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苏实行“五严”规定以来,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背景下,以往那些靠熬时间、拼体力来提高成绩的学校教育模式必然要加以改变。这也给许多学科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课时紧张,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因此怎样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是化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化学课堂时间内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又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是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学习的内在动力得到激发和强化,从而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实验手段是化学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最兴奋的莫过于能够亲眼看到化学变化和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势利导,使他们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够保持学生对化学学科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如在学习了氯气的化学性质后,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在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实验现象]红色褪去。红色为什么会消失?有学生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也有学生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物质。[实验分析]: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酸碱中和,则红色可能重现;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HClO而被氧化,则红色不可能重现。[实验验证]: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重现,则是因为HCl和HClO的酸性所致;若红色不再重现,则是因为HClO的强氧化性所致。教师借助实验使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启发质疑,引导探索,深化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从观察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实验—得到结论的学习过程中尝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唤起极大的求知欲,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此外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教学的建议,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尽最大可能地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主阵地
高效的课堂教学提倡的是“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学方式。通过优化教学,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变大了,活动密度增强了,课堂节奏加快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并有效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实际,设计好教学方案。高效课堂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但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保证。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节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最终实现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在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诊断性评价”更适合于课前和课尾,它能帮助化学教师诊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地及时弥补;“过程性评价”更多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旨在督促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终结性评价”是过关性甚至是选拔性的,多用在一章或一个模块结束时,是更高级的评价形式。因为三种评价的要求不同,教师命制题目的难度和评价尺度就应该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进而使教学真正有效。除此之外,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它促使化学教师思考和创新。化学教师只有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头脑,凭着奋力执著的精神,努力研究,才能真正构建起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 廖银燕)
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化学课堂时间内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又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是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学习的内在动力得到激发和强化,从而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实验手段是化学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最兴奋的莫过于能够亲眼看到化学变化和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势利导,使他们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够保持学生对化学学科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如在学习了氯气的化学性质后,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在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实验现象]红色褪去。红色为什么会消失?有学生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也有学生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物质。[实验分析]: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酸碱中和,则红色可能重现;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HClO而被氧化,则红色不可能重现。[实验验证]: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重现,则是因为HCl和HClO的酸性所致;若红色不再重现,则是因为HClO的强氧化性所致。教师借助实验使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启发质疑,引导探索,深化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从观察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实验—得到结论的学习过程中尝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唤起极大的求知欲,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此外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教学的建议,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尽最大可能地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主阵地
高效的课堂教学提倡的是“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学方式。通过优化教学,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变大了,活动密度增强了,课堂节奏加快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并有效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实际,设计好教学方案。高效课堂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但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保证。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节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最终实现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在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诊断性评价”更适合于课前和课尾,它能帮助化学教师诊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地及时弥补;“过程性评价”更多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旨在督促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终结性评价”是过关性甚至是选拔性的,多用在一章或一个模块结束时,是更高级的评价形式。因为三种评价的要求不同,教师命制题目的难度和评价尺度就应该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进而使教学真正有效。除此之外,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它促使化学教师思考和创新。化学教师只有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头脑,凭着奋力执著的精神,努力研究,才能真正构建起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