的依赖感,从小有着强烈需要保护的欲望。他没有力量,从来都是孤独地和看不见地障碍作战,寂寞地在无名的苦闷中挣扎,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折磨。他是可怜的,当他处于最孤独、最寂寞的时刻,需要借助婚姻的爱才得以安慰。而他又是不幸的,他不会适可而止,他在婚姻的柔波里继续地把他对母亲的依恋扩大到一个男人对女人的依恋。可以说他的幸与不幸均来自他的毫无主见,他的懦弱,以及他的不成熟。
而金谷巷女孩与他恰恰相反,她的幸与不幸偏偏在于她的成熟,她的异于其他女性的强大。她“鄙薄文化习俗,在两性关系的各种周旋中玩乐人生,聪明地驾驭男人”。高大壮实的丈夫证实不了她的价值,填满不了她心灵的欲望,她渴求再遭遇一个值得自己爱的男人,看自己究竟能爱到什么程度。她与大提琴手逢场作戏,结果弄假成真。
她太有主张,太懂得如何支配别人。在别人和自己的生命中,她都扮演着一个精力与智力都过剩的角色。可以说,欲望之火的点燃乃至毁灭全是由她一手操纵而成。而他尽管在开始时是她的合谋者,但是到了关键时候,尤其是“殉情”一幕中,他的被动、犹豫、退缩使他事实上成了一个在场的缺席者。殉情前他是毫无准备的,就像一棵没有根的枯草,自己也没了意志,随风而去。
三 殊途同归
纵观“二恋”,恋的主题都不过是一场对于“爱”的角逐。王安忆把笔下的女子们都武装起来,却给了男人一条下地狱去的道路。女人永远是情节的主角,而男人,除了死,就只能堕落。在王安忆的世界里,女性的意识正一点点地苏醒,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女性走出男权话语的阴影,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最终也是为了我们人类文化的美好图景——营造一个两性和谐的世界。我们应该以大海的胸怀来接纳来自女性的声音,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能趋向于两性和谐。
参考文献:
[1] 陈娇华、樊臻纯:《欲望的升腾与困囿评王安忆的三恋及岗上的世纪中女性意识的“双声同构”现象》,《铁道学院学报》,1998年第6期。
[2] 王绯:《女人:在神秘巨大的性爱力面前——王安忆“三恋”的女性分析》,《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3期。
[3] 贾平凹:《平凹文论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作者简介:刘乙秀,女,1981—,山东省日照市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山东日照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男权话语 性别倒错 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是一个父权社会,强烈的男权文化意识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文学领域。虽然自古至今有许多文学作品以女性的活动、遭遇、命运为主题,但女性“都是男性想象力的产品,是为了被男人享用而被创造出来的物体”。女性充其量只是一个被弱化了的符号。
传统文化对女性无情的禁锢,把女性囿于被动的地位,长久以来使得女性自己潜意识也认同了这一陈规。然而王安忆这一风格多变的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挑起了反叛传统的大旗,创作了“三恋”系列小说。它们冲破了父权意识的樊笼,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大胆地展示了女性本真的生命图景,呈现出女性意识的亮丽色彩。本文就《小城之恋》和《荒山之恋》来分析这两部作品透露出的女性意识。
一 舞动的悲剧
《小城之恋》中男女主人公都是从小在剧团里长大的舞蹈演员。
他,敏感,心智成熟,性格沉默,想象自由而大胆,充满了那么多无耻的欲念。她,单纯,头脑简单,长成了大人却依然是孩子的脾性,生命对于她而言就是吃饭,练功,睡觉。就是这么一个单纯的孩子,却在他的蛮力淫威下,过早告别了她如花的岁月。
如果他是真正的男子汉,他应该负起责任,但他没有,他从来都没想让她跟他光明正大走到一起。在剧团里大谈恋爱的时候,他们本可以走到一起的,但是他的懦弱,使得大好的机会擦着他的肩膀过去了,于是他只能继续他痛苦的生活。
他与她的小生命不期而至。正如王绯所说:如果那是一颗罪恶的种子,男人所承受的一切仅仅是伦理式、法律意义上的,女人却必须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用整个身体独自承受那“罪孽”,被损害的始终是女人。孩子般童稚的她,身体里却有着一种坚忍,有一种像男人一样的沉静。这种性格里的特质最终成为了她的指引,成为了她的救赎。
小说女主人公最后在他们最初相识的练功房中以一种平和慈悲的心态逗弄孩子,在孩子一迭声的“妈妈”的呼唤声中,唤起了她作为母亲博大而神圣的责任感,女人作为母亲一面的觉醒使得那个心里的“他”,也逐渐成为回忆而远去,回归自我成为最真实的存在。
新的生命是一场轮回,她完成了自己的救赎。尽管她的姿态仍然是小心翼翼地自卑,却有了一种母亲温和质朴坚忍的美丽。她像是出淤泥的荷花,娉婷摇曳中自有一股坚韧的力量。
而他呢,却被不期而至的小生命吓坏了,隔着皮肉无法直接得到生命的教育,无法强烈感受到生命给予人的爱与责任,他只能从越长越像他的血缘的圈套里逃遁。
“他”在小说中的意义更多地是表达男性主体意识的缺失,没有爱人的责任更没有父亲的责任,即便是结婚也不能排除内心的迷惘。在这篇带有传统男子抛弃女子题材的小说中,最后的悲剧是由男人来承担了。在某种意义上,“他”是最后的悲剧主人公。
二 脱轨的爱情
对于《荒山之恋》,有人说,对于拉大提琴的他和生长在金谷巷中的她,命运使他与她应该碰见的时候没有碰见,却使他们在不应该碰见的时候走到一起,结果导致殉情的悲剧。可是实际上这一切皆来源于他那并不符合作为男性的性格。
他过于纤弱与卑微,他对强大有着一种天生的依赖感,从小有着强烈需要保护的欲望。他没有力量,从来都是孤独地和看不见地障碍作战,寂寞地在无名的苦闷中挣扎,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折磨。他是可怜的,当他处于最孤独、最寂寞的时刻,需要借助婚姻的爱才得以安慰。而他又是不幸的,他不会适可而止,他在婚姻的柔波里继续地把他对母亲的依恋扩大到一个男人对女人的依恋。可以说他的幸与不幸均来自他的毫无主见,他的懦弱,以及他的不成熟。
而金谷巷女孩与他恰恰相反,她的幸与不幸偏偏在于她的成熟,她的异于其他女性的强大。她“鄙薄文化习俗,在两性关系的各种周旋中玩乐人生,聪明地驾驭男人”。高大壮实的丈夫证实不了她的价值,填满不了她心灵的欲望,她渴求再遭遇一个值得自己爱的男人,看自己究竟能爱到什么程度。她与大提琴手逢场作戏,结果弄假成真。
她太有主张,太懂得如何支配别人。在别人和自己的生命中,她都扮演着一个精力与智力都过剩的角色。可以说,欲望之火的点燃乃至毁灭全是由她一手操纵而成。而他尽管在开始时是她的合谋者,但是到了关键时候,尤其是“殉情”一幕中,他的被动、犹豫、退缩使他事实上成了一个在场的缺席者。殉情前他是毫无准备的,就像一棵没有根的枯草,自己也没了意志,随风而去。
三 殊途同归
纵观“二恋”,恋的主题都不过是一场对于“爱”的角逐。王安忆把笔下的女子们都武装起来,却给了男人一条下地狱去的道路。女人永远是情节的主角,而男人,除了死,就只能堕落。在王安忆的世界里,女性的意识正一点点地苏醒,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女性走出男权话语的阴影,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最终也是为了我们人类文化的美好图景——营造一个两性和谐的世界。我们应该以大海的胸怀来接纳来自女性的声音,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能趋向于两性和谐。
参考文献:
[1] 陈娇华、樊臻纯:《欲望的升腾与困囿评王安忆的三恋及岗上的世纪中女性意识的“双声同构”现象》,《铁道学院学报》,1998年第6期。
[2] 王绯:《女人:在神秘巨大的性爱力面前——王安忆“三恋”的女性分析》,《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3期。
[3] 贾平凹:《平凹文论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作者简介:刘乙秀,女,1981—,山东省日照市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山东日照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