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音乐是现实生活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大家在现实生活和各种媒体上都有机会接触到流行音乐。人们比较传统地认为,流行音乐登不了大雅之堂,可是,现在大学里有流行音乐的专业,现实中很多人把流行音乐作为努力的方向,在从业等方面都选择了流行音乐;近几年,大家对流行音乐的认识、观念、态度等,也逐步有所转变。的确,在流行歌音乐中,也有非常好的,大家在不断地靠近它,感受它,了解它。
大家熟悉的谭维维的《给你一点颜色》,就运用了很多民族传统元素:歌词中有女娲娘娘补天等神话传说,伴奏用了华阴老腔的伴奏乐器等。演唱上,谭维维的唱法是通俗唱法,而张喜民、张拾民、刘西仓等民间老艺人的演唱,则是原生态唱法,这些都是流行与民族音乐的完美结合;整首音乐作品非常触及灵魂。崔健在评论这首音乐作品时,谈到此歌有地方戏曲元素——戏曲的瑰宝,陕西华阴老腔音乐,即“黄土高原的摇流音乐”元素,是在赋予它新的生命力、新的活力。的确,歌曲《给你一点颜色》,既有外在视觉的感染、又有内在灵魂的冲击,堪称完美。
另外,早期的一些影视媒体栏目,如每年的春晚、历届青歌赛、2005年超女、中国好声音、湖南台的快乐男生、中国梦之声、星光大道等媒体平台盛行,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流行音乐。人们普遍认为,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从而广泛传唱或欣赏,而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古代的唐诗、宋词,在当时即为流行音乐。而上世纪20年代,音乐家黎锦辉创作儿童歌舞剧,在当时是流行音乐,而今天看来,都成为了划时代的艺术品。作为“靡靡之音”的上世纪80年代的港台风——邓丽君的江南小调,颇有婉约之感;90年代的西北风,如《黄土之坡》、《我热恋的故乡》等,新世纪又有的中国风、民族风格等,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流行音乐。纵观这些流行歌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通俗性:歌词是白化文,旋律易于传唱;②娱乐性:感官刺激,自娱自乐;③流行性:创造周期短,流行周期快,传播广;④情感的倾诉性:高兴时听的欢快,压抑时听的压抑,歌曲的创作及欣赏,有即兴发挥之感。
这些当时的流行音乐,其中很多都体现了传统民族元素,主要表现在:
1、民歌元素。①民歌翻新:主要表现在歌曲的节奏、速度、发声、吐字、器配 、通俗、爵士、清唱方式等方面的演绎,如刘欢、滕格尔等演唱的歌曲;韩磊演唱的《天边》、《送别》、《掀起你的盖头来》、《花房姑娘》等,其伴奏乐器中,有三弦、小提琴、口琴等;《在那遥远的地方》则采用呼麦唱法,用马头琴、西塔琴等伴奏。②新同宗民族:很多歌曲的旋律中有一些相似的部分,如《小白菜》的原调旋律,那种叹气唱的感觉,在《山不转水在转》、《酒干倘卖无》中有所体现,而《天下无贼》的主题歌则采用下5度移位的手法。③民歌的风格性征引:乌兰图雅的《套马杆》,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等,有蒙古族民歌风格;《梦开始的地方》,是蒙古长调;谭维维的《康定情歌》,则把“溜溜调”合二为一,很有藏族风格。
2、戏曲及曲艺元素的运用。如《流行遇上戏曲》,《唱吟语》,《新贵妃醉酒》,《前门情思大碗茶》等,都把戏曲放到通俗音乐中去。而文本应用的方式有:歌曲名字、歌词等,如李玉刚的《苏三说》,王力宏的《五月天》等。①旋律中的戏曲音素:在《卷竹帘》这首歌中,有李白的诗句,抒情色彩就很浓。而针对《悄悄唤醒我》,刘欢则改了歌词,用半文言,就有元曲的风格,伴奏用到了琵琶、洞箫、大鼓等,有惊醒之感,也有历史的厚度及苍伤感。②唱腔的运用:李玉刚,女旦的角色;在中国好声音中的《悟空》,戴荃的原创,由单良演唱,用到了京胡伴奏,竹笛等伴奏。华阴老腔:《给你一点颜色》,则用了板胡、二胡、板凳等。歌词则采用了《白鹿原》中的词,加入了现代摇滚,有古树开花之感,歌词中环保部分(为什么天空变成灰色……)的演唱,则采用歌剧宣叙调的表演手法,这种感觉可以随时随地地让自己high起来。
3、民乐与器乐元素。民族器乐与乐器的元素:把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加进伴奏里去,如孙楠的《大秧歌序曲》,就加入了同姓家族的秧歌:唢呐阵阵等,而张伟:《high歌》则加入赛马的器乐运用。都使音乐作品别有一番风采。
既然流行音乐与我们的生活这么接近,学生们大都热爱流行音乐,那么在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入流行音乐呢?
首先是流行音乐能带来好的东西,因为大部分流行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老师们应该像大禹治水一样,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堵。广大音乐教师应该以综合音乐教学为主线,在基于音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音乐教学,构建与其他流行音乐元素的联系。应着重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接受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強民族意识及爱国主义情操。
流行音乐在课堂上易于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调节学生心理的特点,通过听歌、调整心理状态,尤其是留守儿童,容易有心理落差,通过听歌、唱歌,缓解、宣泄心理的压力和郁闷,对儿童是有正面影响的,这些影响主要包括:①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②为形象思维提供感性经验的支持;③有助于音乐记忆的提升;④有助于情感、情绪的调节;
流行音乐口传心唱,便捷,歌词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掌握。当然,流行音乐也有负面的影响,老师们也应该看到,这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内容过于简单、直白;②部分作品易对中学生引发早恋影响;③易于引发学生的不稳定及极端倾向;④流行音乐的“文化效应”,不利于中学生健康心理发展。
鉴于此,老师在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2、利用迁移旋律,探索流行音乐的民族成份;3、借鉴流行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4、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心理。
总之,流行音乐中积极成份还是很多的,特别是与传统音乐、文化、美学、观念等的结合点很多,在教学中应该善于甄别、引导、利用,改进我们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大家熟悉的谭维维的《给你一点颜色》,就运用了很多民族传统元素:歌词中有女娲娘娘补天等神话传说,伴奏用了华阴老腔的伴奏乐器等。演唱上,谭维维的唱法是通俗唱法,而张喜民、张拾民、刘西仓等民间老艺人的演唱,则是原生态唱法,这些都是流行与民族音乐的完美结合;整首音乐作品非常触及灵魂。崔健在评论这首音乐作品时,谈到此歌有地方戏曲元素——戏曲的瑰宝,陕西华阴老腔音乐,即“黄土高原的摇流音乐”元素,是在赋予它新的生命力、新的活力。的确,歌曲《给你一点颜色》,既有外在视觉的感染、又有内在灵魂的冲击,堪称完美。
另外,早期的一些影视媒体栏目,如每年的春晚、历届青歌赛、2005年超女、中国好声音、湖南台的快乐男生、中国梦之声、星光大道等媒体平台盛行,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流行音乐。人们普遍认为,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从而广泛传唱或欣赏,而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古代的唐诗、宋词,在当时即为流行音乐。而上世纪20年代,音乐家黎锦辉创作儿童歌舞剧,在当时是流行音乐,而今天看来,都成为了划时代的艺术品。作为“靡靡之音”的上世纪80年代的港台风——邓丽君的江南小调,颇有婉约之感;90年代的西北风,如《黄土之坡》、《我热恋的故乡》等,新世纪又有的中国风、民族风格等,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流行音乐。纵观这些流行歌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通俗性:歌词是白化文,旋律易于传唱;②娱乐性:感官刺激,自娱自乐;③流行性:创造周期短,流行周期快,传播广;④情感的倾诉性:高兴时听的欢快,压抑时听的压抑,歌曲的创作及欣赏,有即兴发挥之感。
这些当时的流行音乐,其中很多都体现了传统民族元素,主要表现在:
1、民歌元素。①民歌翻新:主要表现在歌曲的节奏、速度、发声、吐字、器配 、通俗、爵士、清唱方式等方面的演绎,如刘欢、滕格尔等演唱的歌曲;韩磊演唱的《天边》、《送别》、《掀起你的盖头来》、《花房姑娘》等,其伴奏乐器中,有三弦、小提琴、口琴等;《在那遥远的地方》则采用呼麦唱法,用马头琴、西塔琴等伴奏。②新同宗民族:很多歌曲的旋律中有一些相似的部分,如《小白菜》的原调旋律,那种叹气唱的感觉,在《山不转水在转》、《酒干倘卖无》中有所体现,而《天下无贼》的主题歌则采用下5度移位的手法。③民歌的风格性征引:乌兰图雅的《套马杆》,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等,有蒙古族民歌风格;《梦开始的地方》,是蒙古长调;谭维维的《康定情歌》,则把“溜溜调”合二为一,很有藏族风格。
2、戏曲及曲艺元素的运用。如《流行遇上戏曲》,《唱吟语》,《新贵妃醉酒》,《前门情思大碗茶》等,都把戏曲放到通俗音乐中去。而文本应用的方式有:歌曲名字、歌词等,如李玉刚的《苏三说》,王力宏的《五月天》等。①旋律中的戏曲音素:在《卷竹帘》这首歌中,有李白的诗句,抒情色彩就很浓。而针对《悄悄唤醒我》,刘欢则改了歌词,用半文言,就有元曲的风格,伴奏用到了琵琶、洞箫、大鼓等,有惊醒之感,也有历史的厚度及苍伤感。②唱腔的运用:李玉刚,女旦的角色;在中国好声音中的《悟空》,戴荃的原创,由单良演唱,用到了京胡伴奏,竹笛等伴奏。华阴老腔:《给你一点颜色》,则用了板胡、二胡、板凳等。歌词则采用了《白鹿原》中的词,加入了现代摇滚,有古树开花之感,歌词中环保部分(为什么天空变成灰色……)的演唱,则采用歌剧宣叙调的表演手法,这种感觉可以随时随地地让自己high起来。
3、民乐与器乐元素。民族器乐与乐器的元素:把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加进伴奏里去,如孙楠的《大秧歌序曲》,就加入了同姓家族的秧歌:唢呐阵阵等,而张伟:《high歌》则加入赛马的器乐运用。都使音乐作品别有一番风采。
既然流行音乐与我们的生活这么接近,学生们大都热爱流行音乐,那么在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入流行音乐呢?
首先是流行音乐能带来好的东西,因为大部分流行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老师们应该像大禹治水一样,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堵。广大音乐教师应该以综合音乐教学为主线,在基于音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音乐教学,构建与其他流行音乐元素的联系。应着重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接受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強民族意识及爱国主义情操。
流行音乐在课堂上易于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调节学生心理的特点,通过听歌、调整心理状态,尤其是留守儿童,容易有心理落差,通过听歌、唱歌,缓解、宣泄心理的压力和郁闷,对儿童是有正面影响的,这些影响主要包括:①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②为形象思维提供感性经验的支持;③有助于音乐记忆的提升;④有助于情感、情绪的调节;
流行音乐口传心唱,便捷,歌词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掌握。当然,流行音乐也有负面的影响,老师们也应该看到,这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内容过于简单、直白;②部分作品易对中学生引发早恋影响;③易于引发学生的不稳定及极端倾向;④流行音乐的“文化效应”,不利于中学生健康心理发展。
鉴于此,老师在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2、利用迁移旋律,探索流行音乐的民族成份;3、借鉴流行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4、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心理。
总之,流行音乐中积极成份还是很多的,特别是与传统音乐、文化、美学、观念等的结合点很多,在教学中应该善于甄别、引导、利用,改进我们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