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提存款准备金、央票利率上涨、信贷点刹车,对这些频繁动作,市场单方面解读为从紧调控
2010年到来之前,货币政策回归“适度宽松”之“适度”本意,政策相较于2009年会偏紧,已成市场基本判断。
1月12日到1月19日,短短7天时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过快投放、央票利率重启上涨等一系列动作,让市场理解为是飘来“寒意”。
两个概念
1月19日,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银监会已经口头通知银行高层,要求控制信贷节奏。
有媒体1月20日早间报道时说,一些商业银行收到主管部门口头通知,要求全面停止1月份剩余时间新增信贷。
受此消息影响,20日股市应声而跌。
但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部署一季度工作时,强调的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1月20日上午,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香港出席亚洲金融论坛间隙对媒体表示,银监会未禁止银行在1月份剩余时间内发放贷款。他说,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对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同一天,央行调统司司长张涛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央行要尽量使贷款保持均衡性,防止季节之间、月度之间的异常波动。
“控制信贷节奏”和“禁止发放贷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市场却给出同样的解读。
原因在哪里?《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截至1月19日,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约为1.2万亿元,许多银行已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当月贷款指标。这意味着,要达到监管要求,1月份后10多天要基本停止发放贷款,甚至要进行压缩。
此前一周,央行宣布,从1月18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央行将从银行的口袋里收走2800亿元。
而在数量型工具出台一周后,价格调控工具亦随之登场。央票利率在上周重拾涨势。1年期央票利率较前周上涨约8个基点,3个月期央票上涨约4个基点。分析师认为,央行此举意在通过调高央票利率,吸引银行资金配置,以此减少放贷冲动。
市场分析认为,力控银行信贷高涨、及央行“紧缩性工具”的释放,表明货币信贷政策的音调已经变奏。
只收不贷?
1月20日,某国有银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基本上不能放了,现在是只收不贷。”
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则告诉记者:“从央行准备金政策上调后,我们就基本卡死在一个数上了,不能贷了。”
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几乎一夜之间“关闸”。
近日,一些大型银行高管接到了银监会的口头通知,“控制信贷节奏”。银行内部人士说,这是委婉措辞,实际执行力度要严厉得多。
某商业银行分行人士称,该分行2010年的计划新增贷款投放总量仅为2009年的三分之一,并且总行一再强调,监管层要求新增贷款绝对不能超过预设指标。
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现在基本是按照‘季不破3,月不破4’执行。”
“季不破3”是指,每个季度的贷款占全年信贷计划的比例最多不能超过30%,基本上1~4季度按照3:3:3:1的节奏投放。“月不破4”是指,每个月的信贷投放最多不能超过当季可用额度的40%,如此综合计算,每个月的信贷最多不能超过年度信贷计划的12%。
与2009年上半年“取消信贷规模管制”不同,2010年再次重归信贷规模管理。
“基本上,大行的信贷规模是按照2009年底信贷余额的17%计算的,大家都一样。”消息人士透露。
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上面已经启动月度信贷规模管理。”
对于一些股份制等大型银行来说,实行严格的月度规模管理后,不仅意味着1月下旬的信贷关闸,而且还有着“回缩”的压力。
“我们1月20号左右是只收不贷,后面临近月底,可能还要往回压缩信贷,因为现在已经突破额度了。”某大型银行公司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冲规模占规模
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1月的第一周,商业银行的日均信贷投放高达千亿元,重现2009年“天量信贷”之象。
《财经国家周刊》获悉,截至1月19日,工行、中行分别发放对公贷款约为1000亿元,建行发放对公贷款约为600亿元,农行发放约700亿元。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说:“我们行前10天达到约500亿元新增贷款,而全年的新增贷款额度也就约2500亿元。”
信贷高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2009年三季度以来,受限于信贷规模管束而延期发放的项目贷款;二是担心央行政策紧缩,而提前释放的信贷需求。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说:“从目前看,主要还是去年很多开工未完成项目的后续资金跟进。”据其介绍,该行年初以来的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和制造业。
另一家大型银行人士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坦言:“各行99%以上的新增贷款是去年底信贷规模管控后挤压到今年释放的。如果是今年的新贷款,项目审批都需要2个月,根本来不及。”
除了这部分需求外,担心货币政策转向而提前释放的贷款也较为普遍。
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这种情况在2009年初的信贷“冲锋战”中就存在,当时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都担心央行政策生变。银行希望先“冲规模、占规模”,而企业希望“早贷款、早提款”。
这导致1.2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存在部分“虚增”。
部分正常复苏的信贷需求,也成为支撑信贷高增的原因。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般有2~3年的建设周期,这部分由2009年顺延的刚性贷款颇为可观。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分析师石磊测算,已经上马的基建项目2010年将持续释放出4-5万亿元贷款需求。
政策取向
央行和银监会试图通过“多管齐下”,对于过热的货币信贷环境进行调控。截至2009年12月底,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27.68%,新增贷款9.5万亿元,同比增长31.74%。
在上调存款准备金出炉之前,央行已经通过加大票据回笼力度、上提央票利率释放预调信号。
1月19日,央行以价格招标的方式发行了240亿元央票,期限1年,参考收益率上升到1.9264%,与上周相比上升约8个基点,达到近21周以来最高点。此前,1月7日,央行19周来首次上调三个月期票据利率。
在抛出利率这一价格工具的同时,央行也通过加大公开市场货币回笼力度收回市场资金量。
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分析师石磊认为,央行多个工具齐发,与1月份央票到期量大、货币回笼压力重不无关系。
1月份,央票和正回购等到期资金量约为6440亿元,加上外汇占款、季节性财政存款变动等因素,石磊估计央行1月份的回笼压力将达到1.2~1.4万亿元。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石磊预计最多能回笼1万亿元,这也加速了存款准备金率的紧急出炉。
量与价齐发,摩根大通的研究报告认为,这表明决策者将按此前的承诺引导信贷,以避免产生资产价格泡沫。考虑到房价屡创新高,政府已调整大力支持房地产市场的若干刺激政策。
石磊认为,本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表明货币政策持续性收紧已经开始。
石磊预测,“紧信贷、宽货币”将成为2010年的货币信贷写照。
华泰联合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磊亦认为,本次政策出台应确切针对的是信贷的非常规增长,这显示央行正准备逐步收紧前期过度的货币投放,并应对通胀压力。在抬升货币市场利率和准备金率之外,央行还可能重启定向央票,对银行“有保有压”。
刘明康1月20日在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2010年将继续控制信贷规模和增速,目标是全年新增贷款总额下降至约7.5万亿元。
2010年到来之前,货币政策回归“适度宽松”之“适度”本意,政策相较于2009年会偏紧,已成市场基本判断。
1月12日到1月19日,短短7天时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过快投放、央票利率重启上涨等一系列动作,让市场理解为是飘来“寒意”。
两个概念
1月19日,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银监会已经口头通知银行高层,要求控制信贷节奏。
有媒体1月20日早间报道时说,一些商业银行收到主管部门口头通知,要求全面停止1月份剩余时间新增信贷。
受此消息影响,20日股市应声而跌。
但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部署一季度工作时,强调的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1月20日上午,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香港出席亚洲金融论坛间隙对媒体表示,银监会未禁止银行在1月份剩余时间内发放贷款。他说,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对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同一天,央行调统司司长张涛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央行要尽量使贷款保持均衡性,防止季节之间、月度之间的异常波动。
“控制信贷节奏”和“禁止发放贷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市场却给出同样的解读。
原因在哪里?《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截至1月19日,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约为1.2万亿元,许多银行已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当月贷款指标。这意味着,要达到监管要求,1月份后10多天要基本停止发放贷款,甚至要进行压缩。
此前一周,央行宣布,从1月18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央行将从银行的口袋里收走2800亿元。
而在数量型工具出台一周后,价格调控工具亦随之登场。央票利率在上周重拾涨势。1年期央票利率较前周上涨约8个基点,3个月期央票上涨约4个基点。分析师认为,央行此举意在通过调高央票利率,吸引银行资金配置,以此减少放贷冲动。
市场分析认为,力控银行信贷高涨、及央行“紧缩性工具”的释放,表明货币信贷政策的音调已经变奏。
只收不贷?
1月20日,某国有银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基本上不能放了,现在是只收不贷。”
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则告诉记者:“从央行准备金政策上调后,我们就基本卡死在一个数上了,不能贷了。”
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几乎一夜之间“关闸”。
近日,一些大型银行高管接到了银监会的口头通知,“控制信贷节奏”。银行内部人士说,这是委婉措辞,实际执行力度要严厉得多。
某商业银行分行人士称,该分行2010年的计划新增贷款投放总量仅为2009年的三分之一,并且总行一再强调,监管层要求新增贷款绝对不能超过预设指标。
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现在基本是按照‘季不破3,月不破4’执行。”
“季不破3”是指,每个季度的贷款占全年信贷计划的比例最多不能超过30%,基本上1~4季度按照3:3:3:1的节奏投放。“月不破4”是指,每个月的信贷投放最多不能超过当季可用额度的40%,如此综合计算,每个月的信贷最多不能超过年度信贷计划的12%。
与2009年上半年“取消信贷规模管制”不同,2010年再次重归信贷规模管理。
“基本上,大行的信贷规模是按照2009年底信贷余额的17%计算的,大家都一样。”消息人士透露。
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上面已经启动月度信贷规模管理。”
对于一些股份制等大型银行来说,实行严格的月度规模管理后,不仅意味着1月下旬的信贷关闸,而且还有着“回缩”的压力。
“我们1月20号左右是只收不贷,后面临近月底,可能还要往回压缩信贷,因为现在已经突破额度了。”某大型银行公司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冲规模占规模
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1月的第一周,商业银行的日均信贷投放高达千亿元,重现2009年“天量信贷”之象。
《财经国家周刊》获悉,截至1月19日,工行、中行分别发放对公贷款约为1000亿元,建行发放对公贷款约为600亿元,农行发放约700亿元。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说:“我们行前10天达到约500亿元新增贷款,而全年的新增贷款额度也就约2500亿元。”
信贷高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2009年三季度以来,受限于信贷规模管束而延期发放的项目贷款;二是担心央行政策紧缩,而提前释放的信贷需求。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说:“从目前看,主要还是去年很多开工未完成项目的后续资金跟进。”据其介绍,该行年初以来的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和制造业。
另一家大型银行人士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坦言:“各行99%以上的新增贷款是去年底信贷规模管控后挤压到今年释放的。如果是今年的新贷款,项目审批都需要2个月,根本来不及。”
除了这部分需求外,担心货币政策转向而提前释放的贷款也较为普遍。
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这种情况在2009年初的信贷“冲锋战”中就存在,当时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都担心央行政策生变。银行希望先“冲规模、占规模”,而企业希望“早贷款、早提款”。
这导致1.2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存在部分“虚增”。
部分正常复苏的信贷需求,也成为支撑信贷高增的原因。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般有2~3年的建设周期,这部分由2009年顺延的刚性贷款颇为可观。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分析师石磊测算,已经上马的基建项目2010年将持续释放出4-5万亿元贷款需求。
政策取向
央行和银监会试图通过“多管齐下”,对于过热的货币信贷环境进行调控。截至2009年12月底,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27.68%,新增贷款9.5万亿元,同比增长31.74%。
在上调存款准备金出炉之前,央行已经通过加大票据回笼力度、上提央票利率释放预调信号。
1月19日,央行以价格招标的方式发行了240亿元央票,期限1年,参考收益率上升到1.9264%,与上周相比上升约8个基点,达到近21周以来最高点。此前,1月7日,央行19周来首次上调三个月期票据利率。
在抛出利率这一价格工具的同时,央行也通过加大公开市场货币回笼力度收回市场资金量。
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分析师石磊认为,央行多个工具齐发,与1月份央票到期量大、货币回笼压力重不无关系。
1月份,央票和正回购等到期资金量约为6440亿元,加上外汇占款、季节性财政存款变动等因素,石磊估计央行1月份的回笼压力将达到1.2~1.4万亿元。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石磊预计最多能回笼1万亿元,这也加速了存款准备金率的紧急出炉。
量与价齐发,摩根大通的研究报告认为,这表明决策者将按此前的承诺引导信贷,以避免产生资产价格泡沫。考虑到房价屡创新高,政府已调整大力支持房地产市场的若干刺激政策。
石磊认为,本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表明货币政策持续性收紧已经开始。
石磊预测,“紧信贷、宽货币”将成为2010年的货币信贷写照。
华泰联合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磊亦认为,本次政策出台应确切针对的是信贷的非常规增长,这显示央行正准备逐步收紧前期过度的货币投放,并应对通胀压力。在抬升货币市场利率和准备金率之外,央行还可能重启定向央票,对银行“有保有压”。
刘明康1月20日在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2010年将继续控制信贷规模和增速,目标是全年新增贷款总额下降至约7.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