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能上得有趣呢?兴趣的源泉何在呢?什么是兴趣?如何培养呢?
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一、激发学生和好奇心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取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与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愈复杂愈新奇,则个体的好奇心便愈强。好奇心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刺激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环境则会抑制和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所以创设适宜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极为重要。
二、利用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如小学数学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可以设计这样一题:小强有2张5角,3张2角,4张1角,4张5分,6张2分的人民币,他要买一个7角6分的铅笔盒。请你帮助小强付钱。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教材的要求,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儿童的知识背景,形象直观而有蕴含一定的数学知识。通过了解,学生明确三点:1、直接用小强的钱凑齐付清。2、可通过找钱付清。3、付款的方法很多,这样的教学既注重了教学思想有注重了数学方法的教学,真正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三、让生活贴近数学
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在思维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如果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了,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揭示矛盾、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同时还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知道他们怎样想。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在关键处设问,在思考的转折点设问,在探求规律的情况下设问,才会激发学生思考和探求新知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28—96=128—100 4,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4 难以理解。我便设计了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我要过生日了,妈妈带了128元钱去商店买一个96元的布娃娃准备送给我。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28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4元,(应加上4元)。所以,多减去的4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
四、利用学具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常常需要借助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建立丰富的表象,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满足了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五、表扬、赏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独到的天分,这种天分能否很好的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能否发现并且去挖掘它,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素质和责任感。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后获得了表扬,老师在作业本上加上一句称赞性的评语等等,这些都能使学生直接获得欢乐,心理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即可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批改作业时,我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不同的评语鼓励:“你的字真棒,老师相信你的学习会像你的字一样好!”“你的作业给老师带来一种美的享受,继续努力吧!”。这些评价会使学生获得犹如沐浴着雨滋润的小树渐渐茁壮成长。对于有困难的同学要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验成功的欢乐,也让他们能够正视自己,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能驱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追求对新事物的认识,克服重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事实证明,激发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因此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方法和途径,何止百样千条?但都必须简单易操作,既自然适合。只要我们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在课后用心总结修改,就一定发现创造出许多精巧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渐养成勤于思考既动脑又动手的良好习惯。服务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这对于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江苏】
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一、激发学生和好奇心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取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与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愈复杂愈新奇,则个体的好奇心便愈强。好奇心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刺激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环境则会抑制和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所以创设适宜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极为重要。
二、利用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如小学数学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可以设计这样一题:小强有2张5角,3张2角,4张1角,4张5分,6张2分的人民币,他要买一个7角6分的铅笔盒。请你帮助小强付钱。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教材的要求,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儿童的知识背景,形象直观而有蕴含一定的数学知识。通过了解,学生明确三点:1、直接用小强的钱凑齐付清。2、可通过找钱付清。3、付款的方法很多,这样的教学既注重了教学思想有注重了数学方法的教学,真正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三、让生活贴近数学
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在思维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如果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了,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揭示矛盾、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同时还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知道他们怎样想。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在关键处设问,在思考的转折点设问,在探求规律的情况下设问,才会激发学生思考和探求新知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28—96=128—100 4,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4 难以理解。我便设计了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我要过生日了,妈妈带了128元钱去商店买一个96元的布娃娃准备送给我。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28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4元,(应加上4元)。所以,多减去的4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
四、利用学具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常常需要借助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建立丰富的表象,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满足了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五、表扬、赏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独到的天分,这种天分能否很好的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能否发现并且去挖掘它,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素质和责任感。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后获得了表扬,老师在作业本上加上一句称赞性的评语等等,这些都能使学生直接获得欢乐,心理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即可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批改作业时,我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不同的评语鼓励:“你的字真棒,老师相信你的学习会像你的字一样好!”“你的作业给老师带来一种美的享受,继续努力吧!”。这些评价会使学生获得犹如沐浴着雨滋润的小树渐渐茁壮成长。对于有困难的同学要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验成功的欢乐,也让他们能够正视自己,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能驱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追求对新事物的认识,克服重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事实证明,激发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因此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方法和途径,何止百样千条?但都必须简单易操作,既自然适合。只要我们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在课后用心总结修改,就一定发现创造出许多精巧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渐养成勤于思考既动脑又动手的良好习惯。服务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这对于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