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东、西方文化与思想的不断碰撞,尤其是新一代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变化,“早恋”已经是现代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更有甚者蔓延到小学高段。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缺乏成熟、健康、理性的性心理品质,喜欢接触异性,遇到不顺心的事找异性倾诉,加之现在普遍存在独生子女孤独、脆弱,与父母有代沟等现象,所以出现了“早恋”。尽管这种现象在初中生中是少数,但“早恋”人数有逐年增加且年龄越来越小的势头。因此,我们对待“早恋”的问题,要讲究策略,方法灵活多样;要善于引导,不能急于求成,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早恋”误区。更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使家、校、社三位一体,形成合力。
关键词:早恋;合力;预防;疏导
【中图分类号】G637
案例:
我班的竺某同学,他是我班的学习委员兼数学课代表,学习成绩非常突出,在数学、科学竞赛中屡屡获奖,三年来,在每次期末统考中都是年级段前几名,各个任课老师都认为能教到这样的学生是他们的荣幸。可就是这么完美的一位男生却在初三这关键的一年,老师们、同学们都在努力拼搏的时候,在我的耳朵传来一条让我无法相信的消息:他跟我班叫夏某的女生关系非常好。起初我还是不信,竺某这么优秀,而夏某成绩也不错,人缘也好,性格有点大大咧咧,不太爱说笑,看上去还有点幼稚,不像是老师心目中那种早熟的类型,我说他们的关系是不错,有时在课间的时候我也看到他们在交流作业上的问题。因为这位男生是学校的名人,学校里没教他的老师很多也认识他,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师走到我跟前说:我看见你班竺某同学晚自修后在路上骑着自行车,后面还带着一位女生,还牵着手呢!
竺某同学各方面非常优秀,家庭也非常和睦、温馨,可进入初三后,达到生理发育的高峰期,但又并未完全成熟,这样不成熟的心理促使中学生渴望与异性交往,中学生激情占优势,又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又差,而夏某同学升入中学后,一直住校,一切生活起居都在学校里,孤独、寂寞、想家,性格内向却又渴望交往,有了委屈、心事不合适向父母、老师说的,希望能向可信赖的异性倾诉,这时候竺某同学正好主动与她交流,又那么优秀,觉得是最可倾诉、最可信赖的朋友,时间一久,便成了交心的朋友,使得男女同学的友谊的度没有把握好。
但我经过各方面的调查和了解,应该说他们还算接近理智型,第一,没有再进一步的过激行为,第二,他们没有因为交往而荒废学业,于是我针对他们采取的策略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分别对他们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两星期向我汇报一次自己的得与失。主要是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对一些事情的见解,以备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成熟程度,还要汇报自己各门功课成绩的得与失,要达到我给他们制定的标准,使他们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行为指导,他们毕竟是聪明人,看的出我的用心和用意,自己主动跟我来交流了,说:“陈老师,谢谢你对我的关心,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对我的期望。”在后阶段,他们主动把交往降温,形成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这位男同学主动担负起一份任务:为这位女同学解决学业上的难题。经过最后一学期的努力,让我真的很开心的是他们不但走出了“早恋”的误区,变得更加成熟、懂事,还两位都考入了奉化中学理科班。这是我当班主任以来最成功的一个德育案例。
中学生早恋产生的因素
1、 内因:进入青春期
作为科学老师都清楚,随着未成年人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特别是男、女生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从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了对异性爱慕的冲动。加之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学生性意识觉醒提前,在交往过程中,少数学生由于克制能力弱对特定的对象产生爱慕之心而付之于行动。
2、 外因: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离异家庭、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逐年增多,孩子们要么隔代抚养,要么无人照顾,于是他们很自然地向往从同龄异性那里寻找心理慰藉。而当代初中教育现状,“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喊了十几年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越演越烈,在学校里情感教育基本空白,从根本上没有使学生明白早恋的危害,所以一旦出现学生早恋现象多数班主任处理起来简单、粗暴,使得这项工作在学校显得无序而又被动。同时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则更大,现今社会中的各种传媒尤其是网络对少男少女的性的刺激越来越多,严重地影响着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使他们感到迷茫、好奇,进而模仿。
特殊的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社会环境中一些不良刺激成为学生“早恋”现象的催化剂。据近几年的接触和了解,中学生“早恋”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玩乐型。这些孩子是带着玩的心态过早地涉入情感,而且这种感情还带有物质上的诱惑。没有深厚感情基础,视恋爱为儿戏,寻找刺激,从中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
(2) 缺失型。这些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往往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不健全的家庭,内心非常渴望异性的关爱,性格也往往很偏执。当有“意中人”出现时,就想牢牢抓住不肯放弃,占有的欲望非常强烈。
(3) 幻想型。“早恋”中的中学生往往有一种盲目性。在他们看来爱情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浪漫,世界只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他们为了爱情可以将其余一切(包括学业、纪律、物质条件等)抛之脑后,以为爱情便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4) 理智型。当萌动的青春情感悄悄降临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拒绝。但在面对情感和未来的选择时,这些孩子会很理智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且在思考后作出他们认为很理想的方案。
面对孩子诸多类型的“早恋”,上面仅是几种典型,我们该怎么办呢?是学校一张处分公告,还是老师、家长的苦口婆心或者是劈头盖脑的一通打骂,这样可以解决问题吗?歌德说过: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青春期的异性交往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在青春期要好好学习如何与异性交往,将有益于个体一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对于异性交往,一味采取“堵”的对策不是把孩子往畸形发展的路上推吗? 中学生“早恋”的解决策略: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又长期担任过班主任,面对诸多类型的“早恋”现象,专家说过:“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中学生早恋问题,预防胜于治疗。”所以我觉得我们应从两个层面开展工作,积极应对,防患于未来。
1、学校层面
(1)加强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
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教育是预防中学生早恋的基础工程,要采用各种形式(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宣传、挂图等),经常不断地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教育,用科学的性知识唤起早恋者的自尊心和羞耻感以形成健康的性心理,不断组织他们学习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学习,增强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学会处理青春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大环境。
(2)建立心理咨询室,发挥心理老师的主导作用
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心理老师的作用。发挥其所长,关爱学生,帮助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活动,尤其是面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要有耐心和爱心,要帮助学生学会正常地与异性交往,正确把握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尺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青春期异性交往观。
2、 班主任层面
(1)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
通过广泛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音乐、舞蹈、田径、球赛、写作、绘画等开放式的社团活动,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广泛交往,这不仅充实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转移早恋的兴奋中心,使精神有所寄托,情感得到升华,而且避免了少男少女单独交往而诱发出的一种隐秘感、紧张感和羞涩感,在集体活动中正常与异性交往,可矫正心理错觉,发展友谊。
(2)开展主题班队课
班主任利用好一周一次的班队课,开展各种主题班队活动,如理想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审美教育、“早恋”教育等等,宣传正能量,熏陶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让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所污染,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尊、自爱、自重、自强。这样才能避免孩子误入“早恋”的歧途,也更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3)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针对中学生“早恋”不同的心理产生不同的类型,班主任一定要在谈话前做好全面、细致的调查工作,对不同的心理采用不同的思路,因“材”施教,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以达到最佳效果。让他们明白异性间互相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要把对异性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同时引导他们领悟人生的真谛,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最美的情感,让他们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中,让他们在人生的漫长路上领略真正的快乐!
当然,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温馨、健康、完美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学校应与家长经常保持沟通(如打电话、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心理的动态变化,相互配合,积极引导,当然还需要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大环境,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形成合力。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忽视甚至无视孩子的情感,应细心呵护,让花草沐浴风雨和阳光,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茁壮成长。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东、西方文化与思想的不断碰撞,尤其是新一代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变化,“早恋”已经是现代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更有甚者蔓延到小学高段。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缺乏成熟、健康、理性的性心理品质,喜欢接触异性,遇到不顺心的事找异性倾诉,加之现在普遍存在独生子女孤独、脆弱,与父母有代沟等现象,所以出现了“早恋”。尽管这种现象在初中生中是少数,但“早恋”人数有逐年增加且年龄越来越小的势头。因此,我们对待“早恋”的问题,要讲究策略,方法灵活多样;要善于引导,不能急于求成,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早恋”误区。更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使家、校、社三位一体,形成合力。
关键词:早恋;合力;预防;疏导
【中图分类号】G637
案例:
我班的竺某同学,他是我班的学习委员兼数学课代表,学习成绩非常突出,在数学、科学竞赛中屡屡获奖,三年来,在每次期末统考中都是年级段前几名,各个任课老师都认为能教到这样的学生是他们的荣幸。可就是这么完美的一位男生却在初三这关键的一年,老师们、同学们都在努力拼搏的时候,在我的耳朵传来一条让我无法相信的消息:他跟我班叫夏某的女生关系非常好。起初我还是不信,竺某这么优秀,而夏某成绩也不错,人缘也好,性格有点大大咧咧,不太爱说笑,看上去还有点幼稚,不像是老师心目中那种早熟的类型,我说他们的关系是不错,有时在课间的时候我也看到他们在交流作业上的问题。因为这位男生是学校的名人,学校里没教他的老师很多也认识他,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师走到我跟前说:我看见你班竺某同学晚自修后在路上骑着自行车,后面还带着一位女生,还牵着手呢!
竺某同学各方面非常优秀,家庭也非常和睦、温馨,可进入初三后,达到生理发育的高峰期,但又并未完全成熟,这样不成熟的心理促使中学生渴望与异性交往,中学生激情占优势,又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又差,而夏某同学升入中学后,一直住校,一切生活起居都在学校里,孤独、寂寞、想家,性格内向却又渴望交往,有了委屈、心事不合适向父母、老师说的,希望能向可信赖的异性倾诉,这时候竺某同学正好主动与她交流,又那么优秀,觉得是最可倾诉、最可信赖的朋友,时间一久,便成了交心的朋友,使得男女同学的友谊的度没有把握好。
但我经过各方面的调查和了解,应该说他们还算接近理智型,第一,没有再进一步的过激行为,第二,他们没有因为交往而荒废学业,于是我针对他们采取的策略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分别对他们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两星期向我汇报一次自己的得与失。主要是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对一些事情的见解,以备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成熟程度,还要汇报自己各门功课成绩的得与失,要达到我给他们制定的标准,使他们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行为指导,他们毕竟是聪明人,看的出我的用心和用意,自己主动跟我来交流了,说:“陈老师,谢谢你对我的关心,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对我的期望。”在后阶段,他们主动把交往降温,形成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这位男同学主动担负起一份任务:为这位女同学解决学业上的难题。经过最后一学期的努力,让我真的很开心的是他们不但走出了“早恋”的误区,变得更加成熟、懂事,还两位都考入了奉化中学理科班。这是我当班主任以来最成功的一个德育案例。
中学生早恋产生的因素
1、 内因:进入青春期
作为科学老师都清楚,随着未成年人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特别是男、女生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从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了对异性爱慕的冲动。加之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学生性意识觉醒提前,在交往过程中,少数学生由于克制能力弱对特定的对象产生爱慕之心而付之于行动。
2、 外因: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离异家庭、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逐年增多,孩子们要么隔代抚养,要么无人照顾,于是他们很自然地向往从同龄异性那里寻找心理慰藉。而当代初中教育现状,“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喊了十几年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越演越烈,在学校里情感教育基本空白,从根本上没有使学生明白早恋的危害,所以一旦出现学生早恋现象多数班主任处理起来简单、粗暴,使得这项工作在学校显得无序而又被动。同时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则更大,现今社会中的各种传媒尤其是网络对少男少女的性的刺激越来越多,严重地影响着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使他们感到迷茫、好奇,进而模仿。
特殊的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社会环境中一些不良刺激成为学生“早恋”现象的催化剂。据近几年的接触和了解,中学生“早恋”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玩乐型。这些孩子是带着玩的心态过早地涉入情感,而且这种感情还带有物质上的诱惑。没有深厚感情基础,视恋爱为儿戏,寻找刺激,从中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
(2) 缺失型。这些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往往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不健全的家庭,内心非常渴望异性的关爱,性格也往往很偏执。当有“意中人”出现时,就想牢牢抓住不肯放弃,占有的欲望非常强烈。
(3) 幻想型。“早恋”中的中学生往往有一种盲目性。在他们看来爱情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浪漫,世界只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他们为了爱情可以将其余一切(包括学业、纪律、物质条件等)抛之脑后,以为爱情便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4) 理智型。当萌动的青春情感悄悄降临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拒绝。但在面对情感和未来的选择时,这些孩子会很理智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且在思考后作出他们认为很理想的方案。
面对孩子诸多类型的“早恋”,上面仅是几种典型,我们该怎么办呢?是学校一张处分公告,还是老师、家长的苦口婆心或者是劈头盖脑的一通打骂,这样可以解决问题吗?歌德说过: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青春期的异性交往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在青春期要好好学习如何与异性交往,将有益于个体一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对于异性交往,一味采取“堵”的对策不是把孩子往畸形发展的路上推吗? 中学生“早恋”的解决策略: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又长期担任过班主任,面对诸多类型的“早恋”现象,专家说过:“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中学生早恋问题,预防胜于治疗。”所以我觉得我们应从两个层面开展工作,积极应对,防患于未来。
1、学校层面
(1)加强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
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教育是预防中学生早恋的基础工程,要采用各种形式(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宣传、挂图等),经常不断地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教育,用科学的性知识唤起早恋者的自尊心和羞耻感以形成健康的性心理,不断组织他们学习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学习,增强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学会处理青春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大环境。
(2)建立心理咨询室,发挥心理老师的主导作用
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心理老师的作用。发挥其所长,关爱学生,帮助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活动,尤其是面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要有耐心和爱心,要帮助学生学会正常地与异性交往,正确把握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尺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青春期异性交往观。
2、 班主任层面
(1)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
通过广泛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音乐、舞蹈、田径、球赛、写作、绘画等开放式的社团活动,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广泛交往,这不仅充实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转移早恋的兴奋中心,使精神有所寄托,情感得到升华,而且避免了少男少女单独交往而诱发出的一种隐秘感、紧张感和羞涩感,在集体活动中正常与异性交往,可矫正心理错觉,发展友谊。
(2)开展主题班队课
班主任利用好一周一次的班队课,开展各种主题班队活动,如理想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审美教育、“早恋”教育等等,宣传正能量,熏陶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让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所污染,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尊、自爱、自重、自强。这样才能避免孩子误入“早恋”的歧途,也更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3)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针对中学生“早恋”不同的心理产生不同的类型,班主任一定要在谈话前做好全面、细致的调查工作,对不同的心理采用不同的思路,因“材”施教,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以达到最佳效果。让他们明白异性间互相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要把对异性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同时引导他们领悟人生的真谛,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最美的情感,让他们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中,让他们在人生的漫长路上领略真正的快乐!
当然,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温馨、健康、完美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学校应与家长经常保持沟通(如打电话、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心理的动态变化,相互配合,积极引导,当然还需要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大环境,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形成合力。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忽视甚至无视孩子的情感,应细心呵护,让花草沐浴风雨和阳光,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