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史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对自然界中化学知识进行系统描述的历史。化学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从八个方面对化学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化学史;素质教育;作用
化学史中每一个富有魅力的故事,融合了人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化学史的教育价值既存在于“故事”本身,又体现于外在的功能。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教育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科教兴国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高素质源于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学好化学的最直接动力就是兴趣,把化学史引入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比如举办科学活动、开设科研项目,创设有利条件形成合理的探究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开设实验室,设计实验指导并完成实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材料。社会不断在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民族的进步,就没有国家的发达.完全可以说,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国家发达的历史,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从“人治”到“法治”,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一国一制”到“一国两制”,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从“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到杂交水稻的培育与种植推广等,无不是创新之花结出的硕果.所以创新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出路和我们国家的前途。不创新则落后,落后则挨打.我们不愿挨打,只有创新;不能落后,只有发展。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教育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将化学史带进课堂不仅仅可以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介绍化学家们如何通过多次失败的实验经历,从而来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利用化学史内容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也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比如为学生讲述玛丽·居里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但她最终因接触放射性物质,死于白血病。亦或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了氧、氮、氯、锰等4种元素,特别是氧气的发现和对空气成分的测定,是化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为今后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舍勒经常处于穷困之中,大量的实验工作是用简陋的仪器在寒冷的实验室中进行的。舍勒抓住一切有利条件,废寝忘食,在实验室里他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用自己的健康换来了累累硕果。他在夜里工作,这大大损害了他的健康,得了哮喘病,使他过早地病故了,年仅44岁。再如诺贝尔他发明的炸药、雷管开创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新纪元,以他身后庞大的基金所设的诺贝尔奖金,更使他饮誉世界。但是在这些成果背后依然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这样的例子很多,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努力奋斗和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为自己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介绍有关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学生逐步树立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之心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在化学工艺和实用化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化学史上留下过光辉的足迹,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陶器的制作,3000年前已经开始出现原始的瓷器。到宋代,我国制瓷器技术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生产了许多稀世珍品。冶炼青铜技术的出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由此商代铸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鼎。早在公元前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蔡倫在技术上又作了重大改进。造纸术这项化学史上的重大发明,为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黑火药最先发明于我国唐代,在唐末已在军事上得到应用,是人们实现从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先声。明代我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的200多种药物制造方法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灼热、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到了近代,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冲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索尔维制碱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发明了举世闻名的侯氏制减法,把纯碱工业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将自己艰辛获得的这一成果公诸于世,自己也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再如,202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和她的团队转入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使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事例去增强同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同学为国家科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亿吨一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绿色化学教育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历程中意义重大。20世纪90年代早期,为了生产出新兴的、环保型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变革的步伐很快迈开了。公司开始生产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基于这一环保意识,全新的生产线开始被采用;个人消费品或其用料,如果不符合新的环保方式就会受到责难。碳氟氯化合物(CFCs)被禁止用作喷雾产品包装的推进剂;PVC材料因释放化学物质而被弃用;氯化漂白得纸张被新的“可回收”纸张的光辉所掩盖;雨林木材用做家具或建材都被认为是和穿用毛皮服饰一样没有品位的表现;由于对漂网捕鱼的反对,金枪鱼产品包装上不得不贴上保护海豚的标志。消费者开始面对环境中种种复杂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开始认识到,我们既是问题的一部分,又有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事例,在教学中还可以把绿色化学和常规化学反应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的好处。授课过程中也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法国著名科学家朗之万所说:“在科学教育中,加入历史的观点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化学史的教育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所领悟并应用到教学中。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自身就需要多去研究,要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学术魅力与专业素养。所以,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史的教育,将是21世纪化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学史;素质教育;作用
化学史中每一个富有魅力的故事,融合了人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化学史的教育价值既存在于“故事”本身,又体现于外在的功能。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教育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科教兴国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高素质源于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学好化学的最直接动力就是兴趣,把化学史引入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比如举办科学活动、开设科研项目,创设有利条件形成合理的探究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开设实验室,设计实验指导并完成实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材料。社会不断在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民族的进步,就没有国家的发达.完全可以说,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国家发达的历史,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从“人治”到“法治”,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一国一制”到“一国两制”,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从“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到杂交水稻的培育与种植推广等,无不是创新之花结出的硕果.所以创新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出路和我们国家的前途。不创新则落后,落后则挨打.我们不愿挨打,只有创新;不能落后,只有发展。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教育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将化学史带进课堂不仅仅可以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介绍化学家们如何通过多次失败的实验经历,从而来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利用化学史内容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也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比如为学生讲述玛丽·居里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但她最终因接触放射性物质,死于白血病。亦或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了氧、氮、氯、锰等4种元素,特别是氧气的发现和对空气成分的测定,是化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为今后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舍勒经常处于穷困之中,大量的实验工作是用简陋的仪器在寒冷的实验室中进行的。舍勒抓住一切有利条件,废寝忘食,在实验室里他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用自己的健康换来了累累硕果。他在夜里工作,这大大损害了他的健康,得了哮喘病,使他过早地病故了,年仅44岁。再如诺贝尔他发明的炸药、雷管开创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新纪元,以他身后庞大的基金所设的诺贝尔奖金,更使他饮誉世界。但是在这些成果背后依然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这样的例子很多,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努力奋斗和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为自己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介绍有关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学生逐步树立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之心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在化学工艺和实用化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化学史上留下过光辉的足迹,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陶器的制作,3000年前已经开始出现原始的瓷器。到宋代,我国制瓷器技术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生产了许多稀世珍品。冶炼青铜技术的出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由此商代铸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鼎。早在公元前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蔡倫在技术上又作了重大改进。造纸术这项化学史上的重大发明,为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黑火药最先发明于我国唐代,在唐末已在军事上得到应用,是人们实现从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先声。明代我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的200多种药物制造方法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灼热、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到了近代,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冲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索尔维制碱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发明了举世闻名的侯氏制减法,把纯碱工业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将自己艰辛获得的这一成果公诸于世,自己也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再如,202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和她的团队转入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使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事例去增强同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同学为国家科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亿吨一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绿色化学教育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历程中意义重大。20世纪90年代早期,为了生产出新兴的、环保型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变革的步伐很快迈开了。公司开始生产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基于这一环保意识,全新的生产线开始被采用;个人消费品或其用料,如果不符合新的环保方式就会受到责难。碳氟氯化合物(CFCs)被禁止用作喷雾产品包装的推进剂;PVC材料因释放化学物质而被弃用;氯化漂白得纸张被新的“可回收”纸张的光辉所掩盖;雨林木材用做家具或建材都被认为是和穿用毛皮服饰一样没有品位的表现;由于对漂网捕鱼的反对,金枪鱼产品包装上不得不贴上保护海豚的标志。消费者开始面对环境中种种复杂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开始认识到,我们既是问题的一部分,又有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事例,在教学中还可以把绿色化学和常规化学反应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的好处。授课过程中也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法国著名科学家朗之万所说:“在科学教育中,加入历史的观点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化学史的教育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所领悟并应用到教学中。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自身就需要多去研究,要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学术魅力与专业素养。所以,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史的教育,将是21世纪化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高景光.发掘化学实验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第4期.1998,12
[2]党双彩.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陕西省大荔县朝邑中学.陕西大荔715102
[3]徐敏,王凤春,汪伟.化学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探析.200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