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的内涵;二、科学探究使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科学是有趣的、快乐的;三、科学探究给学生插上创造思维的“翅膀”; 四、科学探究培养了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五、科学探究带给学生们更为真实的评价。
【关键词】内涵 有趣 快乐 创造 严谨 真实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68-01
一、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的内涵
所谓科学探究,即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科学的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科学、体会科学、领悟科学、动手做科学,提升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获得对科学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今天的《科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很大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探究学习,而真正的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科学探究使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科学是有趣的、快乐的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科学探究对于具有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教师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动受体,而是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主体;科学课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内容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联系实际、拓展想象的发展余地,使探究过程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生学习之中。
当学生们翻开科学书,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他们所熟悉的生动画面,看到的是他们的大朋友写给同学们的那段亲切感人的话语,知道了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探究的问题和像科学家一样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还能从中获得许多本领和经验去解决他们和他们的长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他们的心才会被打动,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科学课程的学习。
科学课是从三年级开始实施的,这就要求科学老师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尊重其好玩的天性,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中的共鸣。如在《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这一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记录爸爸妈妈一天工作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爸爸妈妈工作那么辛苦,你想对爸妈说些什么?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说一些:关心和感激爸妈的话,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来减轻爸妈的负担等。以此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孩子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发展,他们对科学课程的兴趣也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虽然下课铃想起,不少同学问题仍不断,激烈的讨论还在继续……
三、科学探究给学生插上创造思维的“翅膀”
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主动探索问题的动力。科学课的设计就是抓住这点,注意培养学生凡事问一个为什么的好习惯,从而具备明确而强烈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意识。正确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知识时,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还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置于一种能培养其创造能力的教学情境中,这种情境对学生来说,不仅要有新奇性、欣赏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该情境中的活动具有探索性。它是一种老师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和学生处在平等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从不敢问到敢问再到善问的民主气氛,在这种气氛中教师对待学生的不同观点和见解,不要轻易地做出否定的评价,而应在多次启发诱导后,再耐心的给学生解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新鲜感、新奇感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人和别人没有想、没有做或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对于那些并非前所未有但对学生而言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的思维,无论价值大小,都给于鼓励和肯定,让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创造的主动性,并使其向多层次发展。
例如在教学《苹果为什么落地》一课时,采用了平衡尺和钩码来研究重力的平衡问题。首先让学生根据投影上的插图自行研究:“左右挂的钩码一样多,那么钩码间保持怎样的距离,支架才能平衡。”鼓励同学发表独特见解,大胆思考,学生这时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积极动手动脑,急于发现一种新的挂法,结果,两组学生在做第一个和第二个试验时,钩码是分开挂的,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当我询问原因时,同学们回答是试出来的。可见,这是学生的思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的。
四、科学探究培养了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小学科学课以观察、实验等探究手段作为认知的主要途径,科学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搜集资料、去进行思维加工,自己发现、总结结论、发现新知。但学生的实验不是随意的、盲目的,需要有正确的探求路径和操作程序。因此,对于学生的实验,教师理应严格的规范操作要求和实验进程。哪些该做、那些不该做,哪些地方应该注意,哪些障碍该排除,实验器材怎样使用,药品用过后怎样处理……这些方面的要求都能有效地锻炼学生,优化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学生机智敏感的探求意识、细致周密的观察习惯、有条不紊地操作技能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许多制作科目和科学配套使用,其目的主要在于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技能。但在激励创新的同时,制作中又需要学生讲求精巧的做工和细腻的心理。如《指南针》中制作指南针,在制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操作工序都要符合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稍有疏忽都会影响作品的质量,没有一丝不苟地态度和井然有序习惯,是无法胜任这一细致精巧的工作的。另外,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料、污物,这就要求学生合理解决与处理这些垃圾,懂得如何保持整洁与卫生,久而久之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五、科学探究带给学生们更为真实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一般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期结束时的总结性评价,它具有导向功能、反馈调节功能和激励功能,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这是因为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中,有许多方面是自己知觉不到的,如参与科学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交流是单向的还是多向的;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如何;动手能力如何;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的能力怎样等等,必须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看到,才能对这些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真实的评价,有助于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课程,获得探究的乐趣,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或是因为有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意义认识不足,或是因为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局限,使得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内容不实,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和水平强调过多,尤其是在期末一张试卷成绩作为科学课评价的全部依据。
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不管学生表述的如何,内容是否真实,教师仅凭印象进行评价,以学生的“乖”、“听话”作为评价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了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有鉴于此,要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改变教学评价中的这种偏差,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就必须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课堂的所有正常的课堂教育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要通过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对学生进行突出表现记录、测试和考试。活动产品分析,搜集学生的学习结果即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业法进行综合评价。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指标,除了上述方法外,还需要采用评议法,即先由学生按指标要求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们自评和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考试与作业情况作出综合评定。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内涵 有趣 快乐 创造 严谨 真实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68-01
一、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的内涵
所谓科学探究,即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科学的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科学、体会科学、领悟科学、动手做科学,提升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获得对科学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今天的《科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很大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探究学习,而真正的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科学探究使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科学是有趣的、快乐的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科学探究对于具有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教师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动受体,而是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主体;科学课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内容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联系实际、拓展想象的发展余地,使探究过程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生学习之中。
当学生们翻开科学书,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他们所熟悉的生动画面,看到的是他们的大朋友写给同学们的那段亲切感人的话语,知道了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探究的问题和像科学家一样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还能从中获得许多本领和经验去解决他们和他们的长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他们的心才会被打动,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科学课程的学习。
科学课是从三年级开始实施的,这就要求科学老师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尊重其好玩的天性,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中的共鸣。如在《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这一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记录爸爸妈妈一天工作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爸爸妈妈工作那么辛苦,你想对爸妈说些什么?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说一些:关心和感激爸妈的话,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来减轻爸妈的负担等。以此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孩子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发展,他们对科学课程的兴趣也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虽然下课铃想起,不少同学问题仍不断,激烈的讨论还在继续……
三、科学探究给学生插上创造思维的“翅膀”
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主动探索问题的动力。科学课的设计就是抓住这点,注意培养学生凡事问一个为什么的好习惯,从而具备明确而强烈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意识。正确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知识时,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还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置于一种能培养其创造能力的教学情境中,这种情境对学生来说,不仅要有新奇性、欣赏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该情境中的活动具有探索性。它是一种老师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和学生处在平等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从不敢问到敢问再到善问的民主气氛,在这种气氛中教师对待学生的不同观点和见解,不要轻易地做出否定的评价,而应在多次启发诱导后,再耐心的给学生解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新鲜感、新奇感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人和别人没有想、没有做或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对于那些并非前所未有但对学生而言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的思维,无论价值大小,都给于鼓励和肯定,让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创造的主动性,并使其向多层次发展。
例如在教学《苹果为什么落地》一课时,采用了平衡尺和钩码来研究重力的平衡问题。首先让学生根据投影上的插图自行研究:“左右挂的钩码一样多,那么钩码间保持怎样的距离,支架才能平衡。”鼓励同学发表独特见解,大胆思考,学生这时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积极动手动脑,急于发现一种新的挂法,结果,两组学生在做第一个和第二个试验时,钩码是分开挂的,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当我询问原因时,同学们回答是试出来的。可见,这是学生的思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的。
四、科学探究培养了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小学科学课以观察、实验等探究手段作为认知的主要途径,科学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搜集资料、去进行思维加工,自己发现、总结结论、发现新知。但学生的实验不是随意的、盲目的,需要有正确的探求路径和操作程序。因此,对于学生的实验,教师理应严格的规范操作要求和实验进程。哪些该做、那些不该做,哪些地方应该注意,哪些障碍该排除,实验器材怎样使用,药品用过后怎样处理……这些方面的要求都能有效地锻炼学生,优化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学生机智敏感的探求意识、细致周密的观察习惯、有条不紊地操作技能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许多制作科目和科学配套使用,其目的主要在于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技能。但在激励创新的同时,制作中又需要学生讲求精巧的做工和细腻的心理。如《指南针》中制作指南针,在制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操作工序都要符合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稍有疏忽都会影响作品的质量,没有一丝不苟地态度和井然有序习惯,是无法胜任这一细致精巧的工作的。另外,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料、污物,这就要求学生合理解决与处理这些垃圾,懂得如何保持整洁与卫生,久而久之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五、科学探究带给学生们更为真实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一般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期结束时的总结性评价,它具有导向功能、反馈调节功能和激励功能,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这是因为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中,有许多方面是自己知觉不到的,如参与科学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交流是单向的还是多向的;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如何;动手能力如何;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的能力怎样等等,必须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看到,才能对这些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真实的评价,有助于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课程,获得探究的乐趣,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或是因为有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意义认识不足,或是因为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局限,使得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内容不实,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和水平强调过多,尤其是在期末一张试卷成绩作为科学课评价的全部依据。
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不管学生表述的如何,内容是否真实,教师仅凭印象进行评价,以学生的“乖”、“听话”作为评价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了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有鉴于此,要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改变教学评价中的这种偏差,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就必须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课堂的所有正常的课堂教育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要通过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对学生进行突出表现记录、测试和考试。活动产品分析,搜集学生的学习结果即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业法进行综合评价。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指标,除了上述方法外,还需要采用评议法,即先由学生按指标要求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们自评和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考试与作业情况作出综合评定。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