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术后应用乌司他丁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继发吻合口瘘并发症的因素及乌司他丁在其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从2005年6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中,从随机抽取110例术后应用乌司他丁病例,110对照组。结果:对照组8例吻合口瘘,发生率7.27%,应用乌司他丁组2例,发生率1.81%,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肠术后应用乌司他丁明显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关键词】胃肠术后;乌司他丁;吻合口瘘
  
  吻合口瘘是胃肠外科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导致术后死亡率的升高,尽管外科技术日益升高,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仍高达5%—15%,术后腹腔内感染,组织灌注不足,营养不良,过度应激状态等均为吻合口愈合不良因素,乌司他丁的应用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2005年6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110例术后应用乌司他丁病例,110例对照组.,胃癌术后40例,平均年龄55岁;腹部损伤及肿瘤至空回肠部分切除术后60例,平均年龄46岁;大肠癌术后60例,平均年龄66岁;直肠癌术后60例,平均年龄67岁;男性148人,女性72人。其中110例患者术后给予乌司他丁10万U+5%葡萄糖250ml日二次静点,对照组术后均未使用乌司他丁药。
  1.2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剂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病人年龄及手术方式等受试因素经统计学处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结果
   对照组8例吻合口瘘,发生率7.27%,应用乌司他丁组2例,发生率1.81%,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P<0, 01)。
  应用乌司他丁组病例,1例是空场上段广泛性挫裂伤,腹腔污染较重,行肠切除肠吻合后第3天出现吻合口瘘,死于多脏器多功能衰竭。1例是低位肠梗阻,术中探查高位直肠癌,术中肠道冲洗后,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第7天出现吻合口瘘,经抗炎,引流冲洗后治愈出院。对照组吻合口瘘3例死亡,1例是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是肠系膜动脉栓塞至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是升结肠癌术后出现回结肠吻合口瘘,3例病人均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多功能衰竭,其他5例经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抗炎,通畅引流后治愈出院。
  3讨论
  乌司他丁(Ulinastatin, UTI)是一种从人尿中分离纯化的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种分子量为67000D 的糖蛋白。由1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生物利用度为100%,半衰期40min,5min达峰值。大量研究显示当人体受到感染、发热、肿瘤、妊娠、休克、手术、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刺激时,人体尿液中UTI活性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人血浆内存在较高浓度的蛋白酶抑制剂,而在机体受到严重损伤时,其被消耗,浓度明显下降,但随机体的恢复,其浓度又回升。这表明UTI可能具有抵抗外来刺激,减少外界损伤因子对机体的损伤,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的作用。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UTI),其分解形成的低分子成分也具有很强的抑制水解酶的作用【1】,预防吻合口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3.1术后由于氧自由基、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等作用,可出现肠系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肠粘膜充血水肿,肠粘膜上皮细胞受损,通透性增高,肠绒毛高度降低,从而损伤肠粘膜的屏障功能。乌司他丁能够抑制手术创伤后氧自由基及促炎性介质(TNF-α、IL-6等)的释放、抑制细菌/内毒素易位、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从而减轻肠通透性增高的程度,保护肠粘膜的屏障功能。
  3.2手术后细胞因子激活可致使机体发生非特异性炎症、特异性免疫反应 ,其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乌司他丁 (UTI尿胰蛋白酶 )可稳定溶酶体膜 ,抑制血液中多种酶活性、抑制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过度释放 ,保护肺功能,肝功能,肾功、抗手术侵袭及防御组织损伤 【2,3.4.5】,改善身体状况,促进局部吻合口愈合。
  3.3陆志熊【6】等研究发现乌司他丁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减轻应激状态下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从而减轻对重要器官功能的损害,促进机体器官功能恢复,更促进吻合口愈合。
  参考文献
  [1]Matsumi M,Mizobuchi S,Kaku R et a1 Changes of urinary tripsin inhibitor in blood and urine,as well as serum cytokines in living related liver transp1antation[J] Masui,2003,52(3):251-256
  [2]章雯静 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6):426-428
  [3]田大广,李晓延,李立,朱洪,阿永俊,黄明乌司他丁对腹部手术后细胞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曹铭辉,陈亚进,彭书崚;乌司他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肝功能的保护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年06期
  [5]钱叶本,熊奇如,耿小平;乌司他丁在肝切除中的保护作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3年03期
  [6]陆志熊,洪远,姚瑜,等.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评价[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9):628-62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加速,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会进一步增加。因此糖尿病已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同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继癌症、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已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老年糖尿病与一般糖尿病不同,临床表现轻微不典型,不易发现。老年人各器官机能开始衰退,机体敏感性下降,治疗依从性差,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下降,所以诊断和治疗老年人糖尿病时注意其发病特
期刊
【关键词】全面推进;优质护理;实践;成效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1】,关系到病人的康复进程,是医院护理工作重中之重。2010年初,为落实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我院全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改革护理管理模式,强化基础护理服务,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流程,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质量得以稳步提升。  1一般资料  我院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龙血竭在压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11例压疮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龙血竭,均为Ⅱ、Ⅲ期压疮,创面局部先行外科换药法,然后以龙血竭粉剂外涂创面,再用无菌敷料覆盖,一天换一次药。结果:7例患者的压疮全部愈合,创面3~9 d内干燥结痂,2例治愈率为100%。结论:龙血竭胶囊内容物成分为中药龙血竭,具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之功效。临床上,用其内容物外敷治疗Ⅱ、Ⅲ期压疮 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与第三代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第二代抗生素头孢呋辛钠治疗,治疗组采用第三代抗生素环丙沙星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了96.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50.25±3.26小时 VS 67.
期刊
【摘要】目的:利用血液透析来治疗急性肾衰竭患儿,并对其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本文以30位急性肾衰竭患儿为例,在都经过血液透析治疗的情况下,根据临床的资料来对于30名患儿在血液透析治疗前后的不同数据来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血液透析的治疗后,30名急性肾衰竭的患病儿的肾脏功能明显的要比治疗前有所好转。结论:通过前面的治疗可以说明,血液透析可以有效且迅速的使得急性肾衰竭病患的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的
期刊
【摘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证明了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医学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是老年性疾病发生率日益趋高的原因之一。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为了加强人们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首先要认识到脑血管疾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干扰原因及其去除方法。方法:对交叉配血标本进行细玻璃棒碾压及恒温孵育等,然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试验结果中因纤维蛋白原干扰可能性较大的标本进行分析及探讨其去除方法。结果 对标本及结果分析表明,纤维蛋白原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有影响,试验方法基本可以去除纤维蛋白原,从而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血浆或一些抗凝标本中存在的纤维蛋白原其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有不同程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丙泊芬,芬太尼,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225例,按病人意愿分为A组(丙泊芬组)、B组(芬太尼组)、C组(利多卡因组),观察术中镇痛效果、扩宫难易程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C两组,B组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但两组优于C组。3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将丙泊芬、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甜素对肝炎病毒学指标阳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肝炎病毒学检查指标呈阳性的肿瘤患者56例,在抗肿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连续治疗4周后给予复方甘草甜素片口服,连续治疗8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ALT、AST、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
期刊
【摘要】EID是新发生传染病(Emerging lnfectious Diseases)的英文简写。近年来,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一些细菌或病毒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数十种新发生传染病。其中,部分新发生传染病已经对人类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研究和有效控制这些新发生传染病,本文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应急对策。  【关键词】新发生传染病;应急;对策     据中英合作项目《传染病的发现与确认项目报告》指出,虽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