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地探究活动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een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探究呢?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设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去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燃起他们自尊的火种,激起前进的热情。
  例如:我教学“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从学生喜爱的小动物人手,在屏幕上显现美丽的大森林,然后出现可爱的卡通形象——凯蒂猫和乖乖兔,它们手举万以内数,比大小。学生被生动的形象和新奇的情节深深吸引,兴趣盎然的进入学习情境,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二、敢于放手,不为学生架设过细阶梯
  不少老师多多少少有些不相信学生的潜能,担心放手会耽误教学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进度。在学生探究新知前,都习惯给学生做一些铺垫,或者固定学生的思维方向。有时甚至只让学生浅尝辄止。其实充其量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很多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如同过眼云烟。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我们要敢于放手,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真真实实的去探究,去体会知识的形成,这样才能真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我没有按书上的预设来教学,也没有给学生限制思维的方向。我先出示平行四边形,同学们这个图形你们认识吗,生(平行四边形)。你想知道关于它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问题。既然大家都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我们今天就先研究这个问题。那同学们能不能将这个图形转化为我们已熟悉的图形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让你们自己合作完成这个任务,你们觉得行不行?结果同学们特别高兴,特别自信,笑着说没问题。整节课学生讨论,交流非常激烈,不仅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而且还能非常清晰的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转化后的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因为整个过程全部是由学生通过剪拼,讨论交流得出的,所以学生学得特别好。
  三、教给探究方法,提供探究策略
  埃德加·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有助于获得学习的成功。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的计算”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过程:“圆柱的体积会不会计算?(不会)一提出猜想(能否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计算)一实践检验一观察、思考一结论。”这就体现了获取新知识的一般方法:“即遇到新问题时可以转化成旧知识,再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一方法的掌握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铺平了道路,学生会自主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四、开放探究时空。拓宽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我们所用的教材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探究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探究活动。我觉得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我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因为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学生没有办法做学具,不能亲自拼装。于是我就用网络资源弥补这一缺陷,让学生清楚的、形象的看到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转化过程,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潜能,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去体会,在体会中真正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让每一节数学课都绽放智慧的光芒,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兴趣盎然,富有成效的探索中上好每一节数学课。
其他文献
教学中时常听到教师这样埋怨学生:“讲了多少遍还是学不会,只会拿笔作记录。”其实,学生因为缺乏自主的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中难以产生“能学好”的积极情感,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啊!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学中如果不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的自信心,语文学习就失去了原动力,而学生“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只能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在了解了有关人类起源的历史,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之后,让儿童了解我国的主要名胜古迹。这样编排,让学生初步地、多方面地认识和了解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中国主要名胜古迹介绍”,第二部分是“名胜古迹知多少”,第三部分是“我来做导游”。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历史悠久,
期刊
教师要有新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来看待学生,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来代替学生的情感,必须研究学生现有的认识、思想、情感。  一、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  有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
期刊
“灯光教育”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敬义老师提出的教育理念,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要求。用“稻草”塞满房间,稻草有限,毫无生气;用“灯光”映照空间,灯光无限,明亮耀目。阅读教学期待美丽的转身,那就是——“灯光教育”,真正去“教孩子”追求智慧的启迪。语文教师如何践行“灯光教育”,实现从“教课文”到“教孩子”的美丽转身呢?  一、聆听高端
期刊
一、模式的建立与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既要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生动活泼、省时高效的学习。”同时,新课标还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
期刊
美国早期教育课程的理论丰富多彩,不同的理论对早期教育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指导着当今早期教育实践的课程理论主要有三种:一是成熟一社会化的理论,特点是重视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二是教育一训练的理论,强调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把准备学习的技能、知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三是认知一发展的理论,要求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贯穿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不同的理论指导,产生不一样的课程模式和各具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特别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体现上述课标新理念,我在阅读教学中,着重抓好了阅读教学的“读”、“仿”、“挖”、“疑”四步骤。  一、读  ‘读”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
期刊
上一堂有语文味的课,需要教师、学生、文本等相关元素的参与作用。众所周知,越是本色的语文课堂,语文味的纯度、浓度、效度就越高。可是,语文味并不像佳肴美味,靠感官直觉就能知道,如何感知和评价语文味的纯度、浓度、效度呢?这里,不妨以《爱如茉莉》一文的教学为例谈几点想法。  语文味的纯度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教学一篇课文,起于何处,归于何方,会经历怎样的过程,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有语文味的,哪些是
期刊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面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心,有着无数个“为什么”的学生,教师应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是指不但能够体现文本重点和难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实施探究行为,并有所发现、有所创见、有所超越,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问题。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一、在课文
期刊
于永正老师工作时常常为学生的写字潦草而发愁。一天,无意中发现刘绍鼎老师那班的作业十分端正、整洁,于是向他请教。刘老师说,对学生写字训练要严字当头,老师先要写一手好字。刘老师的字写得确实漂亮,他改作文都是用的毛笔,那蝇头小楷很有赵孟頫的神韵。于是,于永正就开始练字,研究教字。我看了这则案例后,也对写字教学产生了兴趣,“怎样使学生的字写得规范、漂亮?”成了我的研究课题,研究后感受颇丰。  一、践行课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