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精英成长四大路径:海外游学成就国际视野、体育运动训练尚武精神、人脉关系拓展背景资源、平民主义熏陶卓越人生
回想5年半前的那次全球精英聚会,2010年1月14日,邵雪民在北京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这次聚会之后很长时间他都不敢看电视,因为电视上播出的许多新闻人物就曾在他身边,这让他感觉兴奋而又有些害怕。
邵雪民现任北欧投资银行驻中国和东南亚首席代表,他所说的聚会,指的是2004年6月第二周,在芝加哥举行的第43届“国际成就峰会”。当时,来自世界50个国家的250名杰出学生,与来自政界、学界、商界、艺术界的世界级领袖汇聚在一起。出席人士包括阿富汗总统、约旦国王、冰岛总统、拉脱维亚总统、以色列前总理、南非大主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中国青年邵雪民也在其中。
在一周时间里,近300名世界精英或未来精英度过了一段近乎全封闭式的生活——全方位的思想交流与人脉拓展。不过,虽是成就峰会,却并非政治峰会。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世界级上流社会的社交聚会,是美国精英与国际精英互动的嘉年华。
正是在那次聚会上,作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杰出毕业生与会的邵雪民,就政治人物言论中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问题与克林顿辩论了一通。
邵雪民说,美国精英阶层的形成与影响,值得中国去深入研究。
培养未来精英的六大理念
负责组织“国际成就峰会”的美国成就学院,成立于1961年。据公开资料显示,该院组织此类活动,是为了通过与当代思想家及成功人士的直接对话,激发青年学生对领导未来的想象力。年度国际成就峰会已经为数以千计的杰出学生提供了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
关于美国成就学院的公开信息很有限。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资深专家袁征博士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说,美国精英社团的组织形式大多是封闭的,其内部结构、人员组成往往不为外界所知,像“骷髅会”、“大都会俱乐部”、“百人会”等精英组织都是如此。要深入研究这些美国纯本土的精英组织,如果是一个中国学者去调研,很难获得第一手的材料。
《财经国家周刊》获得的非常有限的信息显示,曾经参加过“国际成就峰会”的,仅美国总统就包括奥巴马、克林顿、老布什、里根、卡特、福特;美国政府高官包括基辛格、希拉里、盖茨、琼斯、鲍威尔等。美国参众两院领袖、世界其他国家领导人,来自政经科技文体各界的名人,包括普利策奖得主、奥斯卡奖得主、诺贝尔奖得主、奥运会冠军,等等。
“国际成就峰会”只是美国成就学院主办的一个特色项目。如果说,成就峰会是既有精英与未来精英对话平台的话,那么,这个学院搭建的另一个平台“成就博物馆”就是一个未来精英的训练平台。无论是哪个平台,都包含该组织培养未来精英的六大理念:激情(passion)、视野(vision)、预备(preparation)、勇气(courage)、毅力(preservance)和操守(integrity)。
袁征说,我们在看到舞台上的美国精英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这些精英背后的成长经历,以及这些成长过程对未来精英的影响。
尚武精神
对于美国精英所拥有的尚武精神,外界会觉得很陌生。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美国外交政策专家迈克尔·曼德尔鲍姆的专著《体育的意涵》,深度解读了美国精英对体育热爱的原因。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秘书长于铁军和中国旅美学者薛涌均认为,美国的尚武精神是从古希腊文化吸取过来的。他们在大学时代往往喜欢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如橄榄球、棒球、篮球、皮划艇等。参加体育运动,在激烈的竞争中使你的体力达到极限,这有助于一系列优秀品质的培养,如全力以赴、坚忍不拔、公平竞争、团队精神、尊重规则等等,而且还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者,为未来的事业编织人脉。
薛涌说,美国精英层中运动员出身或者喜爱体育运动的人“高得不成比例”。在美国大学里,学生的领导能力常常是通过参加某某运动队或某某社团的活动来体现的。你光是闷头学习,即使成绩再好,可能也不为人看重。
于铁军举例说,小布什当总统时公务再繁忙,也要挤时间骑山地车和跑步。前总统福特原来是密歇根大学橄榄球队的,水平之高几乎可以当职业运动员,但后来他选择去了耶鲁,毕业后开始从政。前国务卿赖斯年轻时练花样滑冰,据说也具备相当专业的水准。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上大学时是普林斯顿摔跤队的,要不是因为肩伤,本来可入选美国奥运代表团。不过,拉姆斯菲尔德曾被精英组织拒绝入会。拒绝他的这个组织名为“大都会俱乐部”,1863年由美国财政部6位官员发起,至今延续147年,可谓精英组织中的精英组织。
精英成长四大路径
谈及美国精英的国际视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目前世界上不少大国对中国崛起的认识和政策调整严重滞后,但美国对华政策思维的改变和政策调整则是顺利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的决策精英们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而这一点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精英在青少年时期的海外游学经历等密不可分。
于铁军总结说,美国精英的成长有四大路径:海外游学成就国际视野;体育运动训练尚武精神;人脉关系拓展背景资源;平民主义熏陶卓越人生。
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于铁军说,精英一定是有所担当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而绝非蝇营狗苟之辈,一定是身上带有一些利他的东西,不完全为自己。这是精英的必备条件。有些人腰缠万贯,手握重权,但他们腐败、为富不仁,虽然这些人拥有权力和财富,但他们还谈不上是精英。
薛涌特别提及,平民主义是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这让美国精英受益匪浅。薛涌说,平民主义不仅体现在法律上,也体现在个人政治权利上。你是不是精英,不在于前辈给你留下了什么,也不在于你有多么高贵的嗜好,而在于你对平等享受权利的人有没有感召力,能和大众沟通是成功的前提。美国人的教育从学前班开始就灌输这种精英理念。2004年美国大选时,总统候选人克里就因为玩贵族架势而遭到对手攻击。
于铁军援引耶鲁大学案例说,美国除鼓励年轻人广泛阅读经典名著外,还特别鼓励年轻人利用假期到海外旅行,主要不是看那些名胜古迹,而是到那些普通观光者不怎么去的地方,比如,沿古丝绸之路去看输油管道、去圣彼得堡学俄语后去西伯利亚等。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海外经历,一方面使学生增加对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了解,另一方面把他们置于一种自己不熟悉的、带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去磨练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对美国几所名牌大学的实地考察,于铁军总结说,无论是在耶鲁,在哈佛,还是麻省理工学院,都能让人感受到美国在培养自己的战略精英方面,是多么地不遗余力而又行之有道。
回想5年半前的那次全球精英聚会,2010年1月14日,邵雪民在北京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这次聚会之后很长时间他都不敢看电视,因为电视上播出的许多新闻人物就曾在他身边,这让他感觉兴奋而又有些害怕。
邵雪民现任北欧投资银行驻中国和东南亚首席代表,他所说的聚会,指的是2004年6月第二周,在芝加哥举行的第43届“国际成就峰会”。当时,来自世界50个国家的250名杰出学生,与来自政界、学界、商界、艺术界的世界级领袖汇聚在一起。出席人士包括阿富汗总统、约旦国王、冰岛总统、拉脱维亚总统、以色列前总理、南非大主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中国青年邵雪民也在其中。
在一周时间里,近300名世界精英或未来精英度过了一段近乎全封闭式的生活——全方位的思想交流与人脉拓展。不过,虽是成就峰会,却并非政治峰会。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世界级上流社会的社交聚会,是美国精英与国际精英互动的嘉年华。
正是在那次聚会上,作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杰出毕业生与会的邵雪民,就政治人物言论中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问题与克林顿辩论了一通。
邵雪民说,美国精英阶层的形成与影响,值得中国去深入研究。
培养未来精英的六大理念
负责组织“国际成就峰会”的美国成就学院,成立于1961年。据公开资料显示,该院组织此类活动,是为了通过与当代思想家及成功人士的直接对话,激发青年学生对领导未来的想象力。年度国际成就峰会已经为数以千计的杰出学生提供了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
关于美国成就学院的公开信息很有限。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资深专家袁征博士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说,美国精英社团的组织形式大多是封闭的,其内部结构、人员组成往往不为外界所知,像“骷髅会”、“大都会俱乐部”、“百人会”等精英组织都是如此。要深入研究这些美国纯本土的精英组织,如果是一个中国学者去调研,很难获得第一手的材料。
《财经国家周刊》获得的非常有限的信息显示,曾经参加过“国际成就峰会”的,仅美国总统就包括奥巴马、克林顿、老布什、里根、卡特、福特;美国政府高官包括基辛格、希拉里、盖茨、琼斯、鲍威尔等。美国参众两院领袖、世界其他国家领导人,来自政经科技文体各界的名人,包括普利策奖得主、奥斯卡奖得主、诺贝尔奖得主、奥运会冠军,等等。
“国际成就峰会”只是美国成就学院主办的一个特色项目。如果说,成就峰会是既有精英与未来精英对话平台的话,那么,这个学院搭建的另一个平台“成就博物馆”就是一个未来精英的训练平台。无论是哪个平台,都包含该组织培养未来精英的六大理念:激情(passion)、视野(vision)、预备(preparation)、勇气(courage)、毅力(preservance)和操守(integrity)。
袁征说,我们在看到舞台上的美国精英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这些精英背后的成长经历,以及这些成长过程对未来精英的影响。
尚武精神
对于美国精英所拥有的尚武精神,外界会觉得很陌生。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美国外交政策专家迈克尔·曼德尔鲍姆的专著《体育的意涵》,深度解读了美国精英对体育热爱的原因。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秘书长于铁军和中国旅美学者薛涌均认为,美国的尚武精神是从古希腊文化吸取过来的。他们在大学时代往往喜欢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如橄榄球、棒球、篮球、皮划艇等。参加体育运动,在激烈的竞争中使你的体力达到极限,这有助于一系列优秀品质的培养,如全力以赴、坚忍不拔、公平竞争、团队精神、尊重规则等等,而且还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者,为未来的事业编织人脉。
薛涌说,美国精英层中运动员出身或者喜爱体育运动的人“高得不成比例”。在美国大学里,学生的领导能力常常是通过参加某某运动队或某某社团的活动来体现的。你光是闷头学习,即使成绩再好,可能也不为人看重。
于铁军举例说,小布什当总统时公务再繁忙,也要挤时间骑山地车和跑步。前总统福特原来是密歇根大学橄榄球队的,水平之高几乎可以当职业运动员,但后来他选择去了耶鲁,毕业后开始从政。前国务卿赖斯年轻时练花样滑冰,据说也具备相当专业的水准。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上大学时是普林斯顿摔跤队的,要不是因为肩伤,本来可入选美国奥运代表团。不过,拉姆斯菲尔德曾被精英组织拒绝入会。拒绝他的这个组织名为“大都会俱乐部”,1863年由美国财政部6位官员发起,至今延续147年,可谓精英组织中的精英组织。
精英成长四大路径
谈及美国精英的国际视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目前世界上不少大国对中国崛起的认识和政策调整严重滞后,但美国对华政策思维的改变和政策调整则是顺利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的决策精英们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而这一点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精英在青少年时期的海外游学经历等密不可分。
于铁军总结说,美国精英的成长有四大路径:海外游学成就国际视野;体育运动训练尚武精神;人脉关系拓展背景资源;平民主义熏陶卓越人生。
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于铁军说,精英一定是有所担当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而绝非蝇营狗苟之辈,一定是身上带有一些利他的东西,不完全为自己。这是精英的必备条件。有些人腰缠万贯,手握重权,但他们腐败、为富不仁,虽然这些人拥有权力和财富,但他们还谈不上是精英。
薛涌特别提及,平民主义是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这让美国精英受益匪浅。薛涌说,平民主义不仅体现在法律上,也体现在个人政治权利上。你是不是精英,不在于前辈给你留下了什么,也不在于你有多么高贵的嗜好,而在于你对平等享受权利的人有没有感召力,能和大众沟通是成功的前提。美国人的教育从学前班开始就灌输这种精英理念。2004年美国大选时,总统候选人克里就因为玩贵族架势而遭到对手攻击。
于铁军援引耶鲁大学案例说,美国除鼓励年轻人广泛阅读经典名著外,还特别鼓励年轻人利用假期到海外旅行,主要不是看那些名胜古迹,而是到那些普通观光者不怎么去的地方,比如,沿古丝绸之路去看输油管道、去圣彼得堡学俄语后去西伯利亚等。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海外经历,一方面使学生增加对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了解,另一方面把他们置于一种自己不熟悉的、带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去磨练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对美国几所名牌大学的实地考察,于铁军总结说,无论是在耶鲁,在哈佛,还是麻省理工学院,都能让人感受到美国在培养自己的战略精英方面,是多么地不遗余力而又行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