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箱庭疗法源于荣格分析心理学和游戏治疗,能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对矫正儿童多动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箱庭疗法对幼儿多动行为的治疗机制,以及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启示。
关键词:箱庭疗法;多动行为;
一问题提出
幼儿的多动行为是指幼儿多动不安,活动次数明显超过正常水平的行为,常表现为异常兴奋、容易冲动和注意力涣散[1]。
国内外对注意缺陷多动症幼儿在心理治疗上主要采用的是行为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以抑制幼儿的多动行为及相关发展障碍,但对常见非病理性幼儿多动行为的干预研究较少,干预模式相对单一,缺乏系统、成形的可供操作的具体干预方法[2]。
箱庭疗法的游戏特性特别适合于儿童,大量文献资料与临床实践证明箱庭疗法对于干预和规避幼儿多动行为具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通过个案探索箱庭疗法对儿童多动行为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
2.1 被试
2.1.1家庭背景
小K,男,3岁8个月,顺产,胎检正常,父母均为硕士研究生。小K自出生到3岁半由爷爷奶奶与父母共同抚养,小K母亲与公婆相处不好,性格弱势,生活中消极情绪颇多,经常感觉家庭氛围紧张,对小K的管教比较严格。
2.1.2问题主诉
小K3岁半才能自理大便,在家行为自由,活动无规则,好动。2岁时上过一年早教班, 据老师反应,小K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很少与其他幼儿互动交往。3岁半上幼儿园小班,老师反映其行为多动,很难安静下来,在人多时情绪处于亢奋状态,反应滞后,不合群,有咬指甲咬笔的行为。母亲反应小K不喜欢上幼儿园,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交流困难。
2.1.3诊断
小K在北京儿童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身体健康无生物学疾病因素,对感兴趣的事情上有较好的注意力,在下围棋时能专注6分钟左右,其他行为自我约束能力差。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中的标准,排除小K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通过治疗师观察并结合家长、教师反馈的信息,治疗师诊断其属于儿童多动行为[3]。
2.2 治疗工具和程序
沙箱:1个,规格为57cm×72cm×7cm;箱内壁为蓝色,内装半箱净沙。
玩具模型: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家具与生活用品、交通工具、食品与果实、石头、贝壳等9个类别。
数码相机:记录不同阶段的箱庭作品。
箱庭过程记录表:记录箱庭作品特征(作品主题、玩具使用、沙的使用)及箱庭过程。
2.3治疗者
治疗者为某大学心理咨询方向硕士研究生,具有学前教育本科学历背景,并有三年一线幼儿从教经历,有丰富的幼儿亲子咨询经验。督导为北京师范大学张日昇教授。
三治疗过程
初次来访,整个咨询室都成了小K的活动场地,他情绪激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将咨询中心的装饰品茶壶等物品全部损坏,不听从指令,无法控制自己行为。在首次咨询中,治疗师没有指责与制止小K的破坏行为,引导小K来到咨询中心的箱庭治疗室,为其介绍箱庭治疗室的玩具以及沙箱。从2011年6月9日至2012年1月5日共计12次的箱庭治疗,小K经历了母亲陪伴箱庭阶段、家庭治疗阶段、独立完成箱庭作品三个阶段。。
本文从箱庭发展阶段、主题、沙的使用、专注时间、和治疗师互动 5 方面来呈现来访者的箱庭过程。系列箱庭作品反映来访者内心世界变化的轨迹 。前人研究发现,箱庭治疗会经过不同的阶段。作者将小K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治疗关系建立阶段(1-4次),也是问题呈现阶段,在这一阶段,小K的主题都是“垃圾场”,没有秩序感与边界,破坏玩具现象严重,专注时间短,极少与治疗师互动;治疗关系深入发展阶段(5-9次),主题丰富,专注时间逐渐增长,开始挖出蓝色水域,与治疗师建立依恋关系且互动逐渐增多,出现自我像小老虎,开始关注细节并遵守规则,积极主动向治疗师寻求帮助并互动。;治疗结束阶段(10-12次),以做一份美丽的“海鲜”送给治疗师结束了箱庭治疗,在结束阶段,小K与治疗师互动良好,情绪愉快。
四治疗效果
小K的箱庭治疗周期从3岁8个月到4岁4个月,历时半年。第一阶段作品有典型幼儿箱庭的特征,如有一定数量的动物,没有边界,不能区分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移动次数频繁,玩具占据沙箱的大部分空间[4]。过程中,小K表现出明显的破坏行为,时常自言自语,与治疗师没有语言和眼神交流,行为缺乏规律,专注时间短。在接受箱庭治疗的第三个阶段,小K逐渐开始喜欢上幼儿园,与幼儿园小朋友、老师的关系有所改善,能按时正常上幼儿园,情绪更加积极稳定。据小K母亲和教师报告其多动行为明显减少, 自控能力明显加强,与母亲关系更加良好。治疗结束后一个月的回访中,据小K的母亲反馈,小K注意力时间能持续20多分钟,咬手指、咬笔的习惯消失,能够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小K幼儿园开学一周后回家告诉母亲自己喜欢幼儿园,幼儿园老师也喜欢自己。
五箱庭治疗机制
1重视和幼儿的关系,称之为母子一体性。
治疗者要像母亲一样,包容幼儿,陪伴幼儿箱庭游戏的整个过程。在母亲的陪伴和关注下游戏,儿童往往能感到安全、自由、被重视、被信任、被爱,箱庭疗法中的母子一体性就是治疗者以母亲的态度陪伴来访者成长[4]。从进入箱庭治疗室的那一刻起,治疗师的全部注意力就投放到游戏者——幼儿身上,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起到一个观察者的角色,不评价幼儿的任何行为和作品,同时静默见证整个游戏过程,箱庭治疗过程也是治疗师和幼儿建立良好情感依恋关系的过程,这种关系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2以沙箱为中心,创造一个安全、受保护的空间。
在箱庭治疗室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治疗者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受保护的空间,共感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箱庭制作过程中,幼儿感觉到被接纳被爱的轻松氛围,没有被评价的压力,在这个空间里能够最真实地展现自己。箱庭制作过程促使多动行为儿童集中注意力于当下行为, 在制作过程中, 幼儿不自觉将注意力集中在挑选玩具以及摆放制作上,多动和冲动的行为问题有了载体缓冲。 3限定即治疗。
治疗室的特定空间沙箱的尺寸和边界限制了多动行为儿童的活动范围, 为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无意起到了限定的功能,为培养多动行为儿童的自主和自控能力提供了条件,每周一次的有规律地来访,每次50分钟的箱庭过程也是一个潜在的设置与限定,对治疗起到积极效果。
4箱庭过程本质就是游戏过程。
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其三个本质特点中, 由幼儿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的本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箱庭治疗则是顺应了儿童的天性,儿童在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自由地探索,这本身就是一种最美最有艺术的治疗。箱庭玩具的多样性、丰富性、有趣性吸引了幼儿,使箱庭制作本身就成为一种愉悦的过程,在箱庭游戏中,幼儿选择冲突,重现冲突,面临冲突,反复地实践着生活中和内心世界的各种矛盾和不和谐,发泄情绪,释放压力,通过自主控制游戏的整个过程,最大限度地唤起深植于个体的自我治愈能力,促使幼儿消除内心压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得到发展。而在箱庭治疗过程中,箱庭的非言语性和非技巧性降低了幼儿被评价的担忧,促其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体验更多的价值感[7]。
六箱庭治疗的有效性带给幼儿教育的启示
1师幼关系的母子一体性
箱庭疗法非常强调治疗关系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将这种关系形容为母子一体性。它强调治疗者为来访者创造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治疗者以包容、接纳、关怀的态度对待来访者。这种良好的治疗关系对于来访者的意义在于,使来访者感觉到安全和被接纳,消除在治疗环境中的紧张和焦虑;有利于深入来访者的内心,唤醒来访者自我治愈的潜能[4]。
2为幼儿提供好丰富而有准备的游戏环境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不仅仅是活动,它还蕴涵着丰富的含义,存在规则,存在各种限制。箱庭治疗中的沙箱与各种可选择的类型的玩具相当于游戏中的玩具,这些玩具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人类世界中有多少种人物原型,箱庭作品中就会有多少种人物类型。现实人物在箱庭作品中往往代表的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人物可能是幼儿不同人格面具的表现,也可能是幼儿对生活世界中已经或者渴望出现的人格品质的形容与表达。幼儿教师和父母亲在游戏活动中也应注意在游戏时为儿童提供好有准备的环境,同时又适当地设置规则,促使儿童在游戏中快乐地发展。
3把握幼儿成长关键期
3-6岁是儿童建立规则、培养独立性、形成观察能力、养成自我约束的关键期[8]。在关键期内对幼儿进行箱庭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杨丽珠的实验研究证明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不同年龄阶段训练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游戏类型应有区别,实验中发现4-5岁是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变化最显著的年龄[14],小K刚好处在这样一个成长关键期,在箱庭治疗过程中通过自主选择游戏,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较好发展,多动行为明显减少,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对儿童多动行为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可在幼儿园专门设立箱庭游戏室,让儿童在箱庭游戏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享受箱庭的过程中快乐成长。也可以借鉴箱庭疗法通过区域活动游戏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其健全人格。
本文系《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心理实验课程建构研究》(XYZD201305)课题项目。
参考文献:
[1].徐洁,张日昇.11 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心理科学,2008
[2].林雅芳,张日昇,王雪婷.箱庭疗法治疗中度抑郁大学生的过程和效果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03)
[3].张雯,张日昇,姜智玲.强迫症状大学生的箱庭作品特征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04)
[4].张雯,张日昇,徐洁.强迫思维女大学生的箱庭疗法个案研究.心理科学2009.4
关键词:箱庭疗法;多动行为;
一问题提出
幼儿的多动行为是指幼儿多动不安,活动次数明显超过正常水平的行为,常表现为异常兴奋、容易冲动和注意力涣散[1]。
国内外对注意缺陷多动症幼儿在心理治疗上主要采用的是行为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以抑制幼儿的多动行为及相关发展障碍,但对常见非病理性幼儿多动行为的干预研究较少,干预模式相对单一,缺乏系统、成形的可供操作的具体干预方法[2]。
箱庭疗法的游戏特性特别适合于儿童,大量文献资料与临床实践证明箱庭疗法对于干预和规避幼儿多动行为具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通过个案探索箱庭疗法对儿童多动行为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
2.1 被试
2.1.1家庭背景
小K,男,3岁8个月,顺产,胎检正常,父母均为硕士研究生。小K自出生到3岁半由爷爷奶奶与父母共同抚养,小K母亲与公婆相处不好,性格弱势,生活中消极情绪颇多,经常感觉家庭氛围紧张,对小K的管教比较严格。
2.1.2问题主诉
小K3岁半才能自理大便,在家行为自由,活动无规则,好动。2岁时上过一年早教班, 据老师反应,小K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很少与其他幼儿互动交往。3岁半上幼儿园小班,老师反映其行为多动,很难安静下来,在人多时情绪处于亢奋状态,反应滞后,不合群,有咬指甲咬笔的行为。母亲反应小K不喜欢上幼儿园,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交流困难。
2.1.3诊断
小K在北京儿童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身体健康无生物学疾病因素,对感兴趣的事情上有较好的注意力,在下围棋时能专注6分钟左右,其他行为自我约束能力差。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中的标准,排除小K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通过治疗师观察并结合家长、教师反馈的信息,治疗师诊断其属于儿童多动行为[3]。
2.2 治疗工具和程序
沙箱:1个,规格为57cm×72cm×7cm;箱内壁为蓝色,内装半箱净沙。
玩具模型: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家具与生活用品、交通工具、食品与果实、石头、贝壳等9个类别。
数码相机:记录不同阶段的箱庭作品。
箱庭过程记录表:记录箱庭作品特征(作品主题、玩具使用、沙的使用)及箱庭过程。
2.3治疗者
治疗者为某大学心理咨询方向硕士研究生,具有学前教育本科学历背景,并有三年一线幼儿从教经历,有丰富的幼儿亲子咨询经验。督导为北京师范大学张日昇教授。
三治疗过程
初次来访,整个咨询室都成了小K的活动场地,他情绪激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将咨询中心的装饰品茶壶等物品全部损坏,不听从指令,无法控制自己行为。在首次咨询中,治疗师没有指责与制止小K的破坏行为,引导小K来到咨询中心的箱庭治疗室,为其介绍箱庭治疗室的玩具以及沙箱。从2011年6月9日至2012年1月5日共计12次的箱庭治疗,小K经历了母亲陪伴箱庭阶段、家庭治疗阶段、独立完成箱庭作品三个阶段。。
本文从箱庭发展阶段、主题、沙的使用、专注时间、和治疗师互动 5 方面来呈现来访者的箱庭过程。系列箱庭作品反映来访者内心世界变化的轨迹 。前人研究发现,箱庭治疗会经过不同的阶段。作者将小K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治疗关系建立阶段(1-4次),也是问题呈现阶段,在这一阶段,小K的主题都是“垃圾场”,没有秩序感与边界,破坏玩具现象严重,专注时间短,极少与治疗师互动;治疗关系深入发展阶段(5-9次),主题丰富,专注时间逐渐增长,开始挖出蓝色水域,与治疗师建立依恋关系且互动逐渐增多,出现自我像小老虎,开始关注细节并遵守规则,积极主动向治疗师寻求帮助并互动。;治疗结束阶段(10-12次),以做一份美丽的“海鲜”送给治疗师结束了箱庭治疗,在结束阶段,小K与治疗师互动良好,情绪愉快。
四治疗效果
小K的箱庭治疗周期从3岁8个月到4岁4个月,历时半年。第一阶段作品有典型幼儿箱庭的特征,如有一定数量的动物,没有边界,不能区分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移动次数频繁,玩具占据沙箱的大部分空间[4]。过程中,小K表现出明显的破坏行为,时常自言自语,与治疗师没有语言和眼神交流,行为缺乏规律,专注时间短。在接受箱庭治疗的第三个阶段,小K逐渐开始喜欢上幼儿园,与幼儿园小朋友、老师的关系有所改善,能按时正常上幼儿园,情绪更加积极稳定。据小K母亲和教师报告其多动行为明显减少, 自控能力明显加强,与母亲关系更加良好。治疗结束后一个月的回访中,据小K的母亲反馈,小K注意力时间能持续20多分钟,咬手指、咬笔的习惯消失,能够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小K幼儿园开学一周后回家告诉母亲自己喜欢幼儿园,幼儿园老师也喜欢自己。
五箱庭治疗机制
1重视和幼儿的关系,称之为母子一体性。
治疗者要像母亲一样,包容幼儿,陪伴幼儿箱庭游戏的整个过程。在母亲的陪伴和关注下游戏,儿童往往能感到安全、自由、被重视、被信任、被爱,箱庭疗法中的母子一体性就是治疗者以母亲的态度陪伴来访者成长[4]。从进入箱庭治疗室的那一刻起,治疗师的全部注意力就投放到游戏者——幼儿身上,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起到一个观察者的角色,不评价幼儿的任何行为和作品,同时静默见证整个游戏过程,箱庭治疗过程也是治疗师和幼儿建立良好情感依恋关系的过程,这种关系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2以沙箱为中心,创造一个安全、受保护的空间。
在箱庭治疗室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治疗者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受保护的空间,共感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箱庭制作过程中,幼儿感觉到被接纳被爱的轻松氛围,没有被评价的压力,在这个空间里能够最真实地展现自己。箱庭制作过程促使多动行为儿童集中注意力于当下行为, 在制作过程中, 幼儿不自觉将注意力集中在挑选玩具以及摆放制作上,多动和冲动的行为问题有了载体缓冲。 3限定即治疗。
治疗室的特定空间沙箱的尺寸和边界限制了多动行为儿童的活动范围, 为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无意起到了限定的功能,为培养多动行为儿童的自主和自控能力提供了条件,每周一次的有规律地来访,每次50分钟的箱庭过程也是一个潜在的设置与限定,对治疗起到积极效果。
4箱庭过程本质就是游戏过程。
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其三个本质特点中, 由幼儿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的本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箱庭治疗则是顺应了儿童的天性,儿童在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自由地探索,这本身就是一种最美最有艺术的治疗。箱庭玩具的多样性、丰富性、有趣性吸引了幼儿,使箱庭制作本身就成为一种愉悦的过程,在箱庭游戏中,幼儿选择冲突,重现冲突,面临冲突,反复地实践着生活中和内心世界的各种矛盾和不和谐,发泄情绪,释放压力,通过自主控制游戏的整个过程,最大限度地唤起深植于个体的自我治愈能力,促使幼儿消除内心压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得到发展。而在箱庭治疗过程中,箱庭的非言语性和非技巧性降低了幼儿被评价的担忧,促其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体验更多的价值感[7]。
六箱庭治疗的有效性带给幼儿教育的启示
1师幼关系的母子一体性
箱庭疗法非常强调治疗关系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将这种关系形容为母子一体性。它强调治疗者为来访者创造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治疗者以包容、接纳、关怀的态度对待来访者。这种良好的治疗关系对于来访者的意义在于,使来访者感觉到安全和被接纳,消除在治疗环境中的紧张和焦虑;有利于深入来访者的内心,唤醒来访者自我治愈的潜能[4]。
2为幼儿提供好丰富而有准备的游戏环境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不仅仅是活动,它还蕴涵着丰富的含义,存在规则,存在各种限制。箱庭治疗中的沙箱与各种可选择的类型的玩具相当于游戏中的玩具,这些玩具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人类世界中有多少种人物原型,箱庭作品中就会有多少种人物类型。现实人物在箱庭作品中往往代表的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人物可能是幼儿不同人格面具的表现,也可能是幼儿对生活世界中已经或者渴望出现的人格品质的形容与表达。幼儿教师和父母亲在游戏活动中也应注意在游戏时为儿童提供好有准备的环境,同时又适当地设置规则,促使儿童在游戏中快乐地发展。
3把握幼儿成长关键期
3-6岁是儿童建立规则、培养独立性、形成观察能力、养成自我约束的关键期[8]。在关键期内对幼儿进行箱庭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杨丽珠的实验研究证明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不同年龄阶段训练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游戏类型应有区别,实验中发现4-5岁是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变化最显著的年龄[14],小K刚好处在这样一个成长关键期,在箱庭治疗过程中通过自主选择游戏,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较好发展,多动行为明显减少,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对儿童多动行为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可在幼儿园专门设立箱庭游戏室,让儿童在箱庭游戏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享受箱庭的过程中快乐成长。也可以借鉴箱庭疗法通过区域活动游戏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其健全人格。
本文系《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心理实验课程建构研究》(XYZD201305)课题项目。
参考文献:
[1].徐洁,张日昇.11 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心理科学,2008
[2].林雅芳,张日昇,王雪婷.箱庭疗法治疗中度抑郁大学生的过程和效果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03)
[3].张雯,张日昇,姜智玲.强迫症状大学生的箱庭作品特征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04)
[4].张雯,张日昇,徐洁.强迫思维女大学生的箱庭疗法个案研究.心理科学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