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指出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可以通过数学的思想和精神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养既有健全的人格和又有生产技能,既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高雅的审美情趣、又能创造、懂得生活的人。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还必须关注生命,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态度、个性和人格等,从人文教育入手,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关注生命;关注个性;关注成长
一、关注生命,润物无声
学生是现实的、鲜活的生命体,健康发展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内在的需求。因此平时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也认为:学生是涌动着的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所以对待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让课堂教学中渗透着人文精神。如:课堂上不管学生回答得对或错,我们都应给予赞赏,要以期待和亲切的目光激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勇气;课后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成长。关注生命,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观为数学学习的主要目标,也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人性和智慧。
二、关注个性,激励创新
关注个性、激励创新要求我们要以良好的情感态度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形成师生间交融的氛围,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升华。同时培养个性,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受思维定势等心理因素的干扰,发展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全方位、多角度地求解,在求异中培养创新精神。
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和整数相乘” 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本练习本1.25元,算一算小明买3本练习本要多少元?生口答乘法算式1.25×3。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研究1.25×3等于多少,看哪个小组方法最多。
生1:我们小组是把1.25×3=1.25+1.25+1.25=3.75元。因为1.25×3表示3个1.25相加的和。
生2:我们小组是把1.25元先化作1元2角5分,分别乘3,得到3元7角5分,再把3元7角5分化成3.75元
生3:我们小组是把1.25元化作12元5角,分别乘3,得到36角15分,也就是37角5分,等于3.75元。
生4:我们小组是直接把1.25元化作125分,再把125分乘3得到375分,375分等于3.75元。
师:同学们想出的方法还真多,你们发现这么多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生1:除第一种方法外,其余的都把1.25元化作比元小的单位进行计算。
生2:我认为他们都是把1.25元化作整数再算,然后再还原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
师:是啊!我们不但要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要找出它们的共同点,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既迅速又正确地解决问题。
三、关注成长,提升素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 教是为了不教” 。古人也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都说明教育不只是教给人一种知识和技术,更要的是要人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因此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除了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融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他们对知识的形成由一个从点--线--面的整合过程,从而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已学习并掌握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师生共同回顾了探寻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过程,并进行必要的启发后,老师提出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试着自己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开始,学生在原有学习经验的影响下,从数的个位上寻找答案,结果頻频碰壁,原先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21,33,47这三个数都能被3整除,个位上分别是1,3,7,……”话音末落,马上有人反对:“那11,13,17呢?” 学生们再度陷入了低谷中。过了一会儿,不知谁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把21,33,47这三个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颠倒一下变成12,33,47,同样能被3整除”……!这个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可谓是质的飞跃,为最终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由迷茫--焦虑--困惑--兴奋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代表了学生已具备驾驭知识,运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情感得了渲泄,个性得到了张扬,这也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教学其实是人的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人文教学优势,把各种人文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组合,滋润渗透,使数学教学处处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人性和智慧。这不也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教学吗?
关键词关注生命;关注个性;关注成长
一、关注生命,润物无声
学生是现实的、鲜活的生命体,健康发展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内在的需求。因此平时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也认为:学生是涌动着的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所以对待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让课堂教学中渗透着人文精神。如:课堂上不管学生回答得对或错,我们都应给予赞赏,要以期待和亲切的目光激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勇气;课后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成长。关注生命,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观为数学学习的主要目标,也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人性和智慧。
二、关注个性,激励创新
关注个性、激励创新要求我们要以良好的情感态度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形成师生间交融的氛围,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升华。同时培养个性,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受思维定势等心理因素的干扰,发展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全方位、多角度地求解,在求异中培养创新精神。
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和整数相乘” 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本练习本1.25元,算一算小明买3本练习本要多少元?生口答乘法算式1.25×3。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研究1.25×3等于多少,看哪个小组方法最多。
生1:我们小组是把1.25×3=1.25+1.25+1.25=3.75元。因为1.25×3表示3个1.25相加的和。
生2:我们小组是把1.25元先化作1元2角5分,分别乘3,得到3元7角5分,再把3元7角5分化成3.75元
生3:我们小组是把1.25元化作12元5角,分别乘3,得到36角15分,也就是37角5分,等于3.75元。
生4:我们小组是直接把1.25元化作125分,再把125分乘3得到375分,375分等于3.75元。
师:同学们想出的方法还真多,你们发现这么多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生1:除第一种方法外,其余的都把1.25元化作比元小的单位进行计算。
生2:我认为他们都是把1.25元化作整数再算,然后再还原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
师:是啊!我们不但要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要找出它们的共同点,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既迅速又正确地解决问题。
三、关注成长,提升素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 教是为了不教” 。古人也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都说明教育不只是教给人一种知识和技术,更要的是要人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因此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除了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融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他们对知识的形成由一个从点--线--面的整合过程,从而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已学习并掌握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师生共同回顾了探寻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过程,并进行必要的启发后,老师提出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试着自己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开始,学生在原有学习经验的影响下,从数的个位上寻找答案,结果頻频碰壁,原先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21,33,47这三个数都能被3整除,个位上分别是1,3,7,……”话音末落,马上有人反对:“那11,13,17呢?” 学生们再度陷入了低谷中。过了一会儿,不知谁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把21,33,47这三个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颠倒一下变成12,33,47,同样能被3整除”……!这个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可谓是质的飞跃,为最终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由迷茫--焦虑--困惑--兴奋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代表了学生已具备驾驭知识,运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情感得了渲泄,个性得到了张扬,这也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教学其实是人的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人文教学优势,把各种人文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组合,滋润渗透,使数学教学处处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人性和智慧。这不也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教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