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苏实行“五严”规定以来,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背景下,以往那些靠熬时间、拼体力来提高成绩的学校教育模式必然要加以改变。这也给许多学科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课时紧张,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因此怎样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是化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化学课堂时间内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又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是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学习的内在动力得到激发和强化,从而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实验手段是化学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最兴奋的莫过于能够亲眼看到化学变化和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势利导,使他们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够保持学生对化学学科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如在学习了氯气的化学性质后,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在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实验现象]红色褪去。红色为什么会消失?有学生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也有学生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物质。[实验分析]: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酸碱中和,则红色可能重现;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HClO而被氧化,则红色不可能重现。[实验验证]: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重现,则是因为HCl和HClO的酸性所致;若红色不再重现,则是因为HClO的强氧化性所致。教师借助实验使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启发质疑,引导探索,深化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从观察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实验—得到结论的学习过程中尝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唤起极大的求知欲,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此外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教学的建议,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尽最大可能地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主阵地
  高效的课堂教学提倡的是“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学方式。通过优化教学,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变大了,活动密度增强了,课堂节奏加快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并有效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实际,设计好教学方案。高效课堂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但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保证。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节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最终实现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在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诊断性评价”更适合于课前和课尾,它能帮助化学教师诊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地及时弥补;“过程性评价”更多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旨在督促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终结性评价”是过关性甚至是选拔性的,多用在一章或一个模块结束时,是更高级的评价形式。因为三种评价的要求不同,教师命制题目的难度和评价尺度就应该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进而使教学真正有效。除此之外,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它促使化学教师思考和创新。化学教师只有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头脑,凭着奋力执著的精神,努力研究,才能真正构建起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新颁布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让研究性学习走入初中语文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采用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设问,能紧紧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驱使学生回忆、想象、创造、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一、课堂提问的技巧    1.提问不能盲目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喜欢信口开河,随意、无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容易把学生思维误入歧途,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对纳米改性彩色EPDM防水卷材制造的技术途径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取消炭黑后EPDM的补强以及纳米材料在胶料中的分散问题.此外,一种纳米改性的复合颜料使该产品具有优异的保色性.
1概述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专门为工业自动控制而设计的新型装置,它具有功能强、编程简单、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在现代工业自动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分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地被教师广泛采用。采用这种学习方式的课堂人人参与、组组互动、合作竞争,不时会有智慧、思维碰撞的火花闪现。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语文课堂分组教学的优势,实现语文教学效果最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搭配,合作互补    分组学习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分组,使组员能够
1屋面系统分类2001年美国首次按照屋面的坡度将屋面系统分为低坡度屋面系统、双坡度屋面系统和陡坡度屋面系统(见图1).
本研究以57份中美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利用基于检测微珠的单碱基延伸方法,对与大豆胞囊线虫病(SCN)抗性基因rhg1和Rhg4紧密连锁的SNPs进行分析,目的是阐明我
主要比较了聚酯长丝纺粘土工布和短纤针刺土工布在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中的特点和作用,阐述了土工布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利用AFLP技术对30个甜瓜材料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研究。从120对Msel和Pstl引物中筛选出25对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共扩增出262余多态性带。聚类分析结果新疆甜瓜中的夏甜瓜类型,新疆甜瓜中的冬甜瓜类型、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民彝”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