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但大学毕业生就业意识并未因此而增强,加之缺乏明确的职业意向和科学的规划,就业难度可想而知
遭遇就业寒流
黄晓萌帮李天刚拟订的“求职计划”只坚持了一个朋。
因为“考研”争端再次升级,黄晓萌决定奥运伎后就与李天刚分手。黄晓萌上一次分手示威还是在两个人大学毕业前的人才招聘会上,当时李天刚只被用人单位问了一个问题,就决定“放弃就业,复习考研”。
自从来北京工作以后,黄晓萌也记不清李天刚错过多少次就业机会了。
“我不会再纵容他了。非常失望,在他看来考研”是职业生涯的惟一出路。”黄晓萌说。
黄晓萌和李天刚是大学同学,一个学中文,一个学法律。算起来,李天刚已经有过两次考研的经历了,第一次还是在毕业之前。
“他当时选择报考研究生,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就业。” 黄晓萌说。
对黄晓萌的指责李天刚表示反对:“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想找个好工作吗?我们班和我一起毕业的有40多人,除了个别通过关系从事了与法律相关的工作,剩下的几乎都选择考研。法律科班的毕业生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惟有考研还有些希望。”
首次“势必问鼎”的李天刚无功而返。2007年7月,两人四年的大学生活宣告结束。在黄晓萌的建议下二人选址北京当作奋斗的根据地。
进驻北京后,黄晓萌暂住一个远房表姐家里。强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她带着个人简历来往穿梭于人才市场和面试现场。短短的一个月里,她几乎乘遍了北京所有的公交和地铁。
“到北京的第一个月,仅交通费一项我就用去了二百多元。” 黄晓萌告诉记者,最多的一次, 她一天有5个小时是在车上度过的。
长时间的劳顿奔波加之急火攻心,黄晓萌病倒了。为了不让家人和表姐担心, 她强忍病痛继续上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9月,黄晓萌接到了北京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人事主管的电话,表示愿意接受她的求职申请,职务是文员,试用期800元,时间3个月。
“说实话,当时我觉得800元对我来说已经很多了,至少可以不用再花家里的钱了。”
相对于自己的女朋友,李天刚还是幸运的。到北京后的第二周,一家图书出版策划公司就向他投来赏识的目光,职务是编辑整合与法律相关的资料,底薪1200元,无试用期。但李天刚认为与自己期待的薪金差距很大,因此婉言拒绝。
第二家向李天刚投来橄榄枝的是一家食品厂,给李天刚的职务是厂办主任助理,开价1700元,试用期1个月。这次李天刚则以专业不对口再次拒绝。
就这样反反复复两三次,直到黄晓萌试用期已过并正式转为公司的正式职员后,李天刚依旧在家待业,生活来源则是父亲每个月30号寄来的2000元生活费。而他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上网、研究考研试题。
2007年国庆节期间,李天刚和黄晓萌回到家乡哈尔滨参加同学聚会。席间,李天刚听说大学同班同学大部分都已经找到了工作,有的同学还是在工作中复习考研,自给自足。他这才意识到,不能这样“坐吃山空”了。
假期结束后,李天刚在行业网站找到一个编辑工作,月薪900元,直到2008年1月研究生考试之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李天刚这样毕业后不甘心失败,对考研“视死如归”的职场新人还大有人在。其求职心态是“宁愿骑马找马,也不求一步到位”。
北京某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谈起大学生怀揣此种心态就业时颇为头疼:去年底他们在一个大型招聘会上招聘了50名应届生,到目前为止,只有30人到岗实习,有30%的人因跳槽、考研、考公务员而“不知去向”。
据资料表明,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让一些就业指导专家担心的是:在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长的现实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如初。
“规划缺失”的窘境
上海大学就业指导专家樊春妹老师在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出现困局时指出,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有偏差,而且“刚性”太强,不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于是成为就业困难生。
“有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目光只局限在身边几个同学,而没有全面了解就业大市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和整体薪酬水平;有些企业的薪酬处于高位,学生若只盯住这类企业,很可能‘过滤‘掉不少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会曾对重庆7所高校开展的一项名为“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表明,虽然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增大,但大学毕业生就业意识并未因此而增强。同时,因缺乏针对性和科学的职业规划,也使得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迷茫。
调查显示,在接受访问的学生中间,有六成以上的学生表示,在大学毕业时才有明确的求职意向,有近三成的学生采取走一步,算一步的就业态度,而仅有一成多的大学生表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规划。
大学生没有职业规划,也给用人单位带来诸多无奈。北京九拓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负责人李毅向记者反映,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公司以后不能让人满意”。他解释说“一方面是缺乏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缺少职业精神。”他认为,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自身定位,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没有起码的了解,需要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更关健的是“有的大学生刚接受完培训就跳槽”。
李毅同时认为,每个大学生都渴望成功,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职业最适合自己,因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好规划设计才容易事业有成。
事实表明,大学生毕业后无目的、无规划地盲目就业,将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
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的刘倩倩是该校今年毕业的一名专科生,毕业前在北京某礼品公司做实习并成为一名销售代表,而她所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
刘倩倩告诉记者,由于对所学专业就业形式估计不足,加之没有经过系统就业指导与规划,让自己暂存于生计和继续选择的过程中。但她同时也意识到目前企业用人缺口较大的是市场营销人员,如何成功“转型”,需要一条有效捷径。
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卫星专网邀请的就业指导专家、“前程无忧”网站邀请讲演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李震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他认为现在高校提倡的“先就业后择业”,从就业结果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但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还是值得商榷。“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造成大学毕业生一年跳槽较多的一个原因。大学生要及早地为自己作出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职业方向和目标进行选择才是科学就业观。
职业规划布局高校
西南大学心理协会专家指出,目前大学生已经能够意识到职业规划对其今后就业的影响,但客观上缺乏条件进行。
协会负责人指出,调查结果表明,九成以上的大学生希望在就业之前了解关于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信息。
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职业规划师洪向阳先生认为,尽管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开展了类似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但普及率不是很高。
他分析指出,现在一般高等学府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和指导学生就业功能的相关部门,但其作用都只是体现在为学生联系用人单位牵线搭桥,而忽略了就业前的指导作用。
洪向阳认为,在我国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受益学生群体的总数还没有形成改变就业难格局的影响力,根本原因在于职业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被植入高校。
他认为,职业规划教育应该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四年,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自身将其列入解决学生就业根本问题来抓并制订相应的政策予以保障。
他建议指出,在整个这一过程中,负责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老师应该具备实践和理论的双重素质,并由专职教师担任。除此之外,社会用人单位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型企业为毕业生就业前提供更多、更广的上岗实习机会,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出台相应的措施、补贴相应的资金给一些积极参与为大学生就业实践提供保障的优秀企业。
令人欣喜的是,职业规划布局高等院校,也已指日可待。
2007年12月5日,教育部召开了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会上提倡,2008年所有高校都要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或必选课,要专门制订课程计划。
周济部长要求,高校要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落实就业指导人员、机构、经费“三到位”,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所有高校要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
而就在不久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启动的“生涯导师培训计划”,也预示着职业规划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即将“起飞”。
校方表示,生涯导师计划作为南航大首次尝试,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职业生涯辅导专长和能力的辅导员,这一培训计划作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一部分,有效构建除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四级网络体系,进一步深化了南航大职业指导全程化、全球化、专业化建设。
而毕业生刘倩倩也向记者表示,虽然已经毕业,但她还是会通过商业性质职业规划培训机构,在实现自己转型的同时,也为自己规划未来。
遭遇就业寒流
黄晓萌帮李天刚拟订的“求职计划”只坚持了一个朋。
因为“考研”争端再次升级,黄晓萌决定奥运伎后就与李天刚分手。黄晓萌上一次分手示威还是在两个人大学毕业前的人才招聘会上,当时李天刚只被用人单位问了一个问题,就决定“放弃就业,复习考研”。
自从来北京工作以后,黄晓萌也记不清李天刚错过多少次就业机会了。
“我不会再纵容他了。非常失望,在他看来考研”是职业生涯的惟一出路。”黄晓萌说。
黄晓萌和李天刚是大学同学,一个学中文,一个学法律。算起来,李天刚已经有过两次考研的经历了,第一次还是在毕业之前。
“他当时选择报考研究生,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就业。” 黄晓萌说。
对黄晓萌的指责李天刚表示反对:“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想找个好工作吗?我们班和我一起毕业的有40多人,除了个别通过关系从事了与法律相关的工作,剩下的几乎都选择考研。法律科班的毕业生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惟有考研还有些希望。”
首次“势必问鼎”的李天刚无功而返。2007年7月,两人四年的大学生活宣告结束。在黄晓萌的建议下二人选址北京当作奋斗的根据地。
进驻北京后,黄晓萌暂住一个远房表姐家里。强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她带着个人简历来往穿梭于人才市场和面试现场。短短的一个月里,她几乎乘遍了北京所有的公交和地铁。
“到北京的第一个月,仅交通费一项我就用去了二百多元。” 黄晓萌告诉记者,最多的一次, 她一天有5个小时是在车上度过的。
长时间的劳顿奔波加之急火攻心,黄晓萌病倒了。为了不让家人和表姐担心, 她强忍病痛继续上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9月,黄晓萌接到了北京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人事主管的电话,表示愿意接受她的求职申请,职务是文员,试用期800元,时间3个月。
“说实话,当时我觉得800元对我来说已经很多了,至少可以不用再花家里的钱了。”
相对于自己的女朋友,李天刚还是幸运的。到北京后的第二周,一家图书出版策划公司就向他投来赏识的目光,职务是编辑整合与法律相关的资料,底薪1200元,无试用期。但李天刚认为与自己期待的薪金差距很大,因此婉言拒绝。
第二家向李天刚投来橄榄枝的是一家食品厂,给李天刚的职务是厂办主任助理,开价1700元,试用期1个月。这次李天刚则以专业不对口再次拒绝。
就这样反反复复两三次,直到黄晓萌试用期已过并正式转为公司的正式职员后,李天刚依旧在家待业,生活来源则是父亲每个月30号寄来的2000元生活费。而他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上网、研究考研试题。
2007年国庆节期间,李天刚和黄晓萌回到家乡哈尔滨参加同学聚会。席间,李天刚听说大学同班同学大部分都已经找到了工作,有的同学还是在工作中复习考研,自给自足。他这才意识到,不能这样“坐吃山空”了。
假期结束后,李天刚在行业网站找到一个编辑工作,月薪900元,直到2008年1月研究生考试之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李天刚这样毕业后不甘心失败,对考研“视死如归”的职场新人还大有人在。其求职心态是“宁愿骑马找马,也不求一步到位”。
北京某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谈起大学生怀揣此种心态就业时颇为头疼:去年底他们在一个大型招聘会上招聘了50名应届生,到目前为止,只有30人到岗实习,有30%的人因跳槽、考研、考公务员而“不知去向”。
据资料表明,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让一些就业指导专家担心的是:在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长的现实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如初。
“规划缺失”的窘境
上海大学就业指导专家樊春妹老师在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出现困局时指出,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有偏差,而且“刚性”太强,不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于是成为就业困难生。
“有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目光只局限在身边几个同学,而没有全面了解就业大市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和整体薪酬水平;有些企业的薪酬处于高位,学生若只盯住这类企业,很可能‘过滤‘掉不少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会曾对重庆7所高校开展的一项名为“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表明,虽然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增大,但大学毕业生就业意识并未因此而增强。同时,因缺乏针对性和科学的职业规划,也使得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迷茫。
调查显示,在接受访问的学生中间,有六成以上的学生表示,在大学毕业时才有明确的求职意向,有近三成的学生采取走一步,算一步的就业态度,而仅有一成多的大学生表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规划。
大学生没有职业规划,也给用人单位带来诸多无奈。北京九拓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负责人李毅向记者反映,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公司以后不能让人满意”。他解释说“一方面是缺乏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缺少职业精神。”他认为,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自身定位,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没有起码的了解,需要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更关健的是“有的大学生刚接受完培训就跳槽”。
李毅同时认为,每个大学生都渴望成功,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职业最适合自己,因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好规划设计才容易事业有成。
事实表明,大学生毕业后无目的、无规划地盲目就业,将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
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的刘倩倩是该校今年毕业的一名专科生,毕业前在北京某礼品公司做实习并成为一名销售代表,而她所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
刘倩倩告诉记者,由于对所学专业就业形式估计不足,加之没有经过系统就业指导与规划,让自己暂存于生计和继续选择的过程中。但她同时也意识到目前企业用人缺口较大的是市场营销人员,如何成功“转型”,需要一条有效捷径。
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卫星专网邀请的就业指导专家、“前程无忧”网站邀请讲演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李震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他认为现在高校提倡的“先就业后择业”,从就业结果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但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还是值得商榷。“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造成大学毕业生一年跳槽较多的一个原因。大学生要及早地为自己作出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职业方向和目标进行选择才是科学就业观。
职业规划布局高校
西南大学心理协会专家指出,目前大学生已经能够意识到职业规划对其今后就业的影响,但客观上缺乏条件进行。
协会负责人指出,调查结果表明,九成以上的大学生希望在就业之前了解关于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信息。
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职业规划师洪向阳先生认为,尽管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开展了类似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但普及率不是很高。
他分析指出,现在一般高等学府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和指导学生就业功能的相关部门,但其作用都只是体现在为学生联系用人单位牵线搭桥,而忽略了就业前的指导作用。
洪向阳认为,在我国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受益学生群体的总数还没有形成改变就业难格局的影响力,根本原因在于职业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被植入高校。
他认为,职业规划教育应该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四年,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自身将其列入解决学生就业根本问题来抓并制订相应的政策予以保障。
他建议指出,在整个这一过程中,负责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老师应该具备实践和理论的双重素质,并由专职教师担任。除此之外,社会用人单位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型企业为毕业生就业前提供更多、更广的上岗实习机会,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出台相应的措施、补贴相应的资金给一些积极参与为大学生就业实践提供保障的优秀企业。
令人欣喜的是,职业规划布局高等院校,也已指日可待。
2007年12月5日,教育部召开了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会上提倡,2008年所有高校都要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或必选课,要专门制订课程计划。
周济部长要求,高校要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落实就业指导人员、机构、经费“三到位”,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所有高校要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
而就在不久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启动的“生涯导师培训计划”,也预示着职业规划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即将“起飞”。
校方表示,生涯导师计划作为南航大首次尝试,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职业生涯辅导专长和能力的辅导员,这一培训计划作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一部分,有效构建除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四级网络体系,进一步深化了南航大职业指导全程化、全球化、专业化建设。
而毕业生刘倩倩也向记者表示,虽然已经毕业,但她还是会通过商业性质职业规划培训机构,在实现自己转型的同时,也为自己规划未来。