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证明了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医学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是老年性疾病发生率日益趋高的原因之一。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为了加强人们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首先要认识到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唤起人们对脑血管疾病的警惕,然后了解该疾病的发病原因,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脑血管疾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脑供血不足;危害;预防措施
脑供血不足是指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脑胀等脑供血不足症状,脑供血不足可能因为过度劳累,引发低血糖,低血糖又导致脑供血不足暴发。脑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
1脑供血不足的原因
(1)主要原因是:因为颈椎寰枢关节和颈5颈6关节错位,刺激椎动脉引起动脉血管腔狭窄或血管痉挛,通过的血流量减少, 脑供血不足致使所供应的脑区发生供血不足;
(2)血流动力学障碍,当血压降低,心脏搏出量减少时脑组织供血不足;
(3)某些原因造成的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缓慢及血液成分的改变,也可发生及供血不足;
(4)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即动脉搏粥样硬化的板块脱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到小动脉而堵塞血管,则会出现脑局部供血不足。
2脑供血不足的危害
脑供血不足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头晕、头昏重、头痛的症状,并且还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发生的事却记不住)等,这些都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结果。
首先,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引发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散性病变,脑的整合机能就会明显受损。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有的还会表现为性格突然改变,与平日反差极大等。这都表明老年人存在着由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脑功能衰退的症状。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中老年人突然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不能持物,嘴角歪斜,说话不清楚,单眼黑朦或视物飘动等。此类症状可反复发作,这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是中风即将来临的信号。
其次,脑供血机制十分复杂,从解剖角度看,营养脑组织的两大动脉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系统是供应脑部血流的主要通道,大脑3/4的血液来自颈动脉,而椎基底动脉主要营养内耳、脑桥、中脑、间脑、小脑、枕叶皮层及颞叶等部分。任何原因引起的颅内外动脉口径变小或血管变硬,都可减少脑供血。在诸多使脑血管变狭窄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颅外血管狭窄造成的。除血管因素外,血液流动的速度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研究证明,脑血流量和血压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血压太高或太低都会减少脑血流量。以收缩压为标准,随着血压的升高,脑血流量增加,但当血压超过160毫米汞柱时,反而使脑供血量降低。血液成分的变化也对脑供血有一定影响,血中胆固醇的浓度太高,它就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使血管管腔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梗塞。
3脑供血不足的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3.1应加强体育锻炼,运动是增强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其次,可采用中医药治疗,中医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辩证为肾虚、血瘀、痰湿等证型,而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可收到满意疗效。如果仍不能使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得到改善,一定要到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调治。
3.2很多高血脂症是“吃”出来的,因此有针对性地“吃”,高血脂也有希望降下来。当血脂增高处于初级阶段时,也就是说还没有发现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时,特别是年轻人和绝经期的妇女,完全可以用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调理调节血脂,如控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坚持运动。
综上所述,中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脑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壁上易有脂肪沉积,形成斑块,使血管腔变窄,影响血液流动,导致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当部分脑部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时,大脑的血液供应就会被阻断,使血流逐渐减少,再加上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逐渐下降,因此,只要供血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从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症状的发生。在预防方面,首要的是去除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戒烟、禁止过度饮酒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抗凝血类药物预防。脑血管疾病,如果在早期就有准确的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会得到有效控制的,进而降低对人们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杨剑民,高瑞芳. 60例复发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J].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05
[2] 谢荣;李金贤;牛晓珊;.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11
[3] 苏镇培 ,陈家德. 1993年全国脑血管病专题研讨会纪要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4.01
[4] 张晨,李江,罗兵. PAI-1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1.07
【关键词】脑供血不足;危害;预防措施
脑供血不足是指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脑胀等脑供血不足症状,脑供血不足可能因为过度劳累,引发低血糖,低血糖又导致脑供血不足暴发。脑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
1脑供血不足的原因
(1)主要原因是:因为颈椎寰枢关节和颈5颈6关节错位,刺激椎动脉引起动脉血管腔狭窄或血管痉挛,通过的血流量减少, 脑供血不足致使所供应的脑区发生供血不足;
(2)血流动力学障碍,当血压降低,心脏搏出量减少时脑组织供血不足;
(3)某些原因造成的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缓慢及血液成分的改变,也可发生及供血不足;
(4)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即动脉搏粥样硬化的板块脱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到小动脉而堵塞血管,则会出现脑局部供血不足。
2脑供血不足的危害
脑供血不足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头晕、头昏重、头痛的症状,并且还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发生的事却记不住)等,这些都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结果。
首先,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引发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散性病变,脑的整合机能就会明显受损。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有的还会表现为性格突然改变,与平日反差极大等。这都表明老年人存在着由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脑功能衰退的症状。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中老年人突然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不能持物,嘴角歪斜,说话不清楚,单眼黑朦或视物飘动等。此类症状可反复发作,这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是中风即将来临的信号。
其次,脑供血机制十分复杂,从解剖角度看,营养脑组织的两大动脉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系统是供应脑部血流的主要通道,大脑3/4的血液来自颈动脉,而椎基底动脉主要营养内耳、脑桥、中脑、间脑、小脑、枕叶皮层及颞叶等部分。任何原因引起的颅内外动脉口径变小或血管变硬,都可减少脑供血。在诸多使脑血管变狭窄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颅外血管狭窄造成的。除血管因素外,血液流动的速度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研究证明,脑血流量和血压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血压太高或太低都会减少脑血流量。以收缩压为标准,随着血压的升高,脑血流量增加,但当血压超过160毫米汞柱时,反而使脑供血量降低。血液成分的变化也对脑供血有一定影响,血中胆固醇的浓度太高,它就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使血管管腔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梗塞。
3脑供血不足的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3.1应加强体育锻炼,运动是增强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其次,可采用中医药治疗,中医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辩证为肾虚、血瘀、痰湿等证型,而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可收到满意疗效。如果仍不能使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得到改善,一定要到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调治。
3.2很多高血脂症是“吃”出来的,因此有针对性地“吃”,高血脂也有希望降下来。当血脂增高处于初级阶段时,也就是说还没有发现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时,特别是年轻人和绝经期的妇女,完全可以用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调理调节血脂,如控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坚持运动。
综上所述,中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脑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壁上易有脂肪沉积,形成斑块,使血管腔变窄,影响血液流动,导致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当部分脑部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时,大脑的血液供应就会被阻断,使血流逐渐减少,再加上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逐渐下降,因此,只要供血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从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症状的发生。在预防方面,首要的是去除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戒烟、禁止过度饮酒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抗凝血类药物预防。脑血管疾病,如果在早期就有准确的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会得到有效控制的,进而降低对人们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杨剑民,高瑞芳. 60例复发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J].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05
[2] 谢荣;李金贤;牛晓珊;.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11
[3] 苏镇培 ,陈家德. 1993年全国脑血管病专题研讨会纪要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4.01
[4] 张晨,李江,罗兵. PAI-1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