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课堂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平台,应当通过强化彼此间的互动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促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而师生互动的作用发挥需要教师进行设计,以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等方式,在双方交流中去发散学生思维,进而深化有效教学。基于此,文章将结合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对如何实现师生互动深化有效教学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教学
师生互动作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一般由教师抛出问题或是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去发现问题,之后在教师与学生的参与下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受益最大,并且在和谐的互動氛围中更能激发其对新知的探索欲望,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实现深化有效教学的目的。那么,要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展开师生互动呢?下文便针对其中的开展策略展开分析。
一、 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互动积极性
师生互动需要由问题切入,而问题的提出则依赖于教师在课前的精心预设。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所教内容,而问题的提出可通过生活事例予以导出,比如在讲解“分数”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生活中遇到的过生日分蛋糕的事例导入;同时也可以故事导入,比如猪八戒分人参果的故事。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导入教学新内容,充分调动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小数的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下“1、10、100”三个数字,之后向学生问“这三个数字相等吗?”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相等”,紧接着教师便可在三个数字后面划上括号,让学生进行单位的添加,从而让这三个数字相等。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便得到了极大发散,会有学生想到“1米=10分米=100厘米”,也有学生想到“1元=10角=100分”等等,之后教师便可在括号内均填上“米”作单位,之后询问学生“现在这三个数字的单位完全相同,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它们相等呢?”就在学生感觉到无法解决时,教师便可顺势导入“小数的性质”相关内容的教学,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所带来的良好师生互动效果,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互动积极性。数学教学活动原本就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在数学课堂上,讨论互动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其实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进而主动激发其主动探究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此,数学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以目标为导向,以小组合作性学习为主体,引领小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 明确互动任务,促进互动教学实效性
“互动式”教学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发挥目标导向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需要更多聚焦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层面交流,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虽然与学生产生互动的氛围非常热闹,但实质上并未就学习任务的如何解决展开教学,这种漫无目的的互动难以实现深化有效教学的目标。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一定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如何围绕任务去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惑进行有效解决。
比如,在讲解“认识线段”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之后由学生提出针对性问题,如“线段是什么?如何测量线段?如何比较线段长短”等等。面对学生在预习中留下的疑惑,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动手操作实践,也可与学生互动去引导其说出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线段,之后在折纸操作中去总结出线段的特点。紧接着教师可让学生尝试着进行线段绘画,通过对学生练习的点评去强化对线段的理解。如此一来,教师通过把握好“认识线段”这节课中的互动任务,在合理的设计之下与学生产生良性互动,进而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当然,如果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与学习任务有一定出入,此时教师应当进行循循善诱,以商量、激励的口吻进行启发,让学生慢慢提出更具探究价值的问题。
三、 重视课堂调控,助力互动动态生成
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有效的互动能促进学生思维活跃,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存在动态变化特性,不仅有教师提问学生,也有学生提问教师,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所以其中的动态生成应当关注学生的主体,犹如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教师要做到“目中无人”,视自己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协助人,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切勿过分依赖教师的规划与预设。
比如,在讲解“认识线段”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想让学生察觉“线段是直的”这一特点,可引导学生对尺子边缘进行观察,可能会有学生说尺子的边缘较薄,或是尺子边缘较为锋利等回答,此时教师可调控引导方法,让学生沿着尺子进行画线,从而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线段是直的”特点。又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相关内容时,学生通过预习会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底×高÷2”,也能够了解到沿着平行四边形对角线进行裁剪能够得到两个等高、等底且面积为平行四边形一半的两个三角形。此时,会有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面积是平行四边形一半的三角形一定要沿着对角线裁剪吗?面对这一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教师便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去验证课本知识,进而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师生互动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是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驱动力。上述所探究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策略均为笔者自身教学实践的总结,希望能够为教育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同时在运用相关策略时,教师还应准确把握所教内容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更为轻松的方式展开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张紫屏.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满海芳.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8(30):41-42.
[3]杨秋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往策略[J].才智,2017(04):51.
作者简介:
卢文婷,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霞寨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教学
师生互动作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一般由教师抛出问题或是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去发现问题,之后在教师与学生的参与下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受益最大,并且在和谐的互動氛围中更能激发其对新知的探索欲望,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实现深化有效教学的目的。那么,要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展开师生互动呢?下文便针对其中的开展策略展开分析。
一、 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互动积极性
师生互动需要由问题切入,而问题的提出则依赖于教师在课前的精心预设。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所教内容,而问题的提出可通过生活事例予以导出,比如在讲解“分数”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生活中遇到的过生日分蛋糕的事例导入;同时也可以故事导入,比如猪八戒分人参果的故事。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导入教学新内容,充分调动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小数的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下“1、10、100”三个数字,之后向学生问“这三个数字相等吗?”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相等”,紧接着教师便可在三个数字后面划上括号,让学生进行单位的添加,从而让这三个数字相等。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便得到了极大发散,会有学生想到“1米=10分米=100厘米”,也有学生想到“1元=10角=100分”等等,之后教师便可在括号内均填上“米”作单位,之后询问学生“现在这三个数字的单位完全相同,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它们相等呢?”就在学生感觉到无法解决时,教师便可顺势导入“小数的性质”相关内容的教学,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所带来的良好师生互动效果,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互动积极性。数学教学活动原本就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在数学课堂上,讨论互动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其实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进而主动激发其主动探究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此,数学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以目标为导向,以小组合作性学习为主体,引领小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 明确互动任务,促进互动教学实效性
“互动式”教学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发挥目标导向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需要更多聚焦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层面交流,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虽然与学生产生互动的氛围非常热闹,但实质上并未就学习任务的如何解决展开教学,这种漫无目的的互动难以实现深化有效教学的目标。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一定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如何围绕任务去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惑进行有效解决。
比如,在讲解“认识线段”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之后由学生提出针对性问题,如“线段是什么?如何测量线段?如何比较线段长短”等等。面对学生在预习中留下的疑惑,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动手操作实践,也可与学生互动去引导其说出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线段,之后在折纸操作中去总结出线段的特点。紧接着教师可让学生尝试着进行线段绘画,通过对学生练习的点评去强化对线段的理解。如此一来,教师通过把握好“认识线段”这节课中的互动任务,在合理的设计之下与学生产生良性互动,进而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当然,如果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与学习任务有一定出入,此时教师应当进行循循善诱,以商量、激励的口吻进行启发,让学生慢慢提出更具探究价值的问题。
三、 重视课堂调控,助力互动动态生成
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有效的互动能促进学生思维活跃,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存在动态变化特性,不仅有教师提问学生,也有学生提问教师,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所以其中的动态生成应当关注学生的主体,犹如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教师要做到“目中无人”,视自己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协助人,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切勿过分依赖教师的规划与预设。
比如,在讲解“认识线段”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想让学生察觉“线段是直的”这一特点,可引导学生对尺子边缘进行观察,可能会有学生说尺子的边缘较薄,或是尺子边缘较为锋利等回答,此时教师可调控引导方法,让学生沿着尺子进行画线,从而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线段是直的”特点。又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相关内容时,学生通过预习会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底×高÷2”,也能够了解到沿着平行四边形对角线进行裁剪能够得到两个等高、等底且面积为平行四边形一半的两个三角形。此时,会有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面积是平行四边形一半的三角形一定要沿着对角线裁剪吗?面对这一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教师便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去验证课本知识,进而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师生互动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是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驱动力。上述所探究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策略均为笔者自身教学实践的总结,希望能够为教育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同时在运用相关策略时,教师还应准确把握所教内容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更为轻松的方式展开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张紫屏.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满海芳.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8(30):41-42.
[3]杨秋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往策略[J].才智,2017(04):51.
作者简介:
卢文婷,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霞寨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